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作人抗战前后的散文创作受到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士大夫文人传统的制约。当时中华民族遭受灭顶之灾的局势,激发了周作人对晚明文化的价值重估,使他在1933年之后从对晚明小品的鉴赏转为对晚明士习乃至整个士大夫文人传统的批判,进行了一次类似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转向。他的散文创作随之由标榜“性情的流露”的晚明小品,改而推崇“疾虚妄,重情理”的清代学者之文。这使得周作人的创作道路悖离他曾提倡的“言志”,而向他所反对甚至憎恶的“载道”回归。但是这种变迁又完全可以在周作人的性格与早期阅读中——在对题跋文字与箴规家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