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随着“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高校纷纷开始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视听说除了让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相关商务专业知识、较强的跨文化能力和商务沟通能力,同时承载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功能。此外,由于视听说课程“视、听、说”三位一体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程思政理论指导下,本文将提炼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要点,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加以阐述,探讨在视听说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视听说;商务英语
【作者简介】谢意,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7年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鉴于此,各大高校纷纷行动起来,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开展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深入挖掘其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成为近年来教育界较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与之相关的教学研究层出不穷。笔者将“课程思政 英语”作为主题词输入知网搜索引擎,将文章发表时间限定在2017年至今,得到1010条结果。通过进一步检索,笔者发现将近一半的研究聚焦大学英语或综合英语课程,仅有寥寥几篇文章涉及视听说课程,与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相关的文章更是鲜见。在此背景下,本文将讨论商务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要点,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阐释,探索在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中推进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二、基于课程思政的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特点
课程思政是指在课程教学中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价值塑造有机融合,挖掘课程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与人文精神等价值范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获得技能的同时,也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把握正确的方向。在非思政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在学生心中厚植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主要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集影像、声音、文字于一体,融合听说训练,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商务知识,同时提高商务英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所以视听说的课程在融入思政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丰富的视听资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此同时,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在未来的国际商务活动中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光荣使命。视听说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能培养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向世界输出优秀的中国文化。因此,基于课程思政理論的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和商务知识运用能力外,还重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双向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使学生不仅了解西方文化,更能有意识地在国际商务交往中传播中国文化。
三、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要点
1. 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的前提是充分挖掘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思政元素。由于思政元素并非显性存在于教材内容之中,因此需要教师研究分析现有教材,找出其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相关的结合点,进行充分挖掘和恰当把握。以笔者所教授的高级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用教材为外研社出版的《高级商务英语听说》一书。教材的每一单元都为独立的主题,教师首先要着力挖掘这些主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交互点。
2. 精选思政教学素材。课程思政的保障是合适的思政教学素材。就英语学习来说,学生的语言文化输入主要来源于教师选用的教学材料。就目前而言,大部分英文教材选取的内容多来自英美国家,涉及中国的内容较少。以《高级商务英语听说》一书为例,全书绝大多数音频资源来自国外电视、电台节目及网站,涉及英美国家的教育、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虽然有利于学生了解西方世界,但容易导致学生忽略本国事物,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正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输入,学生往往不能熟练地使用英文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寻找合适的思政教学素材,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获取视听教学资源的渠道很多。根据确定好的思政元素,教师可以通过查询图书馆、网站、手机APP等搜寻合适的文本、音频和视频资源。例如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中国国际电视台(China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简称CGTN)、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简称CRI)等媒体都是非常好的思政教学素材来源。
3. 自然融入教学设计。课程思政的关键是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教学设计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教学设计在宏观上要围绕“思政育人”展开,在微观上要以“隐形思政”的方式设计教学活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德育,达到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浑然一体的境界。教师绝不能将思政元素生搬硬套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感觉到强烈的说教意味。思政元素的融入应该如盐入水,激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汲取语言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政教育。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创新思考,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大数据”和“指尖学习”的思路指导下,利用慕课、网络公众号、学习平台等,线上线下教学联动,大力采用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将讨论、汇报、表演等传统型活动与对话式、项目式、互评式的创新型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并受到正确的价值引领。 四、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笔者以《高级商务英语听说》第一册第九单元为例,基于上述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理念,并结合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将视听说课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课前挖掘思政元素,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中自然融入思政教育,通过精听促成学生的口语产出;课后对单元内容进行拓展,内化思政内容,通过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进行总结和反思。
1. 挖掘 驱动。本单元主题为新技术(New Technology)。由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材所选用的听力材料缺乏时效性且主要涉及西方国家的技术。因此,笔者首先确定了单元主题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即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刻体会“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内涵。在明确思政元素后,笔者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的视听教学素材,包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现代“新四大发明”、代表“中国速度”的高铁技术,以及华为的5G技术,并根据视听资源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课前,笔者将上述视频发到QQ班级群,要求学生观看并思考:如果由你向外国朋友介绍一项你认为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技术发明或革新,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这样选择?同时告知学生本单元的产出任务便是介绍一项中国的技术,学生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课前的视听输入让学生对本单元主题背景有所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融入 产出。在课堂促成环节,学生首先通过听力材料的学习来掌握用于产出任务的单词、短语和句型。由于可以学到新的语言知识,尤其是学生平时比较熟悉却又不知如何用英文进行表达的内容,学生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这部分听力练习是在课前视听材料的基础上,对部分细节内容加以精听,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领先于世界的技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发自内心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产出环节,学生完成课前布置的产出任务,学以致用,尝试用英文介绍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3. 拓展 评价。课后,笔者设计了听说拓展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内化本单元的语言知识和思政内容。学生需要听一段关于中国科技未来发展趋势的材料,一边听一边做笔记,然后进行口头复述并将录音上传到网络平台“云班课”。最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评价和投票活动。学生可以在同伴的录音下留言,指出其亮点和不足,并投票选出心目中的优秀作业。评价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欣赏和批判。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录音进行点评,分析优缺点,帮助学生认识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学习。
五、结语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再次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归根结底是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有机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作为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能促进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培养既熟悉中西文化,又能自信展示和输出优秀中国文化的大学生。英语教师肩负着培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国际化人才的重任,除了要不断提升英语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外,还应提高中国文化素养,提升思政教育能力。教师要充分挖掘和提炼课程中能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的题材和内容,用“隐性思政”的方式使课程思政如盐入水。与此同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自然融入思政元素,使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確的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1):84-85.
