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初中英语教学中目标预设与生成的过程及其误区提出了一些思考,并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着重研究了如何全面、科学、合理地进行目标预设与课堂的动态生成,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两者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学目标; 预设; 动态生成;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18-001
一、正确理解“预设与生成”的要义
预设是在课前对教学任务的设计、计划、预测,是一个静态的预估阶段。没有预设的课堂不会是成功的课堂,预设的质量往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是为避免课堂教学上的随意性、分散性、盲目性,是教学活动科学、合理、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
“生成”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的传授和学习过程,在实践中,教师要根据课堂随时出现的状况,及时调整、灵活引导往教学目标发展,不能机械地按预设确定的一种思路进行教学。
由此可见,目标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而生成是预设在教学中的实践以及因调整而做的补充和提升。预设要在课前研究教材和学情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做出设想与安排,要体现出计划性和弹性;预设也只有通过课堂教学的生成才能体现出其自身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误区
本人参加了江苏省举办的省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并结合自己听课、上课所经历的情况,总结出下列容易产生的误区:
2.1教学目标预设中的误区
2.1.1教学目标单一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有些教师的教学目标只局限于学生的语言知识,一味强调知识点的挖掘。显然,目标过于单一,未能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出发,未涉及学习策略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教师们忽视这些目标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没有真正理解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二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应付考试的一种表现。
2.1.2预设的教学目标主体不明确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助手。我们虽然学会了“三维目标”的表述方式,通读了新课程标准,但并没有深刻理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真正内涵。教学目标评价的标准也应该是学生学到了什么,不应该是老师去让学生学习什么。
2.1.3教学目标内容模糊和过于宽泛
教学目标笼统模糊是较常见的现象,目标包含了一切内容,但没有层次和具体内容。
2.1.4教学目标的预设忽略了学情
有些教师在平时设定教学目标时只考虑教材,忽视了教学对象的主体是学生。
2.2课堂动态生成的误区
2.2.1片面地理解课堂的生成性
有一次听到这样的一节课:整堂课只有老师没有学生提问题。授课教师设计的问题很精当,很有启发性,这样的问题是有益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但这堂课只有预设,没有生成性。
2.2.2过分强调课堂的生成性
本人参加过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说课竞赛,曾听过许多同行的公开课、优质课。起初的感觉是新鲜,但是,听得多了,不免产生了一些疑惑和思考:这些热闹的课真正有效吗?到底有效在哪里?学生究竟在这节课里又学到了多少?
三、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辩证关系的理解
3.1预设要着眼于学生
预设的本质就是有效教学。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要一切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各种已有技能和知识,同时研究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紧密围绕教学大纲,预设的价值就是促成教学效果最有效的达成。
3.2生成要着眼有效教学
生成的目标根植于预设的教学目标,生成的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只有让“生成”走向“有效”,将“生成”与“有效”有机结合,才是真实的课堂状态。
3.3合理把握生成与预设的度
要预设,而不能束缚于预设。预设使教学走向有序,生成使教学充满灵气。只有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
四、实现目标预设与生成辩证统一关系的有效途径
4.1因材施教地预设目标,自然促成课堂的动态生成
一切的目标都是为了学生而预设的。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情感水平、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是教学目标预设的前提。课前,教师可预先作个调研,弄清学生们各方面的情况,再以此为切入点预设目标。
4.2预设目标讲究“三维一体”,在动态生成中发展教学目标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体现,因此在预设时必须全盘考虑,要有整体性、主次和层次性,准确定位课时目标。
4.3活化教材,通过预设捕捉动态生成资源
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在依据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师的主观理解拟定的。如果教师仅仅根据原有教材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预设,教学活动很有可能变成一潭死水,课堂教学可能不会出现应有的灵动性,学生的思维可能会无法拓展。因此,教材的活化处理就显得格外重要,并借此捕捉课堂的动态生成资源。
4.4抓住细节引导生成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尊重自己的预设,在不发生“意外”的情况下应当按照预设进行教学。一旦课堂上出现闪光点,教师就应该抓住这种天然生成的良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创新,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生动的,有灵性的。
总之,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缺一不可,它们必须有机融合。预设是一种安排中的“渐变”,生成是自然的“突变”。只有重视这种“突变”,即生成的目标,才能真正达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深层次的有效互动,才能拥有更有价值的生成。
参考文献:
[1]陈波.新课程理念——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陈敬扑.基础教育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3]李宝荣.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中学英语教学目标的确定,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
[4]夏谷鸣.正确把握英语课堂以人为本的思想——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反思之三,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 ⑻
