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面请听刘兰芳播讲的评书《杨家将》……”每当听到播音员这抑扬顿挫的声音,我的心就不由自主地欢乐起来,不亚于三伏天吃冰棍,三九天烤火炉,那心底的兴奋劲儿是不言而喻的。
30年前,在我的老家,整个村子也找不出几台电视,但大部分人家都拥有一台收音机。记忆中,我家买的第一台收音机是一个“大匣子”,体型抵得上一个枕头,什么牌子的不记得了,是父亲从城里买回来的。它的用途于我而言,主要是听评书。可能是当年广播电台的节目较少,也可能是我放学的这段时间,听评书是最吸引人的节目吧。现在回想起来,它響着的时候就是在播送刘兰芳播讲的评书《杨家将》,或者是《岳飞传》。
这两部评书于我而言,是无上的精神食粮。刘兰芳那特有的音质,特别是绘声绘色的摹声,把我们带入了千百年前的情境中。什么金沙滩一战,杨家男儿死的死,丢的丢;什么杨六郎被判处斩,任堂惠替死;什么杨六郎藏在后花园,柴郡主趁夜色送饭,寇准尾随发现了秘密;还有穆桂英挂帅、杨八郎探母、杨门女将大败天门阵……30年过去了,仍言犹在耳。那“嗒嗒”的马蹄声,从大师的口中传出,就像真正的马蹄声,在我的身边踏响;杨门女将头上缨珠乱颤,挥枪刺杀的飒爽英姿,展现在我们眼前;那细腻的描摹,让我如临其境。刘兰芳还特别擅长模仿各种人物的说话声,老的粗嗓闷声、小的清脆悦耳、年轻的中气十足,男女老幼,听来如发自本人,能以假乱真。
当时播放评书的时间一般在下午五六点钟,几年未变。上小学的我放了学必须去挖野菜,挖回野菜恰好是评书开讲的点儿。到现在我都不明白,我怎么那么会踩点儿。农村的房子一般是十几二十间连在一排,中间有一条胡同。记得夏天,家家都开着一个后窗。我一踏进我家的那条胡同,从第一家听到第四家,都是熟悉无比的讲评书的声音。声音是那么洪亮悦耳,是在给路人听吗?不是。可见,不但小孩喜欢,大人更喜欢。
有时录音机快没电了,声音越来越小。那时的录音机一般用电池,不知为什么不插电源,可能是家里没通电吧。没电池的日子就是痛苦的日子,我把耳朵贴在扬声器处,越贴越近,只为听明白那诱人的故事……
听书是上瘾的。如果有事落下一集,一定让家人讲给我听,以便把故事承接起来。我在听评书的时光中长大,听评书的日子让我懂得了什么叫享受生活。后来的许多年中,我也听过其他艺术家播讲的评书,虽也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但总觉得不如刘兰芳。如果说她制作的是一道大餐,其他人的便是一碟小咸菜。
我在评书中知道了宋朝的许多历史,虽然可能只是野史,但更为重要的是,这激发了我对文学的兴趣,在那些历史人物的举手投足、飞身上马、举枪便刺中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悠悠长长地熏陶至今。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遵义路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30年前,在我的老家,整个村子也找不出几台电视,但大部分人家都拥有一台收音机。记忆中,我家买的第一台收音机是一个“大匣子”,体型抵得上一个枕头,什么牌子的不记得了,是父亲从城里买回来的。它的用途于我而言,主要是听评书。可能是当年广播电台的节目较少,也可能是我放学的这段时间,听评书是最吸引人的节目吧。现在回想起来,它響着的时候就是在播送刘兰芳播讲的评书《杨家将》,或者是《岳飞传》。
这两部评书于我而言,是无上的精神食粮。刘兰芳那特有的音质,特别是绘声绘色的摹声,把我们带入了千百年前的情境中。什么金沙滩一战,杨家男儿死的死,丢的丢;什么杨六郎被判处斩,任堂惠替死;什么杨六郎藏在后花园,柴郡主趁夜色送饭,寇准尾随发现了秘密;还有穆桂英挂帅、杨八郎探母、杨门女将大败天门阵……30年过去了,仍言犹在耳。那“嗒嗒”的马蹄声,从大师的口中传出,就像真正的马蹄声,在我的身边踏响;杨门女将头上缨珠乱颤,挥枪刺杀的飒爽英姿,展现在我们眼前;那细腻的描摹,让我如临其境。刘兰芳还特别擅长模仿各种人物的说话声,老的粗嗓闷声、小的清脆悦耳、年轻的中气十足,男女老幼,听来如发自本人,能以假乱真。
当时播放评书的时间一般在下午五六点钟,几年未变。上小学的我放了学必须去挖野菜,挖回野菜恰好是评书开讲的点儿。到现在我都不明白,我怎么那么会踩点儿。农村的房子一般是十几二十间连在一排,中间有一条胡同。记得夏天,家家都开着一个后窗。我一踏进我家的那条胡同,从第一家听到第四家,都是熟悉无比的讲评书的声音。声音是那么洪亮悦耳,是在给路人听吗?不是。可见,不但小孩喜欢,大人更喜欢。
有时录音机快没电了,声音越来越小。那时的录音机一般用电池,不知为什么不插电源,可能是家里没通电吧。没电池的日子就是痛苦的日子,我把耳朵贴在扬声器处,越贴越近,只为听明白那诱人的故事……
听书是上瘾的。如果有事落下一集,一定让家人讲给我听,以便把故事承接起来。我在听评书的时光中长大,听评书的日子让我懂得了什么叫享受生活。后来的许多年中,我也听过其他艺术家播讲的评书,虽也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但总觉得不如刘兰芳。如果说她制作的是一道大餐,其他人的便是一碟小咸菜。
我在评书中知道了宋朝的许多历史,虽然可能只是野史,但更为重要的是,这激发了我对文学的兴趣,在那些历史人物的举手投足、飞身上马、举枪便刺中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悠悠长长地熏陶至今。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遵义路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