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重点论述了如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作者通过精心制作的图表,详细具体地介绍了教学情景的设计以行动导向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特征,实际工作任务与课程学习项目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课程开发 工作过程系统化 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
目前,加强课程建设是我国高职教育进行内涵建设的重要切入点,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是由职业教育的属性所决定的。
笔者论述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原则,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对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的情况。
一、课程体系结构设计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
通过精心设计的10个项目任务,实现了对电子产品设计与生产企业从产品开发到大批量生产的完整“工作过程”的模拟,涵盖了职业实践活动中的主要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和技能以10个工作项目任务为纲,构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从而构成本课程的体系结构(见图1)。
图 课程体系结构图
精心设计的10个项目任务,将实际工作任务与学习项目联系起来,学习内容是职业实践中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答案的工作任务,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了学习。而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运用,其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表1)。
表1 项目任务表
序号 项目名称及内容 对应的工作过程
项目一 创建新公司,建立管理结构,制定管理规章制度 创建新公司
项目二 制定检验文件(来料检验、产品最终检验) 产品检验
项目三 调查行业工程背景问题,形成调查报告 工程背景知识的获取
项目四 新产品研制,制定设计文件 新产品研制-技术管理
项目五 新产品生产准备:制定工艺文件 新产品试生产-工艺管理
项目六 新产品生产准备:设置质量控制点,制定质量管理制度 新产品试生产-质量管理
项目七 新产品生产准备:建立公司质量管理体系 新产品试生产-质量管理
项目八 新产品生产准备:在设立的质量控制点,建立控制图 新产品研制-质量管理
项目九 工作现场管理,施行5S等现场管理制度 生产管理-现场管理
项目十 综合项目数控步进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制作 综合项目
2.实际工作任务与课程学习项目的对接
工作过程中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应本课程的学习项目,提取职业能力要求,对应到教学内容中。因此,教学内容极具针对性与适用性。以项目二为例(其他项目可详见各项目文件中的知识点大纲),表2中第一列是项目二中要求完成的学习任务,其与实际工作任务高度一致,第二列是完成相应任务对应的职业技能及能力要求,第三列是对应的知识点内容(除部分是本门课程的知识点内容外,还整合应用了前续课程的知识点)。
项目二 制定检验文件(来料检验、产品最终检验)
表2 项目内容、职业技能与教学内容对应表
项目任务 职业能力或技能 教学内容(知识点内容)
1.使用Protel软件画出电路原理图与PBC板布线图,给出原料清单 电子产品设计开发
电子电路识图、选用 功率放大电路(前续课程)
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前续课程)Protel DXP软件的使用
2.制定电阻器的来料检验文件,并实施检验方案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质量管理实务 常用电子元器件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抽样检验(前续课程)
3.制定电容器的来料检验文件,并实施检验方案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质量管理实务 常用电子元器件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抽样检验(前续课程)
4.制定二极管的来料检验文件,并实施检验方案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质量管理实务 常用电子元器件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抽样检验(前续课程)
5.制定三极管的来料检验文件,并实施检验方案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质量管理实务 常用电子元器件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抽样检验(前续课程)
6.制定继电器的来料检验文件,并实施检验方案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质量管理实务 常用电子元器件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抽样检验(前续课程)
7.现场答辩 计算机应用能力 PPT的制作(前续课程)
二、学习情景设计的原则
应用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技术,按照电子产品设计与生产企业从产品开发到大批量生产的完整工作过程开发课程,同时与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鉴定规范进行对接。
1.课程以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培养为目标
本课程通过设置的各项目任务,对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进行综合培养。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学生5~6人组成一个小组,模拟小型公司完成项目任务。模拟公司团队通过分工合作、团队协作,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探究和完成项目任务。
模拟公司法是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以职业情景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景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计划、独立实施与自我评估的自我调节的行为方法,以师生及生生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实施对学习者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的综合培养。
2.课程内容的序化基于真实的工作过程
项目任务表(表1)是课程内容的概括,项目任务的展开顺序对应于实际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的展开顺序。课程内容项目载体的选取,来源于真实的工作过程。
3.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集成
在本课程的设计中,将国家职业技术资格质量工程师(助理)及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块(Protel平台)绘图员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等职业规范进行了无缝集成。
三、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
1.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的开展综合采用了行动导向的模拟公司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及分组讨论法。在完成相应的创新项目的过程中,各模拟公司小组内学生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分工合作、讨论、角色扮演,以及老师适时的启发、提示和引导,教、学、做一体化,使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实现四个一体化
实现了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工作与学习一体化以及教、学、做一体化。通过在校内具有教学功能的真实职场环境的实训基地完成上述工作项目,实现了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及教、学、做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张鹤萍,徐国庆.工作知识:职业教育课程的“新鲜血液”[J].职教通讯,2010(3).
[2]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
[3]徐国庆.建构基于项目课程的现代教学[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09(12).
