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相关论文
近代中国“救亡图存”与“开启民智”的启蒙浪潮中,新式印刷技术与出版业发展为知识的大众化、普及化提供关键动力。南京国民政府......
文章对1930年代经济危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详细介绍了各经济学派对当时危机的理论解释。通过比较1930年代大萧条和当前经济危......
《女子月刊》(1933-1937)是一份主要由女性负责和参与的期刊,其中刊载了大量女性编辑、作者、读者的通信和自白文章,比较真实地反映......
胡一川是新兴版画第一代木刻家的代表人物.从20世纪30年代前期在都市环境中探索标语画模式的创造性利用,到30年代后期在边区和前线......
1930年代初期,老舍曾尝试译介美国学者伊丽莎白·尼奇的《文学批评》一书,最终未能译完全书,仅有四章译文刊载于《齐大月刊》及《......
20世纪30年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银本位国家。由于中国国内所需白银基本依靠国外市场,中国白银货币的价格受国际银价左右。1934年......
上世纪30年代,随即衔接图们和南阳(朝鲜)的铁路成功开通被称为“灰幕洞”的小寒村一图们一夜之间飞跃成国际城市。1930年代并不难......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评论及“软硬性电影”争论的核心论题。本文以“媒介”视角重读《三十年代中国电影评......
1930年代夏衍戏剧呈现出"国民"书写的发展轨迹,表明夏衍在民族国家认同上的重要变化,通过"国民"书写的不断修正,夏衍从绝对的政治......
摘 要:1930年代是近代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知识分子精英群体的交往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各具特色的文化沙龙的出现,在很大......
一九三零年代的上海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反映了中国现代都市生活,于是这就给作家们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和好的灵感来源.茅盾......
在众多现代作家的笔下,1930年代抗战爆发之前的北平与上海呈现出完全迥异的城市意象.前者更多被视为中国文化传统的典型代表,后者......
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其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大、影响范围广对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国妇女的性别地位在这......
1930年代的周作人及其文学实践是其经历二十年代中后期思想转变后的“产物”,这一时期他的生存状况和散文写作呈现出如日本学者木山......
乡土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乡土文学自二十世纪初期鲁迅开创以来,就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作家进行乡土文学创作......
在中国现代史上,新文学的发展与现代大学的建立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20世纪30年代,山东大学迁往青岛,经历了国立青岛大学(1930-1932)和......
1930年代,南京中医界倡导中医学革命,强调以中医为本位、中医药并重、中西医两种学术体系平行、可平等对话,号召中医担负“会通”责任......
本文探寻了1930年代发生的“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的主客观因素,认为“左翼电影文化运动”首先是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当头的必然事件;......
1930年代的“大众语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语言文字改革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语......
性别意识包括先天的生物女性意识、女性后天形成的社会主体意识、女性的警醒意识和女性的社会自我体察意识。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
1930年代的"大众语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语言文字改革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语运动......
1930年代,南京中医界倡导中医学革命,强调以中医为本位、中医药并重、中西医两种学术体系平行、可平等对话,号召中医担负"会通"责任,......
1930年代中国现代化的萌动以近百年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为历史动力、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为社会基础、以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日......
1930年代的左翼社会科学家群体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初步形成阶段的主要创作群体。该群体在大革命失败后汇集革命文化中心,系......
文学期刊出版反映了文学社群的门户之争,是文学社群运作的结果,这在1930年代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个阶段文学社群的期刊出版主要采用三......
1930年代现代派小说叙事方式的基本特征是感觉化,具体表现为叙事语言的感觉化,叙事节奏的感觉化和以感觉为叙事结构中心,由是与中......
1930年代商业银行对农村的投资是在都市银行剩余资金膨胀、农村金融需求加剧的情形下展开的。这一时期农村合作社的迅猛发展为商业......
[摘 要] 20世纪初期城市规划出现了很多新思潮,涉及城市交通、工作生活环境与设施、文化娱乐公共休闲场所、城市功能分区等诸多方面......
高等教育为文学理论生产走向专业化提供了体制保证,文学理论生产的专业化、制度化使文学认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国立大学是1930......
1930年代,随着电影技术的成熟和电影的不断推广,出现了一批具有声望的电影明星。这些电影演员在拍摄电影的同时,也各自进行了或多......
本文首先简介“前卫”的脉络以及现代性的多种形式,以此取代既有的现代主义文学观。所探讨的内容主要以1933—1936年的日本、台湾作......
1930年代的左翼电影批评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从赞赏苏联影片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力挺左翼影片叙述“社会生活史”、批评某些......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提出了一种关系性地思考特定历史时空中行动者实践活动的研究方法。20世纪30年代北平的大学按照学生生活的物质条......
“五四”新文化运动,拉开了新文学的帷幕.在其后的文学史叙述中,代表着“旧文学”的桐城派在1920年代走向没落衰亡.但揆之以史实,......
摘要:1930年代的中国文化生态极不平衡,文化区域主要集中在北平、上海两个城市,这两个城市的文化通过主体的集居状态、经验形态和创造......
自晚清设立大学始,我国大学教育发展便缺乏科学的计划性。民国之后,由于诸多原因,大学管理一直处于较为宽松的环境之中,数量激增,......
本文探寻了1930年代发生的“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的主客观因素,认为“左翼电影文化运动’’首先是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当头的必然事件......
1930年代的美德关系是美欧关系的核心。这一时期的美国对德外交以193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持中立立场拒绝干预德国......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1930年代涌现出一批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从事中国历史研究的史学家。他们创作了一批......
40年代初,陈铨在重庆发表一系列文章,创办《民族文学》杂志,倡导‘‘民族文学运动”。在“民族文学”的旗帜下,陈铨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
刘慧英女士的著述<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就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史而言,无疑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思潮......
国民党江西省政府在1930年代大力推行干部教育和训练,主要进行了县区政干部教育、财务干部教育、警务行政干部教育、农业建设干部教......
1930年代,左翼、苏区等革命戏剧分别围绕城市和乡村展开了戏剧大众化运动,在这一运动中其演剧实践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演剧视野中观......
1930年代中后期,较少政治倾向的纯文学十分繁荣,拥有大量的出版空间,在各个体裁领域均有丰硕成果。如果文学的外部环境保持稳定,纯文学......
由黎锦晖编辑的《俭德歌集》是一本赞美节约储蓄之美德的歌曲集,1935年由上海绸业银行在上海市内悬赏征募。其研究价值有两点:其一,在......
旧时成都的娼妓史久有时日,只是到了近代,受到外力的冲击,其土著娼妓营业运作才有了一种趋新的变化。当对娼业变化起推波助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