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预期目标;就读体验;教育收益;消费者行为;东盟留学生
高质量、高水平的留学生教育是中外教育合作的关键部分,对促进我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整体规划是提高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广西既与东盟国家接壤,又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拥有发展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得天独厚的地缘和区域优势。近年来,广西东盟留学生规模逐渐壮大,广西成了全国招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1]但目前,广西东盟留学生教育仍然存在教育服务质量不高,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吸引力不足等多种问题。在国际“外拉力”和国内“内推力”作用下,针对东盟留学生特点创新留学生教育服务路径,切实提高东盟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的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升留学生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已成为高校留学生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消费者行为理论”为切入点,设计《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的预期目标、体验和收益调查问卷》,选取广西大學、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等高校为研究对象,透视样本高校东盟留学生教育现状,找出留学生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运用方差分析法剖析不同群体东盟留学生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的差异变化及特征,发现问题所在。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法探讨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的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的互动关系,以探索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行为选择的关键点和纽带。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和加强留学生教育服务的对策与措施,以期为创新完善高校留学生教育服务路径机制,提高高校留学生教育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留学生跨境教育的研究涉及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在宏观战略发展层面上,一些学者集中探讨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政策演变、未来战略发展以及国际比较[2];在中观层面上,某些学者从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培养、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改进对策上进行研究[3];在微观层面上,研究者重在关注留学生个体,以留学生跨境文化适应性和满意度为视角,对教学和服务的评价,涵盖教育管理、生活、教育服务质量、跨文化适应、学习收获与适应、课堂教学、居住环境、教育消费等多个方面的调查分析[4]。截止目前,极少学者从消费者行为学视角探讨留学生跨境教育的问题。
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满足需求或欲望在购买、使用及处置商品或服务的一系列选择和决策过程。[5]消费者行为理论起源于西方经济学,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消费者行为被认为是以追逐效用为目的并获得效用最大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消费者是“理性的”,但获得商品或服务并评价由此带来的效用则由消费者主观判断和决策[6],个人目标、个人感知、个人评价在消费者行为中产生重要影响。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前首先判定自己需要什么的产品或服务(即为动机或需要),预期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购买时对该产品或服务体验,购买后的评价或收获,由此构成消费者行为产生与实现的全过程。依据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产生和实现的过程为(见图1):购买前(需要和期望值)—购买中(感知体验)—购买后(收益评价)。购买前:消费者如何决定自己需要一种产品?预期目标是什么?购买中:获得产品是一种压力还是愉悦的过程?购买说明了消费者的什么?购买后:产品是否提供了愉悦或实现了预期的功能?最终产品将如何处理?
本文以消费者行为理论为研究脉络,将研究内容分为三部分:消费者购买前的期望目标(即留学生所期望的跨境教育服务是什么样?)、消费者购买时的感知体验(即留学生在消费“跨境教育服务”的感受和体验如何?压力or愉悦?)和消费者购买后评价(即留学生通过消费此“服务”有何收获或收益?本文收益指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获得与提高)消费者意指来华留学的东盟留学生,其消费的不是有形产品,而是无形的跨境教育服务。
由图1可见,东盟留学生跨境期望、体验和收益的关系形成典型中介效应模型:期望—体验—收益单中介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中中介变量是联系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纽带,在理论上,中介变量是因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可或缺。[7]数学表述为: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如果X通过M影响Y,则M为中介变量。基于此模型原理,构成三个研究变量,因变量是教育收益(Y),自变量是期望目标(X),中介变量是就读体验(M)。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参照已有研究基础和消费者行为理论,设计问卷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调查,共8个问题及选项;第二部分是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预期目标调查,共8个问题及选项,每个问题有5个等级备选选项,1-5表示非常不赞成至非常赞成;第三部分是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就读体验调查,从教育教学管理、组织管理与校园文化、日常消费水平、沟通机制、居住环境、服务保障等方面调查研究,共36个问题及选项,每个问题有5个等级备选选项,1-5表示非常不满意至非常满意;第四部分是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收益调查,共8个问题及选项。预期目标、体验和收益的调查均采用李克特(Likert)5级量表,每个问题有5个等级备选选项,1-5表示非常不赞成至非常赞成。
