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得过 学得来 立得久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long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典型宣传难,是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新闻“四难”之一,也是党报普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典型宣传难在何处?简言之,就是报道的典型人物信不过、学不来、立不久。结果是,典型人物如同流星,倏忽而过,没有真正起到动员群众、引导群众、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作用。为破解这一难题,从2006年4月开始,《平顶山日报》开始了“好人报道”,通过报道“好人”这一典型人物群体,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并在一版开设了《好人之歌》专栏,一直持续进行下去。
  用平民的视角选人,用事实说话,让典型人物信得过。典型宣传是以弘扬主流价值观为目的,以先进代表为对象的强化宣传报道。不论典型人物的精神有多么崇高,倘若群众不相信、不信任,那么就起不到很好的宣传、引导作用。
  典型人物之所以不被群众相信,一方面是因为选人视角的高端化,不是政府官员就是企业老总,不是行业领袖就是高端人才,与群众的心理距离远;另一方面是因为写作方法程式化,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甚至是神化典型人物。比如,有人写劳模,说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孩子病了、母亲去世了都顾不上回家。这些情节固然都是真的,但如果刻意去放大,就会让人觉得不合常理,也不人性,难以令人信服。为解决典型人物的可亲可信问题,我们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选人视角的平民化。确立典型报道的平民视角,其核心内涵就是在进行报道时要有强烈的百姓情结,以一种普通百姓的价值取向和平视生活的态度来观察和思考问题,以平等的心态去体察和叙述典型的真实生存状态,摒弃居高临下、空洞虚妄的说教,使报纸与群众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心态同步、情感共鸣。对于“好人”,我们将其定位于群众身边的人,而且是群众公认的好人。这些好人不是一般的先进工作者,不仅要工作好,而且社会表现和社会口碑都要好。为确保典型人物的平民化,我们公布了联系方式,发动群众寻找、推荐身边的好人。5年多来,《平顶山日报》已报道好人典型200多个,有清洁工、抄表员、护士、村官、修鞋匠……他们都是普通人,虽然没有光彩夺目的光环、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是他们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他们是“三平”精神的体现者和实践者。由于报道的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因此群众感觉可亲、可敬、可信。
  二是新闻写作的故事化。在报道典型人物时,我们力求创新,用讲故事的方法,避免程式化和脸谱化。我们将是否贴近群众作为取得典型人物事迹的重要标准,选取那些与群众关系比较紧密和那些能引起群众兴趣的事迹,讲好能体现典型人物精神的故事,用事实说话,而不是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地宣传大道理。
  同时,我们力求通过放大感人细节、描摹典型环境、引用个性语言、展示内心冲突,将故事讲得跌宕起伏、写得生动感人,让群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情实感,以此增强典型报道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例如在对中平能化医疗集团总医院传染科护士朱智红的报道中,记者放大了两个细节,一个是一次同学聚会,朱智红到了后发现不少原本说定的同学并未到场,原来他们把朱智红当成了“传染源”;另一个是一次朱智红在街上主动和一个出院患者打招呼,谁知人家硬是装作不认识,朱智红后来想明白了,人家是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曾得过传染病。从此,朱智红不再主动和同学朋友“来往”、不再主动和出院患者说话。尽管常感孤独,但朱智红从没离开过她心爱的岗位。如此,一个爱岗敬业又体贴人的好护士形象呼之欲出。
  捕捉平凡人物的亮点,不贪大求全,让典型人物学得来。以往,党报的一些典型报道存在着完美倾向,一味地拔高而忽略常规,典型人物的形象都是“高、大、全”型的,甚至像神一样完美无缺。事实证明,这样宣传色彩浓厚的典型人物,往往都不被群众认可和接受。因为对大多数群众来说,这样的典型人物太完美,高不可攀,自己学不来。
  在策划“好人报道”时,我们强调“典型引路”,捕捉平凡人物的亮点,追求小事之中见精神、平凡之中见伟大,让典型人物学得来,利于其榜样带动作用的发挥,从而达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我们报道过的“好人”,大多都是普通人,他们最令人感叹的不在于他们多么卓越非凡,而恰恰是他们简单平凡的行为。
  此外,典型人物也是人,和我们大家一样有血有肉,其成长同样需要一个过程,在作出重要决定时犹豫彷徨是情理之中的。因此,我们在报道时没有回避这些细节,只要有利于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就大胆使用。例如在贵州考察结束后,鲁山县广电局记者张朝岑承诺给大方县达溪镇农民捐款建水窖。在回家的路上,他就有点“后悔”了:每月工资581元,拿什么去帮?因此,他曾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是,这个念头只是一刹那间产生的。回到家后,他立即把平时省吃俭用存下的2.4万元稿费汇到了达溪镇的财政账户上。
  实践证明,展示典型人物内心的复杂感情和矛盾冲突,不仅不会损害典型人物的形象,反而会让典型人物更真实、更可信,也使典型人物不再高不可攀、不再曲高和寡,更容易获得群众的心理认同,让群众感觉学得来。
  紧扣时代脉搏,持续不断关注,让典型人物立得久。以典型引路,是我国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每年,各地媒体都要报道一大批先进典型,在鼓舞人、教育人、引导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作为新闻人,我们不能回避一个不争的事实:几年、几十年或者若干年后,仍然被读者念念不忘、仍然激励群众奋勇前行的先进典型,又有几人?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挖掘和报道的先进典型不能长久站立?
