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_vis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各地展开,新课程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符合青少年的未知欲望,也符合儿童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是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促进整体认知水平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需要.
  一、培养主体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唤醒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作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通过各种方法把学生引导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来,使学生感到问题的存在,这样才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1. 大胆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儿童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理,教师通过设置特定情境,让学生产生认识冲突,制造悬念,学生便会积极思考,教师可以利用他们迫切需要知道答案的心理,让学生主动参与,大胆思维.
  例如:在教学“凑十法”之后,计算“9加几”这一类的题型时,可以设计一个师生竞赛的活动,让班上大家公认口算最快最好的同学与老师进行比赛,结果每次都是老师获得胜利. 这时,学生就会思考,为什么每次都是老师获胜呢?教师在这个时候把口算的方法私下教给另一名同学,再由该同学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赛,结果这名同学也是每次都能获胜,这时所有学生都会急切的想知道这种百战百胜的计算方法. 教师这个时候并没有直接说出方法,而是让他们观察下表:
  
  观察一段时间之后,教师提问:“得数的个位数与加数有什么关系?”学生答:“得数的个位数比加数少1.”教师追问:“少的1跑到哪里去了?”学生答:“去跟9凑成10了. ”这样,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学生就自然地悟出了这个计算规律. 2. 运用肢体语言,带动学生参与学习
  小学生对直观形象比较深刻,抽象思维能力不够. 如:学习加法应用题的时候,可以让一名学生左手拿3块橡皮,右手拿2块橡皮,让其他同学看看这名同学一共拿了几块橡皮?“共”是什么意思?无需过多的解释说明,只要把两手的橡皮放在一起,操作简单,学生一看就会明白. 练习类似的题目时,学生就自然想到了方法,很快就得出了答案.
  (二)创建多项交流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生是具有一定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是学习的主体,不是消极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想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内化,只有主动学习才能实现.
  1. 利用学生原有的概念和经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
  学生是否能获得新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
  例如:教学“0的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在一个盘子中放3个橘子,第一次拿走1个,第二次再拿走1个,第三次再拿走1个,最后剩下空盘,“空盘里还有几个橘子?”“0”个. 又设计射门比赛,射进一个得1分,结果:小亮射进2个得2分,小美一个也没有射进,得0分.学生看了这样的例子,对 “0就是没有”含义就容易理解得多了.
  2. 放手让学生实际操作,提高课堂参与度
  学生的思维在实际操作中更容易形成,动手操作学具是学生智力的源泉. 在教学实际中,老师要强化学生的操作,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学“比……多(少)”一类应用题的时候,通过实际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类应用题.
  (1)摆同样多的. 摆两排,一个对着一个,摆5个△和5个○.
  (2)先摆同样多的,再摆相差数. 要求学生分两行摆,每行摆5个△和5个○,再追问△比○多2个应怎样摆.
  (3)摆实物图,第一排摆6个橘子,第二排摆4个苹果,橘子比苹果多几个?苹果比橘子少几个?从摆学具到摆实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领悟,获得成功的体验,也增强了他们的主体意识.
  二、改革课堂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一)通过小组学习,引导所有学生共同参与
  老师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也要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注集体. 通过小组学习,展开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信息交流、反馈,互相帮助,共同参与,共同提高.
  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时,讲授之前,可先利用自然数末尾添0或去掉0,会使原有数值变大、缩小的规律,让学生猜测、讨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会有什么变化?”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学习讨论,各名同学能主动地展开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探究中. 经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启发,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 这样,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合作,通过合作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因材施教,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每名学生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中,个体之间总有一定的差异,在课堂上要做到“让好的吃得好,让差的吃得饱”,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传统的课堂总是学生面对黑板,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没有自己的主动思维,是一种填鸭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就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主动探究新知识,同学之间共同探讨,思维更加灵活,促进了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其他文献
网络在以其迅捷的速度传递知识与信息的同时,其开放性、虚拟性、兼容性和发展过程无序性的特点,也导致了大量文化垃圾的产生.鉴于此,必须加大网络道德建设力度.网络道德规范
【摘要】 动手操作应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有效的操作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有效的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在有效的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有效教学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生逢君主昏庸无道、臣子尸位素餐、宦官擅权、藩镇为祸、科举取录不公的唐末.罗隐希冀能于现实中实现自己匡政治世的理想。然而满目的疮痍,他不得不以悲剧的角色对自我命运进行
提供担保人是申请人在发卡行取得信用卡的主要方式。发卡行、申请人与第三方签订一个“领用信用卡协议”明确担保人的责任和义务。当申请人违约或无力偿还发卡行垫付资金本息
层次思维方法是科学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值得人们去关注和研究.该方法内涵的层次概念与我们平时所谈的结构概念有着本质区别,不能混同.该方法有着简化和分化、级化和强化、
苏联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只有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次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会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
期刊
为了让数学教育的质量能跟上时代的脚步,通过多年在数学教育工作中不断地观察,总结和摸索,自己也总结了一些见解。    一、让学生爱上数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我们就要在数学教育工作中让“乏味”变得“有味”,让学生的这种腻烦心理从根本上消除,让学生以一种轻松快乐的心态接受数学,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1、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有矛盾才会有进步,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检
【摘要】本文对椭圆化为圆的变换进行了分析,得到一些不变性质,在此基础上,利用圆的性质解决了椭圆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变换;不变性;椭圆  圆是特殊的椭圆,具有比椭圆更多的优美性质,并且我们对圆有更多的了解,通过适当的变换能把椭圆化为圆.本文对椭圆化为圆的变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圆的性质解决椭圆有关的问题.  1.定理及证明  定理1 若直线l1∥l2,其方程为l1:m1x+n1y+t1
采用数理统计,综合分析等方法,对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认为,提高论文水平的途径为;1.加强对学生科研方法的教育;2.制定毕业论文评分标准;3.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