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美育要求教育者充分创造教育活动的形式美,同时努力发掘教育活动中所有美的要素作为美育的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同样一篇文章,有些同学觉得美不胜收,风光无限,能够欣赏到其中的情趣和美;而有的同学则望文兴叹,一无所见,根本感受不到美。本文仅对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审美教育 素质教育 审美能力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当中,美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今,所提出的素质教育要以”立人”为中心,要求以”人的健全,和谐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来展开全部教育活动.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为国家所用,又能符合自生的发展.而美育在当今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家都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我们从中可觉察到,“应试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给忽视了,或多或少的丧失了青少年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丧失了青少年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语文教育要想达到培养健全和谐的人格这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实施美育。
在教育中实施美育是历史的必然;在教育中实施美育是语文课程本身征的要求。语文最基本的属性就是工具性,且是一种特殊的工具,语文是丰富情感的载体,蕴藏着深邃的思想和绵绵不绝的人类文明,所以,语文具有人文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是凭借简单直白的道德说教文字承载的,而是借助一篇篇熔自然美、情感美、生活美、语言美、艺术美于一炉的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如果离开了美,那么,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将会变得枯燥无味,苍白无力。
众所周知,语文教材中的审美信息能帮助学生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激发美感并以此提高审美能力,那么,怎样做才会激发起学生的美感呢?首先是教师自己要储情与美于胸中,去深入发掘文章中的情与美,然后把这种情与美传给学生,让学生入境体验。要想激发起学生的美感,必须要做到教情、学情、文情三者统一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我曾到外地去听过一位老师讲《明湖居听书》一文。《明湖居听书》一文重点是描写音乐的,是描写王小玉高超精湛的说书技艺的。如何把学生带人到美的境界中去,让学生真正领略到王小玉高超的演唱技艺呢?首先,他播放了一首《春江花月夜》古筝演奏曲,将学生的思绪引进了一座音乐的殿堂,而后重点就王小玉说书一段鉴赏。他通过文章中描写王小玉演唱生动、形象的比喻句为突破口,让学生尽情去体会、去感受不同凡响的音乐艺术。学生随着他演讲的引导,从无声的文字中好象亲耳聆听到了说书人歌唱的表演,进入兴奋的意境,便主动自觉地去寻找描写王小玉不同唱腔的比喻句,比如“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来形容她歌声的清脆悦耳;用“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山腰里盘旋穿插”来形容她歌声的回环往复,悠扬婉转:以“像一线纲丝抛人天际”来形容她歌声的挺拔、高亢等等。学生兴致勃勃,大有张口也唱上一句的激情。在美的感受中,同学们同时也了解并把握了用比喻刻画描写的作用。课文讲完了,学生仍兴致不衰,于是又播放了一段二胡独奏曲《化蝶》作为全课的结束。下课后,.学生仍陶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回想起这节课,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不仅要认真传授给学生浯文知识,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还要注重音乐美的熏陶。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种,也更是美的教育的一种,用音乐手段进行艺术的语文教学,以其音响、节奏和旋律来塑造艺术形象、陶冶人的情感、情操、品格,形成人的思想和精神,它对人的影响,比其他艺术的教育更具深入、广泛,更具综合性和富有潛移默化性。
语文教学注意美的教育,特别是文学作品中音乐美的教育,教育的效果是很大的。在语文教材所精选的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音乐美是多角度、多方面的,此外还有李健吾、刘白羽如诗如画的泰山、长江的自然美,有茅盾笔下笔直挺拔的白杨树的阳刚之美;有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倒毙街头的悲剧美,更有文天祥的“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悲壮美;有苏轼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超脱美,柳农那种缠绵凄婉的爱情美。美,无处不有,无所不在,美育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线和宗旨,如果在教学中,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美的内涵、美的享受,并能在美的享受中陶冶了情操,树立审美观,净化心灵,激起美感和作者产生共鸣,硼孵么,我们的语文教学自然就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作文教学是创造美的平台。一篇作文的过程,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中的“开门见山”、“画龙点睛”、“众星捧月”、“天女散花”等等,便各具特色。在语言风格上的各种描写,诸如人物的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场面描写、情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写好了都会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教学生收集素材的过程中,也有美的发现与创造。‘比如一个学生下农村去收集和谐社会的素材,.收集了三天一无所获。老师告诉他:你一定是蜻蜓点水似的,没有沉到生活的水底,更没有一双慧眼。在水认鱼性,近山识鸟音,我给你一双慧眼吧。即你要从生活的事件中,进行分析,才能发现其中的美。比如思想美、行为美。结果他第二次去农村。从三三两两的人群的谈天说地中,感受到了他们对当今社会的满足,对彼此协作的信心,以及相互理解、宽容的广阔胸襟中,收集到了农村和谐美的素材,写成作文,就创造出了美。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课堂讲解的语言美,提高学生对美的形象的感知能力;注重挖掘教材的内容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注重语文课堂的创造美,积极营造审美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鉴赏美,领悟文章的要旨。