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的毕业设计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x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越晴就像一团海绵,努力吸收各种知识,从内向的高中生,成长为受全世界瞩目的设计师,在设计舞台上树立个性鲜明的旗帜。
  在三个月前的“上海时装周·2015春夏时装发布会”上,杨越晴与女装设计师品牌TNC group的合作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是杨越晴设计的饰品第一次在国内正式亮相。设计灵感来自西班牙画家达利的作品“永恒的记忆”。杨越晴将作品命名为“融化的珠宝”,采用铜镀黄金,将传统珠宝做出了融化流逝的效果,长长的流苏使作品看上去很摩登。模特也有各种佩戴方式,或在颈间灵动,或在后背飘逸,或从腰间与手腕相连,非常飘逸、帅气。这是一次与设计师品牌的成功合作,给了杨越晴极大的鼓励。
  高中生的逆袭
  杨越晴从小就喜欢画画,说服了父母,努力到了英国伦敦求学。初到伦敦,杨越晴进入伦敦艺术大学伦敦时装学院学习服装设计,“能在专业院校学习是一直以来的梦想,当时以为自己喜欢的是服装设计。”选定专业后,杨越晴时常穿梭在教室、工作室以及与服装有关的各个地方。心思细腻的她发现这些地方常常有很多设计实验后被弃置不用的“废物”。杨越晴喜欢做手工,眼见这些剩余的布头、印刷失败的购物袋、T恤衫,甚至木头的边角料、铁丝、锡箔纸等等,堆放在角落没人管,越看越觉可惜,她干脆带了些回宿舍,尝试着将这些“废物”改头换面。这些原本没人多看一眼的“废物”,在杨越晴的巧妙构思下,被重新设计、组合、制作成一件件独特又有意思的饰品。“我的第一件作品是皮质的颈饰,当时有人出价500元,我也没舍得卖。”杨越晴佩戴自己设计的饰品参加各种派对,被喜欢创新,又敢玩时尚花样的“前卫一族”大加赞赏。杨越晴也在“废品再造”的过程中,愈发觉得首饰设计与制作才是真爱。“我当初确实是怀着对时装的热爱去的伦敦时装学院,却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饰品、首饰有了极大的兴趣,随时都有想动手制作的冲动和欲望,干脆在2011年选择转到时尚饰品设计系,开始系统学习首饰设计和制作。”经过两年多的异国磨砺,杨越晴蜕变得自信且更加懂得思考。
  古典陶瓷朋克风
  杨越晴在专业学习的几年时间里,热衷根据不同材料的物理特性、材质的视觉效果进行设计与制作。“我喜欢文化,喜欢历史,也喜欢老工艺。我这个现代人能运用老的理念去做些新的创意出来,会很开心。”杨越晴一直强调,饰品设计与首饰设计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饰品的概念更宽泛,留给设计师更多想象和施展的空间。
  制作毕业设计时,杨越晴一心想要做出一些特别的东西,而这个“特别”却一直没找到突破口。直到一天,杨越晴在英国的旧货市场偶遇了一组1863年的古董陶瓷小人,虽是古董,但因为年代久远导致缺胳膊少腿,所以并不惹人注意。杨越晴看着手里这组几百岁的小人,抚摸着被岁月打磨过的痕迹和缺口,突然冒出想要把它们修复完整的念头。
  但杨越晴不敢贸然动手,它们全是孤品根本没机会做试验。她专门搜索了从古至今的修复工艺,了解了中国的锔瓷技艺,以及日本的Kintsugi(金缮)技艺,这两种技艺强调的都是再造之美,而并非将物品还原到原始模样,这与杨越晴一直坚持的理念不谋而合。工艺、技术有了头绪,怎么设计、改造又成了难题,毕竟金属与陶瓷本身就是两种有着截然不同质感的材料,杨越晴希望最后的成品,能让人觉得这两种材质的结合很贴切。她参阅大量的书籍,打算只借用Kintsugi修复技艺的金色,再借助锔瓷技艺及自己摸索出来的拼镶技术,根据人偶的不同缺损程度,分别再造,而不是单纯用胶水加金粉的方式去修复。没有手、腿甚至头部的人偶,杨越晴就按照比例,单独制作出金属的手、腿和头部,再与原来的残缺结合。在固定方式上,杨越晴根据几个陶瓷小人的高度设计成了戒指,通过戒指底座的承托和借力脖颈的固定作用,将陶瓷小人与金属部件完美结合。三连指的戒指上,五个小人手挽手,最后的成品非常特别。
  再小一些的陶瓷小人,杨越晴将它们用同样的技术设计制作成了发卡,而其他一起买回来的陶瓷小鸟、小狗和天使,则按照设计需要,将它们切割后重新改造,让白瓷与金属相互搭配、衬托,整组作品既充满复古的味道,又略微有些朋克的元素。这套毕业设计,获得了伦敦艺术大学伦敦时装学院一等证书,杨越晴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现在,杨越晴正积极筹备自己的个人品牌,她打算将个人品牌落在伦敦,主攻欧洲市场。“我下一季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镜子’,利用镜子反光的原理,再加上十九世纪欧洲艺术风格与充满未来感的色彩,那将会是有着强烈个性的系列,让我很期待。”杨越晴笑得很自信。
其他文献
