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5年,“互联网+”再次掀起电子商务发展高潮,但众多刚起步的县域电子商务存在有发展模式选择、电商产业培育、电商产业与本地产业的融合等一系列问题。促进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在深入认识“互联网+”对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影响的同时,推动电子商务与本地产业深度融合,以规模化、标准化的形式打造值得信赖的县域电子商务形象,从而促进县域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县域电子商务;产业融合
随着现代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硬件逐渐向农村覆盖,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又一重要互联网应用。2010年开始,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进入了规模化扩张时期,县域电子商务的规模明显扩大,增长量巨大。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期间提出我国要把发展“互联网+”产业作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更是将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推上了快车道。
一、开化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现状
开化县的电子商务起步于21世纪初,茶商借助网络商务平台推销开化龙顶名茶,但网店数量不多,规模小,销量也不大,在本地的影响力微乎其微。2013年,浙江省提出要“着力把电子商务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开化县将电子商务作为拓市场、促消费、增就业的新渠道:以给足发展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完善物流网络为重点,夯实电子商务发展基础;依托县域丰富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以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园,加大招商力度;通过“建设赶街服务点、发展‘邮掌柜’、成立农信网点、引进‘淘实惠’O2O模式”的“四轮驱动”,加快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实现产业规模从小到大、产业平台从无到有、产业群体不断壮大,县域电子商务发展业态基本形成。2015年,全县共有网店187家,开设天猫店19家,电商从业人员超500人,全县实现网络销售额1.5亿元,日均快递包裹量由原来的不足500件增加到目前的3000件。根据阿里研究院的数据,2014年开化县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为5.774,其中网商指数4.618,网购指数6.931,位列全省49名、全国144名。
对照已有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经验和理论,分析开化县电子商务的发展轨迹和现状,现阶段开化县电子商务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选择。目前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主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自上而下的是由政府主导、国家投入、通过官方机构或者带有官方背景的机构运营的平台来做电子商务,如湖北省襄樊市的“神农计划”、福建省武夷山市的“百村千家开网店”、山西省晋中市的“农民增收网”等。自下而上是由市场牵引、社会或用户自己投入,自发地利用市场化的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如江苏堰下村、浙江义乌青岩刘、河北东高庄等。从开化县电子商务的发展轨迹看,县政府在政策上进行了全面的引导,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建设、资金扶持政策的出台、人才队伍的培养、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氛围的营建等等,围绕着电子商务发展的土地、资金、人才、网络、物流等瓶颈问题,动作频频。相对于政府资源的大量投入而言,社会的反应略显迟缓,市场的效果亦未显现,这正是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的特点。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认为:从长远来看,自下而上的农村电子商务,更能发展潜力。如果不能激发自下而上的产业发展潜力,将会制约开化县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二)仍处于培育期。县域内电商发展意识还不够浓,特别是农业企业、合作社对电子商务认识、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全县电子商务的持续快速发展。缺少发展电子商务的龙头企业和效益明显的示范网店,对全县发展电子商务示范带动效应不够明显。受交通条件制约,我县物流配送和信息化普及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物流与信息化硬件基础工相对滞后,偏远的一些乡镇没有快递配送网点。缺乏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也缺乏指导全县电子商务整体运营发展的专业人才,致使电子商务应用效率不高、发展层次较低。
(三)电子商务与产业的融合还未形成。“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应仅仅停留在利用互联网实现商品交易的概念上,而应该深入挖掘电子商务的生产性服务价值,力促互联网与当地产业的深度融合。从国内电子商务成功的发展案例来看,福建“兰田模式”、江苏“沙集模式”、浙江“北山模式”、江苏“堰下模式”、河北“东高庄模式”、浙江“青岩刘模式”,他们的背后都有产业与电子商务的高度融合、本地产品的有力支撑。而开化县当前的电子商务虽然涉及的品类比较多,但大都做的是两头在外的中间贸易,与当地产业缺乏对接;本地各行业通过互联网拓展产品的市场份额的屈指可数,更谈不上与互联网的高度融合,电子商务对当地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未能显现。
而这些问题不仅仅只是开化县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它们同样存在于众多刚起步阶段的县域电子商务发展道路上。
二、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策
县域电子商务,是县域经济与电子商务发展融合的产物,是破解县域商品流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也是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县域电子商务一方面链接大城市的市场,一方面直接辐射广大农村市场,是连接两大市场的桥梁,特殊的地位决定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需要走创新的道路。
