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高校转向职业教育的必答题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p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判断错或对,就靠开大会;解决大事情,就靠搞运动。”虽然是一句玩笑话,却也概括出了计划体制的些许特点。即便中国社会转型至如今,仍是留下了许多计划体制的痕迹。从这个角度看高等教育,无论是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张,还是15年后的本科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始终没有摆脱“运动式改革”的色彩。教育是件大事情,需要长远和稳健的考量,但是似乎在一夜之间,教育部就提出要将1999年之后“专升本”的600所本科院校转为职业教育院校。其实,将本科高校转为职业院校,背后有三个问题需要回答:首先,为什么要将本科院校转向职业教育;其次,本科院校转向职业院校的激励和动力在哪里;最后,如何确定转型原则和具体途径。
  目标:减少本科院校
  教育部官方给出的改革理由是明确的,即主要为了解决技术和专业人员的短缺,增加职业教育的数量以及应用型人才的供给,从而解决就业结构矛盾。但实际上,比之增加应用型院校,减少本科院校数量才更接近教育部的本意。
  这是因为,关于高等教育的一个事实是,至今教育部批准的普通高等学校共有2198所(不包括292所独立学院),其中本科院校有877所,而高职和专科院校则有1321所,占到所有高等教育学校数量的六成。因此,不能认为应用型高校的数量是不足的。教育部提出的需要转型的600所本科院校,专指877所本科院校中建校不满15年的308所,再加上独立学院的292所。
  而这308所专升本的学校本身,大部分是归属地方教育部门的师范院校,以及原来地方上的工程专科学校,实质上就是高职教育的升级版本。而独立学院本身则多是民办的,其中大部分依靠一些技术类的专业吸引生源。这意味着,这600所学校原本就更贴近于职业教育,被称作本科教育只是名义上的层级较高,转不转型并无多少实质意义。
  另外一个事实,则是近二十年的经济发展对劳动的需求,大部分是依靠农民工来满足的。在这段时期里,全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从一百多万增加到六七百万,而城镇中每年新增的农民居民则一直稳定超过两千万,其中大部分在城镇中就业。
  根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布的统计数据,近年来城市里缺口较大的,仍然是第三产业中的餐饮服务人员、营销人员、治安保卫和简单劳动人员。这也就是说,从数量上来看,目前城市里的职位空缺仍然主要表现为“民工荒”而并非“技工荒”。在这样的背景下,将本科教育专科化作为解决就业结构矛盾的举措,并不具有全局的和当下的针对性。如此看来,将一部分本科院校转为高等职业教育,所能起到的实际作用并不是增加了职业教育的供给,而是显著减少了本科高校的数量,以便使得它退回到大学扩招之前的规模。
  转向:对高校扩张的否定
  经济学家斯彭思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了有关教育的“信号发送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劳动者的需求方由于缺乏个人信息,不知道哪些劳动者能够满足工作要求。而一个劳动者的受教育年限、专业、学校等等不同的学历特征,包含了他自身特殊的能力、偏好等等信息。因此,劳动者可以通过学历向需求方传达信号,表明自己适合哪些工作。
  这就是说,不同人的能力、偏好是不同的,与之对应的高等教育本身应该是多层次而多样的,以面对多元的社会需求。而事实上,宏观到教育的行政体制,微观到课堂的教学内容,现行高等教育都有一套较为刻板的规定和程式,也就意味着它较少的面对大众,也很少面对社会和市场。
  尤其对本科教育而言,头等大事是要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得到好的评级。能够获得好的评级,便意味着能够获得好的声誉,获得更多财政支持,从而能吸引来好的教师和生源,学校便能够良好的运作下去。
  教育部的评级只有一个标准,于是,1999年的高校扩张从一开始,就是按照这套标准建立起了千篇一面的教育模式和架构,差学校是好学校的低水平复制,地方院校是中央院校的低层级复制。而好学校和中央院校则乘机扩大规模,跑马圈地,不断扩张。
  而在千篇一面的教育体系下,学历能够发送信号的功能已经大大弱化了,除去少部分行政等级高、财政投入多的知名院校的毕业生,剩下的毕业生们对社会来说已经没有太大不同。另外一方面,学生们也认为除了名校,上哪个大学选哪个专业也没有太大不同,毕业之后能够继续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亦是少数。
  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下的劳动供给与市场脱节,已经是早早便注定了的。也有很多人意识到上大学已经从投资变成了消费,本科教育也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减少本科教育无可厚非,也是对前面的高校扩张一定程度上的否定。
  为转型提供适当激励
  前文中讲到,即便不包括独立学院,高等院校当中也已经有六成是高职专科教育学校,而这些学校为什么没能为市场提供出足够的应用型人才?不回答这个问题,即便再多出600所或是1000所职业教育院校,都不过是在做无用功。
  追根溯源,现行高等教育的本质仍然是“让官家满意的教育”,在这个逻辑下有了较为刻板的教育体系和僵化的教育评估标准。而职业教育和专科教育甚至被远远的排斥在教育评估之外。高职专科学校的领导层级处在高等教育的末端,也就意味着高职专科教育处在高等教育的底端。
  反过来,只要随便浏览一下网络上招聘大学应届生的信息,就可以看到无论是公务员系统、事业单位或是有一定规模和名声的外资、民企,基本上要求应届生具有本科或者以上学历。这也就是说,市场本身和产业层级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还不足够大。如果市场需求的力量足够大,职业专科教育也不会像如今这样惨淡。
  两方面的作用相互强化,职业教育和专科教育无法与本科教育处于同样地位,这就解释了六成数量的应用型高等教育院校,却只能提供不到劳动总量四成的应用型人才。