[4]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哲学思辨[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关键词:课程开发 工作过程系统化 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
目前,加强课程建设是我国高职教育进行内涵建设的重要切入点,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是由职业教育的属性所决定的。
笔者论述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原则,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对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的情况。
一、课程体系结构设计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
通过精心设计的10个项目任务,实现了对电子产品设计与生产企业从产品开发到大批量生产的完整“工作过程”的模拟,涵盖了职业实践活动中的主要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和技能以10个工作项目任务为纲,构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从而构成本课程的体系结构(见图1)。
图 课程体系结构图
精心设计的10个项目任务,将实际工作任务与学习项目联系起来,学习内容是职业实践中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答案的工作任务,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了学习。而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运用,其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表1)。
表1 项目任务表
序号 项目名称及内容 对应的工作过程
项目一 创建新公司,建立管理结构,制定管理规章制度 创建新公司
项目二 制定检验文件(来料检验、产品最终检验) 产品检验
项目三 调查行业工程背景问题,形成调查报告 工程背景知识的获取
项目四 新产品研制,制定设计文件 新产品研制-技术管理
项目五 新产品生产准备:制定工艺文件 新产品试生产-工艺管理
项目六 新产品生产准备:设置质量控制点,制定质量管理制度 新产品试生产-质量管理
项目七 新产品生产准备:建立公司质量管理体系 新产品试生产-质量管理
项目八 新产品生产准备:在设立的质量控制点,建立控制图 新产品研制-质量管理
项目九 工作现场管理,施行5S等现场管理制度 生产管理-现场管理
项目十 综合项目数控步进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制作 综合项目
2.实际工作任务与课程学习项目的对接
工作过程中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应本课程的学习项目,提取职业能力要求,对应到教学内容中。因此,教学内容极具针对性与适用性。以项目二为例(其他项目可详见各项目文件中的知识点大纲),表2中第一列是项目二中要求完成的学习任务,其与实际工作任务高度一致,第二列是完成相应任务对应的职业技能及能力要求,第三列是对应的知识点内容(除部分是本门课程的知识点内容外,还整合应用了前续课程的知识点)。
项目二 制定检验文件(来料检验、产品最终检验)
表2 项目内容、职业技能与教学内容对应表
项目任务 职业能力或技能 教学内容(知识点内容)
1.使用Protel软件画出电路原理图与PBC板布线图,给出原料清单 电子产品设计开发
电子电路识图、选用 功率放大电路(前续课程)
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前续课程)Protel DXP软件的使用
2.制定电阻器的来料检验文件,并实施检验方案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质量管理实务 常用电子元器件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抽样检验(前续课程)
3.制定电容器的来料检验文件,并实施检验方案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质量管理实务 常用电子元器件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抽样检验(前续课程)
4.制定二极管的来料检验文件,并实施检验方案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质量管理实务 常用电子元器件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抽样检验(前续课程)
5.制定三极管的来料检验文件,并实施检验方案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质量管理实务 常用电子元器件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抽样检验(前续课程)
6.制定继电器的来料检验文件,并实施检验方案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质量管理实务 常用电子元器件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抽样检验(前续课程)
7.现场答辩 计算机应用能力 PPT的制作(前续课程)
二、学习情景设计的原则
应用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技术,按照电子产品设计与生产企业从产品开发到大批量生产的完整工作过程开发课程,同时与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鉴定规范进行对接。
1.课程以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培养为目标
本课程通过设置的各项目任务,对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进行综合培养。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学生5~6人组成一个小组,模拟小型公司完成项目任务。模拟公司团队通过分工合作、团队协作,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探究和完成项目任务。
模拟公司法是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以职业情景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景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计划、独立实施与自我评估的自我调节的行为方法,以师生及生生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实施对学习者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的综合培养。
2.课程内容的序化基于真实的工作过程
项目任务表(表1)是课程内容的概括,项目任务的展开顺序对应于实际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的展开顺序。课程内容项目载体的选取,来源于真实的工作过程。
3.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集成
在本课程的设计中,将国家职业技术资格质量工程师(助理)及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块(Protel平台)绘图员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等职业规范进行了无缝集成。
三、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
1.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的开展综合采用了行动导向的模拟公司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及分组讨论法。在完成相应的创新项目的过程中,各模拟公司小组内学生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分工合作、讨论、角色扮演,以及老师适时的启发、提示和引导,教、学、做一体化,使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实现四个一体化
实现了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工作与学习一体化以及教、学、做一体化。通过在校内具有教学功能的真实职场环境的实训基地完成上述工作项目,实现了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及教、学、做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张鹤萍,徐国庆.工作知识:职业教育课程的“新鲜血液”[J].职教通讯,2010(3).
[2]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
[3]徐国庆.建构基于项目课程的现代教学[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09(12).
[4]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哲学思辨[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