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项综合性科目,作文能够考查学生各个方面的整体素质,因此作文也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做好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工作,提升高中生写作水平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当务之急的焦点。本文是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教学经验,从紧扣新课改要求的作文内容体系入手,就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进行简单论述,以期有效帮助高中生从容面对高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现状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越来越多探究人文与社会性的作文题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下,语文教师针对作文教学也做出了越来越多的努力,作文教学一度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可喜之势。然而由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教学改革过程中依旧存在许多较为担忧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的剖析和提出的改进对策。
一、高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践调查及访谈高中教师与学生并结合自己教学过程,笔者对发现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总结,得出以下几点:
(1)文体不明确
虽然高考作文题目中都会标明这样四个字——“文体不限”。所谓文体不限,我们要知道其实它只是对文章的写作形式不做强制要求,而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也不是毫无章法地乱写。很多学生明明选择书写的是议论文,文中却出现了大段大段的叙述文体,议论性的文字少之又少,这使得整篇作文变得“四不像”,文体极其不明确。
(2)主旨不明确
主旨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中心主旨不明确、结构不严谨的文章就如同一滩散沙。由于高考的巨大压力,很多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作文时,都给学生灌输了套路化的作文模式,就议论文而言,大部分的高中生写作时只会沿着“提出观点——案例分析——呼应观点”这种三段式进行写作,他们的作文从内容到结构都毫无创意。
(3)素材不创新
众所周知,高中的学习是人生中最至关重要的阶段,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之下,高中生的课程繁多,时间被压缩再压缩,根本没有额外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积累写作素材,大部分的高中生只会将摘抄背诵的优秀语句拿来东拼西凑,素材老套不新鲜。
二、高中写作教学的改进措施
(1)建立素材库,让学生“有米可炊”
就目前高中作文数据上看,学生的写作素材实在是少得可怜。写到诚信就一定要写“曾子杀猪”“立木为信”;写到发愤图强、刻苦励志就一定能涉及到“卧薪尝胆”“司马迁忍辱负重撰写《史记》”;写到友情就会写“伯牙子期”,或者“廉颇蔺相如”。这些千篇一律的历史典故被大部分的高中生拿出来反复咀嚼,直至毫无味道。甚至有的学生每次写作文就只会想到这几个历史典故,不管与题目是否相符也都生搬硬套,拼凑字数,让批卷教师啼笑皆非。更有甚者,连这些最为常见的典故都不明确,胡编乱造。笔者认为高中作为内容的构建必须建立在超大的素材保有量上,学生只有拥有更多的素材,在写作文时才能更加创新,更能让文章充实饱满起来。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搭建素材库,增加他们课外阅读的时间。或者每周专门开设一节作文素材课,提前给定学生一个主题,比如“诚信”,让学生主动学会分享自己收集的名人案例、小故事等。这样学生除了“曾子杀猪”“立木为信”这些最普遍的典故以外,也能多多了解像诚信的重要性——“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宋濂借书”……不诚信的——“烽火戏诸侯”“狼来了”等。定期举办这种素材课,能够及时帮助学生积累相应的素材。而且在如今“大数据”时代的当下,信息产生于传播的速度也非常快,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前几分钟分享时事政事、新闻动态等,使学生的作文更加有话可说。
(2)学会精确审题,把握写作主旨
避免主题不明确,文章构造散漫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基本要求。而高中生学习写作的时间很短、练习撰写的文章也少之又少,因而其写作能力相当有限。因此很多学生尚未学会读题审题,更加不能明确文章的写作要求,何谈文章的立意主旨。学生找不到写作的方向,写作思路迷茫,就会导致文章整体混乱,东扯西凑毫无结构可言。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指导学生读题、审题,并要求学生在下笔之前先打腹稿,明确文章主旨,最后再围绕主旨放射性地展开论述。比如前几年的江苏高考作文《什么是不朽》。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目中又直接提到“青春是不朽”的字样,那么学生就可以将本文主旨立意在原材料基础上,通过原材料引出观点,既体现了文章主旨与原材料的密切关系,又能很好地规避“跑题”的风险。当主旨确定后,學生还要提前构建好自己文章的内容体系。可以是通过先讲述一个故事,在最后点明不朽,也可以是通过简述多个小故事诠释不朽。但是绝不能两者掺插,这样会显得作文构造较为混淆。
(3)强化文体模块,增加写作练习
如今高考作文的命题走向“淡化文体”的趋势,但“淡化”不等于“不要”,它是指在同一个题目或材料下选择不同的体裁,而且一旦体裁确定,后面的文章就必须始终围绕这个体裁展开。我们所知道的最常见的几种作文文体,大概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其中说明文主要是以说明的方式去解说一件东西,目的是给予读者一定的知识。而写好说明文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分清说明文与记叙文之间的不同,我们要谨记说明文主要是阐述解说某一事物的特征,而记叙文却是在论述一件事情之后要以情感人或者加以自我感悟,阐述事理等。而最容易混淆的是记叙文与议论文。议论文要求全篇百分之八十的文字都应该富有议论性,而很多学生写议论文时,都会写着写着就记叙起来,文体混淆。面对这种现象,语文教师应该强化文体这一特殊的模块,分文体训练写作。比如一段时间强化说明文的写作,下一阶段又注重议论文的写作,如此才能加深学生对文体的认知,分清各文体之间的不同,从而在写作过程中才能强调文体。
【结 语】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吸收以往的教学精华,适时创新与总结新兴的教学思路与策略,从而真正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提升上去。