(一)深刻认识“互联网+”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互联网+”,加的意思就是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与行业、产业的融合,可以包含有三个层次:一是传统意义的电子商务,打破地域限制,拓宽销售渠道,拓展市场份额;二是云计算的运用,行业企业通过云数据共享,了解用户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创新产品设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要,实现利润提升;三是各地各类社会经济主体围绕同一个经济问题,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互动,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经济的发展,形成跨地域、跨界别的信息流、知识流和资金流,各类社会经济主体相互交融的经济复合体。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的设计者只有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学会用互联网思维来求变、求新,才能从容规划、布局,而不是亦步亦趋随大流,尽失先机。用超前定位,合理规划产业体系,实现互联网中的信息流、知识流,甚至资金流向本区域流动集聚。 (二)注重培育市场主体。在“互联网+”浪潮中,县域电子商务要发展,关键还是要扭住本地化的龙头。江苏堰下村的花木、河北东高庄的羊绒、浙江青岩的小商品、福建清流的花卉等等,县域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产业集群的支撑。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但要有自上而下的政府的大力扶持,更要有自下而上的市场主体的觉醒。政府在不断完善政策供给的同时,更应该发挥扶持、保护、引导、组织协调和服务作用,着力进行市场主体的电商化培育。一是要梳理本地产业、企业,找准电商发展的切入点。开化县内红木家具、仿古家具、节能灯、铅笔、电子产品等传统产品,根雕、开化石砚、开化青瓷、竹编、麻织等特色工艺品,龙顶名茶、清水鱼、石蛙、金针菇、葛粉、豆腐干等特色农产品,还有国家公园里的美景、民宿、家庭农场、名菜、名点、酒店等休闲旅游优质服务,都是能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业。二是要先易后难,促进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培育示范典型。县政府以政策和服务,引导本地企业和农村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农产品经纪人加快触网进程,促进经济实体与电商从业者、电子商务服务商合作,培育一批在当地叫的得响、经济效益显著的电子商务企业和网店,以典型和榜样引领更多的人投身电子商务的创业大潮,从而激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活力。三是引进一批电商名企,提升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引领我县电商产业发展,鼓励在外开化网商返乡创业,壮大我县网商队伍。
(三)着力建设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加上县域经济主体,特别是农产品生产主体小而散的特点,使得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诚信保障问题突显。建立有效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能助推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是对接电子商务大平台。抓住电商巨头抢占县域电子商务市场,打造电子商务新格局的有利时机,主动与国内电商巨头洽谈,争取引进几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电商平台,借助他们完善的电子商务体系,即可以提升服务水准,又能提高可信度,打开市场。二是整体规划,形成线上产业集群。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能有效形成诚信保障。对同一类产品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以产业联盟、合作社等方式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实现产品的可溯源性。以统一的平台、统一的标准、共享的溯源渠道,建立起“小企业-产业联盟-网络平台”或“农户-合作社-网络平台”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促进县域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家琳.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比较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8).
[2] 齐媛媛.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商场现代化,2015(02).
关键词:“互联网+”;县域电子商务;产业融合
随着现代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硬件逐渐向农村覆盖,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又一重要互联网应用。2010年开始,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进入了规模化扩张时期,县域电子商务的规模明显扩大,增长量巨大。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期间提出我国要把发展“互联网+”产业作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更是将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推上了快车道。
一、开化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现状
开化县的电子商务起步于21世纪初,茶商借助网络商务平台推销开化龙顶名茶,但网店数量不多,规模小,销量也不大,在本地的影响力微乎其微。2013年,浙江省提出要“着力把电子商务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开化县将电子商务作为拓市场、促消费、增就业的新渠道:以给足发展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完善物流网络为重点,夯实电子商务发展基础;依托县域丰富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以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园,加大招商力度;通过“建设赶街服务点、发展‘邮掌柜’、成立农信网点、引进‘淘实惠’O2O模式”的“四轮驱动”,加快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实现产业规模从小到大、产业平台从无到有、产业群体不断壮大,县域电子商务发展业态基本形成。2015年,全县共有网店187家,开设天猫店19家,电商从业人员超500人,全县实现网络销售额1.5亿元,日均快递包裹量由原来的不足500件增加到目前的3000件。根据阿里研究院的数据,2014年开化县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为5.774,其中网商指数4.618,网购指数6.931,位列全省49名、全国144名。
对照已有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经验和理论,分析开化县电子商务的发展轨迹和现状,现阶段开化县电子商务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选择。目前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主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自上而下的是由政府主导、国家投入、通过官方机构或者带有官方背景的机构运营的平台来做电子商务,如湖北省襄樊市的“神农计划”、福建省武夷山市的“百村千家开网店”、山西省晋中市的“农民增收网”等。自下而上是由市场牵引、社会或用户自己投入,自发地利用市场化的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如江苏堰下村、浙江义乌青岩刘、河北东高庄等。从开化县电子商务的发展轨迹看,县政府在政策上进行了全面的引导,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建设、资金扶持政策的出台、人才队伍的培养、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氛围的营建等等,围绕着电子商务发展的土地、资金、人才、网络、物流等瓶颈问题,动作频频。