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景观美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作为人们与自然环境相联系的重要地区,在提高人们景观审美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在乡村景观设计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在环境美学视域下当前乡村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乡村景观设计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环境美学;乡村景观;设计;问题;原因;措施
一、环境美学视域下当前乡村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的破坏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城市用地越来越多,人地矛盾也逐渐突出。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当前许多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凸显了毁林、毁草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与不符合生态保护的现象。同时,在农业用地中,为了使得粮食有更好的收成,大量的化肥与农药施用在土地上,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并导致了土地肥力快速下降的种种不良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具有不可逆性,一旦破坏了生态环境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同时也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二)缺乏独特性
乡村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今社会下受到了来自城市的巨大冲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许多农村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了诸多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在乡村的规划与发展中应当得到重视与传承。然而,当前受到城市的巨大冲击,许多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凸显自己的文化特色,反而呈现出千村一面的现象,即许多地方的乡村景观呈现出趋同性。这一现象不利于各自然村落对自身历史文化的传承的,同时也不利于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三)艺术化倾向严重
在当前的乡村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大多注重视觉美,往往倾向于关注景观能够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与体验,而忽略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传统。这一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现代美学的影响。西方现代美学一直关注视觉美而忽视自然,由康德创建的“审美无利害性”的观点与理论对于推动西方现代美学对视觉美的关注具有重要的影响与作用。而当前我们更应该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因此,在自然景观中除了要关注视觉美,给予群众一种较好的视觉体验,还应当注重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出现乡村景观设计问题的原因
(一)城镇化进程的冲击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城市的数量越来越多,城市人口也逐渐增加,城市用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由此引起的人地矛盾也越来越冲突。同时,城市化进程对于乡村景观设计的冲击还体现在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往往忽略了自然环境与生态的保护。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乡村景观在进行设计与规划时出现了许多破坏生态环境的做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具有严重的影响。
(二)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转换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机械化大规模生产逐渐推广到各行各业。我国在过往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大量的农村人口就是靠农业生产谋生的。而传统农业与高技术的动力机械结合在一起意味着我国农业的发展从传统农业逐渐转向到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转换固然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我国农业发展许多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例如,现代农业中化肥与农药等的使用就给土壤的肥力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思维方式的固化
思维方式的固化主要有以下集中表现。首先,人们自古以来就秉持着人类是社会发展的中心这一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人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改造自然的活动开始了。这一思想的严重危害性在于人类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中心。生态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环境美学的视域下这一思想亟需改变,需要投入更多的關注在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共处上。此外,传统的价值观认为城市的发展就是好的,因此在对乡村景观进行设计和规划时往往一味照搬城市的套路,并没有结合乡村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合理安排。
三、环境美学视域下乡村景观设计的措施
(一)以环境美学思想作为理论指导
在环境美学视域下探讨乡村景观设计的应对措施,首先需要以环境美学思想作为乡村景观设计的理论指导。环境美学的视域为人们思考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只有在发展过程中重视环境保护,并充分利用和发挥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乡村景观的设计与规划才能够更好地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种种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重视自然环境的作用
在传统现代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的影响下,我国当前在进行乡村景观设计与规划工作时往往更加注重视觉美,而忽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应用。事实上,乡村景观设计不仅仅应当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更加应该体现人地和谐的理念与现状。因此,在未来的发展阶段中,有关的设计人员应当重视自然环境的作用,并合理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得乡村景观能够充分体现人文美。
(三)体现地方特色
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各乡村地区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都沉淀了诸多的历史文化传统,包括历史文化古迹与优良传统习俗等。在城市化进程的冲击下,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中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传承。因此,在接下来的设计与规划工作中,有关人员应当充分考量当地的历史文化因素,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避免出现千村一面的现象,从而使得乡村景观能够成为乡村的地标,体现地方特色。
参考文献:
[1]曲婷.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建筑与文化,2017(11):132-133.
[2]王淑芬,张书远,戴彧.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小城镇建设,2017(01):89-96.
[3]张旭.民宿型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
[4]李沁峰.面向旅游开发的村落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16.
[5]陈青红.浙江省“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D].浙江农林大学,2013.
