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修身方法及其当代启示r——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例

来源 :人文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a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修身不仅在调养身体方面下功夫,更注重心灵方面的修养.质言之,修身的“身”是身与心的结合,修身旨在提高道德修养,以此来塑造理想人格.通过修身来塑造理想人格涉及实践层面,直指方法问题,荀子修身方法相较于孔孟更具实效性、普适性.在人的修养方面,荀子更加注重后天人为的作用,为了达到修养身心的目的,他提出了隆礼好义、隆师亲友、治气养心、修然自存、注错习俗、化性起伪的修身方法,这些修身方法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近年来,部分省份纷纷建立了面向本区域学习者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化平台,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各地学分银行信息平台面临一些困境.本文对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学分银行信息化平台中数据的真实性、操作的便捷性、受众的覆盖率等问题,提出了利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对学分银行平台建设赋能的建议,并设计出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总体框架.
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区别,兼具理性和非理性,彰显时兴的社会心理和思想观念,影响文艺理念和文艺创作,关涉文艺批评.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走入全球化社会,各种社会思潮涌动,对文化艺术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本文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唯美主义、消费主义、民粹主义、文化民族主义等八种思潮的来龙去脉、核心理念、社会效应,特别是对它们在文艺领域的反映及影响,进行了简要述评,以期对文艺生产传播健康有序有所警示.
此次高端论坛的主题是“建党百年:文化强国与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旨在共同探讨数字化时代、后疫情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命题,为我国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与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启迪与学术智慧.来自政界、学术界、商业界的诸多专家围绕文化强国与文化立国的战略定位、文旅赋能文化强国建设的逻辑与路径、“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数字文旅产业生态与新发展格局、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等相关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讨建党百年来文化强国与文旅融合高
中国戏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期,经济基础从来没有这么坚实,发展环境从来没有这么优越,舞台演出从来没有这么喷发,生产热情从来没有这么高涨,理论评论从来没有这么热闹.面对这样一个繁荣的局面,怎样辩证地认识中国戏曲现代的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期刊
由于曾长期处于审美客体地位,中国女性的审美意识与审美心理积淀着较为浓厚的男权色彩.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改变与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群体开始自觉建构自身审美标准,女性受众的青睐与肯定也成为推动诸多行业蓬勃发展的动力.近来,暗合女性审美的网络剧已掀起一股不容忽视的影视热潮.本文试图从女性视角出发,分析当前深受女性受众喜爱与追捧的网络剧所具有的美学特征.
人工智能在绘画、音乐及诗歌等艺术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在这些可编码性较强的艺术领域中,人工智能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学习和输出,机械地输出了大量风格多样的作品,这一过程中摆脱了主体性的人类,人工智能艺术向经典美学和艺术定义发起了挑战.尽管人工智能目前并没有拥有像人类一样的主体性意识,但人工智能作为最新的艺术复制工具,在丹托所言的艺术终结之后的“后历史”语境下为艺术创造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引发我们思考人工智能艺术的艺术本质与美学特性.
百多年前,投身戏曲改革的梅兰芳清醒地意识到以当时的条件和认识,时装戏与戏曲的传统表现模式之间存在难以弥合的沟壑,题材与技艺很难完美融合,戏曲的思想改造容易,但技术改造难.梅兰芳向我们提出了百年的问题,也给出了自己“移步不换形”的戏曲改良思路.寻求完整的、系统的表演语汇至今仍然是创作戏曲现代戏的核心问题.梅兰芳的访谈线索引导我们去理解梅兰芳创编时装戏的愿望和过程,以及梅兰芳自己对创编时装戏得失成败的判断.
央视春晚具备显著的仪式特征,属于典型的媒介仪式.这场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动已不单单是一台电视晚会,更是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家国叙事表达.多年来,央视春晚通过设置鲜明的家国主题、融入并运用国家美学符号、搭建全民联欢互动等方式来打造媒介仪式,展现了国家日新月异的辉煌变迁以及中国人民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将浓烈的家国情怀寓于具有民俗内涵的春节之中,起到了家国认同的导向作用,在全社会产生了深远意义.
一、文物构成rn前河湾村历史上有新四军军部旧址,中共中央华东局、野战医院、被服厂旧址,陈毅、张云逸旧居等多处革命遗址.目前,仅存新四军军部旧址,陈毅旧居、张云逸旧居三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新四军军部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孟母三迁祠作为孟母教子、思孟授学的历史人文遗迹,主要包括孟母祠、子思书院、子思祠三部分.遗址自元代元贞元年始建,历经元、明、清三代,前后延续近七百年,各组建筑均有损毁、改建、重建的经历.2013年至2014年,邹城市文物局联合省级文物部门对该遗址进行了勘探和发掘,并在勘探发掘的基础上对遗址实施了展示利用工程,使之成为集参礼祭祀、文化交流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