【参考文献】
【1】杨亮.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未来英才,2015(15)
【2】申江华.浅谈中学语文写作技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3)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现状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越来越多探究人文与社会性的作文题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下,语文教师针对作文教学也做出了越来越多的努力,作文教学一度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可喜之势。然而由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教学改革过程中依旧存在许多较为担忧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的剖析和提出的改进对策。
一、高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践调查及访谈高中教师与学生并结合自己教学过程,笔者对发现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总结,得出以下几点:
(1)文体不明确
虽然高考作文题目中都会标明这样四个字——“文体不限”。所谓文体不限,我们要知道其实它只是对文章的写作形式不做强制要求,而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也不是毫无章法地乱写。很多学生明明选择书写的是议论文,文中却出现了大段大段的叙述文体,议论性的文字少之又少,这使得整篇作文变得“四不像”,文体极其不明确。
(2)主旨不明确
主旨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中心主旨不明确、结构不严谨的文章就如同一滩散沙。由于高考的巨大压力,很多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作文时,都给学生灌输了套路化的作文模式,就议论文而言,大部分的高中生写作时只会沿着“提出观点——案例分析——呼应观点”这种三段式进行写作,他们的作文从内容到结构都毫无创意。
(3)素材不创新
众所周知,高中的学习是人生中最至关重要的阶段,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之下,高中生的课程繁多,时间被压缩再压缩,根本没有额外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积累写作素材,大部分的高中生只会将摘抄背诵的优秀语句拿来东拼西凑,素材老套不新鲜。
二、高中写作教学的改进措施
(1)建立素材库,让学生“有米可炊”
就目前高中作文数据上看,学生的写作素材实在是少得可怜。写到诚信就一定要写“曾子杀猪”“立木为信”;写到发愤图强、刻苦励志就一定能涉及到“卧薪尝胆”“司马迁忍辱负重撰写《史记》”;写到友情就会写“伯牙子期”,或者“廉颇蔺相如”。这些千篇一律的历史典故被大部分的高中生拿出来反复咀嚼,直至毫无味道。甚至有的学生每次写作文就只会想到这几个历史典故,不管与题目是否相符也都生搬硬套,拼凑字数,让批卷教师啼笑皆非。更有甚者,连这些最为常见的典故都不明确,胡编乱造。笔者认为高中作为内容的构建必须建立在超大的素材保有量上,学生只有拥有更多的素材,在写作文时才能更加创新,更能让文章充实饱满起来。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搭建素材库,增加他们课外阅读的时间。或者每周专门开设一节作文素材课,提前给定学生一个主题,比如“诚信”,让学生主动学会分享自己收集的名人案例、小故事等。这样学生除了“曾子杀猪”“立木为信”这些最普遍的典故以外,也能多多了解像诚信的重要性——“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宋濂借书”……不诚信的——“烽火戏诸侯”“狼来了”等。定期举办这种素材课,能够及时帮助学生积累相应的素材。而且在如今“大数据”时代的当下,信息产生于传播的速度也非常快,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前几分钟分享时事政事、新闻动态等,使学生的作文更加有话可说。
(2)学会精确审题,把握写作主旨
避免主题不明确,文章构造散漫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基本要求。而高中生学习写作的时间很短、练习撰写的文章也少之又少,因而其写作能力相当有限。因此很多学生尚未学会读题审题,更加不能明确文章的写作要求,何谈文章的立意主旨。学生找不到写作的方向,写作思路迷茫,就会导致文章整体混乱,东扯西凑毫无结构可言。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指导学生读题、审题,并要求学生在下笔之前先打腹稿,明确文章主旨,最后再围绕主旨放射性地展开论述。比如前几年的江苏高考作文《什么是不朽》。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目中又直接提到“青春是不朽”的字样,那么学生就可以将本文主旨立意在原材料基础上,通过原材料引出观点,既体现了文章主旨与原材料的密切关系,又能很好地规避“跑题”的风险。当主旨确定后,學生还要提前构建好自己文章的内容体系。可以是通过先讲述一个故事,在最后点明不朽,也可以是通过简述多个小故事诠释不朽。但是绝不能两者掺插,这样会显得作文构造较为混淆。
(3)强化文体模块,增加写作练习
如今高考作文的命题走向“淡化文体”的趋势,但“淡化”不等于“不要”,它是指在同一个题目或材料下选择不同的体裁,而且一旦体裁确定,后面的文章就必须始终围绕这个体裁展开。我们所知道的最常见的几种作文文体,大概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其中说明文主要是以说明的方式去解说一件东西,目的是给予读者一定的知识。而写好说明文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分清说明文与记叙文之间的不同,我们要谨记说明文主要是阐述解说某一事物的特征,而记叙文却是在论述一件事情之后要以情感人或者加以自我感悟,阐述事理等。而最容易混淆的是记叙文与议论文。议论文要求全篇百分之八十的文字都应该富有议论性,而很多学生写议论文时,都会写着写着就记叙起来,文体混淆。面对这种现象,语文教师应该强化文体这一特殊的模块,分文体训练写作。比如一段时间强化说明文的写作,下一阶段又注重议论文的写作,如此才能加深学生对文体的认知,分清各文体之间的不同,从而在写作过程中才能强调文体。
【结 语】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吸收以往的教学精华,适时创新与总结新兴的教学思路与策略,从而真正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提升上去。
【参考文献】
【1】杨亮.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未来英才,2015(15)
【2】申江华.浅谈中学语文写作技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