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阅读感悟的思考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0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悟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中的人、事、物、景的内蕴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感悟能力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语文阅读教学承担着发展学生感悟能力的重任,但是,阅读感悟的现状如何呢?
  一、 遭遇感悟的尴尬与失落
  静心观察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不难发现,部分教师出于对感悟理解的偏颇,导致感悟失落,教学无效,不少学生的感悟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致使感悟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尴尬境地。
  1. 放任自读“空”感悟
  【案例1】《艾滋病小斗士》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快速默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感悟到了什么?(无人举手,生或翻书寻找答案,或低头不语)
  师:怎么会没有感悟呢?再好好想想!(仍无人举手)
  师:(急了)再默读课文,好好想想!(生读后,一人举手)
  生:小恩科西很坚强。
  师:很好。还有吗?
  【反思】快速默读,学生还没来得及和文本进行亲密接触,怎能读出感悟?再者,教师在疑难处、甚至是关键处,没有点拨与引导,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读出体会来。对于阅历较浅的小学生,没有走进作者心灵世界的朗读,怎能感悟课文的深刻内涵?
  2. 浅尝辄止“虚”感悟
  【案例2】《雨点》教学片段:
  师:雨点在池塘里干什么?
  生:雨点在池塘里睡觉。
  师:雨点在小溪里干什么?
  生:雨点在小溪里散步。
  师:谁知道“睡觉”是什么样子?做一做动作。“散步”又是什么意思?(生表演,然后做动作)
  【反思】教师仅仅就文论文地带学生梳理了课文内容,并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其实“睡觉”“散步”在课文中表示什么意思,才是学生不容易发现的,因此,学生也无法走进课文深处,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这种感悟是虚的,是浅尝辄止的。
  3. 零敲碎打“假”感悟
  【案例3】《司马光》教学片段:
  (1) 请同学们读第2~3自然段,看看一共有几句话?
  (2) 第一句话是说什么?
  (3) 谁知道他是怎么掉进去的?
  (4) 你能读出“一不小心”的感觉吗?
  (5) 别的小朋友都怎样呀?
  (6) 他们是怎么做的?
  (7) 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句话吗?
  (8) 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9) 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10) 那个掉进缸里的孩子最后怎样了?
  【反思】仅几十字的四句话,教师提出了不下十个问题,学生被教师的问题牵着鼻子走,而用于读课文的时间不到两分钟。课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教师缺乏深层次的引导点拨,因此,学生悟得七零八落。
  二、 追求感悟的真实与有效
  作为语文教师应从哪些途径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感悟,是指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充满思维和情感的对话中,凭借语文和语境直觉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强调“自得自悟”,但仍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和作用,教师适当而有效地指导,可以催生感悟,并推动感悟的深化。
  1. 引导潜心涵泳
  【案例4】《海伦·凯勒》教学片段:
  (1) 师:海伦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她留给你什么印象?
  生:我感觉海伦是个很不幸的孩子,小小年纪就遭遇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厄运。
  生:我也感觉到她的不幸,但我更觉得她是一个很勇敢的孩子。她没有因为看不见,听不到就不想生活下去了,而是非常努力地学盲文、学说话,非常坚强。
  生:海伦是个不向命运低头的孩子。不仅想学好盲文,还要开口学说话。
  【反思】因为感悟是个体的自觉行为,它是不能告诉的,不能灌输的,不能复制的。感悟不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则,不进行层层分析和推理,不是靠对课文情节的条分缕析、推理论证获得,而是通过对文本的直感直觉才实现的,所以“潜心涵泳”乃是感悟的前提和基础。
  (2) 师:(出示片段:“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默默读,慢慢品,这样的情景让你感觉到海伦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生再次默读片段)
  生:海伦想象中的情景非常美。她虽然看不见,但是脑海里有一个非常美的世界。
  生:在她的想象中,她身边所有的东西都非常美。其实她的面前只是一片黑暗。为什么她能把令人恐惧的、无边的黑暗想得这样美丽?因为她非常乐观,她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生:她用手触摸这个世界,但是却用心感受这个世界。她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
  生:她不仅从不幸中站起来,而且又把自己的爱倾注到了其他残疾人的身上。她活得快乐,活得充实,她比健康的人更健康!