[5]袁金华.课堂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6]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教学目标; 预设; 动态生成;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18-001
一、正确理解“预设与生成”的要义
预设是在课前对教学任务的设计、计划、预测,是一个静态的预估阶段。没有预设的课堂不会是成功的课堂,预设的质量往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是为避免课堂教学上的随意性、分散性、盲目性,是教学活动科学、合理、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
“生成”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的传授和学习过程,在实践中,教师要根据课堂随时出现的状况,及时调整、灵活引导往教学目标发展,不能机械地按预设确定的一种思路进行教学。
由此可见,目标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而生成是预设在教学中的实践以及因调整而做的补充和提升。预设要在课前研究教材和学情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做出设想与安排,要体现出计划性和弹性;预设也只有通过课堂教学的生成才能体现出其自身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误区
本人参加了江苏省举办的省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并结合自己听课、上课所经历的情况,总结出下列容易产生的误区:
2.1教学目标预设中的误区
2.1.1教学目标单一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有些教师的教学目标只局限于学生的语言知识,一味强调知识点的挖掘。显然,目标过于单一,未能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出发,未涉及学习策略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教师们忽视这些目标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没有真正理解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二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应付考试的一种表现。
2.1.2预设的教学目标主体不明确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助手。我们虽然学会了“三维目标”的表述方式,通读了新课程标准,但并没有深刻理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真正内涵。教学目标评价的标准也应该是学生学到了什么,不应该是老师去让学生学习什么。
2.1.3教学目标内容模糊和过于宽泛
教学目标笼统模糊是较常见的现象,目标包含了一切内容,但没有层次和具体内容。
2.1.4教学目标的预设忽略了学情
有些教师在平时设定教学目标时只考虑教材,忽视了教学对象的主体是学生。
2.2课堂动态生成的误区
2.2.1片面地理解课堂的生成性
有一次听到这样的一节课:整堂课只有老师没有学生提问题。授课教师设计的问题很精当,很有启发性,这样的问题是有益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但这堂课只有预设,没有生成性。
2.2.2过分强调课堂的生成性
本人参加过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说课竞赛,曾听过许多同行的公开课、优质课。起初的感觉是新鲜,但是,听得多了,不免产生了一些疑惑和思考:这些热闹的课真正有效吗?到底有效在哪里?学生究竟在这节课里又学到了多少?
三、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辩证关系的理解
3.1预设要着眼于学生
预设的本质就是有效教学。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要一切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各种已有技能和知识,同时研究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紧密围绕教学大纲,预设的价值就是促成教学效果最有效的达成。
3.2生成要着眼有效教学
生成的目标根植于预设的教学目标,生成的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只有让“生成”走向“有效”,将“生成”与“有效”有机结合,才是真实的课堂状态。
3.3合理把握生成与预设的度
要预设,而不能束缚于预设。预设使教学走向有序,生成使教学充满灵气。只有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
四、实现目标预设与生成辩证统一关系的有效途径
4.1因材施教地预设目标,自然促成课堂的动态生成
一切的目标都是为了学生而预设的。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情感水平、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是教学目标预设的前提。课前,教师可预先作个调研,弄清学生们各方面的情况,再以此为切入点预设目标。
4.2预设目标讲究“三维一体”,在动态生成中发展教学目标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体现,因此在预设时必须全盘考虑,要有整体性、主次和层次性,准确定位课时目标。
4.3活化教材,通过预设捕捉动态生成资源
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在依据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师的主观理解拟定的。如果教师仅仅根据原有教材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预设,教学活动很有可能变成一潭死水,课堂教学可能不会出现应有的灵动性,学生的思维可能会无法拓展。因此,教材的活化处理就显得格外重要,并借此捕捉课堂的动态生成资源。
4.4抓住细节引导生成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尊重自己的预设,在不发生“意外”的情况下应当按照预设进行教学。一旦课堂上出现闪光点,教师就应该抓住这种天然生成的良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创新,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生动的,有灵性的。
总之,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缺一不可,它们必须有机融合。预设是一种安排中的“渐变”,生成是自然的“突变”。只有重视这种“突变”,即生成的目标,才能真正达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深层次的有效互动,才能拥有更有价值的生成。
参考文献:
[1]陈波.新课程理念——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陈敬扑.基础教育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3]李宝荣.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中学英语教学目标的确定,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
[4]夏谷鸣.正确把握英语课堂以人为本的思想——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反思之三,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 ⑻
[5]袁金华.课堂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6]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