相对于政府资源的大量投入而言,社会的反应略显迟缓,市场的效果亦未显现,这正是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的特点。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认为:从长远来看,自下而上的农村电子商务,更能发展潜力。如果不能激发自下而上的产业发展潜力,将会制约开化县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二)仍处于培育期。县域内电商发展意识还不够浓,特别是农业企业、合作社对电子商务认识、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全县电子商务的持续快速发展。缺少发展电子商务的龙头企业和效益明显的示范网店,对全县发展电子商务示范带动效应不够明显。受交通条件制约,我县物流配送和信息化普及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物流与信息化硬件基础工相对滞后,偏远的一些乡镇没有快递配送网点。缺乏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也缺乏指导全县电子商务整体运营发展的专业人才,致使电子商务应用效率不高、发展层次较低。
(三)电子商务与产业的融合还未形成。“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应仅仅停留在利用互联网实现商品交易的概念上,而应该深入挖掘电子商务的生产性服务价值,力促互联网与当地产业的深度融合。从国内电子商务成功的发展案例来看,福建“兰田模式”、江苏“沙集模式”、浙江“北山模式”、江苏“堰下模式”、河北“东高庄模式”、浙江“青岩刘模式”,他们的背后都有产业与电子商务的高度融合、本地产品的有力支撑。而开化县当前的电子商务虽然涉及的品类比较多,但大都做的是两头在外的中间贸易,与当地产业缺乏对接;本地各行业通过互联网拓展产品的市场份额的屈指可数,更谈不上与互联网的高度融合,电子商务对当地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未能显现。
而这些问题不仅仅只是开化县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它们同样存在于众多刚起步阶段的县域电子商务发展道路上。
二、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策
县域电子商务,是县域经济与电子商务发展融合的产物,是破解县域商品流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也是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县域电子商务一方面链接大城市的市场,一方面直接辐射广大农村市场,是连接两大市场的桥梁,特殊的地位决定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需要走创新的道路。
(一)深刻认识“互联网+”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互联网+”,加的意思就是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与行业、产业的融合,可以包含有三个层次:一是传统意义的电子商务,打破地域限制,拓宽销售渠道,拓展市场份额;二是云计算的运用,行业企业通过云数据共享,了解用户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创新产品设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要,实现利润提升;三是各地各类社会经济主体围绕同一个经济问题,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互动,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经济的发展,形成跨地域、跨界别的信息流、知识流和资金流,各类社会经济主体相互交融的经济复合体。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的设计者只有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学会用互联网思维来求变、求新,才能从容规划、布局,而不是亦步亦趋随大流,尽失先机。用超前定位,合理规划产业体系,实现互联网中的信息流、知识流,甚至资金流向本区域流动集聚。 (二)注重培育市场主体。在“互联网+”浪潮中,县域电子商务要发展,关键还是要扭住本地化的龙头。江苏堰下村的花木、河北东高庄的羊绒、浙江青岩的小商品、福建清流的花卉等等,县域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产业集群的支撑。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但要有自上而下的政府的大力扶持,更要有自下而上的市场主体的觉醒。政府在不断完善政策供给的同时,更应该发挥扶持、保护、引导、组织协调和服务作用,着力进行市场主体的电商化培育。一是要梳理本地产业、企业,找准电商发展的切入点。开化县内红木家具、仿古家具、节能灯、铅笔、电子产品等传统产品,根雕、开化石砚、开化青瓷、竹编、麻织等特色工艺品,龙顶名茶、清水鱼、石蛙、金针菇、葛粉、豆腐干等特色农产品,还有国家公园里的美景、民宿、家庭农场、名菜、名点、酒店等休闲旅游优质服务,都是能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业。二是要先易后难,促进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培育示范典型。县政府以政策和服务,引导本地企业和农村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农产品经纪人加快触网进程,促进经济实体与电商从业者、电子商务服务商合作,培育一批在当地叫的得响、经济效益显著的电子商务企业和网店,以典型和榜样引领更多的人投身电子商务的创业大潮,从而激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活力。三是引进一批电商名企,提升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引领我县电商产业发展,鼓励在外开化网商返乡创业,壮大我县网商队伍。
(三)着力建设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加上县域经济主体,特别是农产品生产主体小而散的特点,使得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诚信保障问题突显。建立有效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能助推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是对接电子商务大平台。抓住电商巨头抢占县域电子商务市场,打造电子商务新格局的有利时机,主动与国内电商巨头洽谈,争取引进几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电商平台,借助他们完善的电子商务体系,即可以提升服务水准,又能提高可信度,打开市场。二是整体规划,形成线上产业集群。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能有效形成诚信保障。对同一类产品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以产业联盟、合作社等方式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实现产品的可溯源性。以统一的平台、统一的标准、共享的溯源渠道,建立起“小企业-产业联盟-网络平台”或“农户-合作社-网络平台”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促进县域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家琳.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比较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8).
[2] 齐媛媛.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商场现代化,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