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鼎”的词义引申及引申理据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扛鼎”,简单说就是用手举鼎,颇类似于现在的举重活动。作为一个古老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并未将之作为条目收录其中,然而时下这个“扛鼎”却分外“抢眼”,频频出现于各大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当中,现举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
  (1)意识流文学的“扛鼎”之作,现代人灵魂的全景图-论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2)修史自有扛鼎人-张林雨
  (3)数字城市,城市发展的扛鼎之举
  (4)北京独占鳌头,大社齐力扛鼎
  (5)群英扛鼎,鸿鹄再举
  (6)徐静雷扛鼎《我和爸爸》
  (7)掀起收视狂潮,扛鼎黄金时段,中央电视台大剧场,紧锁你我视线
  以上例句,前6句出自近些年来一些报刊、杂志的文章标题,后一例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则栏目广告。如果说前面的还是“只见其字,不闻其声”,那么后一则则是以有声语言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所以我们不得不好好审视一下这个“扛鼎”。
  “扛鼎”,由动词词素“扛”和名词词素“鼎”合成,是个动宾型,即“鼎”是“扛”支配的对象,《说文》:“扛,横关对举也,从手工声。”“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简单说,“扛鼎”就是用手举鼎,最早起源于战国时盛行的一种举重活动,古人崇武尚力,从战国到汉代都以“扛鼎”作为举重练习之法,史中曾有“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的记载,也有 “力拔山兮气盖世”、 “长八尺余”的项羽“力能扛鼎”的美谈。后来,“扛鼎”还演变成一种杂技项目,东汉大文学家张衡的《西京赋》就记载了“扛鼎”“缘年”“钻圈”等许多精彩的杂技节目。不过,在后代的发展中,“扛鼎”一词已不仅仅是一种举重活动或杂技项目,而是呈现出多样的比喻义和引申义,如《晋书·明帝纪论》:“晋氏不虞,自中流外,五湖扛鼎,七朝隳尊。”,这里的“扛鼎”有“攘夺国家政权”之意;又如明张煌言《祭监国鲁王表文》:“徒蕴扛鼎之怀,愈报号弓之痛。”,这里用“扛鼎”一词比喻有大才,能担负重任,此种意义已经固定并承袭到现代,如上文所举,例(2)、例(5)、例(6)中的“扛鼎”都有这层含义。
  “扛鼎”的这些意义和用法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就要从“鼎”的文化蕴义及其引申义谈起。鼎在古代不仅是一种炊器,也是一种“宝器”,《说文》:“鼎,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荆山之下,入山林川泽,魑魅魍魉莫能逢之,以协承天休,易卦巽木于下者为鼎,象析木以炊也。”鼎是古代献祭的重要礼器,以九州之铜铸成,取万物之象,集天地之精华,被认为可以安邦定国,教化人伦,又能“协承天休”,通天应神,历经夏商和西周,成为传国重器和国家政权的象征,并且通常认为有德之君方有鼎,《左传·宣公三年》:“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总之,鼎作为祭器,在早期国家中具有重要地位,位居礼器之首,是国家政权和帝位的象征,由此产生的引申义也多和“重要性”联系在一起,从而“扛鼎”也就有了“分量重、地位高”之比喻义,多用于指物,如“扛鼎之作”、“扛鼎之举”;另外,鼎和人的德行相联系,大概用手举鼎和承担重任都给人负重感,“扛鼎”也就常比喻(人)有才能,能担当大任”。由鼎的“重物”义联想到“重任”,由鼎的“重大”义联想至“分量”,“鼎”的概念虚化了,“扛鼎”的意义也就泛化和抽象了,不仅使用范围大大扩展,而且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经古至今应用不衰,可以说,这都是“鼎”的文化蕴义积淀的结果。
  通过前文七个例句,我们发现时下“扛鼎”一词在标题语、广告语中出现频率较高,这和该词抽象化的概念和蕴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其意义之抽象,从而可以涵盖较多的概念和信息,如例(6),一个“扛鼎”就诠释了“自编、自导、自演”多个含义,并暗含盛赞和推崇义,这对于短小精悍的标题语和广告语来说尤为适用,故颇受青睐。最新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该不该将之作为条目收录其中,也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晓宁主编.十字街头的语言文字[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0.
  [3]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左金香 查中林,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有特殊性能的优质涂料与之配套,航天涂料、航空涂料、隐身涂料、防腐蚀涂料、防污涂料、耐高温涂料、防火涂料、示温涂料和核电涂料等各显神通。2010年
2013年3月14日,由海德堡中国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与杭州罗氏印刷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包罗万象,印艺无疆”——海德堡速霸CD102—4技术交流会暨杭州罗氏现场演示会在杭州万华国
英国牛津郡Didcot的ZIRCOTEC公司宣称其陶瓷涂层能使复合材料应用于高温环境下,例如在摩托赛,航空和军事应用中,同时只增加很小的重量。
教材文本能使学生从中读到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能领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蕴含的育人价值。文章以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不同层次划分为依据,全面深入分析了《小马过河》
采用胺基封端的热塑性树脂(PPES—DA)增韧N,N’-(4,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DM)/3,3’-二烯丙基-4,4-二苯丙烷(DABPA)共混体系,通过示差扫描量热(DSC)研究了共混体系的固化动力学,确定了共
一般而言,语境就是语言运用的环境,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基础和出发点。[1](P2)具有游移泛代性的代词,一旦进入具体的语境,就会有具体的指代对象。但是有的代词进入具体语境之后并不指代其本来应该指代的内容,从而造成了代词不确“代”的异常现象。我们说用法是一种“稳定”的东西,属于语言;而“异常用法”则属于言语,所以语言只有在具体运用时才能够显现其生机和活力。代词不确“代”的异常现象是代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
前言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洲分宁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其词作内容包容甚广,四时景物、年华感伤、佳人相赠……其思想以儒家为主,兼而有佛道的旷达;其语言精炼而浅近,重叠词的运用较为普遍。  汉语词语的重叠现象源远流长。在《诗经》中已有极为丰富的重叠形式,即被后世学者称作“重言”的现象。如:“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诗经·芣苡》)“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唐代“行程”的意义并非指“路程”“旅程”。中古时期的“程”表示“期限”很常见;而相关法制文献中的“行程”明确指因公出行的时间规定,因此唐代的“行程”为“出行的时间期
具有共同属性的同一类人,我们常常管它叫某“族”。今时今日,“族”字辈欣欣向荣:“追星族”“哈韩族”“SOHO族”“丁克族”的说法层出不穷。“族”不再只用来表示“宗族”“民族”等结构稳定、人员固定的群体,新生族群往往具有某种相同的生活方式,比如“SOHO族”和“丁克族”。新生族群的成员流动性大,十七八岁的少年,今日是“哈韩一族”,明日也许就成为“哈日族”。   最近,社会族群中又增添了新成员。有这么
前言成语,作为固定语中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类别,长期以来吸引着众多学者的关注,但“什么是成语”这样一个简单的老问题,至今尚未得到解决。刘叔新(1982:104~105)认为凭借“表意的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