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实践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并且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通过几个简单的探究活动就能建立和培养起来的。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是如何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融合在丰富多彩的科学实践活动中的。
  一、抓好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最喜欢的实验探究活动。但如果老师在实验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掌控课堂,让学生随便怎么做,实验教学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和价值,更谈不上对学生科学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把握学生前概念,做好下水实验
  每當有典型的科学实验或实践探究活动时,我都会事先通过谈话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以便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如在教学《水结冰了》一课时,我通过事先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认为现在这个时间水根本不可能在室内结冰,50%以上的学生认为水会在零度以下开始结冰。于是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避免了对所有的学生一刀切,盲目地进行实验教学。为了对实验结论有更多种假设,尽可能排除干扰因素,我们科学组通常都会汇课,然后授课教师反复做下水实验,便于课上对“走弯路”的学生进行有效指导,避免课堂乱哄哄地盲目探究。
  (二)建立探究学习小组,培养组长
  小组管理依靠小组长。选择、培养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关键,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的关键。在选举小组长时,我提出选举的要求和条件,然后小组成员根据这些条件,由小组共同表决通过谁当小组长。课间巡视时我会充分深入到学生的小组学习中,掌握每组学生的学习状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把科学实验能力作为学生期末考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计入考评范围;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表现作为考评的依据;小组成员间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反思,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提高。
  (三)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没有疑问,就没有创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敢于质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我们的科学课不是只让学生会探究,得出结论就完事了,更应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但是质疑不是乱疑,不是毫无根据地质疑,而是建立在学生认真倾听,充分理解了对方的表达的基础上的。如我在全校科学组汇报课上讲授《斜面》一课时,多数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斜面坡度越大越不省力。”这也是教师教学参考书上的科学概念,我对此毫无疑问,并进行了板书。可是当课即将结束时,一名女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咱们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斜面不是都会省力吗?坡度大的斜面不是也会省力吗?只是相对坡度小的斜面省力少罢了。所用咱们的结论应该这样说‘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斜面坡度越大省力越少’。”当时听课的所有教师和班级的所有学生都对这个孩子报以热烈的掌声,不是因为她说得对,而是对她细致地发现了问题并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表示极大地赞许。我想,我们的科学课需要培养这样的学生,需要培养学生这种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二、延伸课堂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不要把上下课的铃声作为科学探索的起点和终点”。是的,一节课40分钟非常有限,我们的探究活动不可草草收场,也不能课一结束就此画上句号。为了将课内活动进行纵向延伸,切实提高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实践探究的能力。我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将探究活动进行了延伸,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水结冰了》这课,由于是五、六月份,学生看不到水在自然状态下结冰的情形,而且我们的实验操作是将温度计插在盛满碎冰的烧杯里,外面又包裹着毛巾,学生往往注意不到水开始结冰的温度,好多学生课上完了还始终认为水就是在零摄氏度以下开始结冰的。为了彻底将这个问题探究明白,2018年11月11日,我们开展了《水又结冰了》课外实验探究活动,可喜的是此次活动家长和班主任也自发地参与到实验中,从制定活动方案到实验探究的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来,这次学生的探究热情可比课上积极多了,他们的探究方法和实验材料新颖而多样,最后经过连续一周的反反复复实验、观察、记录,同学们绘制了一目了然的折线统计图,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水就是在零摄氏度开始结冰的”。这样的活动不胜枚举,如我们开展的五年级的《小小赛车拉力赛》、六年级的《我们的钟摆展示评比大赛》《做个一分钟计时器大比拼》《比比谁的高塔建得高》等实验探究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也让我们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实践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里这个狭小的空间,教室外才是学生更为广阔的探究天地”。基于这种理念,我们把每年的5月份定为“校园科技节”活动月。今年的“第二届校园科技节”活动中,我们成功开展了“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比赛”“科学记录本展示大赛”“科学小报评比”“高空坠鸡蛋”“科学实验规范操作大赛”等系列科技活动。为了加强学生的科学实验(实践)活动,我们还将“培养学生的科学记录”课题研究纳入了平时教学和各种科技竞赛活动中。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精心组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践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科技实践活动中学科学、用科学,“提升每一个孩子的科学素养”是我们不懈地追求。
  【作者单位:安图县两江镇中心小学校
其他文献
答:大多数真核生物拥有两套匹配的染色体组,通常称为二倍体生物。除了对应同源染色体可能存在的一些序列差异和性染色体(X染色体和Y)存在差异,二倍体生物在两套染色体中应具有相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铝中毒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以及大脑皮层乙酰胆碱(ACh)、β-内啡肽(β-E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探讨铝中毒导致小鼠认知能力
目的探讨七甲川花菁近红外荧光(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染料IR-783在肝癌模型影像研究中的应用,分析该染料靶向肿瘤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将标记荧光素酶的人肝癌细胞
趣味实验能激发小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我们研究团队发现要注重趣味实验的选择和教师指导,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究活动和延续实验的热情。  一线教师需要改变科学实验操作繁杂、趣味性不高,对师生的吸引力下降的现状,设计一些简单易行、趣味性强、实验器材通用性大,并且符合课标要求的实验。学生通过一个个趣味小实验,既学习了有关科学知识和技能,又能学以致用
激动剂持续作用所导致的阿片受体内吞和信号失敏是机体对阿片类药物产生耐受重要分子机制,但其内吞的分子机制和内吞后受体的分选途径不清楚。我们实验室以前的研究工作确定了
变电运维专业是一个危险的行业,需要变电运雏工作者细心、耐心、专业、才能更好的从根本上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如果能对变电运维管理的危险点做到更深刘地分析与应用,增强工
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突出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科学探究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亲历科学探究活动,不仅是构建科学概念的过程,更是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那么如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呢?笔者以《橡皮筋作动力》为例,谈几点浅见。  一、把握教材与学情,确定科学概念与思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