中学生心理问题之成因及对策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070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1.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当代中学生的发育提前,而相应的心理准备却呈现滞后状态。进入中学后,他们的身高已经接近成人,但认知结构仍有待发展,心理上呈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一方面,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另一方面,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对成年人产生内在的反抗心理,拒绝家长、老师的帮助和教育,却重哥们儿义气,容易形成“集团”,信赖和遵从他们的“小酋长”。可见,解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必要。
  2.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由于当今社会竞争十分激烈,有的家长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他们提出过高要求,考试成绩不理想不是打就是骂,或给不好的脸色看。学生在家里不愿意和家长交谈,进行自我封闭,觉得社会给自己的生活空间太小,总感到前途渺茫。个别教师“恨铁不成钢”,动辄责骂学生,使学生心灵受到伤害。
  
  二、原因分析及对策
  
  三十年的教书生涯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并不是因为脑子笨,也不是因为不用功,而是被自卑、羞怯、焦虑、恐惧等过重的心理负担压垮了。就像是被束缚很久的小马,就是解开缰绳,也不会跑了。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们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在成功面前总是选择放弃,从而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心理负担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甚至会严重妨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心理枷锁,有的是外人强加的。班主任应帮助学生砸碎心理枷锁,这是“减负”的要求,也是转化后进生的有效途径。
  教师的失误也会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有的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后进生,不去积极帮助他们分析后进的原因,而是一味地训斥、指责,甚至讽刺挖苦,这种做法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还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使其自卑感越来越强,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例如:一位男生平时爱说笑,喜欢踢球,在运动会上表现尤为出色。但一到上课,就变得死气沉沉的,其实有时候教师发现他也很想对听课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可是当教师叫他站起来回答时,他却出现脸红、不自在的情况。其实这就是没有自信的表现,是因为长期承受着心理压力的结果。遇到此类情况,任课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大胆说,答错了没关系。”“你的体育成绩那么好,这个问题一定难不倒你。”即使学生答错了,教师也应鼓励说:“你今天表现很不错,虽然答题不对,但是能大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平时,班主任也要经常对这些学生进行帮助。如:先找任课教师共同分析学生落后的原因,商量对策,给学生更多的关心、爱护和指导。同时,找学生谈心,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自卑,改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恢复自信,加上教师耐心细致的辅导,学生成绩自然也会得到提高,从而走出失败的恶性循环。
  如果发现中学生开始对异性感兴趣,应该认为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旦出现,老师不必大惊小怪,不能把它当做口头禅或笑柄,更不能在班上公开批评。否则,也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甚至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相反,教师真诚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就会帮助他们走出性误区,全身心投入学习。例如:一位教师在处理这样的问题时,给那位学生分析了中学时代就沉迷于性爱的危害性,那位学生向老师提出为他保密,他一定改正早恋的毛病,努力学习。这位教师很守信用,没有将此事告诉班主任、家长、更没有当众笑话他,结果那位学生也就解除了心理上的枷锁,没再出现与女学生接触过密、看黄色书刊和画黄色画的情况,而且主动关心集体、爱劳动、守纪律,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学生暗示自己什么都学不好,那么他的学习成绩就会真的很糟。有的学生经常接受“我不会”、“我太笨”等消极的自我暗示,产生事事不如人的自卑感。对这类学生,只要平时多关心、多鼓励、多和他们一起活动,并动员其他学生主动和他们交往,在班里创造平等、和谐的气氛,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由此入手,因人而异,设计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循序渐进,使他们逐步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再给予耐心细致的辅导,学生就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由于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常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使学生承受过重的心理负担。更有少数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一遇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就非打即骂,使学生对学习、考试产生恐惧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对这些家长,应在家长会上向他们讲述一些实例,说明心理负担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再向他们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宣传青少年心理及教育方法的常识等,使他们正确认识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要求他们在家庭教育中讲究方法,使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还应与个别家长交换意见,商定教育措施。
  
  三、结论
  心理学家认为,经常受到赞扬的学生不仅有较强的自信心,在学习中能较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且在德、智、体、美、劳、心理等方面都会表现得积极向上。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问题,勿给学生再套上心理枷锁,要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减负”工作取得实效。
其他文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新授课中,很多老师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几分钟都注意使用形式多样的导入语。而高三复习阶段就很少有老师注意使用导入语了,他们大多会在课前明确地告诉学生该单元或该专题的考纲、考点、热点问题、阶段特征、应掌握的概念、观点等知识。近几年来,我在指导高三学生复习历史课中,根据复习内容和我们普通高中学生的特点精心地进行了单元或专题的导入语的设计,也收到了
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如何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衔接,实现学生知识和心理的平稳过渡?我认为,这是高中教学很难解决,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愿与同行共勉。    一、了解学情,实现初、高中课程标准的有机衔接    一部分教师没有初中教学的经验,往往过高估计高一学生的知识能力,不管他们初中有无接触,大讲特讲。结果学生如坠雾里,对高中教材的知识产生望尘莫及的畏惧心理。因此,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实施抗震救灾之快速有力,新闻媒体采访之开放透明,使世界各国赞美有加!然而,最感动人心的、最令国人为之自豪的,莫过于人民子弟兵勇往直前的“人性化”的救灾义举以及灾区人民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遵守秩序、团结互助、舍己救人的感人场面;莫过于非灾区人民(不同阶层)都广泛地自觉行动起来,慷慨解囊,以不同的援助形式支援灾区。这些草根的壮举,无疑在昭示着一种以参与意识、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包括两方面因素:作者的主观感受与生活图景,简称意与境或情与景。体味意境是鉴赏古诗词的关键。学生常感意境海阔天空,难以把握,其实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捕捉意象走进诗词意境    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因此,领会诗歌意境必须从把握诗
【摘 要】 新课改推行以来,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课堂教学虽然变得轻松、愉快,但常常是“华而不实”,教学的有效性不强,因而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教学目标。要增强新课改理念下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最重要的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理性的独立思考能力;其次,还要注重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新课改理念 历史教学 有效性    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
现代教学追求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学”和“乐学”,课堂教学讲究理趣和情趣,因而教学语言幽默在课堂教学中尤显重要。地理学科内容广泛,自然人文兼备,贴近生产、生活实际,所以幽默的语言在地理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把握地理教学语言幽默的本质特征    幽默是思想、才学和灵感的结晶,是哲理和情趣的统一。教学幽默具有幽默的一般特点——机智性和趣味性,又具有其特殊的规定性,
一个学生在周记中写道:“一提到写作文,我的心情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讨厌。我讨厌那像铁索似的作文题,死死地扣住了我想一展身手的心;我讨厌那千篇一律的作文内容,像党的政策一百年不变。”的确,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为作文而作文,为分数而作文,结果把作文当作编造谎言的园地,当作涂抹文字的游戏,当作折磨心灵的苦差事,学生一听作文就头疼,一写作文就要绞尽脑汁。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
2005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正式向外界全面阐述了“构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理论,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中央继“科学发展观”之后,又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在十六大报告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实际上也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当前我们每个政治老师必须思考和实践的问题。笔者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必修模块的有关内容,谈谈个人的教学设想。    一、在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时,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生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和实施,我国各地的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也如火如荼地展开。新课标、新教材是教育专家在总结了长期以来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得失的基础上,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编制的,是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是新世纪思想政治教学的航标。新课标能否顺利实施,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教师是一个关键的因素。那么,我们每位教学一线的思想政治教师,如何实施新课标?面对新课改,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