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最新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笔者认为强化对时空观的教学运用,在当下历史教学特别是高三一轮复习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当下高中生所使用的专题史教材,直接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整个历史事件所对应的时间和空间观念极度匮乏,严重情况令人咂舌。如何在接下来高三总复习中,有效率地提取和运用知识,准确地进行解题并在升学考试中脱颖而出,笔者认为时空观念模型的建立,是当下师生进行有效复习的关键步骤。
关键词:时空观;一轮复习;有效运用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存在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时间和空间。一切人类历史活动均是以时间为依托并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展开的,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时间和空间。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高三一轮复习,其作用显得尤为突出。面对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学生如何高效快捷地抓住历史的主线,就需要教师首先给学生架起一座时空观的桥梁,才能更有效地提升效率。接下来,本文以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例,浅谈如何具体把时空观进行有效地结合在课堂中。
一、 构建时间轴,搭起知识框架
在进入高二文科历史学习之后,很多学生反应高中历史怎么这么难,怎么记也记不住,总是没搞懂怎么回事,新知识又来了。随着时间的累积,不理解的知识积压的越来越多。特别时间记忆问题最难以理解。因此,笔者在开始高三第一轮复习时,就跟学生强调一轮复习将是第二次重新开始认识历史,先给学生吃一颗定心丸,接下来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笔者学校高三集备组集体备课一轮复习首先从必修一政治史部分开始,因为时间相隔比较久,学生的熟悉度基本退却。要唤醒学生的记忆,就需要教师竖立起一条时间轴的观念。虽然现今高考淡化对时间的要求,不会具体出现考时间,但时间身影无处不在。诚然,现在学生也对时间概念非常的不重视,难以记忆是最重要的因素。
在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部分,首先,必须要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及其时间,俗称“中国通史”,要一目了然,才能在作答中脱颖而出。笔者在准备这课时,需事先做好精心设计,融合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先让学生回忆起朝代口诀,“一尧二舜夏商周,春秋战国战不休,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接着再配套以相对应的时间,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一直到清朝1644年~1911年,用更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时间框架图,使学生在脑海中构架出一座时间桥梁。课后通过不间断地重复记忆,加深对时间所对应的朝代的印象。在实际做题中便可游刃有余地应用进去,例如“15世纪中叶中央中枢权力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之类,对时间的提取要求度很高。
二、 熟记知识点,巧搭空中桥梁
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完时间框架之后,就需要把具体的知识点充分地接入所对应的时间点下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时空模型。每一个时间节点,都需要学生很熟知所发生的事件。具体操作如下:
在处理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个专题时,笔者把知识点分为两个部分,结合图示分为早期政治制度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两个部分,既简单又明朗的对本专题进行概括,不仅有分两部分,同时再配上具体的朝代,后面在辅助以具体的起止时间,自然而然地在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起一个很直接的视觉时空观。在后期的具体解释过程中,早期的政治制度内容再添加分封制和宗法制两个重点知识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部分再添加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制度、选官制度和监察和谏议制度等四个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利用课后时间再加以补充进去,特别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非常多,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每一个朝代在制度演变时所采取的措施都不一。在整理这一过程都需要学生根据朝代去记忆慢慢地去填充,也就能达到培养学生养成自己动手建立时空观的模型能力。最后,通过这一过程,其所识记的知识点也就能越来越牢固。
三、 牢记时空观,知识再现应用
通过前两个步骤,学生已经初步构建起了时空模型,再经过教师有意识地在每堂课课前去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回顾,这不仅能够打牢学生的基础,也能够让时间主线和所对应的事件清晰再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对学生在具体的解题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不仅节省了时间,还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在学完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笔者对本专题进行配套练习跟踪。比如2016年海南单科第3题,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首先必须理解“民之父母”“为民父母”和“愛民如子”这几个词的内涵是什么,关键词父母和子,这是一种家庭称呼,就要联系到家庭和政治联系在一起,追根溯源必须要在脑海中很清晰的提取关键信息,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所对应的宗法分封制,家国一体的观念,而并非是理解成为官员考核的主要依据是民本思想。所以解题的过程中需要对时空观念非常熟悉,随时对有效信息进行提取。类似的题目非常多,都需要学生牢牢地在脑海里架起这座时空的桥梁。
四、 结语
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特别是一轮复习,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打基础,这个基础搭的越牢固,后面的二轮三轮复习就越能游刃有余。而这个基础的决定性关键因素便在于时空观的建立,这是学好高中历史甚至是高考致胜关键的一道重要关卡。
参考文献:
[1]严科.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J].文史教育,2017.