  ……
  【反思】潜心涵泳,是一种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感悟策略,就是面对语言文字,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加以揣摩、推敲、咀嚼,鉴赏玩味,掂量比较,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等。引导学生潜心涵泳,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去琢磨,虽然有时不怎么能说得出来,但是感觉到了,体会到了,这就是潜心涵泳。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不仅感悟到如此生动又具有人性化的海伦的形象,而且增加了学生丰厚的生活内涵。
  2. 引导联系语境
  【案例5】《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片段:
  师:这位老人的外表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
  生: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我看出老人衣着朴素。
  生: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我觉得老人很有活力,虽然饱经风霜,却精神矍铄。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老人的外表让我们感觉他朴素、有活力。老人与作者的一番交往,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老人具有怎样的品格?读一读有关语句,再品味一下。
  生:老人十分热情,邀请“我”去喝茶。
  生:老人勤劳,不怕累,天游峰的石阶让游人望而却步,而老人一天扫一个来回,让人吃惊。
  生:老人留下来扫路是因为他喜爱大自然,热爱自然生活。老人乐观、豁达,把劳动当享受。
  生:老人充满自信,相信自己能再活30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师:同学们体会到了老人甘于平凡,充满自信的内心世界。如果30年后,两人再相见会是怎样的情景?想象一下,写一写?(生写后交流)
  【反思】感悟是在个体受到语言和语境的触发后才产生的,离开了对语言和语境的感知,就不可能有感悟,这样,联系语境去感悟,就成为一种基本策略了。此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层层推进,由表及里,拓展了学生的感悟背景,丰富了学生的感悟积累,打通学生的感悟渠道,在词与词,句与句,文与文之间审视和观照其相互关系,从而使学生对天游峰扫路人的形象获得了整体上的认识。
  3. 引导比较品评
  【案例6】《荷花》教学片段:
  师:(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师:这句话中哪一个字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生:“冒”字。
  师:同学们,你们能给“冒“换个词吗?
  生:钻、探、窜……
  师:同学们,你们都换得很棒,原来“冒”在我们心里有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啊,那么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想干什么呀?你们就是荷花想急切地出来干吗呢?
  生:我想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生:我要出来跟其他的荷花比美。
  生:我在底下好闷,想出来呼吸新鲜的空气。
  生:我想展示我的美姿,让人们尽情地观赏。
  【反思】语文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往往一个最简单的字词之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比较、调换等形式引导学生揣摩简单的词语背后蕴含的丰富内涵,体会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在斟酌推敲之间,学生会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在这个案例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品评,学生感悟到了其用词的分寸感,描写的形象感,蕴含的情味感。
  4. 引导丰富想象
  【案例7】《郑和远航》教学片段:
  师:(出示句子: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在这句话中有几个成语,大家注意到了吗?
  生:镇定自若、波峰浪谷、化险为夷。
  师:请同学们闭眼想象,从这几个词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郑和气宇昂扬地立于船头,镇定地指挥着士兵,他们秩序井然,整个船队齐心协力同巨浪搏斗。
  生:我仿佛看到了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海水咆哮,像脱缰的野马,疯狂地撕咬着船只,而船队却如履平地。
  生:我仿佛看到士兵们战胜风浪后一齐欢呼,庆贺他们的胜利。
  【反思】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课文中的这句话描述得平淡无奇,但其中的激情已通过“镇定自若”“波峰浪谷”“化险为夷”等词有了突出体现,但只凭读是领悟不到词句背后的风景的,必须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去感悟。教师让学生闭眼想象,于是这几个词所描绘的场景立起来了,活起来了,动起来了,这样获得的感悟才是丰富深切的。
  5. 引导切已体察
  【案例8】《台湾的蝴蝶谷》教学片段:
  师:(出示句子:“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小朋友们,现在你就是蝴蝶,边读书边做动作。
  师:小蝴蝶,你从哪里来?经过了哪些地方?