  在这种情况下,期望地方专升本的本科学校主动降回到职业学校是件不可能的任务,不讲其他的,仅仅从可以获得的财政补贴来讲,本科学校要远远超过专科教育。唯一可行的折衷方案是保留这些学校的本科层级,在此基础上增加应用型的专业。可如果要做到这一点,似乎从中央层级或者重点高校着手试点更为可行。
  当然,完全将鞭子打在行政支配教育的体制上确实有失公允,但要改革高等教育,从政府本身改起是一个好的切入点。因为市场和社会的改变是随机的,长期的,也是很难控制和预计的,行政体制改革则可以相机抉择,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个最初的动力。
  转型准则
  高等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后者作为基本公共服务要努力做到均等化,前者需要面对社会和市场,努力做到多样化和多元化。而政府依靠行政体制配置资源则很难满足多元的目标。
  当前专家学者们把目光对准了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应用技术教育体系,可是,我们和欧洲国家的教育传统不同,市场结构和产业层次不同,是否可以机械模仿还需要仔细斟酌。而且,简而化之的对比会让我们陷入问题本身而无法看到问题的全貌。
  具体来讲,本科教育转型必须要改变“让官家满意的教育”思路。
  无论是中央高校或者地方高校,也无论是本科教育或者职业教育,只要社会和市场认可,政府首先要做到一碗水端平,而不能再通过行政层级决定如何配置教育资源,尤其不能按照自身偏好将高等教育分成三六九等,并据此配置财政补贴。另外,教育部要减少对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干涉,在保有政治教育等没有问题讨论空间的基础上,将办学的权力还给市场和社会。也唯有如此,本科教育、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才能在市场中得到检验,并从中建立起声誉,探索出多样的办学模式,并最终改变社会对他们系统性的有偏评价。如果这些改革的原则不能做到,本科院校数量减少后便会更具有优势地位,学生们会更加积极的涌向本科教育这条小路,而职业教育则会变得更加边缘化,本科转型的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作者系天则经济研究所项目研究员)
其他文献
中国高校到底有多少校办企业?这是公众非常关心的问题。今年年初,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等部门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高等学校校办产业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年末,全国489所高校3478个校办企业的资产总额为3190.26亿元。虽然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但《统计报告》显示,高校产业资产规模非常不均匀,排名前20位的高校资产总额就高达2500多亿元。也就是说,这20所高校相关负责人直接管理着这高达
目的:应用RT-PCR作为探针分别测算在大鼠肝星状细胞中FoxL2,以及代表了TGF-beta/Smad细胞信号通路的重要标志物Smad3和肝纤维化的重要产物collagen typeⅠ在大鼠肝星状细胞中
毕业季临近,每到此时,散伙饭成了毕业生们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但是今年,很多学校表示,毕业聚会将会取消。很多大规模的散伙饭将被其他更简朴的形式所取代。  “散伙饭”并非毕业唯一仪式  安娜今年就要大学毕业了,她最近一直在忙着找工作、面试的事情,但就在几天前她收到了学校微信群里的通知:“同学们,根据学校的指示,今年的毕业聚餐将会取消,且行且珍惜。”这让安娜略感意外。  不过当问及安娜自己是否愿意参加这
近年来,高校腐败引人注目。腐败是复杂而且敏感的政治问题和社会现象,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同时,对政治稳定也构成严重挑战。高等教育自主办学后,腐败问题在数量、程度、范围上呈上升和扩大趋势,社会影响十分恶劣。高校腐败与社会腐败有何不同?如何从源头上治理高校腐败?  办学自主权不是自由作主  高校腐败问题来自于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的行为。高校的公共权力包括校内普通行政管理权和办学自主权
近几年,高校学术腐败案频发,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据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统计,国内几乎所有著名高校都已经传出有学者“涉嫌”学术造假或腐败,被点名或被质疑卷进学术造假或学术腐败的学者教授不下百人。他将学术腐败作了如下划分:权学交易、钱学交易、学色交易、学术不端,以及学术的低水平重复。“高校中的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现象普遍存在,我们必须设法遏制科研上愈演愈烈的浮躁倾向。”安徽财经大学教授陈忠卫认为,在高
现在国内部分大学之间建立了合作招生、互认学分制度,并共享彼此的选修课。但即使是这样,这些大学之间的学生也不能方便地转学。相比国外大学可以转学的制度,我国大学还是开放共享程度不够。现有的政策不允许学生由低一级大学转入高一级大学,是为了避免腐败现象,但是也堵死了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大门。  高等教育的一个硬伤  2013年10月,以辽宁省文科状元身份考入香港大学的刘丁宁选择休学回高中复读,目的是来年报考
“今年4月,日本细胞生物学研究员小保方晴子因论文造假在日本学术界引起了轰动,但这样的事在中国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在5月23日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论坛上,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宏一针见血地指出。与张宏一样,参会的专家学者都围绕“科技评价与科研诚信”的主题,毫不客气地对目前的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行为进行了激烈批评。  科学评价的施压过重  中科院院士杨卫用一组数据说明自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