王苏的花屿,在25楼。走进去,入目皆是花草。多肉、苔藓各自成景,看得出是主人精心搭配。尤其那一整面墙的蕨草、绿萝,居然垂直生长,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里面有个金属花架,把植物放进去自然会往外生长,正好挡住花架,看起就像垂直生长了。”王苏笑。空中花园的想法源自她儿时看父母种满花草的屋顶阳台,那般纯粹、快乐。这番小设计,算是圆了儿时的一个梦。  茶席简单,一张长桌,两根长凳,都是从旧货市场淘来的老物
刘小康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设计艺术家之一,知名的屈臣氏蒸馏水流线瓶樽就是他的作品之一。他根据五行、书法、竹器等概念衍生出诸多椅子,以高低、平衡、多寡、分合、背向等造型设计椅子。而“椅子戏·汉字记”展览,是他花30年时间研究的椅子与汉字之间的关系而呈现的作品。  椅子书法  刘小康爱不同朝代的椅子,在“椅子书法”系列作品中,他将书法形态融入到不同朝代与形制的椅子里,把椅子用优美流畅的线条表现出来。  
设计师的思想是难以琢磨的,他们除却长得形态各异,思想更是天马行空,难能顺应,他们的脑袋上长着指向各个方向的箭头。  这是陈卫新随笔集《鲁班的飞行器》的卷首语,仿佛描述的正如他本人。闲时,他喜欢弹几曲古琴,临帖作画,看书喝茶。他的设计作品,也充满书卷气,是诗意与空间的融合。  每個设计师头上都长满箭头  在南京老城南设计出青果,为人间烟火气的南京老城南开辟出一处文艺理想国;又在碧山设计了“碧山书局”
掀开锈迹斑斑的铁皮罐头盖,罐子底部不知被谁丢进了烟头;平底锅已被磨蚀,锅底竟然还盛着尚未煎熟的蛋;桶底早已不知所踪的园艺花洒,裸露的铁皮上还清晰地留下朵朵蓝白绣球花……拿起有些“与众不同”的旧物件凑近去看,竟发现经纬交织的细密针脚,原来这所谓的“烟头”、“煎蛋”、“绣球花”居然是使用十字绣技法绣制而成,而这块“绣布”可是货真价实的铁皮。  绣针穿越铜墙铁壁  独坐绣楼,身旁一方绷子,绷着一块绫绢,
书籍装帧只是『画封面』?在阅读方式多样化的时代,纸质书想要吸引人去阅读,除了文字内容本身,书籍的外观形态是吸引人注意力的第一步,書籍设计则是书的第二生命。  上世纪80年代,书籍设计还普遍停留在“画封面”和“书籍装订”层面。受到杉浦康平、吕敬人等书籍设计大师的影响,速泰熙的创作理念开始转变,慢慢走向书籍设计。  在速泰熙看来,书籍设计是书的第二生命。一本书,除了文字内容的气质,它的外观形态的气质则
劳动、做饭、生活,从远古进化而来的我们,正慢慢地改变着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本质。工业化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吃饭的时间缩短了,花在劳动上的时间更是少得可怜。  其实我们生活的所有本源,都来自耕作。除却食物,服装的诞生,需要种植棉花;日用品的诞生,需要从各种植物中提取汁液。但在人工可以制造一切的面前,农产品——那个最原始、最直接的承载体已经显得微不足道。  但总有人会选择回到传统,回归自然。他们
俗语云:“羊,祥也。”这款雅致的“祥羊”摆件出自水晶品牌莱俪 (Lalique),透着内敛优雅的贵族气质。采用液态黄金手工压印技艺,在清水晶上将黄金加温至510℃,再用手描的方式制作成卷曲的羊毛。亮丽的金色与磨砂水晶的纯净度形成鲜明对比,完美至极。  出品:Lalique  材质:水晶  工艺:描金  价格:17200元
作为家乡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查体照在都市生活了13年,突然有一天,他说:“辞职,回家。”从辞职到返乡,前后不到一个月。  他的家乡在云南恩荣小寨,是一个没有网络,也没有水电的深山。“我很习惯,每天日出而作,修剪山上的树苗,修葺院中的百年核桃树,清扫满地的落叶;日落而息,点一盆篝火,放空自己,在沉沉的夜色中与天地融为一体。”饿了就在山里挖野笋摘野果,渴了就去小溪边饮清泉。看着山中的那些枯树枝桠,他想
30年来,陈修林雕刻了上千尊罗汉。然而,当别人尊称他为雕刻大师时,他却说自己只是捍卫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兵。  陈修林的雕塑艺术工作室在潍坊市寒亭区通亭街与祥亭路交叉口,是一座独立的砖墙大院。推开虚掩的铁门,眼前全是真人大小的铜雕罗汉,着实震撼。不过,还没来得及感叹,一条大狗便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帅帅,回来!”正不知所措,一个浑厚的男声传来。大狗闻声站住,掉头跑开。  须臾,陈修林从雕像后面钻出来。
长沙“老口子”的一天是这样开始的:起个早,熟门熟路地往学宫门背街上走。老远,就看见陈叔在油锅前忙碌,一边擀面,一边翻动着锅里的面团。彭姨则在一旁给客人打包、上桌。看见常来的“老口子”,不用问,早早就把油货准备好。而那些刚发现“新大陆”的客人,则会在店前踌躇,犹豫着吃什么?其实,吃什么,在陈叔的店里真不是问题。因为几十年来店里的黑板上就只写着三个品种:香油饼、扇形馓子和甜酒冲蛋。眼见着旁边的“老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