(二)样本选取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选取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等接收东盟留学生较多的四所驻邕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调查对象涵盖越南、老挝、泰国、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7个东盟国家的来华留学生,通过发放问卷,共回收512份问卷,有效问卷502份,有效率为98%。调查对象情况分析如表1。 (三)中介效應分析法
英果尔德(C.K.Inglod)于1925-1930年间提出中介效应模型,随后广泛用于管理学、统计学、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如果自变量通过某一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说明“某一变量”是中介变量,产生中介效应,可用于解释三类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方法常采用因果步骤法,该方法由Baronhe Kenny(1986)提出,具体步骤如下[7]:第一步:检验研究变量的正态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如式1、2、3,其中a、b、c和c' 式路径系数,e1、e2、e3是误差项;
第二步:检验总效应系数c是否显著,即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是否存在显著关系,如果c显著则继续随后的分析,如不显著中介分析终止;第三步:检验自变量作用于中介变量的效应a是否显著,如果a显著则继续进行随后检验,否则分析终止,中介效应不存在;第四步:检验中介变量作用于因变量的效应b是否显著,如b显著则继续进行随后检验,否则分析终止,中介效应不存在;第五步:检验直接效应c' 是否显著,在a和b都显著的情况下,如果c' 不显著说明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否则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据此步骤,对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的预期目标、体验和收益进行中介效应分析,探讨其互动关系。
本文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和中介效应分析法深入剖析留学生跨境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探析留学生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围绕性别、生源国、资助形式、学历等维度,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验证人口特征不同对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差异变化是否产生显著影响,以期分类施策,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法探讨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的中介效应及互动关系,以验证留学生就读体验评价(即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评价)是留学生期望和收益的纽带,探索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行为选择的关键点,明析留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总体情况描述统计分析
1.整体情况。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总体评价得分中等偏上。均值为3.51分,其中高于中间值(3分)以上人数所占比例达到78%,说明东盟留学生对其跨境消费行为选择的整体评价一般有余。
2.预期目标。提升汉语水平、获得更多奖助学金和培养特长是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最高预期目标。期望值最高是“希望开设定期的汉语培训”(3.66分)、“获得更多奖学金”(3.64分)、“希望为留学生多开设各种特长培养课程”(3.63分),92%的受访者提出汉语水平提升是来华留学生首要目标,说明东盟留学生最想突破的是语言问题。91%留学生提出希望获得更多的奖助学金,减少经济压力。91%受访留学生还期望获得多样化发展,由于中国东盟多功能人才需求,要求他们不能仅满足于语言培训,更多是个性化培养。
3.就读体验。“日常消费”“居住环境”“组织管理”评价得分最低,为留学生教育服务工作薄弱环节或短板。东盟留学生跨境就读体验影响因子为教育教学管理、组织管理与校园文化、日常消费、沟通机制、居住环境、服务保障等。“日常消费”“居住环境”“组织管理”得分最低,其中84.76%的留学生认为广西物价水平、生活学习成本较高,80.6%的受访留学生认为所在学校住宿、就餐等生活设施条件较差,不能满足预期的学习生活需求。访谈中,许多东盟留学生表明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活动场地和资金支持,开展更多的社团活动。
4.教育收益。“汉语学习能力和汉语水平得到提高”是留学生教育工作的短板。东盟留学生来华最大预期目标是汉语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而收益中评价最低为“汉语学习能力和汉语水平得到提高”(3.5分),可见,东盟留学生汉语培训是留学生教育短板所在。
(二)不同留学生群体差异分析
1.性别差异。男女生之间的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评价无显著差异。以性别为自变量,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评价得分为因变量,采用方差分析可得,女留学生的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评价得分均高于男留学生,但在0.05的显著水平上,两者差异并不显著(预期目标:Prob>F=0.154,就读体验:Prob>F=0.559,教育收益:Prob>F=0.521)。说明在统计学意义上,不同性别东盟留学生在跨境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评价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同东盟留学生的评价得分变化与其性别之间缺乏显著相关性。
