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d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以及计算机操作技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做准备。由于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缺乏上进心等状况,这门课程的教学结果并不是特别理想。该文通过对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查,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分析出学习效果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对提高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调查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05-02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规模逐步扩大,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逐年的扩招,高职院校招生的整体素质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越发明显,不仅影响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面向全校的公共必修课是更加难上。
  为了了解高职高专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基本学习情况,以我院为例,对大一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展开问卷调查。整个调查过程借助第三方平台“问卷星”,共设计了14个问题,对全院各个系部的学生就他们所具备的计算机基础、学习情况、对教学资源的需求、教师的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最终获得1592份调查问卷,占学生总人数的79.4%。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精确统计后,结合学生的期末考试,进行结果分析,可以看到学生入学前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整个班级学习态度、学习氛围,任课教师的教师素养,教材教辅等对成绩都有所影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1.学生来源的多元性
  目前我院招生工作分三个时间节点,每年的三月份通过自主招生录取了一批来自上海的高中和中职学校的学生;五月份通过上海市组织的统一三校生高考又录取了一批新生;第三个节点就是通过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前两次录取的学生主要来自于上海,而第三次录取则大部分来自于其他省市。
  从生源情况来看,有基础相对比较扎实而没有操作技能的高中生、也有基础薄弱而操作技能比较强的中职生、更有一部分来自偏远地区,从没接触过计算机操作的学生。从我们的调查结果中,我们也发现了有5.62%的学生是从未接触过计算机,37.69%的学生接触过计算机,但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当然也有4.9%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操作技能,甚至还获得了一些计算机的证书。
  因此,从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生源的多元化使得我们的教学的起点很难把控,曾近也考虑过分层教学,但实施的难度比较大。
  2.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3年前我们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在适度淡化理论、强化操作技能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自编了一套《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同时建立了相应的课程网站为学生服务。从本次调查结果看到,对于教材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4.59%,而对课程网站总体满意度也达到了94.85%。对于这两个调查结果,我们还是感到比较欣慰的。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课、幕课等新型的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参透到我们的高职教学中来,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也针对这一发展设计了几个问题,从反馈结果中我们看到了有57.54%的学生希望在课程网站中多提供一些有关操作的演示视频,有23.12%的学生希望能增加网上的师生互动。特别是针对移动学习的调查,有92.46%的学生希望能借助手机或移动设备进行课程学习或观看教学视频。
  由此我们看到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对于网络学习、远程互动、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等学习方式也产生不少的变化,形成了需求的多样化。
  3.教师素养的多维性
  教师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要素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对课程理解的深刻程度,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的素养,无论是他的道德素养,还是专业素养,甚至是他的人格素养和心理素养等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们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我们教师的总体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但还是有2.89%学生感到不满意。另外我们也发现有54.52%的学生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67.59%的学生强调教师的教学技巧,58.29%的学生希望教师有一定的亲和力,尤其是有73.74%的学生觉得教师的耐心细致最为重要。
  可见,教师仍然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的关键因素,在以技能操作的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知识要不断提升才能应付学生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各种状况。教师课堂上的耐心辅导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这门课的态度。
  4.学习风气的多重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很多班级在组班初期,学习风气还是非常不错的,但一个学期过后,学生间的学习态度、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发生了很大的差异。有些班级在班干部的带领下、辅导员的配合下,一如既往延续着良好的学习氛围,求知欲望、学习主动性也比较强。然而有些班级的反差就特别明显,迟到、早退、旷课、随意进出、睡觉、玩手机等现象非常明显,即使任课教师的加强管理也收效不明显。
  通过与任课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也从本次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影响学生学习风气的主要原因有:(1)对未来职业的迷茫。很多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发现现实情况和环境与入学前的期望有较大的差距,对所学的课程和未来的职业有很多的迷茫,却得不到解惑;(2)学习动力的不足。很多学生离开了父母,在自律方面放松了自己,学习压力也没有了中学时期那么大,以及社会上各种诱惑,从而缺乏了学习的动力造成了;(3)班级管理的松散。一方面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造成了学生心态上的波动,另一方面有些辅导员对班级管理的能力不足,掌控力不够造成班级人心松散,缺乏凝聚力;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班干部的带头表率、管理能力、执行能力也对班级的学习风气有很大的影响。   二、相应对策
  通过本次对全体大一学生的问卷调查,结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现象和与任课教师、学生的座谈、交流中,我们觉得在目前课程教程教学中,有些方面我们还有可以有所谓的,针对以上的一些问题,我们觉得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分层补差和免修测试
