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学生作文立意单一化、扁平化日趋严重,大多数学生不能就材料中的某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认识,对于一些可以多角度立意的材料类作文,更是不能遴选其中一种观点挖深、谈透,而且有些学生的文章观点绝对,不能辩证多元看待问题。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有必要以具体示例来帮助引导学生写好“思辨类”材料作文。
【关键词】思辨类材料作文;思想深刻性;多角度立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原题再现:
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身着灰色长衫的学员们双膝跪地,向坐在藤椅上、红襟黑衫的老师们叩首,此外,学员们还双手向老师奉茶。学员跪拜老师的照片被发到网上之后,引发众多争论。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尊师礼仪,目的在于唤醒尊师意识,应该提倡;有人认为,学员拜的不只是老师,还有传统文化;有人认为“男儿膝下有黄金”,跪拜是一种陋习,应该摒弃;有人认为下跪有辱尊严,是一种“耻辱”——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标题自拟。
写作指导:
材料共有三部分:首先陈述书院学员跪拜老师的事实,然后是过渡部分,最后是对这件事的四种看法。关于写什么,毫无疑问,事件只是写作的引子,关键是对第三部分四种观点的思考,当然还有省略号中暗含着的更多看法。可以抓住四种看法中的一种观点加以论述,也可以另辟蹊径发表自己关于这件事的独特见解。关于怎么写,仔细分析四种观点,可分为对第一、二种观点的赞成或对第三、四种观点的反对两类。行文上最好把赞成或反对的意见整合一番,再依据自己对文体的思考和所占有的素材,写成中规中矩的议论文或者写成鲜辣激昂的时评文,最好从中彰显自己作为一个准青年独有的思辨性认知。
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立意上,抓不准话题的核心词,材料中的高频词是“跪拜”而非“尊师”,许多学生泛泛谈了应不应该“尊师”的问题,其实材料真正应该探讨的是尊师应不应该“跪拜”。
2.写法上,理不清文章的思路,原因是思维混乱,既想反对又想支持,既想谈“跪拜”,又想谈“尊师”,还想谈“文化”,不能很好地安排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文章结构。
教师下水文1:
何必跪拜
周秀侠
尽管学员着灰色长衫,老师们也是红襟黑衫地坐于藤椅之上,再加学员们双手向老师奉茶的渲染似乎给这个集体跪拜的闹剧点缀以尊师和回归文化的噱头,但其背后的目的却很难凸显真正意义上的尊师,更与我们的传统文化内涵相去甚远。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如此集体跪拜都有着某种让人难安之感,毕竟是堂堂七尺之躯要矮下半截,将这颗“形体矮化”的古生代种子移栽到现代的土壤。学院此番行为,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值得商榷。
跪拜于内容而言是奴性文化的产儿。
封建礼教时代,从师入门,定要三拜九叩,弟子一跪一拜间已是对先生的顶礼膜拜,意味自此“师傅比天大”“唯师命是从”,当真是十足的“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趋”,充满了私塾作坊气、武林江湖气,跪拜也就成了潜移默化的驯服工具。这样的学生毫无自我个性认知而言。中国人的骨头,大概就是在这样“奴气”十足的文化认知中越来越软。好在新时代的国人重新站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是亦师亦友、平等互尊。在这样的时代,学院理应培养学员站起来的勇气,却要逆时代潮流而动,无视学员跪下去的无奈,将这种悖逆现代文明的肢体语言从历史垃圾堆中拣出来。
跪拜于形式而言实属作秀式煽情。