2.国别差异。不同生源国东盟留学生的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评价无显著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可知,在0.05的显著水平上,两者差异并不显著(预期目标:Prob>F=0.234,就读体验:Prob>F=0.08,教育收益:Prob>F=0.172)。说明在统计学意义上,不同生源国的东盟留学生在跨境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评价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同东盟留学生的评价得分变化与其国别之间缺乏显著相关性。
3.资助形式差异。公费留学生在跨境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上显著高于自费生。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2),在0.05的显著水平上,不同资助形式东盟留学生的跨境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Prob>F=0.00),且公费生的评价得分均显著高于自费生。由此表明,在统计学意义上,不同资助形式对东盟留学生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评价得分差异变化会产生显著影响。 4.學历差异。本科学历东盟留学生的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评价均显著高于研究生学历留学生。由表3可知,随着学历增高,东盟留学生的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评价得分呈上升趋势,其中语言阶段最低,其次是本科生,最高是研究生。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0.05的显著水平上,不同学历东盟留学生的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评价得分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多重比较发现(表4),学历对东盟留学生评价得分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本科和研究生之间,前者的评价得分要显著低于后者,而其他学历东盟留学生评价得分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不显著(两两比较的相伴概率值P均大于0.05)。
(三)中介效应分析
1.研究变量的正态性检验和相关性检验。经正态分布检验,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三变量样本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p<0.01)。相关性检验中,预期目标与就读体验、收益呈显著正相关(p<0.01),就读体验与收益呈显著正相关(p<0.01),三个变量彼此正相关。可见研究变量数据均符合中介效应分析前提条件。
2.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中介效应为总效应,等于直接效应加上间接效应,间接效应等于特定简介效应系数相乘,a和b为特定间接效应系数。将三个变量带入模型,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模型进行检验。
图2显示,模型中直接效应、特定间接效应、中介效应均显著存在(p<0.01),“就读体验”为中介变量,特定间接效应正向显著(0.6×0.7=0.42),直接效应正向显著(0.4),中介效应即总效应为0.82,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的比例为0.42/0.82=0.5122,即留学生期望获得的教育收益约有51%是通过就读体验(即广西高校提供的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起作用。
由上述分析可知,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就读体验(即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是期望和收益的纽带,应成为高校留学生教育工作重点关注的部分。
经上述实证研究与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汉语培训、日常消费、居住环境、组织管理是高校留学生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短板。(2)在不同东盟留学生群体的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评价得分方面,自费留学生在跨境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上显著低于公费生,研究生学历留学生的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评价均显著高于本科学历留学生。(3)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就读体验(即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评价)是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行为选择的纽带,是目前高校留学生教育工作亟需重视的重要内容。
鉴于此结论,对于取得良好成效的留学生教育服务工作,高校应继续实施和监控,针对薄弱环节和关注不够的群体,高校应采取相应措施,取长补短,积极改进。为提升高校留学生育人质量和满意度,进一步推动广西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交流的发展,以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合作交流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关注需求,提高留学生汉语言能力水平
语言是来华留学生期望的关键。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最直接、最关键的工具和媒介。第一,消除语言障碍是东盟留学生来华留学首要问题,提高汉语言能力是留学生来华根本目的之一。为提高东盟留学生汉语言能力,高校应培养留学生汉语学习兴趣。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通过宣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感染留学生,激发其对中国、对汉语学习的兴趣。第二,实行留学生双语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汉语教学为主,英语教学为辅,鼓励东盟留学生使用汉语进行课堂互动交流。第三,开设汉语培训补习班或汉语角,加强东盟留学生之间、东盟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的汉语交流。第四,开展汉语言话剧比赛、汉语诗词朗诵比赛、汉字书法比赛等多种活动,提高东盟留学生汉语基本功和汉语交际能力。