  先进典型之所以立不久,是因为之前的典型报道或是“一锤子买卖”,发一篇报道了事,没有后续追踪,没有持续关注,或是没有根据时代的变化而挖掘先进典型身上闪耀的新的时代光芒,致使群众对先进典型的印象还停留在若干年前,如同“陈谷子烂芝麻”,食之无味。
  1990年,平顶山市叶县水寨乡河北赵村的赵启良从部队转业后,到新乡市打工。经过5年的打拼,赵启良身家百万。2004年7月,赵启良回到家乡河北赵村,接任村党支部书记。他不仅不要村里一分钱工资,而且把全部家产拿出来,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这些事实,我们都及时给予了关注,但只是零星报道,没有形成规模。
  大规模地宣传、报道赵启良,始于2006年7月。当时,全国开始集中宣传、报道社会主义荣辱观。于是,《平顶山日报》在《好人之歌》专栏刊发了人物通讯,详尽地回顾了赵启良散尽百万家财为村民办实事的感人事迹。由于紧扣时代的主题,报道一刊出,立即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不少读者来信来电,表达对赵启良的敬佩之情。接着,《平顶山日报》又及时开辟新专栏《读者热评鹰城好人》,编发读者的评论。
  随后,《平顶山日报》采用问答的形式刊发了记者与赵启良的对话,挖掘其舍“小家”为“大家”的心路历程和心系乡邻、无私奉献的内在原动力。与此同时,《平顶山日报》还在平顶山新闻网设置专题,把关于赵启良的报道、读者评论、社会反响和后续报道集中发布,不断更新,让其影响进一步放大,感动更多的读者。
  近年来,和谐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经过仔细梳理和归纳,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了赵启良。他拿出百万家产,为村里修路、安装路灯、建沼气池、建村卫生室、建敬老院、买牛给村民养……无一不符合和谐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由于正确地把握了时代主旋律,展现了典型身上闪耀的时代光芒,所以让赵启良这个老典型常写常新,对群众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持续增强。
  几年来,《平顶山日报》刊发了近百篇关于赵启良的报道,在平顶山掀起了学习赵启良的热潮。赵启良相继被评为平顶山市首届十大杰出务工青年、感动鹰城十大人物、平顶山市劳模和河南省劳模,并当选平顶山市人大代表。2010年,他又被评为全国劳模,成为为数不多的农民代表之一。除赵启良外,《平顶山日报》长期关注的典型人物张朝岑、吴如、张全民、白国周、李国欣、张玮等都成为平顶山人一直学习的榜样。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破解典型宣传难,重在创新,贵在落实。创新无止境,方法无穷多。只要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并认真落到实处,那么我们就会找到许许多多好的方法,去破解典型宣传难题。
  (作者单位:平顶山日报社)
  编校:赵 亮
其他文献
毋庸讳言,阿来作为极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作家,他的《尘埃落地》等作品在主流文学评价中获得热烈赞誉的同时,却不得不接受一种近乎偏执的质疑。有研究者认为阿来的创作以“汉民族思维方式为主,以藏民族思维为补充”,“希望阿来的创作有更多的本民族新的存续和发展,在民族内在的历史文化中不断锻造,不仅仅有现代意识的鲜明,更要有守候民族惯有的理性和思辨的恒力”,因而对其创作及其体现的文化身份进行隐晦的批评。①2009
期刊
2011年1月1日凌晨2点,河南日报开机印刷总量达51.2万份。这一历史性突破,掀开了河南日报发展史上新的篇章。作为河南日报的一位老新闻工作者,我自然欣喜之致。因为这证明了我的一种信念:党报的希望在党。  党报的希望在党,是由党报的性质决定的。党报,政党的机关报,是宣传政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的工具。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的机关报,被称为党的喉舌。“工具”,是对全部党报而言;“喉舌”,是指在
期刊