  针对新生入学前的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差异性,我们曾经也设想过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然而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分层组班方面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因此我们计划针对2016级新生在入学初期采用两种措施,一个是分层补差,在开学初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班,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7基本操作和Office办公软件的基本应用,让一些原本没有基础的学生通过16个课时的培训能适应后续课程教学的进度,基础班的学生来源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的形式。另一个措施就是免修测试,针对一部分已具备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免修测试,只要能通过测试,就能免修本学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并将测试成绩作为该学生本学期的考评成绩,测试难度略高于课程教学的要求。
  2.创设多种学习环境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互联网和我们的课程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也发现了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我们也结合教学实践准备多条腿走路:
  (1)录制微课程。目前高职的学生传统听课效率不是很高,尤其是在讲述理论课程时,因此我们准备将一些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通过知识逻辑结构的重组,然后分别录制8-12分钟的微课,以期让学生通过碎片化的时间来掌握一些计算机的理论知识。
  (2)录制操作视频。高职的计算机应用重在操作,我们将教学中的操作实例和练习事先录制成视频,通过课程网站提供给学生,以便让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还没消化的操作,通过课后观看视频来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
  (3)建立一个课程微网站。课程微网站我们计划利用微信公众号这个平台来搭建,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微网站的形式提供给学生一个移动学习的平台,无论是教学计划、微课程、操作视频等教学内容都可以借助微网站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另一方面也是一个课程教学信息发布和师生互动的一个新渠道。
  (4)开放学生机房。一方面和学校教务协商利用晚上或周五下午的时间,开放学校的公共机房;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学生助教团来协助老师辅导学生上机操作。
  3.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管理
  由于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学习目的不明、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自控能力较差,网络干扰太多等问题。我们觉得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干预和督促,一方面要加强任课教师与辅导员的沟通,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状态,对个别学生要加强教学中的管理;另一方面在技术上要在一些教学场所增设一些设备,屏蔽移动网络的信号,尽可能排除一些外来因素的干扰。其实最为关键的还是任课教师对教学能力和课堂把控能力要提高,以及适度的布置一些课后作业。
  4.多维度提高教师素养
  目前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不是很大,但是其他的素养还需要通过培训、老教师的传帮带,尤其是自我学习来不断提高。
  (1)加深“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教师也应该引入互联网思维,无论是在教学设计、课程实施,还是师生互动,都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教师是个需要承担较大心理压力的职业,尤其是职业院校的教师。因此无论是校方还是教师自身都需重视教师情绪和心理的调节,可以通过一些交流、运动、娱乐等方法来舒缓教师的压力,调节好自身的情绪。
  (3)加强自我学习。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师来说,也应该有跨界思维的意识,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面向全院各个专业,因此我们教师要设法了解学生的专业特色,尽可能结合学生的专业,设计操作实例。
  5.调整课程评价体系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评价往往是通过期末统一考试来衡量学生对这门课程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然而只用一次期末成绩代表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点以偏概全。因此我们设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按教学模块开展教学和评价,并建立相应的试题库。当每个模块教学结束后安排一次测试,如果测试不合格,在学期内通过及时的补缺补差后申请第二测试,如此以来,既不耽误正常的教学进度,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当然,期末仍然需要组织全院的统一考试,以了解学生总体掌握情况,将期末考试成绩加上每个模块的测试成绩,按照权重计算每个学生总评成绩。
  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是以往我们没有预料到的,由此也发现了,虽然《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学生的掌握情况一直影响到了对后续课程的学习,甚至于对未来的就业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于我们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学工作必须要调整思路,改变策略,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为本的教学观,以生为本的学生观。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一种新的多晶硅(Poly-Si)薄膜材料制备方法-AIC法,研究寝材料的掺杂浓度对晶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证明:在250℃下可以在玻璃基底上生长出具有较大晶粒尺寸的薄膜Poly-Si
贺贤土,院士,1962年浙江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工作。1986年至1987年底任美国马里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88
期刊
会议
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无铬酸电化学抛光液的组分浓度和抛光工艺。其抛光效果优于铬酸电化学抛光。
【摘要】军校基础课教学目的是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然而因其教学缺乏生命自觉的理念导致无法达到该教学目的。本文从什么是生命自觉、军校基础课教学渗透生命自觉理念的必要性、教学缺乏生命自觉理念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试图为军校基础课教学培养高质量学员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军校教学 生命自觉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本文在分析了世界汽车市场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对汽车生产中各种铸件特别是铝制铸件的应用进行了统计分析.
【摘要】目前,应用型会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大多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两个部分。但由于教学实施方式的单一性,设计内容的实践性、组织性不合理,教学效果差。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系统地了解会计知识和会计理论,学生的基本理论不扎实,缺乏足够的专业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有必要对会计实践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改革,增强实践教师的授课能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增加学生的实践和培训机会,培养学生会计学专业的
着眼于铝质材料阳极氧化膜均匀、规则的微观多孔质结构,利用物理、化学或电化学的方法在其中沉积或原位合成润滑性物质,在保持阳极氧化膜质硬、耐磨特性的基础上,使其具有一定的
【摘要】ict产业对我国高校协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先进高校与ict产业的协同研究,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大力发展云计算与互联网的应用是ICT产业与高校协同创新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协同创新,ict 邮电高校  【中图分类号】G教育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3-02  一、背景与意义  1.高校协同创新对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