(二)资助帮扶,保证留学生日常生活基础
生活是留学生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生活消费是留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扩大资助帮扶力度,可以保证东盟留学生日常生活消费需求,消除经济顾虑,安心向学。同时,东盟留学生来华留学行为选择,资助力度是其考虑的关键因素。因此,国内和国外政府、高校及用人单位首先应扩大东盟留学生资助范围和资助力度,优先照顾具有特殊项目、高精技术产业和高层次人才的留学生。第二,完善留学生资助帮扶体系,为留学生特别是自费留学生和研究生学历留学生提供更多的奖助学金机会,并在评选制度上做到公正公平,强化资助育人实效。第三,拓宽资助渠道,除了传统的中国和本国的资助形式,可以尝试开创多渠道筹措留学生基金,例如吸引企业赞助、社会捐赠等。第四,完善留学生基金网站,实现政府一站式服务与网络一站式服务相结合,让留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来华留学的入学要求、学校申请、签证、住宿安全、日常生活消费、学位获得、资助政策、医疗保险等一站式服务。
(三)强化管理,优化留学生居住环境
环境是促进留学生健全发展的条件。居住环境和宿舍文化氛围对留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提升至关重要。宿舍是留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它既有利于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又能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住宿环境和人身安全是留学生能够潜心专研的基本保障。抓好留学生宿舍管理,优化东盟留学生居住环境至关重要。第一,规范管理、完善住宿条件,严格执行留学生宿舍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尽可能配备齐全的基础设施,如洗衣机、冰箱和空调等,提供安心舒适的生活环境。第二,营造文明、整洁、温馨、健康的宿舍文化氛围。第三,加强安全教育,通过安全讲座、主题班会、宣传板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安全认识和意识,狠抓宿舍安全督查,不定期检查有无违规电器和有无事故隐患,及时发现和处理。第四,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治理工作,不定时进行校园巡逻,对非本校或本楼人员进入校门口、宿舍、教室等场所要严格管控,防止不法分子侵犯学生人身财产安全。 (四)不拘一格,创新留学生业余活动
组织活动是实现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载体。组织活动管理是实现组织育人必然要求。开展多样化的组织活动,有助于拓展东盟留学生视野,使其接受新事物,挑战新高度。为此,第一,高校应为东盟留学生提供更多的业余活动场地和经费支持。第二,开展不同主题的社团活动,建立多元文化的社团活动,如理工科技能型的建模和编程协会,文学类的诗社、演讲表演社团,艺术类的摄影、舞蹈、戏剧、书法协会,运动类的足球、排球、篮球协会等,既满足东盟留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增进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第三,打破常规,开展跨越院校、班级、年级的东盟留学生活动,比如东盟民族风情文化表演、沙龙、学术演讲、竞赛与讲座。第四,尊重东盟留学生本国民俗风情,适当举办以“东盟文化节日”为主题的相关活动,如泼水节、东盟美食节等,鼓励中国学生与东盟留学生共享东盟风俗风情,进行文化交流,增进友谊与感情。
(五)分类施策,全面提升留学教育服务质量
服务是留学生学习生活的保障。东盟留学生教育服务是留学生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提升东盟留学教育服务质量,实现服务全程育人。首先,高校必須针对东盟留学生不同群体的特点、期望目标、行为特征,因人制教、因材施教、有的放失,在制定教育政策、内容安排和教育管理时,要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如研究生学历留学生和自费留学生),适当向这些群体倾斜。第二,为东盟留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东盟留学生提供朋辈服务,解决日常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缓解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树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巩固专业思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此营造浓厚的中国人文关怀氛围,减轻他们身处异地他乡的失落感和孤独感。第三,要设置留学生专职辅导员,专门管理留学生教务及日常生活事务,如本校有小语种专业,可为东盟留学生安排,精准帮扶,既有利于加强东盟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流互动,为东盟留学生解决心理和生活学习问题,还可以提高东盟留学生日常汉语应用水平,增强口语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广西自治区教育厅:广西日报:二○一七中国—东盟职教联展暨论坛成功举办[EB/OL].(2017-09-18)[2018-06-18].http://www.gxedu.gov.cn/Item/17136.aspx.
[2]王永秀,谢少华.关于来华留学教育政策的审思[J].高教探索,2017(3):102-106.
[3]陈强,文雯.“一带一路”倡议下来华留学生教育:使命、挑战和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18(3):28-33.
[4]丁笑炯.高校来华留学生支持服务满意度调查与思考——基于上海高校的数据[J].高校教育管理,2018(1):115-124.
[5]迈克尔.所罗门(Michale R.Solomon).消费者行为学(第10版)[M].卢泰宏,杨晓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
[6]依绍华.我国居民境外购物的原因与对策——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的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5(8):55-62.
[7]王孟成.潜变量模型建模与Mplus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38-41.
