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互通以服务减少施工外力破坏地下管线事故

来源 :物联网·智慧城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qiiq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下管线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保障城市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施工外力破坏地下管线事故给城市运行和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影响。本文分析了造成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程建设单位和地下管线单位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介绍了北京市创新服务方式搭建挖掘工程地下管线信息沟通服务平台情况。在当前地下管线管理情况复杂的局面下,为预防施工外力破坏地下管线事故发生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新思路。
  关键词:信息互通 挖掘工程 管线防护
  1 北京市地下管线管理基本情况
  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北京市地下管线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2年底,全市已形成供水、排水、再生水、电力、燃气、供热、通信、输油等14万余沟公里的地下管网。作为输送能源、信息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城市运行对地下管线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地下管线事故对公共安全和市民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地下管线管理水平成为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地下管线管理通常可分为投资、规划、建设、运行四个环节,发展改革、规划、建设等部门依职责负责地下管线投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在运行阶段,北京市形成了“综合协调管理、部门分段负责、行业和区域监管、权属主体履责”的管理格局。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负责地下管线运行综合协调管理,同时承担北京市公共设施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工作。
  为预防施工外力破坏地下管线事故的发生,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探索建立挖掘工程地下管线安全防护机制,在不增设行政许可的情况下,创新管理理念,搭建了“北京市挖掘工程地下管线信息沟通服务平台”,实现工程建设单位和地下管线单位之间便捷、有效的对接沟通,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2 施工外力破坏地下管线事故背景
  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多次发生地下管线事故,类型主要有自身结构性隐患(老化腐蚀等)、施工外力破坏、土体病害、自然灾害、人为损坏等。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采取措施,管线事故数量呈总体下降趋势,但从地下管线事故的现实和城市安全运行的客观需要,以及广大市民的期望看,目前地下管线事故预防还不能满足城市安全运行和市民正常生活的需要。其中,施工外力破坏仍是地下管线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据统计约占地下管线事故总数的1/3,特别是如2010年南京化工管道被挖断、北京东三环国贸桥区域管线被挖断等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带来严重影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1施工外力破坏地下管线事故特点分析
  (1)时间集中性与地域分散性。由于季节性施工特点和施工时间段的限制,施工外力破坏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二、三季度并通常在后半夜发生:事故发生地域从城区到郊区均有施工外力破坏地下管线事故发生。
  (2)事故突发性与抢险复杂性。施工外力破坏地下管线突发性强,预控性差;事故发生时,由于工程建设与管线运行相互影响,抢险难度大。
  (3)工程规模小与事故影响大。规模不大的挖掘工程,一旦挖断地下管线,通常会造成严重的次生灾害,给市民生活和城市运行带来较大影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2施工外力破坏地下管线事故原因分析
  从挖掘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角度分析,施工挖断地下管线需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面临着建设、安监等部门的行政处罚,因此从本意上讲,是不希望施工破坏地下管线事故的发生。
  为预防施工破坏地下管线事故发生,准确掌握施工影响区域的地下管线资料是基本前提。因此,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制定了相关规定,明确要求工程建设单位在施工前要调查施工影响区域的管线资料。依据北京市建委、市政管委、交通委、水务局、安全监管局《关于加强基础设施管线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若干规定》(京建施[2007]1258号),建设单位主要通过如下方式取得地下管线资料:一是向城建档案机构查询;二是向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广播电视等管线的档案管理机构、管线权属单位查询;三是委托勘察单位探测查明;四是其他管线资料获得方式。
  既然政府部门有明确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挖掘工程建设单位掌握地下管线资料的情况又如何呢?据了解,工程建设单位在获取地下管线资料时也存在着诸多困难:
  一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手段受限,档案机构部分地下管线资料不全、不准。随着地下管线建设和更新改造,地下管网情况在不断发展变化,存档资料通常是单个管线工程的竣工图纸,建设单位很难通过档案机构准确掌握施工区域内的地下管线资料。
  二是地下管线权属单位众多,逐个询问费时费力。如北京市仅主要的地下管线单位和区域性地下管线单位就100余家,由于不了解各管线单位的管线覆盖区域和查询方式,向管线单位逐个查询的难度很大。地下管线权属单位也无渠道掌握施工信息,不能够有针对性的提供地下管线资料服务。
  三是现场勘测费技术受限,且费用较高。地下管线敷设于地下,受勘察测绘技术限制,仪器设备现场勘察测绘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遗漏和精度不准的问题,且勘察费用较高,很多工程建设单位不愿承担。
  因此,在实际中存在着工程建设单位不能真实、准确、完整掌握地下管线资料的情况,盲目施工,形成了施工外力破坏地下管线的潜在隐患。当然,即使准确完整的掌握了地下管线资料,也会存在由于施工管理不到位、配合衔接不规范、施工人员误操作等原因,造成施工外力破坏地下管线事故发生。
  3 北京市挖掘工程管线防护机制内容和实施
  通过分析施工外力破坏地下管线事故的特点和原因,从实际情况看,单从加强行政许可和加大行政处罚手段控制施工破坏地下管线行为效果有限。北京市市政市容委作为地下管线运行阶段的综合协调管理部门,基于挖掘工程建设单位有保护管线运行完好的意愿、地下管线权属单位不希望自身管线被损坏、地下管线权属单位最了解自身管线位置情况且日常更新便捷的前提。针对现行管理方式存在着双方信息不对称、沟通渠道不畅通的情况,创新服务理念,搭建工程建设单位与地下管线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服务平台,弥补现行管理不足,提高防止施工破坏地下管线的实际效果。   北京市市政市容委通过总结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地下管线安全防护和重大活动地下管线保障“手拉手”经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2011年6月,制定印发了《关于实施挖掘工程地下管线安全防护机制工作意见(试行)的通告》(2011年通告第3号)。包括:挖掘工程信息沟通公示、建设施工单位与地下管线权属单位间对接配合、属地区域监控、三级协调配合会议、查处非法违规挖掘工程以及地下管线安全防护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等六项机制。
  北京市挖掘工程地下管线信息沟通服务平台部署在北京市市政市容委政务网站,通过互联网可以进行访问。用户类型分四类,分别是挖掘工程建设单位、地下管线权属单位、政府部门和对外公开信息发布(见图1)。
  系统主要功能有:
  (1)工程单位和管线权属单位注册
  工程建设单位可以在线注册,填写有关信息。经系统核实后,可以用账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发布有关工程建设信息。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可以在线注册,填写有关信息,并可以选择本单位权属管线铺设所在区域。经系统核实后,可以用账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查看本单位权属管线所在区域的挖掘工程信息。
  (2)挖掘工程建设单位与管线权属单位间对接沟通
  挖掘工程建设单位在施工30日前发布工程信息,包括施工位置、类型和建设单位联系人等信息。在平台注册的各管线单位5个工作日内根据该信息,回复施工区域是否有本单位权属管线和资料查询联系方式。挖掘工程建设单位主动与相关地下管线权属单位进行联系,查询相关地下管线资料,进行现场确认。
  帮助建设单位全面掌握地下管线信息,帮助管线单位了解挖掘工程建设信息,双方共同做好施工管线配合工作,保障工程顺利实施,预防施工破坏地下管线事故的发生。
  4 实施效果
  自2011年9月1日至2013年6月19日,北京市挖掘工程地下管线信息沟通服务平台已有93家主要管线权属单位注册,做好施工管线配合,累计服务105家工程建设单位688项挖掘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受到了工程建设单位、地下管线单位等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施工外力破坏地下管线事故有效下降,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建设挖掘工程管线防护信息沟通平台,可以打破挖掘工程建设单位和地下管线权属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信息互通,是转变政府管理理念的管理创新,在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现状复杂局面下,探寻一种便捷的解决路径,同时也为扩大应用效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扩大宣传,从各行业管理部门和系统内加强挖掘工程地下管线安全防护机制的宣传工作,争取更多的挖掘工程建设单位和管线权属单位参与应用。
  二是建立施工外力破坏事故的约谈、通报和移交制度。对于不落实有关规定,没有查询掌握地下管线资料就盲目施工,破坏地下管线的责任单位移交有关行政部门加重处罚。
其他文献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狄更斯《双城记》的开篇名句亦成为人类发展的警世名言。作者生活的年代正是伦敦的“雾都”时代,当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达到120年前英国的水平时,我们该怎样防止这种“最坏”和“愚蠢”的出现?  1898年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出版《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正式提出“田园城市”概念,而我国现在积极推行的智慧、低碳、生态城市正是这一构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我国对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关注度明显增高,在新时期里,群众文化活动的诸多问题开始暴露了出来,相关部门必须对其予以改进,以此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为我国群众提供强大的精神助力。本文就新时期下应该如何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展开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丰富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三个特点  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的一种全新展现,其本身具有强大的独特性,相关部门若是想在新时期的
