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式过马路”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网友在微博发消息称:“中国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微博同时还配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片,虽然从照片上不到交通信号灯,但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一天内被近10万网友转发。
  自2012年底至今,各地交管部门先后出台政策,欲彻底整治“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说到底,闯红灯在现代社会已不是一个单纯的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法治问题,到底其公平性如何,效果如何,都有待时间和事实去检验,我们在这里只是对问题存在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无盖棺定论之妄。
  一、从众心理
  一人不敢行事,人多时就由着天生的从众心理,即便违法也心怀侥幸,别人不遭惩罚自己也不会遭惩罚。法治伦理未融入自己内心,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只希望别人做到,对自己则网开一面。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話就太傻。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结果造成了红绿灯虚设情景。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从众,而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大家都走,就剩自己挺傻”,一位被调查的行人如是说,遵守规则,有时居然成了“挺傻”的表现。这种价值观的扭曲深刻表明:入脑不入心的知识规范不了行为,不能算作素养。要令常识和规范入脑又入心,我们的教育和宣传工作就必须做到常态化、立体化,必须做得更为深刻和生动。
  二、侥幸心理
  很多人虽然知道闯红灯危险,但总觉得交通事故是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过马路的时候明明车祸也不少,却总是想,一定不会是我。就是因为这种侥幸心理,不知道酿成了多少家破人亡的悲剧。其实,不管是开车还是走路,走在路上就有被撞的概率。因为没有人在出事故前就知道自己被撞,否则就不会有交通事故。因此也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而闯红灯的概率就更大。从概率学上讲,当你每一次“平安”闯过红灯的时候,意味着你下一次出事故的概率更大。
  三、时代的焦躁感
  在生活中,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是行色匆匆:插队、闯红灯、吃快餐、开快车,早已忘记了从容是什么样子。其实,到底是行色匆匆还是放慢脚步从容而行,决定了你是个匆匆的过客,还是生命的主人。就像急于过马路不惜间红灯这样的事情,正是反映出了人们的焦躁心理。在中国经济发展飞速,犹如火车头领跑世界之时,中国人在“从容”这一方面缺失的越来越多,“慢节奏”离中国人越来越远,所以才有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出现,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放慢你的脚步,从容而行?
  四、治理建议
  1.教育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交通安全的教育极其失败。虽然是法规,但我们倾向于把它看成是道德教育。究其失败的原因,我们的道德教育就只能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说法,或是苍白无力的教条,没有触及人们内心的道德需要,没有也不可能真正树立起公德意识。而当个体周围环境中的种种制约因素暂时缺失的时候,很多人自然从行动上也不把公德当回事了。认为公共事务不是我的事情,既然不是我的事情,那么只要不被惩罚,就可以不理睬它。
  相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阅历对人的指导作用远比书上的道理更有影响,更发人深省。有个司机是这样说的:“说实话,我以前过马路的时候也老闯红灯,不过自从开车以后我再也不闯了开车的时候最怕刚挂上档要过绿灯时候,突然从边上跑过来行人,有好几次幸亏我刹车殊得及时,要不然就真撞上了,想起来就后怕现在开车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在开车的时候不希望遇到闯红灯的行人,为什么自己过马路的时候就闯呢”。对于社会公德的问题我们应当多换位思考,予人方便就是予己方便,更何况,从自身安全的角度考虑也不能闯红灯。
  那我们应当怎么做呢?首先我们应当改变这种教条式的教育方式,公德是主人翁的道德,主人翁的精神的树立是公德心树立的前提,德育只有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及需要,尊重人性,才能深入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唤起他们的需要和兴趣,从而达到引导教育的目的。因而道德教化必须把“人”作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动力和最终目的,尊重人格尊严。也就是说,只有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公德育问题。虽然道德教育应该算是一种“他律”,但是我们要把这种“他律”引发出公民的“自律”。
  2.惩罚
  毫无疑问,仅靠道德制约是远远不够的。至少现阶段,一定需要惩罚措施,这某种程上是在巩固教育的效果。如果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人们学的是一套,做的却会是另一套。
  我们通常觉得在发达国家乱闯红灯的人很少,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于那些国家公民的整体素质高。其实这种认识并不全面,综观世界各国,不少国家都是采用严厉的措施来处罚闯红灯者。
  在新加坡,行人第一次闯红灯,罚款200新元(约相当于人民币1000元);第二次、第三次再闯,最重可以判半年到一年的监禁。
  美国各州对乱穿马路者罚款2~50美元不等,虽然数额相对不大,但处罚记录将会记入个人信用记录中,终身不能抹去。
  在德国没有人贸然闯红灯,因为闯红灯者将会面临很严重的后果。这意味着以后,别人可以分期付款、延期支付,而闯红灯者却必须立即支付。别人可以向银行拿到比较长时间的贷款,而闯红灯者却不可以。并且银行给闯红灯者的贷款利率要远比其他人高。德国人是这么认为的,因为闯红灯的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危险的人,生命随时不保。