[2]高云.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
[3]程燕.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的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陈娟,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华侨中学。
关键词:时空观;一轮复习;有效运用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存在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时间和空间。一切人类历史活动均是以时间为依托并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展开的,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时间和空间。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高三一轮复习,其作用显得尤为突出。面对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学生如何高效快捷地抓住历史的主线,就需要教师首先给学生架起一座时空观的桥梁,才能更有效地提升效率。接下来,本文以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例,浅谈如何具体把时空观进行有效地结合在课堂中。
一、 构建时间轴,搭起知识框架
在进入高二文科历史学习之后,很多学生反应高中历史怎么这么难,怎么记也记不住,总是没搞懂怎么回事,新知识又来了。随着时间的累积,不理解的知识积压的越来越多。特别时间记忆问题最难以理解。因此,笔者在开始高三第一轮复习时,就跟学生强调一轮复习将是第二次重新开始认识历史,先给学生吃一颗定心丸,接下来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笔者学校高三集备组集体备课一轮复习首先从必修一政治史部分开始,因为时间相隔比较久,学生的熟悉度基本退却。要唤醒学生的记忆,就需要教师竖立起一条时间轴的观念。虽然现今高考淡化对时间的要求,不会具体出现考时间,但时间身影无处不在。诚然,现在学生也对时间概念非常的不重视,难以记忆是最重要的因素。
在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部分,首先,必须要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及其时间,俗称“中国通史”,要一目了然,才能在作答中脱颖而出。笔者在准备这课时,需事先做好精心设计,融合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先让学生回忆起朝代口诀,“一尧二舜夏商周,春秋战国战不休,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接着再配套以相对应的时间,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一直到清朝1644年~1911年,用更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时间框架图,使学生在脑海中构架出一座时间桥梁。课后通过不间断地重复记忆,加深对时间所对应的朝代的印象。在实际做题中便可游刃有余地应用进去,例如“15世纪中叶中央中枢权力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之类,对时间的提取要求度很高。
二、 熟记知识点,巧搭空中桥梁
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完时间框架之后,就需要把具体的知识点充分地接入所对应的时间点下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时空模型。每一个时间节点,都需要学生很熟知所发生的事件。具体操作如下:
在处理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个专题时,笔者把知识点分为两个部分,结合图示分为早期政治制度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两个部分,既简单又明朗的对本专题进行概括,不仅有分两部分,同时再配上具体的朝代,后面在辅助以具体的起止时间,自然而然地在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起一个很直接的视觉时空观。在后期的具体解释过程中,早期的政治制度内容再添加分封制和宗法制两个重点知识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部分再添加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制度、选官制度和监察和谏议制度等四个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利用课后时间再加以补充进去,特别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非常多,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每一个朝代在制度演变时所采取的措施都不一。在整理这一过程都需要学生根据朝代去记忆慢慢地去填充,也就能达到培养学生养成自己动手建立时空观的模型能力。最后,通过这一过程,其所识记的知识点也就能越来越牢固。
三、 牢记时空观,知识再现应用
通过前两个步骤,学生已经初步构建起了时空模型,再经过教师有意识地在每堂课课前去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回顾,这不仅能够打牢学生的基础,也能够让时间主线和所对应的事件清晰再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对学生在具体的解题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不仅节省了时间,还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在学完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笔者对本专题进行配套练习跟踪。比如2016年海南单科第3题,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首先必须理解“民之父母”“为民父母”和“愛民如子”这几个词的内涵是什么,关键词父母和子,这是一种家庭称呼,就要联系到家庭和政治联系在一起,追根溯源必须要在脑海中很清晰的提取关键信息,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所对应的宗法分封制,家国一体的观念,而并非是理解成为官员考核的主要依据是民本思想。所以解题的过程中需要对时空观念非常熟悉,随时对有效信息进行提取。类似的题目非常多,都需要学生牢牢地在脑海里架起这座时空的桥梁。
四、 结语
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特别是一轮复习,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打基础,这个基础搭的越牢固,后面的二轮三轮复习就越能游刃有余。而这个基础的决定性关键因素便在于时空观的建立,这是学好高中历史甚至是高考致胜关键的一道重要关卡。
参考文献:
[1]严科.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J].文史教育,2017.
[2]高云.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
[3]程燕.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的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陈娟,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华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