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课程的增加是我们当前社会教育的必然结果。对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内容的涉及范围、依据来源和难易程度完全是符合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要求的。但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又不与基础知识课程相等同,因为它完全来源于生活所及,而又往往容易被形成惯式思维的成年人所忽略,所以在安排本门课程的教学思路上,我更注重的是孩子们的主动参与性。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去思考,去学习,去接受,进而将安全的意识根植于自己的思维中,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部分。
第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
安全教育课程作为一门非主要学科,不管家长、学生,亦或主课老师,对待本门课程的态度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让他们一下子主动接受是不容易的。这就需要我们安全教育课程的任课老师本身能先于他们转变思路,由“应付教学”变“情感植入”。“应付教学”不言而喻,即完全按照教材的安排,一五一十的告知学生们授课内容,灌输安全知识;而“情感植入”就是我们本课程的任课老师能从小学生的角度去切身的感受他们所需要培养的安全意识,并真正将危机产生后的情感状态转化为预警模式来参与教学。
老师的“情感植入”意识形态形成后,再进而授予孩子们安全知识,往往带感情的授课便不是单一的督促和提醒,学生们在课堂上也会积极的感受到老师的语气、语调发生变化,自然会转变为主动接受。当然从“不抵触”到“主动接受”的心里变化,单靠老师们的“情感植入”是不够的,这就要求进而的思想变化。
第二,變次要为主要。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导致现在各类危险时间频频发生,虽然关于未成年人受伤害的负面报道媒体报道屡见不鲜,但家长总会认为学校这片”净土“会让孩子们远离社会的危险因素,而将安全教育与其他主要学科相比较后,列为”次要“。这种忽略是普遍现象,嘴里都喊着孩子安全问题,思想上却不重视学生们的安全教育。学生们作为危险的潜在受害者,单凭成年人的保护往往是不够的。离开学校后,家长们无法做到时时刻刻不离不弃,充分的相信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又无切实依据,只能心理暗示孩子能保护好自己。此时,安全教育课程的主要地位方可显现出来。
小学生们的特点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接触社会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被犯罪分子伤害或利用。这些因素都促成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在思想上要提高并重视安全教育的主要地位。
第三,变课堂教学为实践操作。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强调自信心、好习惯、责任意识,是让学生们能够主动学习的三个法宝。但安全教育单纯从上面三个方面去逐一养成又是不够的。简单的说教是不能够引起学生们的重视的,而”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在这门课程的传授上体现无疑。
课堂上的教学是当下教育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是绝大多数课程的基本要求。同样,安全教育也离不开这种传统模式,但这种模式的局限性是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不能做到被学生们迅速接受,甚至充分消化掉。因此在”动“字上面下功夫,就成了我授课的特点。从教材的目录上我们就能非常清晰的看到安全教育的方面,例如在讲解交通知识时,或者让孩子们能在马路上真切的去了解基本交通法规,并清晰的看到遵守和违反后可能产生怎样的后果。又例如,消防安全常识的课程安排上,我会利用学校内所有的设施现场讲解,如果遇到危险后,直接带领学生现场演练如何自救等安全知识。再者,可以通过影像播放实际案例给学生们看,让他们能在片子中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亦或课后写出影片的观后感,进一步增加思考,加深印象。
总之,作为一名安全教育的任课老师,让学生们能从心里到思想,再到行为发生变化,是小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主动参与的全过程。当然,作为一名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让学生们甚至家长们深刻的感受到安全教育不是一件随便的事,而是一件值得他们去重视,去认真体验的事。只有安全教育参与的主动性提高了,孩子们自我保护的惯性思维形成了,他们才能去学习并掌握各类安全常识并熟练运用,才能知道如何去征服危险,去保护自己。
第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
安全教育课程作为一门非主要学科,不管家长、学生,亦或主课老师,对待本门课程的态度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让他们一下子主动接受是不容易的。这就需要我们安全教育课程的任课老师本身能先于他们转变思路,由“应付教学”变“情感植入”。“应付教学”不言而喻,即完全按照教材的安排,一五一十的告知学生们授课内容,灌输安全知识;而“情感植入”就是我们本课程的任课老师能从小学生的角度去切身的感受他们所需要培养的安全意识,并真正将危机产生后的情感状态转化为预警模式来参与教学。
老师的“情感植入”意识形态形成后,再进而授予孩子们安全知识,往往带感情的授课便不是单一的督促和提醒,学生们在课堂上也会积极的感受到老师的语气、语调发生变化,自然会转变为主动接受。当然从“不抵触”到“主动接受”的心里变化,单靠老师们的“情感植入”是不够的,这就要求进而的思想变化。
第二,變次要为主要。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导致现在各类危险时间频频发生,虽然关于未成年人受伤害的负面报道媒体报道屡见不鲜,但家长总会认为学校这片”净土“会让孩子们远离社会的危险因素,而将安全教育与其他主要学科相比较后,列为”次要“。这种忽略是普遍现象,嘴里都喊着孩子安全问题,思想上却不重视学生们的安全教育。学生们作为危险的潜在受害者,单凭成年人的保护往往是不够的。离开学校后,家长们无法做到时时刻刻不离不弃,充分的相信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又无切实依据,只能心理暗示孩子能保护好自己。此时,安全教育课程的主要地位方可显现出来。
小学生们的特点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接触社会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被犯罪分子伤害或利用。这些因素都促成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在思想上要提高并重视安全教育的主要地位。
第三,变课堂教学为实践操作。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强调自信心、好习惯、责任意识,是让学生们能够主动学习的三个法宝。但安全教育单纯从上面三个方面去逐一养成又是不够的。简单的说教是不能够引起学生们的重视的,而”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在这门课程的传授上体现无疑。
课堂上的教学是当下教育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是绝大多数课程的基本要求。同样,安全教育也离不开这种传统模式,但这种模式的局限性是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不能做到被学生们迅速接受,甚至充分消化掉。因此在”动“字上面下功夫,就成了我授课的特点。从教材的目录上我们就能非常清晰的看到安全教育的方面,例如在讲解交通知识时,或者让孩子们能在马路上真切的去了解基本交通法规,并清晰的看到遵守和违反后可能产生怎样的后果。又例如,消防安全常识的课程安排上,我会利用学校内所有的设施现场讲解,如果遇到危险后,直接带领学生现场演练如何自救等安全知识。再者,可以通过影像播放实际案例给学生们看,让他们能在片子中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亦或课后写出影片的观后感,进一步增加思考,加深印象。
总之,作为一名安全教育的任课老师,让学生们能从心里到思想,再到行为发生变化,是小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主动参与的全过程。当然,作为一名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让学生们甚至家长们深刻的感受到安全教育不是一件随便的事,而是一件值得他们去重视,去认真体验的事。只有安全教育参与的主动性提高了,孩子们自我保护的惯性思维形成了,他们才能去学习并掌握各类安全常识并熟练运用,才能知道如何去征服危险,去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