期刊
[摘 要]谈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想到各种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和礼仪民俗,然而非遗的范畴远不尽此,传统美术、传统戏剧、曲艺和节庆习俗等。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亟需我们共同保护其所赖以存续的生态环境,而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各文化馆、站,已经通过日常的群文工作,特别是表演艺术方面相关的比赛、创作表演、业余团队扶持等努力,挑起对非遗特别是具有表演方面的非遗项目的保护重任。非遗保护任重道远,非遗培
期刊
邹涛,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硕士,工学博士,博士后出站,现任-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城市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综合模型与指标体系、城市生态规划、GIS城市规划应用以及绿色住区和建筑等。主持及参与国内国际合作城市生态规划、低碳规划等实践项目及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相关期刊论文20篇,专著1部,译著3部。  一 快速城市化下的地表水环境问题  近几十年来,伴随经济的高速持
期刊
近2个月内,李克强总理3次提及地下管道网为城市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要重点加大投资,加强市政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完善城镇供水设施,提升城市防涝能力。  城市的地下管线又被称为“城市毛细血管”,是城市建设發展的重要载体和血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地下管道的数量越来越庞大。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底,我国仅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地下管线约174万公里,其中城市地下管线约148万公里,
期刊
城市里,道路常常因施工单位埋设修理地下管线,而被“开膛破肚”,开开合合就像拉链一样。近年来,这种现象伴随着城镇化建设四处可见,给市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慎志近日在2013(第八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上提出,城市可建设综合管线共同沟,以破解“马路拉链”的难题。  会上,戴慎志指出,综合管线共同沟是指在城市道路下面建造一条市政共用隧道,将电力、通信、供水
期刊
摘要:以贵安新区为例,讨论了如何落实新的生态文明理念,统筹考虑水源保护、污染防治、污水再生利用、初期雨水污染治理、雨水资源化利用、排水排涝安全等各方面,提出了水系湿地网络建设、大分散小集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基于排涝安全的蓝绿空间建设等规划方案。  关键词:水系统规划 水系湿地 蓝绿空间  引言  人类文明都与河流相伴而生,城市的发展与水系密切相关。城市水系的形成、发展、演化遵循着自然生态规律,同
期刊
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既是确保城市安全运行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目标的必要手段,但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建设与管理滞后于城市建设的总体水平,地下管线施工、运营和维护过程中各类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以及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1 城市地下管线特征与现状  1.1基本特征  1.1.1管线种类繁多  城市地下管线常见的有供水、排水(雨排水和污排水)、燃气
期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目前我国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较低。同时,日益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一方面给传统农耕方式带来了劳动力及土地资源方面的挑战,但另一方面则在物流运输、技术进步和产业群整合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
期刊
在我国,建筑业一直是高耗能大户。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建筑能耗总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三成。如此庞大的建筑耗能总量,无疑潜伏着巨大的能源危机。为解决建筑的高能耗问题,将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融为一体,是促进建筑节能的关键手段。同时,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也是未来太阳能发展和利用的趋势。随着国家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政府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的重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市场将迎来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