[2]刘晓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8(5):126-128.
【关键词】课程思政;视听说;商务英语
【作者简介】谢意,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7年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鉴于此,各大高校纷纷行动起来,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开展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深入挖掘其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成为近年来教育界较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与之相关的教学研究层出不穷。笔者将“课程思政 英语”作为主题词输入知网搜索引擎,将文章发表时间限定在2017年至今,得到1010条结果。通过进一步检索,笔者发现将近一半的研究聚焦大学英语或综合英语课程,仅有寥寥几篇文章涉及视听说课程,与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相关的文章更是鲜见。在此背景下,本文将讨论商务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要点,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阐释,探索在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中推进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二、基于课程思政的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特点
课程思政是指在课程教学中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价值塑造有机融合,挖掘课程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与人文精神等价值范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获得技能的同时,也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把握正确的方向。在非思政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在学生心中厚植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主要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集影像、声音、文字于一体,融合听说训练,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商务知识,同时提高商务英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所以视听说的课程在融入思政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丰富的视听资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此同时,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在未来的国际商务活动中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光荣使命。视听说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能培养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向世界输出优秀的中国文化。因此,基于课程思政理論的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和商务知识运用能力外,还重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双向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使学生不仅了解西方文化,更能有意识地在国际商务交往中传播中国文化。
三、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要点
1. 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的前提是充分挖掘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思政元素。由于思政元素并非显性存在于教材内容之中,因此需要教师研究分析现有教材,找出其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相关的结合点,进行充分挖掘和恰当把握。以笔者所教授的高级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用教材为外研社出版的《高级商务英语听说》一书。教材的每一单元都为独立的主题,教师首先要着力挖掘这些主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交互点。
2. 精选思政教学素材。课程思政的保障是合适的思政教学素材。就英语学习来说,学生的语言文化输入主要来源于教师选用的教学材料。就目前而言,大部分英文教材选取的内容多来自英美国家,涉及中国的内容较少。以《高级商务英语听说》一书为例,全书绝大多数音频资源来自国外电视、电台节目及网站,涉及英美国家的教育、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虽然有利于学生了解西方世界,但容易导致学生忽略本国事物,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正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输入,学生往往不能熟练地使用英文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寻找合适的思政教学素材,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获取视听教学资源的渠道很多。根据确定好的思政元素,教师可以通过查询图书馆、网站、手机APP等搜寻合适的文本、音频和视频资源。例如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中国国际电视台(China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简称CGTN)、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简称CRI)等媒体都是非常好的思政教学素材来源。
3. 自然融入教学设计。课程思政的关键是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教学设计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教学设计在宏观上要围绕“思政育人”展开,在微观上要以“隐形思政”的方式设计教学活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德育,达到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浑然一体的境界。教师绝不能将思政元素生搬硬套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感觉到强烈的说教意味。思政元素的融入应该如盐入水,激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汲取语言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政教育。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创新思考,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大数据”和“指尖学习”的思路指导下,利用慕课、网络公众号、学习平台等,线上线下教学联动,大力采用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将讨论、汇报、表演等传统型活动与对话式、项目式、互评式的创新型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并受到正确的价值引领。 四、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笔者以《高级商务英语听说》第一册第九单元为例,基于上述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理念,并结合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将视听说课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课前挖掘思政元素,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中自然融入思政教育,通过精听促成学生的口语产出;课后对单元内容进行拓展,内化思政内容,通过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进行总结和反思。
1. 挖掘 驱动。本单元主题为新技术(New Technology)。由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材所选用的听力材料缺乏时效性且主要涉及西方国家的技术。因此,笔者首先确定了单元主题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即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刻体会“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内涵。在明确思政元素后,笔者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的视听教学素材,包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现代“新四大发明”、代表“中国速度”的高铁技术,以及华为的5G技术,并根据视听资源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课前,笔者将上述视频发到QQ班级群,要求学生观看并思考:如果由你向外国朋友介绍一项你认为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技术发明或革新,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这样选择?同时告知学生本单元的产出任务便是介绍一项中国的技术,学生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课前的视听输入让学生对本单元主题背景有所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融入 产出。在课堂促成环节,学生首先通过听力材料的学习来掌握用于产出任务的单词、短语和句型。由于可以学到新的语言知识,尤其是学生平时比较熟悉却又不知如何用英文进行表达的内容,学生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这部分听力练习是在课前视听材料的基础上,对部分细节内容加以精听,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领先于世界的技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发自内心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产出环节,学生完成课前布置的产出任务,学以致用,尝试用英文介绍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3. 拓展 评价。课后,笔者设计了听说拓展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内化本单元的语言知识和思政内容。学生需要听一段关于中国科技未来发展趋势的材料,一边听一边做笔记,然后进行口头复述并将录音上传到网络平台“云班课”。最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评价和投票活动。学生可以在同伴的录音下留言,指出其亮点和不足,并投票选出心目中的优秀作业。评价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欣赏和批判。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录音进行点评,分析优缺点,帮助学生认识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学习。
五、结语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再次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归根结底是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有机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作为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能促进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培养既熟悉中西文化,又能自信展示和输出优秀中国文化的大学生。英语教师肩负着培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国际化人才的重任,除了要不断提升英语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外,还应提高中国文化素养,提升思政教育能力。教师要充分挖掘和提炼课程中能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的题材和内容,用“隐性思政”的方式使课程思政如盐入水。与此同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自然融入思政元素,使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確的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1):84-85.
[2]刘晓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8(5):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