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扎染艺术是我国一项极具特色性的染色工艺,它将技能展示和使用功能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扎染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同时学习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扎染艺术工作坊中,要想开展有效的美术教学,教师应该采用特普融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共享学习成果,分享学习技巧,实现共同增效提质的目标。
关键词:扎染技术;特普模式;初中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扎染艺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融合入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精神,是我国古代纺织文化的一块重要板块。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化程度越来越深,机器逐渐代替了人力,传统的印染工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发展需求。如何让这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一直传承下去,值得我们进行思考探究。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有责任为之进行努力,将我国的传统扎染艺术传承下去,教会学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扎染,将这项文化发扬光大。
一、初中美术课中开展扎染艺术的作用
美术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扎染用自己独特的色彩闪耀在历史长河中,有着朴实大方、令人眼前一亮的民族特色。扎染艺术是我国少数民族特有的民间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要,中学的美术课堂应该努力践行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挖掘学生的美术潜力,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扎染技术加入美术教学刻不容缓,扎染工艺的精湛和奇美符合学生的审美特点,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学习到扎染技术,受到一定的艺术熏陶。加以教师的正确指导,有助于学生将美术工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开展创造性强的艺术创作。让学生在此过程获得成就满足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关注,养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提升。
扎染艺术是一种手工形式为主的民族工艺,将之加入到初中美术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绘画功底。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的中,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扎染艺术走进美术课堂有很大艺术。
二、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1.立足于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众多极具民族特色的美术资源。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如何将这些宝贵的文化传承下去,让民族艺术永垂不朽,需要教师的探究思考。扎染艺术是几千年民族文化的结晶,早在我国东晋时期,扎染工艺就十分成熟了。随着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纺织业随之发展得越来越好,扎染工艺展示出了浓郁的艺术风格,我国云南大理的扎染技术已经被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扎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白族的扎染艺术展开教学实践,教师先根据学生的美术能力,运用特长生带动普通学生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能力均衡的小组,将能力强的特长生作为小组长,并明确小组内其他学生的职能。以此来开展教学。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教学课堂,使学生水平得到总体提升。学生们利于事先准备的皮筋、夹子等工具,进行手动染织,了解扎染的技巧和步骤,将普通的织物变得异彩纷呈,继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还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解读民族传统文化的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方式方法,让艺术实践滋养学生的心田,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点燃学生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思想。
2.学习材料多样化
在美术教学中,要用严谨的态度对待扎染艺术,充分探析这项民族文化的历史涵养。扎染分为扎结和染色两个步骤,我们可以用“丝巾”“短袖”等多样化的织物来作为扎染实践的载体,再用绳、线等,对织物进行缝、夹等方式的扎结,最后开始染色。目的是为了使未扎结的织物上色均匀,扎结部分保持原色,形成层次丰富的色彩。织物扎的越牢靠,效果就更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扎染,构建出自己想要的图案,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结合扎染的色彩元素,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美术教学的完美结合。可以将课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学习“扎”,第二步想学习“染”,第三步开始“扎和染”。工作坊可以根据目前教师和学生的人数,组织学生每周进行一到两次扎染活动,一个特长生和一个普通生为一组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有助于提升普通學生的扎染技巧,实现共同发展。
3.展开特普模式教学
在进行扎染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同学之间共同探究,相互借鉴,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生在学习扎染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还可以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扎染工作坊的主要任务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继承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创作热情。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可以采用一对一帮扶的教学策略,特长生帮助普通生,在一定的时间之后,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测验。例如教师可以举行小型创作活动,主题是“给家人的礼物”,进行自制扎染,将作品送给家人,赋予扎染以情感色彩,使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结束语
扎染工作坊的开展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活动中,应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完成传统文化的传承,向学生全面展示出扎染文化的民族特色和图案之美,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朱奋文.探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J].家长,2021(15):137-138.
[2]刘晴燕.体验与艺术的碰撞——探究初中美术课堂体验式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1(09):158-159.
关键词:扎染技术;特普模式;初中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扎染艺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融合入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精神,是我国古代纺织文化的一块重要板块。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化程度越来越深,机器逐渐代替了人力,传统的印染工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发展需求。如何让这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一直传承下去,值得我们进行思考探究。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有责任为之进行努力,将我国的传统扎染艺术传承下去,教会学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扎染,将这项文化发扬光大。
一、初中美术课中开展扎染艺术的作用
美术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扎染用自己独特的色彩闪耀在历史长河中,有着朴实大方、令人眼前一亮的民族特色。扎染艺术是我国少数民族特有的民间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要,中学的美术课堂应该努力践行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挖掘学生的美术潜力,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扎染技术加入美术教学刻不容缓,扎染工艺的精湛和奇美符合学生的审美特点,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学习到扎染技术,受到一定的艺术熏陶。加以教师的正确指导,有助于学生将美术工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开展创造性强的艺术创作。让学生在此过程获得成就满足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关注,养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提升。
扎染艺术是一种手工形式为主的民族工艺,将之加入到初中美术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绘画功底。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的中,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扎染艺术走进美术课堂有很大艺术。
二、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1.立足于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众多极具民族特色的美术资源。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如何将这些宝贵的文化传承下去,让民族艺术永垂不朽,需要教师的探究思考。扎染艺术是几千年民族文化的结晶,早在我国东晋时期,扎染工艺就十分成熟了。随着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纺织业随之发展得越来越好,扎染工艺展示出了浓郁的艺术风格,我国云南大理的扎染技术已经被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扎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白族的扎染艺术展开教学实践,教师先根据学生的美术能力,运用特长生带动普通学生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能力均衡的小组,将能力强的特长生作为小组长,并明确小组内其他学生的职能。以此来开展教学。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教学课堂,使学生水平得到总体提升。学生们利于事先准备的皮筋、夹子等工具,进行手动染织,了解扎染的技巧和步骤,将普通的织物变得异彩纷呈,继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还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解读民族传统文化的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方式方法,让艺术实践滋养学生的心田,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点燃学生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思想。
2.学习材料多样化
在美术教学中,要用严谨的态度对待扎染艺术,充分探析这项民族文化的历史涵养。扎染分为扎结和染色两个步骤,我们可以用“丝巾”“短袖”等多样化的织物来作为扎染实践的载体,再用绳、线等,对织物进行缝、夹等方式的扎结,最后开始染色。目的是为了使未扎结的织物上色均匀,扎结部分保持原色,形成层次丰富的色彩。织物扎的越牢靠,效果就更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扎染,构建出自己想要的图案,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结合扎染的色彩元素,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美术教学的完美结合。可以将课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学习“扎”,第二步想学习“染”,第三步开始“扎和染”。工作坊可以根据目前教师和学生的人数,组织学生每周进行一到两次扎染活动,一个特长生和一个普通生为一组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有助于提升普通學生的扎染技巧,实现共同发展。
3.展开特普模式教学
在进行扎染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同学之间共同探究,相互借鉴,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生在学习扎染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还可以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扎染工作坊的主要任务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继承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创作热情。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可以采用一对一帮扶的教学策略,特长生帮助普通生,在一定的时间之后,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测验。例如教师可以举行小型创作活动,主题是“给家人的礼物”,进行自制扎染,将作品送给家人,赋予扎染以情感色彩,使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结束语
扎染工作坊的开展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活动中,应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完成传统文化的传承,向学生全面展示出扎染文化的民族特色和图案之美,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朱奋文.探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J].家长,2021(15):137-138.
[2]刘晴燕.体验与艺术的碰撞——探究初中美术课堂体验式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1(09):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