(责任编辑 赖佳)
高质量、高水平的留学生教育是中外教育合作的关键部分,对促进我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整体规划是提高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广西既与东盟国家接壤,又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拥有发展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得天独厚的地缘和区域优势。近年来,广西东盟留学生规模逐渐壮大,广西成了全国招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1]但目前,广西东盟留学生教育仍然存在教育服务质量不高,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吸引力不足等多种问题。在国际“外拉力”和国内“内推力”作用下,针对东盟留学生特点创新留学生教育服务路径,切实提高东盟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的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升留学生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已成为高校留学生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消费者行为理论”为切入点,设计《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的预期目标、体验和收益调查问卷》,选取广西大學、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等高校为研究对象,透视样本高校东盟留学生教育现状,找出留学生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运用方差分析法剖析不同群体东盟留学生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的差异变化及特征,发现问题所在。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法探讨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的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的互动关系,以探索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行为选择的关键点和纽带。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和加强留学生教育服务的对策与措施,以期为创新完善高校留学生教育服务路径机制,提高高校留学生教育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一、消费者行为学理论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留学生跨境教育的研究涉及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在宏观战略发展层面上,一些学者集中探讨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政策演变、未来战略发展以及国际比较[2];在中观层面上,某些学者从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培养、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改进对策上进行研究[3];在微观层面上,研究者重在关注留学生个体,以留学生跨境文化适应性和满意度为视角,对教学和服务的评价,涵盖教育管理、生活、教育服务质量、跨文化适应、学习收获与适应、课堂教学、居住环境、教育消费等多个方面的调查分析[4]。截止目前,极少学者从消费者行为学视角探讨留学生跨境教育的问题。
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满足需求或欲望在购买、使用及处置商品或服务的一系列选择和决策过程。[5]消费者行为理论起源于西方经济学,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消费者行为被认为是以追逐效用为目的并获得效用最大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消费者是“理性的”,但获得商品或服务并评价由此带来的效用则由消费者主观判断和决策[6],个人目标、个人感知、个人评价在消费者行为中产生重要影响。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前首先判定自己需要什么的产品或服务(即为动机或需要),预期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购买时对该产品或服务体验,购买后的评价或收获,由此构成消费者行为产生与实现的全过程。依据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产生和实现的过程为(见图1):购买前(需要和期望值)—购买中(感知体验)—购买后(收益评价)。购买前:消费者如何决定自己需要一种产品?预期目标是什么?购买中:获得产品是一种压力还是愉悦的过程?购买说明了消费者的什么?购买后:产品是否提供了愉悦或实现了预期的功能?最终产品将如何处理?
本文以消费者行为理论为研究脉络,将研究内容分为三部分:消费者购买前的期望目标(即留学生所期望的跨境教育服务是什么样?)、消费者购买时的感知体验(即留学生在消费“跨境教育服务”的感受和体验如何?压力or愉悦?)和消费者购买后评价(即留学生通过消费此“服务”有何收获或收益?本文收益指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获得与提高)消费者意指来华留学的东盟留学生,其消费的不是有形产品,而是无形的跨境教育服务。
由图1可见,东盟留学生跨境期望、体验和收益的关系形成典型中介效应模型:期望—体验—收益单中介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中中介变量是联系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纽带,在理论上,中介变量是因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可或缺。[7]数学表述为: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如果X通过M影响Y,则M为中介变量。基于此模型原理,构成三个研究变量,因变量是教育收益(Y),自变量是期望目标(X),中介变量是就读体验(M)。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参照已有研究基础和消费者行为理论,设计问卷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调查,共8个问题及选项;第二部分是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预期目标调查,共8个问题及选项,每个问题有5个等级备选选项,1-5表示非常不赞成至非常赞成;第三部分是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就读体验调查,从教育教学管理、组织管理与校园文化、日常消费水平、沟通机制、居住环境、服务保障等方面调查研究,共36个问题及选项,每个问题有5个等级备选选项,1-5表示非常不满意至非常满意;第四部分是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收益调查,共8个问题及选项。预期目标、体验和收益的调查均采用李克特(Likert)5级量表,每个问题有5个等级备选选项,1-5表示非常不赞成至非常赞成。