  或許有的人认为这样的处罚太小题大做了,但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对乱穿马路闯红灯者的严管重罚是对生命权的保护和尊重,而不是故意为难行人。而严厉的惩罚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想其原因是根据我之前分析的,人们闯红灯的一巨大诱因是各个利益的驱使,其核心是经济利益的驱使,所以我们对乱闯红灯的人处以经济上的处罚,从而提高乱闯红灯的成本,从而大大减少了人们乱闯红灯的行为。
  作者简介:
  陈丹(1987—),女,汉族,江西新余市人,东北林业大学本科,新余市第四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意境一词集中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独特追求,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从古至今,中国的艺术家和批评家对意境这一理论进行着很多的诠释,而意境理论作为中国美学的一部分也对世界美学做出了特殊贡献。何为意境?意境是怎样产生的?自提出以来,无数学者为此争辩不休。  关键词:审美趣味;意境;中国传统美学;崇高  一、论“虚”与“实”的创构  1.意境的虚实相生  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中的"留白",就是
摘 要:文章从原型意象的角度分析了汉字的象征,以“迁”字为例具体阐述了中国汉字带给人们的心理意象与象征意义,彰显了中国汉字文化的魅力,也体现了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研究领域的独特之处,为推动了核心心理学而做出努力。  关键词:汉字原型;意象分析;核心心理学;荣格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
“大梦谁知晓?浮梦有清欢!”不知谁在唤醒睡意朦胧的我?揉一揉睡眼惺忪的眼,看见一缕阳光从窗外射入,听见鸟儿在窗外欢快地嬉笑,新的一天开始了。梦醒时分,美梦依旧——  不知在梦中,还是在现实中?一骨碌爬起来,穿着一双神奇合脚的鞋子,走出家门向学校进发。先介绍一下我脚下的鞋吧!别看他“相貌平平”,但功能强大,科技感十足,内置一颗智慧“心”,还带有一个美观小巧的遥控器。我将目的地设为学校,轻轻一按,鞋下
摘 要:现阶段是信息化爆炸的时代,各种饮食信息铺天盖地,且校园内有关于食育的教育并不充足。因此,对于社会经验尚不充分的大学生来说,应从食育的推广、体验活动,以及对食育的感恩与理解等方面来解决当前其在食育方面面对的困境。  关键词:大学生食育;困境;解决方法  食育不是营养教育,同时也不一定是学校的一门课程,甚至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类型。其只有在汇聚了社会各个方面力量的基础上,通过使学生参与生活必要
[摘 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生活息息相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使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真的成为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而让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本文以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为例,着重探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从而引导学生全方位的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第三学段;阅读策略]  生活在信息化的当今社会,人们
第一次读《三国》是大二时候,那时还只是个懵懂少年,年少能懂英雄血,却难懂人生泪,可能也只是当武侠小说来看看,过个瘾就过了。当时对孙权、孙策倒也没什么感觉,最多也就羡慕抱得美人归罢了。却独爱周瑜和诸葛。苏东坡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虽生不逢时,未见周郎,但从苏先生的话语间,已然感受到了周郎少年时的意气
摘 要:新时代的大学生大多是“95后”,甚至是“00后”,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思想要求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个体特征,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也要重视因材施教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
[摘 要:莫言的很多小说中都存在“傻子”“疯子”之類的弱智化形象。其中短篇小说较之长篇作品来说,因体例原因,更加凸显出中弱智化形象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类形象是作家观察世界和进行表达的特殊形式,往往承担着内容和结构上的双重重大任务。  关键词:莫言;《球形闪电》;鸟老头;“非明智化”;叙事]  “疯子”“傻子”因非理性和悖于文明契约而往往被视为人类社会中的边缘群体甚至是异端。但是在文学家们的笔下,这类
摘 要:新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带来了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信息技术以其声形并俱、图文并茂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在教育思维的变革上、教学模式的创新上、教学手段的革新上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武术融合教学的本质就是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画面、教学意境、教学探究等的深度融合。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武术融合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武术;融合策略  
摘 要:新课程观念推动学生不仅要取得地理知识,还要强调他们将利用习得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难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对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地理授课的渗透开展了探讨和研究。  教育部2017年公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下述简写《指导纲要》)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由地方政府作为一个整体开展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主要是学校发展,从小学一年级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