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提质培优的历史阶段.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以评价促发展,不仅是国家战略的宏观要求,更是彰显高职教育类型特色、助力提质培优任务的有效保障.当前的评价体系存在着“同文共轨”“竞优评价”“知识本位”与“单一评价”的不良导向,制约着高职教育吸引力与质量的双重提升.纠偏反正,实现高职教育评价体系向“类型特色”“综合评价”“能力本位”“多元评价”的逻辑嬗变已刻不容缓.面向未来,高职教育评价可遵循相应实践进路,取得关键领域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提质培优的历史阶段.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以评价促发展,不仅是国家战略的宏观要求,更是彰显高职教育类型特色、助力提质培优任务的有效保障.当前的评价体系存在着“同文共轨”“竞优评价”“知识本位”与“单一评价”的不良导向,制约着高职教育吸引力与质量的双重提升.纠偏反正,实现高职教育评价体系向“类型特色”“综合评价”“能力本位”“多元评价”的逻辑嬗变已刻不容缓.面向未来,高职教育评价可遵循相应实践进路,取得关键领域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其他文献
职教本科教育在我国的实践层面已经破题,但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化、系统化、专业化的研究基础构建尚不完善.适应岗位是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教育适应岗位发展,应从岗位能力、岗位发展、岗位知识等基本要素开始,逐步形成自下而上的职教本科逻辑范畴研究实践体系,更好地推动职教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等教育二元结构是高等教育的学术性教育与职业性教育二元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与秩序体系的体现.它的形成是现代高等教育走出象牙塔,融入社会,服务产业发展的结果.它的形成发展过程与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进程基本一致.高等职业教育及其类型特征总体上嵌入在高等教育二元结构之中,二者的形成发展过程紧密交织在一起.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二元结构发展的推动力量,高等教育二元结构则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规制与构型力量.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实践充分显示了这一发展规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二元结构与高等职业教育类
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将信息化组织管理保障的相关内容从原“总体要求”中抽取形成“组织体系”一章,突出强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不只是信息化技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创新.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组织体系包括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政策与规范、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运维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组成的体制机制,以及规划与设计、建设与部署、管理与维护、应用与推广四个阶段组成的实施规范.针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组织体系建设的现状与不足,提出加强信息化培训、提升全员
本科层次的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是对职教高质量发展的回应.通过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校校合作,基于“专本融通、理技一体”的指导思想,形成专业无缝对接、课程梯次衔接、学生管理同步、师资提质共进、产教深度融合的五位一体、融通共进的协同育人模式.“2+2”模式发挥了应用型本科的学科优势、基础理论课程师资优势和高职院校职业性、实践性教学模式和校企合作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但其推广也存在本科院校缺乏动力,对专科院校专业要求高,项目持续性不足等局限.高职院校可在具备高水平师资和优越的实训资源的专业中,开展本
流程管理是现代组织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流程管理和高职院校治理在战略目标、价值导向、管理要素和管理过程等方面都存在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和契合性.聚焦高职院校从“管理”迈向“治理”的转型问题,将流程管理的思路、方法导人高职院校治理,促进院校治理的流程化、标准化、信息化、法制化、现代化,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为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随着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到来,社会对技术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如何回应需求?为此,从社会需求切入,结合创业型大学内涵及改革实践经验,给出了建设技术创业型大学的命题,阐述了技术创业型大学的内涵,提出了由校政企社为建设主体,“技术创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技术应用为导向的学术研究、技术技能为基础的产业开发、技术传授为重点的创业培训、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社会服务、技术创业为侧重的校园文化”为建设内容,以及高效顺畅运转的运行结构组成的建设路径构想,打造
通过对广东省东莞市5镇10所初中进行调查,探讨初中毕业生教育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问题.研究发现:就读普通高中仍是初中后大多数学生的首要选择.女生、本地户籍学生、预期学业成绩较高的学生选择普通高中的比例更高.实证分析表明,初中毕业生性别、兄弟姐妹数、户籍所在地、预期学业成绩、教师建议、相关教育政策等因素与学生教育需求显著相关,对学生教育选择意愿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应尊重初中毕业生的教育需求,适当调整普职比例;做好初中后教育分流,改善高中阶段教育性别结构;深化中高考制度改革,完善外来人口子女报考政策;提高初中
在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的传统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业素养教育存在边缘化角色、碎片化运行、浅层化操作的痼疾,这极大地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要把握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理念,健全系统化育人体系,完善协同育人机制,集成职业素养教育模块,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养熏陶”有机结合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兼具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信息时代智能生产方式下,高职学生应该具备何种信息技术素养是我国高职信息技术素养研究的主要问题.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国内对高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研究关注较少,但提出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国外注重对信息技术素养框架和测试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世界生产方式的变化给高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出的挑战和要求,提出我国高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内容应持续培养学生操作性技术技能素养和新兴技术共性基础知识,突出职业特点,熟知产业链和企业信息系统,强调对学生计算思维、数字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强职业素养培养是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迫切要求.湖南通过“芙蓉工匠”新生代职业素养培养研究与实践,构建了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基于这一框架,可重点关注类型教育的核心要素,在相对微观的层面完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加快修订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的科学性;重构职业院校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生成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独特性;将职业素养全面融入技能教学全过程,强化职业素养培养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