(二)样本选取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选取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等接收东盟留学生较多的四所驻邕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调查对象涵盖越南、老挝、泰国、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7个东盟国家的来华留学生,通过发放问卷,共回收512份问卷,有效问卷502份,有效率为98%。调查对象情况分析如表1。 (三)中介效應分析法
英果尔德(C.K.Inglod)于1925-1930年间提出中介效应模型,随后广泛用于管理学、统计学、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如果自变量通过某一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说明“某一变量”是中介变量,产生中介效应,可用于解释三类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方法常采用因果步骤法,该方法由Baronhe Kenny(1986)提出,具体步骤如下[7]:第一步:检验研究变量的正态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如式1、2、3,其中a、b、c和c' 式路径系数,e1、e2、e3是误差项;
第二步:检验总效应系数c是否显著,即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是否存在显著关系,如果c显著则继续随后的分析,如不显著中介分析终止;第三步:检验自变量作用于中介变量的效应a是否显著,如果a显著则继续进行随后检验,否则分析终止,中介效应不存在;第四步:检验中介变量作用于因变量的效应b是否显著,如b显著则继续进行随后检验,否则分析终止,中介效应不存在;第五步:检验直接效应c' 是否显著,在a和b都显著的情况下,如果c' 不显著说明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否则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据此步骤,对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的预期目标、体验和收益进行中介效应分析,探讨其互动关系。
三、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的预期目标、体验和收益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和中介效应分析法深入剖析留学生跨境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探析留学生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围绕性别、生源国、资助形式、学历等维度,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验证人口特征不同对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差异变化是否产生显著影响,以期分类施策,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法探讨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的中介效应及互动关系,以验证留学生就读体验评价(即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评价)是留学生期望和收益的纽带,探索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行为选择的关键点,明析留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总体情况描述统计分析
1.整体情况。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总体评价得分中等偏上。均值为3.51分,其中高于中间值(3分)以上人数所占比例达到78%,说明东盟留学生对其跨境消费行为选择的整体评价一般有余。
2.预期目标。提升汉语水平、获得更多奖助学金和培养特长是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最高预期目标。期望值最高是“希望开设定期的汉语培训”(3.66分)、“获得更多奖学金”(3.64分)、“希望为留学生多开设各种特长培养课程”(3.63分),92%的受访者提出汉语水平提升是来华留学生首要目标,说明东盟留学生最想突破的是语言问题。91%留学生提出希望获得更多的奖助学金,减少经济压力。91%受访留学生还期望获得多样化发展,由于中国东盟多功能人才需求,要求他们不能仅满足于语言培训,更多是个性化培养。
3.就读体验。“日常消费”“居住环境”“组织管理”评价得分最低,为留学生教育服务工作薄弱环节或短板。东盟留学生跨境就读体验影响因子为教育教学管理、组织管理与校园文化、日常消费、沟通机制、居住环境、服务保障等。“日常消费”“居住环境”“组织管理”得分最低,其中84.76%的留学生认为广西物价水平、生活学习成本较高,80.6%的受访留学生认为所在学校住宿、就餐等生活设施条件较差,不能满足预期的学习生活需求。访谈中,许多东盟留学生表明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活动场地和资金支持,开展更多的社团活动。
4.教育收益。“汉语学习能力和汉语水平得到提高”是留学生教育工作的短板。东盟留学生来华最大预期目标是汉语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而收益中评价最低为“汉语学习能力和汉语水平得到提高”(3.5分),可见,东盟留学生汉语培训是留学生教育短板所在。
(二)不同留学生群体差异分析
1.性别差异。男女生之间的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评价无显著差异。以性别为自变量,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评价得分为因变量,采用方差分析可得,女留学生的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评价得分均高于男留学生,但在0.05的显著水平上,两者差异并不显著(预期目标:Prob>F=0.154,就读体验:Prob>F=0.559,教育收益:Prob>F=0.521)。说明在统计学意义上,不同性别东盟留学生在跨境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评价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同东盟留学生的评价得分变化与其性别之间缺乏显著相关性。