  生:我从台北来,飞过了花丛、树林、小溪。
  师:小蝴蝶,你为什么经过“花丛”时是“飞过”?
  生:花丛很漂亮啊,我在花丛中飞过,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很开心。
  师:那为什么经过树林时是“穿过”?
  生:树林比我高,我只能“穿”过啊。
  师:那为什么经过“小溪”时是“越过”?
  生:小溪比我矮啊!当然是越过。
  师:小蝴蝶们,你们为什么急急忙忙地“赶”路?
  生:我忙着去参加聚会,怕去晚了赶不上和朋友相见了。
  师:小蝴蝶们,赶路这么辛苦,你们在赶路时心情怎么样?觉得累了吗?
  生:不累,我很快乐,觉得自己很有力量。
  【反思】切已体察,就是反躬自省,就是从自己身上求取。只有真正从自己内心流淌出来的,才是真感悟。切已体察就是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相沟通,通过文字的桥梁,达到作者的心灵。本案例中,让学生转换角色,设身处地与作品中的对象同喜怒、共哀乐,借助角色效应,缩短与对象的距离,增强了情感体验和领悟。这种设身处地的角色体验,不仅让学生易于领悟对象的言行所内蕴的情感,对描写对象言行的语言形式也易于领悟妙处。
  (作者单位:徐州市铜山县伊庄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三月的阳光夹着湿润、携着花香洒进窗口。桌上几迭厚厚的书稿泛出璀璨。作者陈树民先生是我的领导、老师、兄长和挚友。四十多年来,他总是真诚地呵护我、鼓励我、无私地指导我、帮助我,令我满怀感动、感激和敬意。他为人正直、坦诚、宽厚,治学严谨、一身书卷气;他倾心于小学语文教育,志向高远,追求卓越,又脚踏实地,不断开拓创新,执著坚韧而近于痴迷。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那“讲风”盛行,“繁琐分析”成灾的岁
会议
11月6日至7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台湾中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商业同业公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联合主办的第六届海峡两岸电视艺术节在重庆
祖先造字的时候是有“理”的,这个理就是——“六书”。对字理进行学习,自然地将汉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识字就会事半功倍。  教师讲“理”——让识字、学词有意亦有情  古人云:“人生聪明识字始”。从文化的层面来看,汉字表意的特点、因义构形的构字规律,使我们的教学应该不仅仅立足于认得其形,呼出其声,更应该立足于汉字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让学生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汉字文化历史的积淀中,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的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骨痛患者消除骨痛的效果及临床应用前景。结论:降钙素在短时间内能有效控制骨质疏松骨痛,且副作用少,易于接受,这将为合理应用各种药物,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写字要求提出了明确目标:书写规范、端正、整洁。那么,如何优化写字教学,帮助学生写出优美的汉字呢?  一、 感悟欣赏,培养写好字的意识  1. 故事引领。小学生总是对名人榜样有着莫名的崇拜和敬意。于是,我就讲一些书法名人练字的故事给他们听:晋代王羲之勤学书法,使“水池尽墨”;其子王献之更是练完了整整十八缸水……我不失时机地激励学生:“你们如果像这些大书法家一样,从小认真练字
建国后,钱塘江河口开展了自上而下的治江围涂,河口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步尖山河湾的治理已提到议事日程。该河段河床演变非常复杂,治理中既要考虑对上、下游的环境影响,又要
华东电网大型发电机氢油系统治理情况,系统设备改进,运行维护措施综述。发电机内氢气露点监测的状态分析,列出不同氢压和温度的对应露点;绝对湿度与露点的对应值的换算表。及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