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土人文

来源 :中国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艺术家钟涵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炽热的人文情怀在油画创作、美术研究以及美术教育领域耕耘不辍,从艺60年,留下了诸多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从教50年,影响了众多孜孜以求的专业学子。他的艺术创作鲜明地反映了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社会变革大背景下的文化理想,在融合外来艺术、建构中国油画时代文化精神上具有重要价值,为中国油画艺术的现代转型做出了卓越贡献。
  2013年11月24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油画学会共同主办的“厚土人文——钟涵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钟涵不同时期作品近三百件,全面反映钟涵本人60年来在探索“中国油画精神”的道路上所作出的关于视觉美学的深度思考与创新实践。
  走进展厅,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新旧两幅油画《延河边上》映入眼帘,把观众的视线带向钟涵的艺术历程。早在1963年,钟涵即以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创作《延河边上》获得了美术界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当时的《人民日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重要报刊对这一作品均有报道。艾中信先生也发表文章充分评价作品在主题的体现和形象的塑造中“深入挖掘了毛主席和革命群众之间的血肉关系这一主题思想的最重要之点”,因此这件作品也获得了“艺术的说服力和魅力”。但在“文革”中,大型油画《延河边上》受到批判,画面上被毁的历史痕迹至今清晰可见。1999年,钟涵重绘《延河边上》,表达了他对油画艺术的执著热情和对历史的负责精神。
  本次展览以“大河上下”、“画室来鸽”、“人文视像”、“写生印迹”四大篇章回顾钟涵60年来的创作之路,也让观众在件件作品中感受油画艺术的无限魅力。
  作为本次展览最重要的一章,“大河上下”部分收纳了钟涵创作的革命历史主题和黄河主题的作品,展出的重要作品除新旧两幅《延河边上》之外,还包括有《东渡黄河》《密云》《饮河者》《望中犹记,晚潮明处》等,突出展现了钟涵对时代风云、对民族精神的关注与表达,体现出老一代艺术家在油画创作中的家国之思。第二篇章的“画室来鸽”一词,引自钟涵一幅油画的标题和一本文集的书名。这一部分作品,主要是钟涵通过研究欧洲油画“室内画派”后创作的一批表现知识分子在工作环境中的作品。从《雕塑家》《雨天的画室来鸽》,到《吾家大夫著书图》《暖冬》以及《斗室光瀑》,作品体现出画家连贯的创作思路与激情,并在油画技法上体现出了“室内油画”的表现特色与语言演绎,在作品内涵上突出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形象。第三篇章“人文视像”,着重展示《碑林》《后土轻羽》《白鹤梁》《尘暴域之履涉》《秋水篇(泰山经石峪)》等蕴含人文哲思的作品。这些作品作为画家晚年的精神升华,在创作观念中以古代碑刻文字入画,将中国书法的历史象征与大自然的雄浑景象相结合,于天地之间展示出“苍凉中的执著”,传达出艺术家对天、人、史、哲的宏观思考;在创作手法上融合了油画、岩彩、壁画等多种艺术手段和材料,使画面呈现出在不脱离油画语言的前提下进行的试验性创作。第四篇章“乡土小品”以大量素描、速写和油画写生引人入胜,记录了画家对日常所见光色的捕捉。整个展览从写生到创作,从主题性的大场景叙事到真实的生活情态,使观众在历史的沉雄与人文的思辨之间,发现生活的意趣和艺术的率真,感受到钟涵深刻的文化思考与艺术创新的图景世界。
  展览举办之际,钟涵将10件(套)代表性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其中包括《激流与石工》《雕塑家》和《尘暴域之履涉》等。这些作品及其画稿将和原馆藏的6件钟涵作品一并构成中国美术馆藏钟涵作品的一个较为完整的艺术序列,在中国美术馆未来的展览展示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展览同期主办单位还举行了“厚土人文——钟涵艺术研讨会”。
其他文献
指导教师  姜畅 吴凤君 唐地蓉  研究背景  在阅读黄哲编绘的漫画<二战那些事儿》时,书中幽默的绘画风格与诙谐的语言展示的一些第二次世界大战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妈妈走过来对我说:“重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有非常丰富的故事哦!”妈妈的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作为世外桃源的巴蜀之地在抗日战争时期遭受了哪些苦难,发挥过哪些重要作用?于是,我赶紧给小伙伴打电话问他们是否知道关于重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那些事
