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问题是传统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出路,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能让小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课程情景中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一:实际操作
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这在教学实践中的例子很多。
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长期以来是个难点。由于加强了实际操作,学生对元、角、分的进率就很清楚。中年级教学周长和面积时往往容易混淆,加强实际操作以后,学生对两个概念获得明确的表象,弄清两者的区别,计算错误也大大减少。高年级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时,概念多术语也多,学生容易弄混。有些教师使用木条或计数板,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大大减少学习的难度,弄清概念的正确含义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因此,无论从理论上或从实践上看,加强实际操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加强实际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和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要区别之一。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只有加强实际操作,才能体现智力活动源泉这一基本思想。
策略二:从日常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辨认方向”的教学,就是创设了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辨认方向的情景,引入新课的。让学生感觉学习方向的必要性,并让学生在模拟街区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探究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新方向。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寻找周围的小朋友分别坐在自己的哪个方向;去帮助动物园的叔叔、阿姨绘制动物园示意图;去探究指南针里面的方向板的作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策略三:从问题找条件
如第九册60页第四题(1)一个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180米,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20米,实际用多少天完成?
在解答这类型题目时必须要理解题意:要解决的问题:必须要知道什么?后确定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照出相应的解题策略。当然策略是多样的下面我就介绍其中一个,从问题中找条件的解题策略:这道题的问题是“实际用多少天完成”?
一条公路的长度(工作总量) ÷ 实际每天修的米数(工作效率)
计划每天修的 × 计划天数 计划每天修的 + 实际多修的
(180) (20) (180) (20)
策略四:找规律与还原
1.“找规律“的策略:是如何发现图形,数表和数列、周期性变化等变化规律。比如,一年又春、夏、秋、冬四季,百花成盛开的春季过后就是夏天,赤日炎炎的夏季后就是秋天,果实累累的秋季过后就是冬天飘飘的冬季过后又到了春天。年复一年,总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排列,这就是周期性变化规律。能发现规律就得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再如:1、1、2、4、3、9、4、16、——25、6、……。要想找出这题策略:就必须从给出排列成的数字中找出它的规律,也是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策略也是多样的,可以画出其排列的奇项:是按1、2、3、4、5、6、的排列顺序排列成奇项,也可以是画出其偶项来发现规律,使每一偶项是前三项的和,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新策略。
2.“还原”策略:,是从叙述的最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倒着思考,一步一步往回算,原来加的用减,减的用加,原来用乘的用除,用除的用乘,这就运用了还原的解题策略。例如:有一位老人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2,再用4除,再减去15后乘发10,恰好是100岁。”问这位老人有多少岁呢?要找出解这题的策略就要看清楚题目的叙述,找出有效的解决策略。许多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的策略,如著名的和尚分馍,鸡兔同笼问题可以用列表,猜测,假设策略,和方程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除以上提到的外还有很多,如:画线段绘图策略联想相关问题策略,还有关系,传递与反传递,归纳,剩余等推理策略,利用模型绘制策略,排除策略等等。
解决问题还需要运用各种能力:如:理解问题的能力,空间思维的 想象能力,新旧知识的联系和问题的切入点等。但要使学生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又是对数学教师的挑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提倡多样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把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学生更多地展示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解释和评价自己思维结果的权利。把解决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学生能够在班级中调查,探索,推理和交流日常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时候,久而久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体现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一:实际操作
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这在教学实践中的例子很多。
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长期以来是个难点。由于加强了实际操作,学生对元、角、分的进率就很清楚。中年级教学周长和面积时往往容易混淆,加强实际操作以后,学生对两个概念获得明确的表象,弄清两者的区别,计算错误也大大减少。高年级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时,概念多术语也多,学生容易弄混。有些教师使用木条或计数板,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大大减少学习的难度,弄清概念的正确含义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因此,无论从理论上或从实践上看,加强实际操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加强实际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和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要区别之一。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只有加强实际操作,才能体现智力活动源泉这一基本思想。
策略二:从日常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辨认方向”的教学,就是创设了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辨认方向的情景,引入新课的。让学生感觉学习方向的必要性,并让学生在模拟街区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探究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新方向。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寻找周围的小朋友分别坐在自己的哪个方向;去帮助动物园的叔叔、阿姨绘制动物园示意图;去探究指南针里面的方向板的作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策略三:从问题找条件
如第九册60页第四题(1)一个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180米,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20米,实际用多少天完成?
在解答这类型题目时必须要理解题意:要解决的问题:必须要知道什么?后确定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照出相应的解题策略。当然策略是多样的下面我就介绍其中一个,从问题中找条件的解题策略:这道题的问题是“实际用多少天完成”?
一条公路的长度(工作总量) ÷ 实际每天修的米数(工作效率)
计划每天修的 × 计划天数 计划每天修的 + 实际多修的
(180) (20) (180) (20)
策略四:找规律与还原
1.“找规律“的策略:是如何发现图形,数表和数列、周期性变化等变化规律。比如,一年又春、夏、秋、冬四季,百花成盛开的春季过后就是夏天,赤日炎炎的夏季后就是秋天,果实累累的秋季过后就是冬天飘飘的冬季过后又到了春天。年复一年,总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排列,这就是周期性变化规律。能发现规律就得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再如:1、1、2、4、3、9、4、16、——25、6、……。要想找出这题策略:就必须从给出排列成的数字中找出它的规律,也是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策略也是多样的,可以画出其排列的奇项:是按1、2、3、4、5、6、的排列顺序排列成奇项,也可以是画出其偶项来发现规律,使每一偶项是前三项的和,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新策略。
2.“还原”策略:,是从叙述的最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倒着思考,一步一步往回算,原来加的用减,减的用加,原来用乘的用除,用除的用乘,这就运用了还原的解题策略。例如:有一位老人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2,再用4除,再减去15后乘发10,恰好是100岁。”问这位老人有多少岁呢?要找出解这题的策略就要看清楚题目的叙述,找出有效的解决策略。许多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的策略,如著名的和尚分馍,鸡兔同笼问题可以用列表,猜测,假设策略,和方程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除以上提到的外还有很多,如:画线段绘图策略联想相关问题策略,还有关系,传递与反传递,归纳,剩余等推理策略,利用模型绘制策略,排除策略等等。
解决问题还需要运用各种能力:如:理解问题的能力,空间思维的 想象能力,新旧知识的联系和问题的切入点等。但要使学生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又是对数学教师的挑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提倡多样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把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学生更多地展示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解释和评价自己思维结果的权利。把解决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学生能够在班级中调查,探索,推理和交流日常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时候,久而久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体现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