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经济之危,文化之机。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文化产业表现出逆势上扬的特点,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影电视、动漫、网络游戏等异常火爆。机遇当前,市委三届五次全会对发展壮大重庆文化产业作出全面部署。令人欣喜的是,我市文化产业已经涌现出一批“领头羊”,它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闯出了一条条独具特色的成长之路。为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本刊继上期在“特别策划”栏目组合报道了我市部分文化企业的典型后,本期再推出一批文化产业的典型,希望它们做大、做强的故事,能够对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大发展提供借鉴。
被誉为“大象”的新华书店集团,面对民营书店和互联网的冲击,阵地受到威胁。但近些年来,业界惊奇地发现,重庆新华书店集团这只“大象”跳起了惊心动魄的“探戈”。
“商战有句行话:渠道为王。谁拥有了发行渠道,谁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肖陵一语中的。为了抢占“渠道”,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发起了“三大战役”——
■ 点穴战——占领都市制高点
2001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四周一片漆黑,肖陵的书房却灯火通明。
肖陵在室内来回踱步,陷入沉思。
现代书城在解放碑崛起,如鱼鲠在喉。双方一交手,新华书店的传统图书市场销量就大幅下滑——商战已不可避免。
“在武侠片中,高手一般都会点穴,对手一旦被点中,人便不能动弹。”肖陵停住了脚步,眼里发出光亮,“跟民营书店比起来,新华书店卖场设施老化,场地狭窄,这就是我们的死穴,不革新,必败无疑。”
很快,集团公司作出投資1.3亿元兴建旗舰店的决定,发动了第一场战役——点穴战。
2003年9月,位于解放碑十字金街的重庆书城开业。手扶电梯,玻璃幕墙,除了25万种图书外,还开辟了数码广场和儿童园地。浑身充满时尚气质的重庆书城,吸引了无数市民的眼球。
“随着卖场的扩展和业态的创新,新华书店很快收复失地。”肖陵如数家珍,“书城开业5年多来,平均日销售35万元,去年实现销售1.48亿元,在全国大书城中名列第五。”
紧接着,新华书店集团又在沙坪坝投下一枚棋子。2005年8月,位于三峡广场的沙坪坝重庆书城开业。
棋子刚落定,便引来一场激战。贵州西西弗书店入驻仅300米开外的三峡广场,现代书城借力浙江博库重装亮相,加上原有的沙坪书店,地盘争夺战陷入白热化。
沙坪坝重庆书城扬长避短,改进服务短板,通过名人签售、品牌营销等一系列活动,首战告捷。2008年,该书城销售突破4000万元,同比增长673万元,像钉子一般在三峡广场牢牢扎稳了根。
解放碑和沙坪坝“点穴战”的成功,大大振奋了新华人,他们的“胃口”也大了起来:2012年前在万州、涪陵、江北、重庆大学城等地建设十大新华书城,从而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 经脉战——从城市包围农村
“主城问题解决后,‘肠梗阻’又冒了出来,各区县店陷入各自为政的游击战。”肖陵说,“这好比人体的经脉没有打开一样,不通泰,自然不舒坦。”
于是,新华书店集团发动了第二场战役——经脉战——以主体网络为基础,顺藤摸瓜,通过大力发展社区和乡镇特许加盟连锁店,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市场。
跟餐饮业连锁加盟不同,图书加盟利润薄,风险大。为保证战役的顺利开展,新华书店集团推出了不收加盟费和管理费、先供书后付款等各种优惠条件。
随即,万州、奉节、长寿、巫山、綦江等连锁店,像爬山虎的茎须一样迅速蔓延。
各连锁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迅速占领市场。长寿店采取“送书进企业,服务在身边”的营销活动,近3万元样书被川维厂全部买下;梁平店推出各类教辅资料,赢得全县师生的认可;奉节店针对金融危机,给人们及时送上“心灵鸡汤”……
此役没有遇到阻力,布点相当顺利。截至2008年底,集团公司图书发行网点已由组建之初的207个增加到303个,所有区县都拥有一定规模的中心门市,1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书城达17个,新华书店的国有发行主渠道地位愈来愈牢固。
■ 网络战——以网制网
2007年8月8日,一条不起眼的消息引起市民的注意:从即日起市民可坐在家中,每天24小时通过网络购买重庆书城的图书。
“在‘当当网’等网络书店的冲击下,我们失去了一部分客源。”肖陵说,“网络就像人们的神经一样,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堵是堵不住的,如果任其发展,将比传统市场的丢失更可怕。我们必须快速跟上,以网制网。”
为此,新华书店集团发动了第三场战役——网络战。
集团与全国700余家图书、音像出版社紧密合作,将76万种图书推上重庆书城网上书店。这一新颖的售书方式引起读者的兴趣,网站开通当天就有6位读者通过网络订购图书。
而今,登录重庆书城网上书店,只需轻点鼠标,图书查询、新书推荐、在线交易、活动信息发布、会员优惠购书、社区互动等功能样样俱全,购书方便快捷。截至今年4月,网上书店点击数已超过190万人次。
“虽然网上书店这条渠道目前还不畅通,但只要坚持,我们迟早会大获丰收。”肖陵坦言,“等解放碑时尚文化城和出版物物流中心这两个项目建成后,我们将由单纯的出版物分销商向文化商品渠道商转型,全力打造西部一流文化传媒集团!”