让学生在每一堂语文课中都受到美的陶冶、美的启迪,获得美的享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关键词:审美教育 素质教育 审美能力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当中,美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今,所提出的素质教育要以”立人”为中心,要求以”人的健全,和谐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来展开全部教育活动.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为国家所用,又能符合自生的发展.而美育在当今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家都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我们从中可觉察到,“应试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给忽视了,或多或少的丧失了青少年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丧失了青少年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语文教育要想达到培养健全和谐的人格这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实施美育。
在教育中实施美育是历史的必然;在教育中实施美育是语文课程本身征的要求。语文最基本的属性就是工具性,且是一种特殊的工具,语文是丰富情感的载体,蕴藏着深邃的思想和绵绵不绝的人类文明,所以,语文具有人文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是凭借简单直白的道德说教文字承载的,而是借助一篇篇熔自然美、情感美、生活美、语言美、艺术美于一炉的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如果离开了美,那么,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将会变得枯燥无味,苍白无力。
众所周知,语文教材中的审美信息能帮助学生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激发美感并以此提高审美能力,那么,怎样做才会激发起学生的美感呢?首先是教师自己要储情与美于胸中,去深入发掘文章中的情与美,然后把这种情与美传给学生,让学生入境体验。要想激发起学生的美感,必须要做到教情、学情、文情三者统一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我曾到外地去听过一位老师讲《明湖居听书》一文。《明湖居听书》一文重点是描写音乐的,是描写王小玉高超精湛的说书技艺的。如何把学生带人到美的境界中去,让学生真正领略到王小玉高超的演唱技艺呢?首先,他播放了一首《春江花月夜》古筝演奏曲,将学生的思绪引进了一座音乐的殿堂,而后重点就王小玉说书一段鉴赏。他通过文章中描写王小玉演唱生动、形象的比喻句为突破口,让学生尽情去体会、去感受不同凡响的音乐艺术。学生随着他演讲的引导,从无声的文字中好象亲耳聆听到了说书人歌唱的表演,进入兴奋的意境,便主动自觉地去寻找描写王小玉不同唱腔的比喻句,比如“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来形容她歌声的清脆悦耳;用“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山腰里盘旋穿插”来形容她歌声的回环往复,悠扬婉转:以“像一线纲丝抛人天际”来形容她歌声的挺拔、高亢等等。学生兴致勃勃,大有张口也唱上一句的激情。在美的感受中,同学们同时也了解并把握了用比喻刻画描写的作用。课文讲完了,学生仍兴致不衰,于是又播放了一段二胡独奏曲《化蝶》作为全课的结束。下课后,.学生仍陶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回想起这节课,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不仅要认真传授给学生浯文知识,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还要注重音乐美的熏陶。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种,也更是美的教育的一种,用音乐手段进行艺术的语文教学,以其音响、节奏和旋律来塑造艺术形象、陶冶人的情感、情操、品格,形成人的思想和精神,它对人的影响,比其他艺术的教育更具深入、广泛,更具综合性和富有潛移默化性。
语文教学注意美的教育,特别是文学作品中音乐美的教育,教育的效果是很大的。在语文教材所精选的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音乐美是多角度、多方面的,此外还有李健吾、刘白羽如诗如画的泰山、长江的自然美,有茅盾笔下笔直挺拔的白杨树的阳刚之美;有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倒毙街头的悲剧美,更有文天祥的“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悲壮美;有苏轼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超脱美,柳农那种缠绵凄婉的爱情美。美,无处不有,无所不在,美育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线和宗旨,如果在教学中,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美的内涵、美的享受,并能在美的享受中陶冶了情操,树立审美观,净化心灵,激起美感和作者产生共鸣,硼孵么,我们的语文教学自然就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作文教学是创造美的平台。一篇作文的过程,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中的“开门见山”、“画龙点睛”、“众星捧月”、“天女散花”等等,便各具特色。在语言风格上的各种描写,诸如人物的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场面描写、情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写好了都会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教学生收集素材的过程中,也有美的发现与创造。‘比如一个学生下农村去收集和谐社会的素材,.收集了三天一无所获。老师告诉他:你一定是蜻蜓点水似的,没有沉到生活的水底,更没有一双慧眼。在水认鱼性,近山识鸟音,我给你一双慧眼吧。即你要从生活的事件中,进行分析,才能发现其中的美。比如思想美、行为美。结果他第二次去农村。从三三两两的人群的谈天说地中,感受到了他们对当今社会的满足,对彼此协作的信心,以及相互理解、宽容的广阔胸襟中,收集到了农村和谐美的素材,写成作文,就创造出了美。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课堂讲解的语言美,提高学生对美的形象的感知能力;注重挖掘教材的内容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注重语文课堂的创造美,积极营造审美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鉴赏美,领悟文章的要旨。让学生在每一堂语文课中都受到美的陶冶、美的启迪,获得美的享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