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虽然划分至文科范畴,但是具有典型的理科色彩,是一门特殊的综合性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理解、记忆理论知识之外,还需掌握良好的读图能力,这对教师来说在日常教学中需给予高度重视和格外关注,想方设法培养他们的读图能力。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如何培养初中地理学生的读图能力进行着重探讨,同时列举出一系列可行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生;读图能力;培养方法
地图是初中地理课程的关键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属于地理知识点的图像化表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可称之为“第二语言”,可以展现地理现象与事物的空间分布信息,学生通过对地图的阅读和剖析能够获取相应的地理知识。初中地理教师需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一、 巩固学生读图基础,掌握正确程序方法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地图,要想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首先需要帮助他们巩固读图基础,掌握正确的读图程序和方法。地图通常带有图例、方向和比例尺,初中生在阅读地图时需知道这些元素的含义,其中图例是准确读出地理事物的前提,方向能够确保正确读图,比例尺则是对抽象距离的具体化想象。同时,初中地理教师需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学会区分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图,明确读图目的,从而逐步锻炼他们的读图能力。
比如,在讲授《世界的海陆分布》时,本节教材包括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和四大洋等三部分教学内容,是学生初次正式接触地图,教师需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读图程序和方法,可以在地图上准确区分出大陆、岛屿和海洋等地理事物。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海陆分布图”,让他们先弄清在地图上什么颜色代表陆地、什么颜色代表海洋,这是正确读图的根本。接着,教师可要求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主要的大陆、岛屿和大洲,初步认识七大洲的轮廓特征,引领他们学会运用地图建立起大洲的空间方位,为后续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在后续学习中能够正确读图巩固坚实基础,促进地理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是一个长期过程,在短时间内很难产生明显效果,只有读图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才会真正读图,并看懂地图。为此,初中地理教师需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相关问题,吸引学生自觉思考和主动探究,这是提升他们读图水平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读图时教师需做好从旁指导工作,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思維模式,学会判别地理现象的起源与过程,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
例如,在《中国的河流》教学过程中,针对“中国的外流区与内流区”这一地图,教师可据此着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让他们根据地图分析中国外流河、内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学生首先需要知道在这幅地图上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区域,知道哪些是河流,以及河流的方向,之后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知道根据河流的归宿区分为外流区、内流区。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地图思考内流河和外流河的不同之处,并设计开放性问题:我国的河流主体流向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引导他们结合中国地形分析和思考,判别出我国的河流主体流向是自西向东,原因是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即西高东低,以此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 提高学生析图能力,深化理解地理现象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除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读图方法之外,还需重点培养他们的析图能力,学会准确阅读和分析地图,借此改善学习质量和效率。读图与析图的紧密相连的,读图为析图扎实根据,析图则是读图的逐步积累。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时,需将析图能力纳入到教学目标中,带领学生学会分析地图,结合地图更好的理解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规律与联系,从而深化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实现高效读图。
诸如,在进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划分图,图中有地形、河流、经纬度等信息,结合生活中常见的荔枝设计拓展性问题:为什么荔枝只能在南方种植?在北方则无法种植?让学生根据上述地图进行分析和思考,他们可利用互联网查阅荔枝的生产条件资料:荔枝适于生长在南亚热带地区,产区年平均温度20~30℃,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日照和降水,要求年降水量在1200mm以上。在地图上通过维度了解到广东省在北回归线以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导致温度较高、热量充足;由于地理位置偏南和临海受季风气候影响影响降水充足,以此深化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
四、 总结
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需深刻意识到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作用和意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程序和方法,不断训练他们的识图能力和析图能力,在经验积累下逐步形成良好的读图能力,从而辅助地理知识的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施雪琴.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7(12):42.
[2]王铭.初中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读图能力[J].学子(理论版),2016(23):21.
[3]卢世妹.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5(04):114-115.
作者简介:
高俊,山东省新泰市,新泰市刘杜镇中心学校。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生;读图能力;培养方法
地图是初中地理课程的关键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属于地理知识点的图像化表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可称之为“第二语言”,可以展现地理现象与事物的空间分布信息,学生通过对地图的阅读和剖析能够获取相应的地理知识。初中地理教师需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一、 巩固学生读图基础,掌握正确程序方法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地图,要想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首先需要帮助他们巩固读图基础,掌握正确的读图程序和方法。地图通常带有图例、方向和比例尺,初中生在阅读地图时需知道这些元素的含义,其中图例是准确读出地理事物的前提,方向能够确保正确读图,比例尺则是对抽象距离的具体化想象。同时,初中地理教师需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学会区分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图,明确读图目的,从而逐步锻炼他们的读图能力。
比如,在讲授《世界的海陆分布》时,本节教材包括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和四大洋等三部分教学内容,是学生初次正式接触地图,教师需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读图程序和方法,可以在地图上准确区分出大陆、岛屿和海洋等地理事物。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海陆分布图”,让他们先弄清在地图上什么颜色代表陆地、什么颜色代表海洋,这是正确读图的根本。接着,教师可要求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主要的大陆、岛屿和大洲,初步认识七大洲的轮廓特征,引领他们学会运用地图建立起大洲的空间方位,为后续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在后续学习中能够正确读图巩固坚实基础,促进地理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是一个长期过程,在短时间内很难产生明显效果,只有读图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才会真正读图,并看懂地图。为此,初中地理教师需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相关问题,吸引学生自觉思考和主动探究,这是提升他们读图水平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读图时教师需做好从旁指导工作,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思維模式,学会判别地理现象的起源与过程,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
例如,在《中国的河流》教学过程中,针对“中国的外流区与内流区”这一地图,教师可据此着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让他们根据地图分析中国外流河、内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学生首先需要知道在这幅地图上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区域,知道哪些是河流,以及河流的方向,之后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知道根据河流的归宿区分为外流区、内流区。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地图思考内流河和外流河的不同之处,并设计开放性问题:我国的河流主体流向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引导他们结合中国地形分析和思考,判别出我国的河流主体流向是自西向东,原因是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即西高东低,以此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 提高学生析图能力,深化理解地理现象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除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读图方法之外,还需重点培养他们的析图能力,学会准确阅读和分析地图,借此改善学习质量和效率。读图与析图的紧密相连的,读图为析图扎实根据,析图则是读图的逐步积累。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时,需将析图能力纳入到教学目标中,带领学生学会分析地图,结合地图更好的理解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规律与联系,从而深化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实现高效读图。
诸如,在进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划分图,图中有地形、河流、经纬度等信息,结合生活中常见的荔枝设计拓展性问题:为什么荔枝只能在南方种植?在北方则无法种植?让学生根据上述地图进行分析和思考,他们可利用互联网查阅荔枝的生产条件资料:荔枝适于生长在南亚热带地区,产区年平均温度20~30℃,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日照和降水,要求年降水量在1200mm以上。在地图上通过维度了解到广东省在北回归线以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导致温度较高、热量充足;由于地理位置偏南和临海受季风气候影响影响降水充足,以此深化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
四、 总结
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需深刻意识到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作用和意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程序和方法,不断训练他们的识图能力和析图能力,在经验积累下逐步形成良好的读图能力,从而辅助地理知识的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施雪琴.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7(12):42.
[2]王铭.初中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读图能力[J].学子(理论版),2016(23):21.
[3]卢世妹.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5(04):114-115.
作者简介:
高俊,山东省新泰市,新泰市刘杜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