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于主体。通过先进的、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主动。教学中通过重视教法研究,加强学法指导,积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学生;主体作用;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133-001
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更是学生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自主地学,有个性地学,在参与活动中寻求规律,获取学科知识和应用能力。因此在教的全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学生想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做了以下几点。
1.结合课堂教学,介绍一些中外数学家的事迹和成就,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向往和对数学家的崇敬,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创新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实际教学中,我常常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我在讲解(a b)n的展开式时,就向学生介绍关于杨辉三角形的故事,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并且形成良好的心理指向。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用数学的一些公式、定理、法则及思想方法等去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具体问题,如银行存款的方式与利息高低的关系。通过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认识到数学学习的必要性,从而将数学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要。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恰当的表扬来鼓励学生,用富有情感、简明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做到知、情、意结合,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渴望探求知识的带有情感的意向活动。教师给学生以成功机会,让学生随时享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欲。
4.巧用教学媒体,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有关的数学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音响、色彩、动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对教学信息的反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欢快气氛中发挥出他们潜在的主动性,从而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如:我在教“相遇应用题”时,运用两辆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的直观动态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通过几次演示后不仅使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对题意的理解,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愿学习
沉闷、严肃的课堂气氛容易抑制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打破沉默,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学生愿学习。为此,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权威式的教学关系,改变唯师独尊的教师观,摈弃僵化、保守的管理手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树立“为学生服务,同学生商量”的教学思想,视学生为朋友,和学生平等相处,让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学习,而不是在教师的压力下,被动地学习。努力创设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随时都可以提问,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自己的意见正确与否,都会受到重视,并能得到评答。
三、精讲精练,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习
数学教学,要精选例题,精讲精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精讲”,而“精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例题的精讲,要达到此目的,精选例题是关键。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选择恰当的例题,使得教学“高效低耗”,同时又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1.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需求。如果说问题是探求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创设悬念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产生主动参与的需求。
2.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的。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能力,必须着力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维和实践,这才是他们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做到学生能自学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去自学,学生能自己解决的例题与习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学生能自己总结出的定理、推论让学生自己去总结。通过让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而不是接受者,实现从“教”向“学”的转变。
避免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促使学生的主动发展,不遗余力地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回归主体”。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李志宏,郭元样,主体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湖南教育出版社
[3]扬骞关于教学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中国教育学刊
关键词:学生;主体作用;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133-001
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更是学生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自主地学,有个性地学,在参与活动中寻求规律,获取学科知识和应用能力。因此在教的全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学生想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做了以下几点。
1.结合课堂教学,介绍一些中外数学家的事迹和成就,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向往和对数学家的崇敬,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创新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实际教学中,我常常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我在讲解(a b)n的展开式时,就向学生介绍关于杨辉三角形的故事,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并且形成良好的心理指向。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用数学的一些公式、定理、法则及思想方法等去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具体问题,如银行存款的方式与利息高低的关系。通过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认识到数学学习的必要性,从而将数学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要。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恰当的表扬来鼓励学生,用富有情感、简明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做到知、情、意结合,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渴望探求知识的带有情感的意向活动。教师给学生以成功机会,让学生随时享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欲。
4.巧用教学媒体,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有关的数学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音响、色彩、动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对教学信息的反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欢快气氛中发挥出他们潜在的主动性,从而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如:我在教“相遇应用题”时,运用两辆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的直观动态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通过几次演示后不仅使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对题意的理解,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愿学习
沉闷、严肃的课堂气氛容易抑制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打破沉默,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学生愿学习。为此,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权威式的教学关系,改变唯师独尊的教师观,摈弃僵化、保守的管理手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树立“为学生服务,同学生商量”的教学思想,视学生为朋友,和学生平等相处,让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学习,而不是在教师的压力下,被动地学习。努力创设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随时都可以提问,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自己的意见正确与否,都会受到重视,并能得到评答。
三、精讲精练,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习
数学教学,要精选例题,精讲精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精讲”,而“精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例题的精讲,要达到此目的,精选例题是关键。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选择恰当的例题,使得教学“高效低耗”,同时又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1.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需求。如果说问题是探求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创设悬念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产生主动参与的需求。
2.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的。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能力,必须着力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维和实践,这才是他们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做到学生能自学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去自学,学生能自己解决的例题与习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学生能自己总结出的定理、推论让学生自己去总结。通过让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而不是接受者,实现从“教”向“学”的转变。
避免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促使学生的主动发展,不遗余力地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回归主体”。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李志宏,郭元样,主体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湖南教育出版社
[3]扬骞关于教学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中国教育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