2011 年,一位摄影师在俄罗斯库页岛的开阔地上空拍到了一只巨大无比的“眼睛”,它一眨不眨地凝望着天空,甚至连眼球中呈放射状分布的“血丝”都清晰可见。  由于这只“ 眼睛” 过于逼真, 甚至有人将它称为“地球之眼”,但它的真身份其实是一座泥火山(mudvolcano)。顾名思义,就是会喷泥浆的火山。不同于我们熟知的喷岩浆的火山,泥火山的喷发物不具高温又十分“温和”,由黏土、角砾岩、地层水等组成,还
5月17—19日,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承办的“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示范推广区骨干科技教师培训班在广西桂林市举办。来自吉林、辽宁、山东、山西等9个“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示范推广区的31名骨干科技教师参加了培训。为了能够提升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科学教育活动的教育理念和具体实施能力,培训方式采取了科学教育项目案例分析、设计和分享科学教育活动资源、互动式讲座与演示等。  广
傅加是一个具有理想抱负和人文情怀的青年雕塑家。她本科求学于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工作。研究生期间,她就曾获得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金奖(钱绍武学术奖)、“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优秀奖、清华大学袁运甫艺术奖学金。在长期接受严谨、系统的学院艺术教育及创作训练的同时,傅加始终心怀对优秀传统文化、生命真谛、人文精神及乡土情结的敬重,在创作中
[编者按]  白明很担心他的学生在清华大学的大环境中变得思维理工科化,他一直在强调作为艺术家最重要的独特感受,有别于他人的,真正属于自我的艺术特质,并坚信艺术是求异的,不是求同的。  我们常常会告诉自己,你是你自己,你不应屈从于人群。但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思维和技术的藩篱架在那里,难以逾越,原地停滞,兜兜转转。于是,慢慢地学会妥协,学会享受失败作为安慰自己的良药……  白明的陶艺课教授陶艺这门技艺
鲍古风的画作《和风·清音》此次一举夺得了2014年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的最高奖,是一点也不令人意外的,因为,任何人只要站在这幅质朴之至而又情意浓浓的作品前,就不会不有所感和有所思的。  佳作的问世常常不是偶然的现象。经管作者在以往的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已经风生水起,成绩不菲,获得过各种各样的奖项;但是,这一次无疑是其有史以来荣膺过的最有分量的奖项。我相信,与几乎所有走上艺术道路的年轻人一样,鲍古
郑永春,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理事长,“科普中国”形象大使。  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已经圆满收官, “探、登、驻”三大阶段已在路上。探月阶段完成之后,必然要进行登月和月面驻留的工作,对月壤的研究就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开发月球。  研究月壤为何重要?  我们看月球的土壤结构:表面有1层1-2厘米厚的月尘,然后是3-10米厚的月壤;月
[内容摘要] “文革”美术,是政治运动催生出的一种特定条件下的艺术种类,是在极“左”思想指导下由艺术家遵照命题创作出来的一种政治艺术。  本文之所以选择广东“文革”时期的“组织创作”这一课题,是因为:首先,组织创作是“文革”美术极具特点的创作方式,是“文革”美术创作的核心。其原因是广州独有的广交会——当时国家对外经济贸易的唯一窗口,农讲所——革命遗址,广东美术在全国当时十分突出,其意义不在于是否为
随着科普场馆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与推广,如何利用科普场馆的展品展项更好地开展校外科学实践活动或课程,是场馆科普教育工作人员及学校科学教师不断探索与实践的问题。本文将介绍以广东科学中心展品展项“变速器”为基础,结合《義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技术与工程”领域5-6年级教学内容,引入5E教学模式,开展以“齿轮传动之美”为主题的场馆专项探究课。本课程是校内科学课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实践,通过引导学生亲历科
“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school of Distinction Award)由英特尔公司在美国设立,奖励在科学和数学教育方面有出色成绩的美国中小学校。为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环境,自2010年第25届创新大赛开始,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合作开展“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评选活动,每年选拔和奖励10所在科学教育中有出色成绩的中小学校,并在全国创新大赛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