[6]侯芳.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8.
作者简介:邹婧,华东师范大学。
关键词:环境美学;乡村景观;设计;问题;原因;措施
一、环境美学视域下当前乡村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的破坏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城市用地越来越多,人地矛盾也逐渐突出。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当前许多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凸显了毁林、毁草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与不符合生态保护的现象。同时,在农业用地中,为了使得粮食有更好的收成,大量的化肥与农药施用在土地上,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并导致了土地肥力快速下降的种种不良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具有不可逆性,一旦破坏了生态环境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同时也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二)缺乏独特性
乡村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今社会下受到了来自城市的巨大冲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许多农村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了诸多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在乡村的规划与发展中应当得到重视与传承。然而,当前受到城市的巨大冲击,许多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凸显自己的文化特色,反而呈现出千村一面的现象,即许多地方的乡村景观呈现出趋同性。这一现象不利于各自然村落对自身历史文化的传承的,同时也不利于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三)艺术化倾向严重
在当前的乡村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大多注重视觉美,往往倾向于关注景观能够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与体验,而忽略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传统。这一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现代美学的影响。西方现代美学一直关注视觉美而忽视自然,由康德创建的“审美无利害性”的观点与理论对于推动西方现代美学对视觉美的关注具有重要的影响与作用。而当前我们更应该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因此,在自然景观中除了要关注视觉美,给予群众一种较好的视觉体验,还应当注重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出现乡村景观设计问题的原因
(一)城镇化进程的冲击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城市的数量越来越多,城市人口也逐渐增加,城市用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由此引起的人地矛盾也越来越冲突。同时,城市化进程对于乡村景观设计的冲击还体现在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往往忽略了自然环境与生态的保护。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乡村景观在进行设计与规划时出现了许多破坏生态环境的做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具有严重的影响。
(二)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转换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机械化大规模生产逐渐推广到各行各业。我国在过往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大量的农村人口就是靠农业生产谋生的。而传统农业与高技术的动力机械结合在一起意味着我国农业的发展从传统农业逐渐转向到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转换固然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我国农业发展许多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例如,现代农业中化肥与农药等的使用就给土壤的肥力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思维方式的固化
思维方式的固化主要有以下集中表现。首先,人们自古以来就秉持着人类是社会发展的中心这一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人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改造自然的活动开始了。这一思想的严重危害性在于人类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中心。生态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环境美学的视域下这一思想亟需改变,需要投入更多的關注在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共处上。此外,传统的价值观认为城市的发展就是好的,因此在对乡村景观进行设计和规划时往往一味照搬城市的套路,并没有结合乡村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合理安排。
三、环境美学视域下乡村景观设计的措施
(一)以环境美学思想作为理论指导
在环境美学视域下探讨乡村景观设计的应对措施,首先需要以环境美学思想作为乡村景观设计的理论指导。环境美学的视域为人们思考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只有在发展过程中重视环境保护,并充分利用和发挥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乡村景观的设计与规划才能够更好地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种种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重视自然环境的作用
在传统现代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的影响下,我国当前在进行乡村景观设计与规划工作时往往更加注重视觉美,而忽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应用。事实上,乡村景观设计不仅仅应当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更加应该体现人地和谐的理念与现状。因此,在未来的发展阶段中,有关的设计人员应当重视自然环境的作用,并合理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得乡村景观能够充分体现人文美。
(三)体现地方特色
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各乡村地区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都沉淀了诸多的历史文化传统,包括历史文化古迹与优良传统习俗等。在城市化进程的冲击下,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中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传承。因此,在接下来的设计与规划工作中,有关人员应当充分考量当地的历史文化因素,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避免出现千村一面的现象,从而使得乡村景观能够成为乡村的地标,体现地方特色。
参考文献:
[1]曲婷.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建筑与文化,2017(11):132-133.
[2]王淑芬,张书远,戴彧.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小城镇建设,2017(01):89-96.
[3]张旭.民宿型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
[4]李沁峰.面向旅游开发的村落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16.
[5]陈青红.浙江省“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D].浙江农林大学,2013.
[6]侯芳.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8.
作者简介:邹婧,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