2.国别差异。不同生源国东盟留学生的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评价无显著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可知,在0.05的显著水平上,两者差异并不显著(预期目标:Prob>F=0.234,就读体验:Prob>F=0.08,教育收益:Prob>F=0.172)。说明在统计学意义上,不同生源国的东盟留学生在跨境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评价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同东盟留学生的评价得分变化与其国别之间缺乏显著相关性。
3.资助形式差异。公费留学生在跨境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上显著高于自费生。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2),在0.05的显著水平上,不同资助形式东盟留学生的跨境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Prob>F=0.00),且公费生的评价得分均显著高于自费生。由此表明,在统计学意义上,不同资助形式对东盟留学生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评价得分差异变化会产生显著影响。 4.學历差异。本科学历东盟留学生的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评价均显著高于研究生学历留学生。由表3可知,随着学历增高,东盟留学生的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评价得分呈上升趋势,其中语言阶段最低,其次是本科生,最高是研究生。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0.05的显著水平上,不同学历东盟留学生的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评价得分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多重比较发现(表4),学历对东盟留学生评价得分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本科和研究生之间,前者的评价得分要显著低于后者,而其他学历东盟留学生评价得分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不显著(两两比较的相伴概率值P均大于0.05)。
(三)中介效应分析
1.研究变量的正态性检验和相关性检验。经正态分布检验,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三变量样本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p<0.01)。相关性检验中,预期目标与就读体验、收益呈显著正相关(p<0.01),就读体验与收益呈显著正相关(p<0.01),三个变量彼此正相关。可见研究变量数据均符合中介效应分析前提条件。
2.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中介效应为总效应,等于直接效应加上间接效应,间接效应等于特定简介效应系数相乘,a和b为特定间接效应系数。将三个变量带入模型,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模型进行检验。
图2显示,模型中直接效应、特定间接效应、中介效应均显著存在(p<0.01),“就读体验”为中介变量,特定间接效应正向显著(0.6×0.7=0.42),直接效应正向显著(0.4),中介效应即总效应为0.82,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的比例为0.42/0.82=0.5122,即留学生期望获得的教育收益约有51%是通过就读体验(即广西高校提供的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起作用。
由上述分析可知,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就读体验(即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是期望和收益的纽带,应成为高校留学生教育工作重点关注的部分。
四、结论与建议
经上述实证研究与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汉语培训、日常消费、居住环境、组织管理是高校留学生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短板。(2)在不同东盟留学生群体的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评价得分方面,自费留学生在跨境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上显著低于公费生,研究生学历留学生的教育预期目标、就读体验和收益评价均显著高于本科学历留学生。(3)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就读体验(即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评价)是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行为选择的纽带,是目前高校留学生教育工作亟需重视的重要内容。
鉴于此结论,对于取得良好成效的留学生教育服务工作,高校应继续实施和监控,针对薄弱环节和关注不够的群体,高校应采取相应措施,取长补短,积极改进。为提升高校留学生育人质量和满意度,进一步推动广西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交流的发展,以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合作交流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关注需求,提高留学生汉语言能力水平
语言是来华留学生期望的关键。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最直接、最关键的工具和媒介。第一,消除语言障碍是东盟留学生来华留学首要问题,提高汉语言能力是留学生来华根本目的之一。为提高东盟留学生汉语言能力,高校应培养留学生汉语学习兴趣。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通过宣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感染留学生,激发其对中国、对汉语学习的兴趣。第二,实行留学生双语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汉语教学为主,英语教学为辅,鼓励东盟留学生使用汉语进行课堂互动交流。第三,开设汉语培训补习班或汉语角,加强东盟留学生之间、东盟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的汉语交流。第四,开展汉语言话剧比赛、汉语诗词朗诵比赛、汉字书法比赛等多种活动,提高东盟留学生汉语基本功和汉语交际能力。