经济之危,文化之机。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文化产业表现出逆势上扬的特点,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影电视、动漫、网络游戏等异常火爆。机遇当前,市委三届五次全会对发展壮大重庆文化产业作出全面部署。令人欣喜的是,我市文化产业已经涌现出一批“领头羊”,它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闯出了一条条独具特色的成长之路。为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本刊继上期在“特别策划”栏目组合报道了我市部分文化企业的典型后,本期再推出一批文化产业的典型,希望它们做大、做强的故事,能够对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大发展提供借鉴。
被誉为“大象”的新华书店集团,面对民营书店和互联网的冲击,阵地受到威胁。但近些年来,业界惊奇地发现,重庆新华书店集团这只“大象”跳起了惊心动魄的“探戈”。
“商战有句行话:渠道为王。谁拥有了发行渠道,谁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肖陵一语中的。为了抢占“渠道”,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发起了“三大战役”——
■ 点穴战——占领都市制高点
2001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四周一片漆黑,肖陵的书房却灯火通明。
肖陵在室内来回踱步,陷入沉思。
现代书城在解放碑崛起,如鱼鲠在喉。双方一交手,新华书店的传统图书市场销量就大幅下滑——商战已不可避免。
“在武侠片中,高手一般都会点穴,对手一旦被点中,人便不能动弹。”肖陵停住了脚步,眼里发出光亮,“跟民营书店比起来,新华书店卖场设施老化,场地狭窄,这就是我们的死穴,不革新,必败无疑。”
很快,集团公司作出投資1.3亿元兴建旗舰店的决定,发动了第一场战役——点穴战。
2003年9月,位于解放碑十字金街的重庆书城开业。手扶电梯,玻璃幕墙,除了25万种图书外,还开辟了数码广场和儿童园地。浑身充满时尚气质的重庆书城,吸引了无数市民的眼球。
“随着卖场的扩展和业态的创新,新华书店很快收复失地。”肖陵如数家珍,“书城开业5年多来,平均日销售35万元,去年实现销售1.48亿元,在全国大书城中名列第五。”
紧接着,新华书店集团又在沙坪坝投下一枚棋子。2005年8月,位于三峡广场的沙坪坝重庆书城开业。
棋子刚落定,便引来一场激战。贵州西西弗书店入驻仅300米开外的三峡广场,现代书城借力浙江博库重装亮相,加上原有的沙坪书店,地盘争夺战陷入白热化。
沙坪坝重庆书城扬长避短,改进服务短板,通过名人签售、品牌营销等一系列活动,首战告捷。2008年,该书城销售突破4000万元,同比增长673万元,像钉子一般在三峡广场牢牢扎稳了根。
解放碑和沙坪坝“点穴战”的成功,大大振奋了新华人,他们的“胃口”也大了起来:2012年前在万州、涪陵、江北、重庆大学城等地建设十大新华书城,从而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 经脉战——从城市包围农村
“主城问题解决后,‘肠梗阻’又冒了出来,各区县店陷入各自为政的游击战。”肖陵说,“这好比人体的经脉没有打开一样,不通泰,自然不舒坦。”
于是,新华书店集团发动了第二场战役——经脉战——以主体网络为基础,顺藤摸瓜,通过大力发展社区和乡镇特许加盟连锁店,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市场。
跟餐饮业连锁加盟不同,图书加盟利润薄,风险大。为保证战役的顺利开展,新华书店集团推出了不收加盟费和管理费、先供书后付款等各种优惠条件。
随即,万州、奉节、长寿、巫山、綦江等连锁店,像爬山虎的茎须一样迅速蔓延。
各连锁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迅速占领市场。长寿店采取“送书进企业,服务在身边”的营销活动,近3万元样书被川维厂全部买下;梁平店推出各类教辅资料,赢得全县师生的认可;奉节店针对金融危机,给人们及时送上“心灵鸡汤”……
此役没有遇到阻力,布点相当顺利。截至2008年底,集团公司图书发行网点已由组建之初的207个增加到303个,所有区县都拥有一定规模的中心门市,1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书城达17个,新华书店的国有发行主渠道地位愈来愈牢固。
■ 网络战——以网制网
2007年8月8日,一条不起眼的消息引起市民的注意:从即日起市民可坐在家中,每天24小时通过网络购买重庆书城的图书。
“在‘当当网’等网络书店的冲击下,我们失去了一部分客源。”肖陵说,“网络就像人们的神经一样,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堵是堵不住的,如果任其发展,将比传统市场的丢失更可怕。我们必须快速跟上,以网制网。”
为此,新华书店集团发动了第三场战役——网络战。
集团与全国700余家图书、音像出版社紧密合作,将76万种图书推上重庆书城网上书店。这一新颖的售书方式引起读者的兴趣,网站开通当天就有6位读者通过网络订购图书。
而今,登录重庆书城网上书店,只需轻点鼠标,图书查询、新书推荐、在线交易、活动信息发布、会员优惠购书、社区互动等功能样样俱全,购书方便快捷。截至今年4月,网上书店点击数已超过190万人次。
“虽然网上书店这条渠道目前还不畅通,但只要坚持,我们迟早会大获丰收。”肖陵坦言,“等解放碑时尚文化城和出版物物流中心这两个项目建成后,我们将由单纯的出版物分销商向文化商品渠道商转型,全力打造西部一流文化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