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阅读能力不强,阅读量不大,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习成绩。然而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又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不仅仅是课堂阅读就能完全实现的。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为此,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要注重感悟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在长期阅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在感悟的基础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整个感悟过程需要他们自已完成,而不是老师包办代替,给学生心灵以自由。当然,老师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要适时加以指导。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一是为学生指导思考的方向;二是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想问题;三是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四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在学生已充分感悟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展开对话,并引导学生对不同看法加以辩论,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发展思维;五是利用阅读,促进写作,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文情并茂和生活紧密联系,不仅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还凝聚着强烈、丰富的情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如五年级上册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一文,在朴实的文字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慈母情刻骨铭心的体会与理解,慈母情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我们可趁机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联系生活或学习中父母的爱写成一篇作文,这样学生也会有真情实感。
二、如何进行课堂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最主要体现在语文课堂中,利用课文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我认为主要有以下步骤:
1、把握阅读要领。根据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大致可分为精读、略读、浏览几种。要让学生学会精读和评析: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评析是阅读中的一种鉴赏活动,它要求对文章特点作出评价。精读与评析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它们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并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把握阅读要领,提高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整体把握和感悟文章的内涵,学会略读。所谓整体把握和感悟,就是要求学生在自学文章时,首先要弄懂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弄清文章的结构,深入理解文章结构之间的关系。所谓略读就是大略地读,也就是博览群书,浏览涉猎。秦牧对“略读”也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略读就是有点像鲸的吞食,张开大口,喝进大量海水,然后嘴巴一闭,留下小鱼小虾,而让海水汩汩地从鲸须里流掉。
3、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与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突破,学会设疑,释疑。所谓局部突破,就是要再深入进去,把握每一段各层次具体写的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各层次之间关系是怎样的。
4、学会使用图注与圈注,“不动笔墨不读书”。“图注”是根据文章描述或者说明的内容而制作的图画,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在阅读中,学生可看图领会文章内容,或边看课文边画图以加深理解,增强阅读中的形象感。“圈注”是指阅读时给字、词、句画上符号或者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文中点点划划、眉批边注,包括会看课文注解,边读边圈点勾画,边读边评注以及做读书笔记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还可根据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和内容运用一定的符号帮助阅读。如用“△”标记重要词语,用“——”标记精彩的描写语句,用“~~~~”标记精要的议论片段,用“……”标记名言警句等,批上心得体会,注出疑难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加深和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起仔细阅读、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加强对文章的记忆。
5、课堂阅读教学要“重读”、“重创”、“轻讲”。“重读”即重视朗读和默读。“重创”即重视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一致的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丰富的联想,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丰富的思想内涵。“轻讲”即少讲。老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在学生发表个人意见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和概括,不要先入为主,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发现。
6、引发想象,阅读过程融进生活积累。阅读的基本要求是理解。所以我觉得,阅读课文不能完全受课文制约,从课文中被动地接受一些东西,而要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唤起的全部激情和想象、理智和思考来品读。如在品读张籍的《秋思》这首古诗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体会诗人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受到浓浓思乡之情的熏陶。
三、抓好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