(二)资助帮扶,保证留学生日常生活基础
生活是留学生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生活消费是留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扩大资助帮扶力度,可以保证东盟留学生日常生活消费需求,消除经济顾虑,安心向学。同时,东盟留学生来华留学行为选择,资助力度是其考虑的关键因素。因此,国内和国外政府、高校及用人单位首先应扩大东盟留学生资助范围和资助力度,优先照顾具有特殊项目、高精技术产业和高层次人才的留学生。第二,完善留学生资助帮扶体系,为留学生特别是自费留学生和研究生学历留学生提供更多的奖助学金机会,并在评选制度上做到公正公平,强化资助育人实效。第三,拓宽资助渠道,除了传统的中国和本国的资助形式,可以尝试开创多渠道筹措留学生基金,例如吸引企业赞助、社会捐赠等。第四,完善留学生基金网站,实现政府一站式服务与网络一站式服务相结合,让留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来华留学的入学要求、学校申请、签证、住宿安全、日常生活消费、学位获得、资助政策、医疗保险等一站式服务。
(三)强化管理,优化留学生居住环境
环境是促进留学生健全发展的条件。居住环境和宿舍文化氛围对留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提升至关重要。宿舍是留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它既有利于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又能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住宿环境和人身安全是留学生能够潜心专研的基本保障。抓好留学生宿舍管理,优化东盟留学生居住环境至关重要。第一,规范管理、完善住宿条件,严格执行留学生宿舍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尽可能配备齐全的基础设施,如洗衣机、冰箱和空调等,提供安心舒适的生活环境。第二,营造文明、整洁、温馨、健康的宿舍文化氛围。第三,加强安全教育,通过安全讲座、主题班会、宣传板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安全认识和意识,狠抓宿舍安全督查,不定期检查有无违规电器和有无事故隐患,及时发现和处理。第四,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治理工作,不定时进行校园巡逻,对非本校或本楼人员进入校门口、宿舍、教室等场所要严格管控,防止不法分子侵犯学生人身财产安全。 (四)不拘一格,创新留学生业余活动
组织活动是实现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载体。组织活动管理是实现组织育人必然要求。开展多样化的组织活动,有助于拓展东盟留学生视野,使其接受新事物,挑战新高度。为此,第一,高校应为东盟留学生提供更多的业余活动场地和经费支持。第二,开展不同主题的社团活动,建立多元文化的社团活动,如理工科技能型的建模和编程协会,文学类的诗社、演讲表演社团,艺术类的摄影、舞蹈、戏剧、书法协会,运动类的足球、排球、篮球协会等,既满足东盟留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增进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第三,打破常规,开展跨越院校、班级、年级的东盟留学生活动,比如东盟民族风情文化表演、沙龙、学术演讲、竞赛与讲座。第四,尊重东盟留学生本国民俗风情,适当举办以“东盟文化节日”为主题的相关活动,如泼水节、东盟美食节等,鼓励中国学生与东盟留学生共享东盟风俗风情,进行文化交流,增进友谊与感情。
(五)分类施策,全面提升留学教育服务质量
服务是留学生学习生活的保障。东盟留学生教育服务是留学生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提升东盟留学教育服务质量,实现服务全程育人。首先,高校必須针对东盟留学生不同群体的特点、期望目标、行为特征,因人制教、因材施教、有的放失,在制定教育政策、内容安排和教育管理时,要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如研究生学历留学生和自费留学生),适当向这些群体倾斜。第二,为东盟留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东盟留学生提供朋辈服务,解决日常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缓解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树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巩固专业思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此营造浓厚的中国人文关怀氛围,减轻他们身处异地他乡的失落感和孤独感。第三,要设置留学生专职辅导员,专门管理留学生教务及日常生活事务,如本校有小语种专业,可为东盟留学生安排,精准帮扶,既有利于加强东盟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流互动,为东盟留学生解决心理和生活学习问题,还可以提高东盟留学生日常汉语应用水平,增强口语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广西自治区教育厅:广西日报:二○一七中国—东盟职教联展暨论坛成功举办[EB/OL].(2017-09-18)[2018-06-18].http://www.gxedu.gov.cn/Item/17136.aspx.
[2]王永秀,谢少华.关于来华留学教育政策的审思[J].高教探索,2017(3):102-106.
[3]陈强,文雯.“一带一路”倡议下来华留学生教育:使命、挑战和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18(3):28-33.
[4]丁笑炯.高校来华留学生支持服务满意度调查与思考——基于上海高校的数据[J].高校教育管理,2018(1):115-124.
[5]迈克尔.所罗门(Michale R.Solomon).消费者行为学(第10版)[M].卢泰宏,杨晓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
[6]依绍华.我国居民境外购物的原因与对策——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的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5(8):55-62.
[7]王孟成.潜变量模型建模与Mplus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38-41.
(责任编辑 赖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