学院之举让我想起广州某学校举办“孝敬文化节”中800多名学生在父母前下拜磕头的闹剧。一位网友说,“我可以跪父母,但不是由学校集体指定的,更不是用来当众表演的”。这句话大概讲出了此种跪拜者的心声。这种做法与其说是弘扬尊师与传统,不如说是一场博人眼球的作秀。真正的尊师应该是不走形式不作秀,从精神的领域引导学生走向尊师的灵魂高地。毕竟,组织一次跪拜不能说明学员对老师的长久尊敬,组织一次洗脚也不能认定孩子对父母的永远孝敬。此番做法当
【关键词】思辨类材料作文;思想深刻性;多角度立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原题再现:
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身着灰色长衫的学员们双膝跪地,向坐在藤椅上、红襟黑衫的老师们叩首,此外,学员们还双手向老师奉茶。学员跪拜老师的照片被发到网上之后,引发众多争论。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尊师礼仪,目的在于唤醒尊师意识,应该提倡;有人认为,学员拜的不只是老师,还有传统文化;有人认为“男儿膝下有黄金”,跪拜是一种陋习,应该摒弃;有人认为下跪有辱尊严,是一种“耻辱”——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标题自拟。
写作指导:
材料共有三部分:首先陈述书院学员跪拜老师的事实,然后是过渡部分,最后是对这件事的四种看法。关于写什么,毫无疑问,事件只是写作的引子,关键是对第三部分四种观点的思考,当然还有省略号中暗含着的更多看法。可以抓住四种看法中的一种观点加以论述,也可以另辟蹊径发表自己关于这件事的独特见解。关于怎么写,仔细分析四种观点,可分为对第一、二种观点的赞成或对第三、四种观点的反对两类。行文上最好把赞成或反对的意见整合一番,再依据自己对文体的思考和所占有的素材,写成中规中矩的议论文或者写成鲜辣激昂的时评文,最好从中彰显自己作为一个准青年独有的思辨性认知。
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立意上,抓不准话题的核心词,材料中的高频词是“跪拜”而非“尊师”,许多学生泛泛谈了应不应该“尊师”的问题,其实材料真正应该探讨的是尊师应不应该“跪拜”。
2.写法上,理不清文章的思路,原因是思维混乱,既想反对又想支持,既想谈“跪拜”,又想谈“尊师”,还想谈“文化”,不能很好地安排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文章结构。
教师下水文1:
何必跪拜
周秀侠
尽管学员着灰色长衫,老师们也是红襟黑衫地坐于藤椅之上,再加学员们双手向老师奉茶的渲染似乎给这个集体跪拜的闹剧点缀以尊师和回归文化的噱头,但其背后的目的却很难凸显真正意义上的尊师,更与我们的传统文化内涵相去甚远。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如此集体跪拜都有着某种让人难安之感,毕竟是堂堂七尺之躯要矮下半截,将这颗“形体矮化”的古生代种子移栽到现代的土壤。学院此番行为,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值得商榷。
跪拜于内容而言是奴性文化的产儿。
封建礼教时代,从师入门,定要三拜九叩,弟子一跪一拜间已是对先生的顶礼膜拜,意味自此“师傅比天大”“唯师命是从”,当真是十足的“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趋”,充满了私塾作坊气、武林江湖气,跪拜也就成了潜移默化的驯服工具。这样的学生毫无自我个性认知而言。中国人的骨头,大概就是在这样“奴气”十足的文化认知中越来越软。好在新时代的国人重新站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是亦师亦友、平等互尊。在这样的时代,学院理应培养学员站起来的勇气,却要逆时代潮流而动,无视学员跪下去的无奈,将这种悖逆现代文明的肢体语言从历史垃圾堆中拣出来。
跪拜于形式而言实属作秀式煽情。
学院之举让我想起广州某学校举办“孝敬文化节”中800多名学生在父母前下拜磕头的闹剧。一位网友说,“我可以跪父母,但不是由学校集体指定的,更不是用来当众表演的”。这句话大概讲出了此种跪拜者的心声。这种做法与其说是弘扬尊师与传统,不如说是一场博人眼球的作秀。真正的尊师应该是不走形式不作秀,从精神的领域引导学生走向尊师的灵魂高地。毕竟,组织一次跪拜不能说明学员对老师的长久尊敬,组织一次洗脚也不能认定孩子对父母的永远孝敬。此番做法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