网络的普及和全媒体的迅速发展,对平面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大;地方杂志市场化、商业化运作,对军队政工类杂志也形成了新的挑战。作为空军党委唯一的政工类杂志,近年来,《基层政工读物》杂志把拉近与基层官兵的距离作为办刊的主要方向,通过不断的策划、调整,使杂志有了新的变化,受到了官兵的欢迎。  封面要抓人眼球。四封是杂志的门面,尤其是封面,其视觉效果直接影响着杂志对受众的亲和力。在16开本成为主流之际,作为军内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必须处理好生态和文学、生态真实和艺术创造的关系。《飞屋环游记》以艺术想象性和创造力与生态进行对话,并将它转换为动画与生态学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文本。动画让生态的整体诉求和冒险、爱情追求互相抵牾,在充满辩证式的张力之感中凸显生态的意义。动画的张力之美主要体现在叙述主旨的转向、人物灵魂的升华以及音乐的转换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动画 生态 张力  《飞屋环游记》是
期刊
公共危机事件是指那些造成了社会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影响或可能产生重大后果的自然灾害、安全事故、重大刑事案件、社会群体事件、恐怖主义的破坏活动、重大涉华外交事件,以及一些区域或部门、行业内的特殊事件,具体包括如刑事犯罪与社会治安问题,产品的安全质量问题,环境恶化造成的洪水、台风、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地震、火灾、空难、矿难等突发灾难与安全责任事故,以及社会变革带来的信任危机、道德滑坡、心理疾病等。
期刊
在某报举办的记者、通讯员培训班结业考试中,有一道题是给一条消息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评介文章。参加考试的同志,大多数人不知道怎样写。考试结果,在近50份考卷中,只有几份做得比较好,得了优,其余大多数是良好和及格。考试之后,有些同志问:什么是评介性稿件?为什么要写评介性稿件?如何才能写好评介性稿件?我就这些同志提出的问题,结合考卷中存在的缺点,联系自己撰写评介性稿件的体会,谈如下几点看法:  所谓评介
期刊
这几年,《河南日报》的何平著述颇丰,不少文章有一定的社会影响。2010年年末,正值中原经济区起步、“十二五”开局之际,何平在短短一个月里连续推出“九论”,如此大手笔、高“产能”,激起了众多读者的好奇心,何平是谁?“他”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其实,何平是“河南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何平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坚、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团队。  打硬仗,破难题,是何平团队的光荣传统。“九论”
期刊
摘要: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在坚守历史事实的前提下进行了合理的虚构,颇具时代性地肯定了明朝万历年间的张居正改革,其创作理念完全符合用影视传达历史的影视史学的理论要求。但由于电视剧艺术的本质特征和艺术规律,也由于电视剧被赋予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致使剧中的张居正成为一个高大全的清官,而这恰恰是制约我国大陆影视史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清官 张居正 影视史学 瓶颈    “影视史学”一词最
期刊
“责任”这个话題老生常谈,越是这样的文章就越难写,2005年,《人民日报》曾刊发署名“任仲平”的大型评论《论责任》,为第六论写作提供了一个思路。如何结合河南实际特别是领导方式转变谈责任,而不是泛泛而谈就责任说责任,成为第六论的重点和难点。  轮流修改集体讨论  经过讨论,小组决定先由评论工作室夏远望拿初稿,然后依次由陈学桦、张华君、高李丽修改,这样经历四稿打磨,最后集体完成第五稿。  分析消化各類
期刊
“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东西’,你看不见,摸不着,却处处受制于它……它,就是规律。”  ——这是我们的文章第一稿到第五稿的开头。  “历史总是以其固有的律动,激荡着未来。2011年新年的中原大地,新潮涌动,号角声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顺时而动,乘势而上,一切按客观规律办,才能无往而不胜。”  ——这是我们的文章第六稿到第十二稿的开头。  这种变化,绝非简单地在行文造句上的推翻重来,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