广泛涉猎,博闻强记,才能积累深厚的语文功底,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不仅仅是课堂阅读就能提高的。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针对部分孩子拥有课外书籍的数量少这一现状,我班的图书角除了学校每月发的《少先队干部》、《少年先锋报》等,我还鼓励孩子们把自己拥有的课外书籍借给班上供大家阅读。图书角由学习委员专门管理,把孩子们借给班上的书籍登记造册,期末物归原主,中途也可随时通过学习委员取回属于自己的书籍。这样一来,图书角不再单调,有《安徒生童话选》,也有《十万个为什么》;有《故事大王》,也有污迹斑斑的小说……这让不少家境贫寒的孩子又多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课间或午休时,不少孩子捧着书静静地读呀读呀,时而会心微笑,时而若有所思。广泛的课外阅读能让孩子们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关注学生就应从关注他们的阅读开始,让小学的孩子们去阅读中品味快乐,在博览群书中感受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不仅仅是课堂阅读就能完全实现的。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为此,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要注重感悟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在长期阅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在感悟的基础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整个感悟过程需要他们自已完成,而不是老师包办代替,给学生心灵以自由。当然,老师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要适时加以指导。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一是为学生指导思考的方向;二是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想问题;三是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四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在学生已充分感悟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展开对话,并引导学生对不同看法加以辩论,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发展思维;五是利用阅读,促进写作,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文情并茂和生活紧密联系,不仅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还凝聚着强烈、丰富的情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如五年级上册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一文,在朴实的文字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慈母情刻骨铭心的体会与理解,慈母情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我们可趁机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联系生活或学习中父母的爱写成一篇作文,这样学生也会有真情实感。
二、如何进行课堂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最主要体现在语文课堂中,利用课文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我认为主要有以下步骤:
1、把握阅读要领。根据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大致可分为精读、略读、浏览几种。要让学生学会精读和评析: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评析是阅读中的一种鉴赏活动,它要求对文章特点作出评价。精读与评析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它们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并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把握阅读要领,提高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整体把握和感悟文章的内涵,学会略读。所谓整体把握和感悟,就是要求学生在自学文章时,首先要弄懂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弄清文章的结构,深入理解文章结构之间的关系。所谓略读就是大略地读,也就是博览群书,浏览涉猎。秦牧对“略读”也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略读就是有点像鲸的吞食,张开大口,喝进大量海水,然后嘴巴一闭,留下小鱼小虾,而让海水汩汩地从鲸须里流掉。
3、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与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突破,学会设疑,释疑。所谓局部突破,就是要再深入进去,把握每一段各层次具体写的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各层次之间关系是怎样的。
4、学会使用图注与圈注,“不动笔墨不读书”。“图注”是根据文章描述或者说明的内容而制作的图画,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在阅读中,学生可看图领会文章内容,或边看课文边画图以加深理解,增强阅读中的形象感。“圈注”是指阅读时给字、词、句画上符号或者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文中点点划划、眉批边注,包括会看课文注解,边读边圈点勾画,边读边评注以及做读书笔记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还可根据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和内容运用一定的符号帮助阅读。如用“△”标记重要词语,用“——”标记精彩的描写语句,用“~~~~”标记精要的议论片段,用“……”标记名言警句等,批上心得体会,注出疑难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加深和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起仔细阅读、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加强对文章的记忆。
5、课堂阅读教学要“重读”、“重创”、“轻讲”。“重读”即重视朗读和默读。“重创”即重视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一致的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丰富的联想,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丰富的思想内涵。“轻讲”即少讲。老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在学生发表个人意见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和概括,不要先入为主,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发现。
6、引发想象,阅读过程融进生活积累。阅读的基本要求是理解。所以我觉得,阅读课文不能完全受课文制约,从课文中被动地接受一些东西,而要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唤起的全部激情和想象、理智和思考来品读。如在品读张籍的《秋思》这首古诗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体会诗人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受到浓浓思乡之情的熏陶。
三、抓好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
广泛涉猎,博闻强记,才能积累深厚的语文功底,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不仅仅是课堂阅读就能提高的。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针对部分孩子拥有课外书籍的数量少这一现状,我班的图书角除了学校每月发的《少先队干部》、《少年先锋报》等,我还鼓励孩子们把自己拥有的课外书籍借给班上供大家阅读。图书角由学习委员专门管理,把孩子们借给班上的书籍登记造册,期末物归原主,中途也可随时通过学习委员取回属于自己的书籍。这样一来,图书角不再单调,有《安徒生童话选》,也有《十万个为什么》;有《故事大王》,也有污迹斑斑的小说……这让不少家境贫寒的孩子又多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课间或午休时,不少孩子捧着书静静地读呀读呀,时而会心微笑,时而若有所思。广泛的课外阅读能让孩子们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关注学生就应从关注他们的阅读开始,让小学的孩子们去阅读中品味快乐,在博览群书中感受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