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实现共赢的有效职业教育模式。本文分析了产教融合机制下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并从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课程体系设计、人才培养过程、实践教学模式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实施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职业院校的宗旨是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要打造发展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其中的关键在于培养出来的人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这需要我们的职业教育与当前的行业、产业紧密结合。打破旧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育教学环境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创立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模式就应运而生了,而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1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曾明确指出,工学结合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应积极推行订单培养。产教深度融合,集教育教学、素质养成、技能历练、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于一体,既能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又能将职业学校和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因此,深化产教融合,对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中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过去大多数中职学校采用的是“2+1”培养模式。即在学校学习2年,顶岗实习1年。这种模式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难以适用适用企业的需求。近几年,中职学校开始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比如许多学校开始走“0.5+2”的模式,即:半个月专业识岗见习、2个月专业随岗实习、4个月专业顶岗实习。
高一可在第一学期最后两周安排学生到企业见习,使学生尽早接触相关设备、生产流程,感受企业文化氛围。第二学期最后两周可安排在校内实训场进行实训,了解操作规范、流程,磨练基本功。高二最后两个月在企业轮岗,通过熟悉设备操作,掌握生产流程,并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要求。高三第二学期,则是全面深入企业顶岗学习,使学生初步达到企业的生产要求,并在实习中逐渐掌握一到两项较为精湛技艺,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这种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校内学习和企业实习深度融合.培养与职业岗位零对接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3 “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
3.1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开发共享专业课程与培训课程
传统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过分重视原理和结论,与实际操作脱节,学生学起来缺乏兴趣,效率低下,且忽视对人的方法能力的培养。而由校企双方组成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团队对相关岗位进行充分调研与分析,根据岗位工作要求及能力需求,共同制定了教学和培训课程设计方案。 “产教融合”的基础上新的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把课程分为三类:综合素养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综合素养课内容包括文化基础、人文教育、职业素养等内容。专业基础课的内容根据工种的需要来确定。坚持“够用、实用”。 专业核心课采用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组织方式,课程内容是实际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把相关的知识整合到一起.建立综合型课程。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实现工作过程学习化,学习过程工作化。
3.2 师资互培互通,建立对企业的补偿机制
校内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每人至少承担1门企业内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并将内训课程与专业课程实施贯通,而企业内训师一起共同服务于专业教学。学校轮流安排不同班级的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保证企业用工的稳定,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学生通过轮岗实习,掌握了生产工艺流程.提高职业能力。实现了校企双赢。
3.3 通过工学交替将递进式融岗贯穿到人才培养始终
企业将顶岗学生视为准员工,列入整体员工培养计划。校企双方为学生制定了完善的企业实践实习计划,从企业认知到岗位认知,从在岗培训到顶岗实习,从轮岗实习到定岗就业。经过“递进上升式”过程,学生比较深入地了解物流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采用“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体系,前四学期,学生分别有相对应的时间集中企业实践课程,第三年在企业完成最终顶岗实习及毕业实习。
3.4 “厂中校”实践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为了较好地实施实现人才培养的工学交替,有效地将“递进式课程教学模式”与“融岗式实践教学模式”贯穿到人才培养过程始终,企业还将部分生产任务由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工作团队来完成,师生都以职业人的身份分工协作来进行物流业务操作与管理,并依据企业的考核标准来进行考核。通过“厂中校”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融合,较好地检验了校内实践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逐渐由入学时的“准职业人”向“职业人”身份过渡。另一方面,通过实际工作任务的反复训练,使学生较快熟悉未来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同时,每天工作任务完成后,还要根据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清理好现场环境,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而这些都是校内教学环境下所无法训练的。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育人模式中最直接、最有效、最能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中职学校专业与行业企业对接、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教學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极大地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最终使学生受益,也受社会认可。
参考文献
[1]崔国成.以行业为依托构建“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08).
作者单位
湖南省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省衡阳市 421000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职业院校的宗旨是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要打造发展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其中的关键在于培养出来的人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这需要我们的职业教育与当前的行业、产业紧密结合。打破旧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育教学环境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创立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模式就应运而生了,而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1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曾明确指出,工学结合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应积极推行订单培养。产教深度融合,集教育教学、素质养成、技能历练、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于一体,既能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又能将职业学校和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因此,深化产教融合,对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中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过去大多数中职学校采用的是“2+1”培养模式。即在学校学习2年,顶岗实习1年。这种模式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难以适用适用企业的需求。近几年,中职学校开始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比如许多学校开始走“0.5+2”的模式,即:半个月专业识岗见习、2个月专业随岗实习、4个月专业顶岗实习。
高一可在第一学期最后两周安排学生到企业见习,使学生尽早接触相关设备、生产流程,感受企业文化氛围。第二学期最后两周可安排在校内实训场进行实训,了解操作规范、流程,磨练基本功。高二最后两个月在企业轮岗,通过熟悉设备操作,掌握生产流程,并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要求。高三第二学期,则是全面深入企业顶岗学习,使学生初步达到企业的生产要求,并在实习中逐渐掌握一到两项较为精湛技艺,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这种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校内学习和企业实习深度融合.培养与职业岗位零对接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3 “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
3.1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开发共享专业课程与培训课程
传统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过分重视原理和结论,与实际操作脱节,学生学起来缺乏兴趣,效率低下,且忽视对人的方法能力的培养。而由校企双方组成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团队对相关岗位进行充分调研与分析,根据岗位工作要求及能力需求,共同制定了教学和培训课程设计方案。 “产教融合”的基础上新的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把课程分为三类:综合素养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综合素养课内容包括文化基础、人文教育、职业素养等内容。专业基础课的内容根据工种的需要来确定。坚持“够用、实用”。 专业核心课采用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组织方式,课程内容是实际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把相关的知识整合到一起.建立综合型课程。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实现工作过程学习化,学习过程工作化。
3.2 师资互培互通,建立对企业的补偿机制
校内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每人至少承担1门企业内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并将内训课程与专业课程实施贯通,而企业内训师一起共同服务于专业教学。学校轮流安排不同班级的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保证企业用工的稳定,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学生通过轮岗实习,掌握了生产工艺流程.提高职业能力。实现了校企双赢。
3.3 通过工学交替将递进式融岗贯穿到人才培养始终
企业将顶岗学生视为准员工,列入整体员工培养计划。校企双方为学生制定了完善的企业实践实习计划,从企业认知到岗位认知,从在岗培训到顶岗实习,从轮岗实习到定岗就业。经过“递进上升式”过程,学生比较深入地了解物流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采用“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体系,前四学期,学生分别有相对应的时间集中企业实践课程,第三年在企业完成最终顶岗实习及毕业实习。
3.4 “厂中校”实践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为了较好地实施实现人才培养的工学交替,有效地将“递进式课程教学模式”与“融岗式实践教学模式”贯穿到人才培养过程始终,企业还将部分生产任务由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工作团队来完成,师生都以职业人的身份分工协作来进行物流业务操作与管理,并依据企业的考核标准来进行考核。通过“厂中校”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融合,较好地检验了校内实践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逐渐由入学时的“准职业人”向“职业人”身份过渡。另一方面,通过实际工作任务的反复训练,使学生较快熟悉未来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同时,每天工作任务完成后,还要根据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清理好现场环境,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而这些都是校内教学环境下所无法训练的。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育人模式中最直接、最有效、最能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中职学校专业与行业企业对接、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教學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极大地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最终使学生受益,也受社会认可。
参考文献
[1]崔国成.以行业为依托构建“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08).
作者单位
湖南省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省衡阳市 4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