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完成知识的有效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如果教师能有效的组织,把握好时机,采用合理多样的形式,并进行及时、合理的评价,一定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程改革;合作学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8-029-01
0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极富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形势下主要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但是,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影响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比如合作的内容不到位,合作中优秀生主宰小组,一个人代表小组的意见,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1.1优化组合,优势互补
小组成员的合理组合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学习小组的划分没有绝对的规则,一般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要真正做到“同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同质”建立在多个维度之上,不能只看单一的学习成绩。另外,每一位学生都是学习的资源,并且有些人的资源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潜在性,所以要真正做到优化组合,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甚至包括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家庭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编组。每4~5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
1.2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具体的责任分工,如由谁来组织、谁来操作、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等等,以此来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但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每位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从而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多方面能力的锻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分工和职责都是一种动态的确定,每当任务来临,都要有确定的组员接受,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承担一定的责任,共同参与,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2.明确合作学习的流程模式
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总结出由以下三个要素形成的合作学习的简要流程:独学→对学→群学。独学是对学的基础;对学是群学与交流的基础。
对学前,小组成员先独立学习与思考(包括阅读教材),把观点与想法记下来,合作讨论时需要以自己的独立见解为支撑,尤其是理论、计算、实验设计部分,经常需要有序的逻辑推理,如果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没有自己的观点就直接参与合作学习,那么合作就没有意义,更会造成时间的浪费。
学生经过独学后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了疑问和解惑的欲望,合作也就成了的一种需求,小组里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发言人将其整理出来,然后准备展示或补充。
3.合理选择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次数也并非越多越好。我们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不考虑实际需要,频繁地、盲目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原子结构”,“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等概念与理论的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否则将事倍功半,教学效率极其低下。因此教师安排的合作学习任务是否恰当,是这项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
一般来说,太易和太难的问题都不适合,太容易的问题无需讨论,太难的问题,小组讨论难以使个人在短时间内进行深入缜密的思考。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中等难度的、有真实情景的、有挑战性的以及解决途径和结论不惟一的开放性问题以及实验探究性问题。真实情景有助于激发小组的兴趣,有挑战性的和解决途径和结论不惟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这时就需要大家的智慧,需要头脑风暴,互相启迪解决问题,有助于更多的成员参与评价和获得成功感。实验探究性问题涉及的步骤较多,从性质预测,实验方案设计到方案实施,现象记录,归纳总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小组成员取长补短,考虑问题更全面,可以使学生对性质的预测及方案的设计更科学、更合理,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协作,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化学必修1(鲁科版)中“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这一部分内容与人类未来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具有真实性、复杂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将教材内容设计成下列问题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展开分工合作,发挥个性和施展才华。
1.CO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CO2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大气中的?
2.海水中的含碳物质是从哪里来的?
3.若大气中没有CO2会怎么样?CO2过量又会怎么样?
4.如何减少CO2的排放?你是否有创新性的减排方案?
學生有合作学习的愿望和基础,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从书刊和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在合作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过程,学会方法,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总之,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合作学习作为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是这种合作学习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摸索、改进、反思、校正。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走向成熟,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课程改革;合作学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8-029-01
0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极富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形势下主要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但是,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影响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比如合作的内容不到位,合作中优秀生主宰小组,一个人代表小组的意见,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1.1优化组合,优势互补
小组成员的合理组合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学习小组的划分没有绝对的规则,一般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要真正做到“同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同质”建立在多个维度之上,不能只看单一的学习成绩。另外,每一位学生都是学习的资源,并且有些人的资源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潜在性,所以要真正做到优化组合,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甚至包括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家庭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编组。每4~5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
1.2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具体的责任分工,如由谁来组织、谁来操作、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等等,以此来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但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每位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从而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多方面能力的锻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分工和职责都是一种动态的确定,每当任务来临,都要有确定的组员接受,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承担一定的责任,共同参与,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2.明确合作学习的流程模式
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总结出由以下三个要素形成的合作学习的简要流程:独学→对学→群学。独学是对学的基础;对学是群学与交流的基础。
对学前,小组成员先独立学习与思考(包括阅读教材),把观点与想法记下来,合作讨论时需要以自己的独立见解为支撑,尤其是理论、计算、实验设计部分,经常需要有序的逻辑推理,如果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没有自己的观点就直接参与合作学习,那么合作就没有意义,更会造成时间的浪费。
学生经过独学后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了疑问和解惑的欲望,合作也就成了的一种需求,小组里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发言人将其整理出来,然后准备展示或补充。
3.合理选择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次数也并非越多越好。我们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不考虑实际需要,频繁地、盲目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原子结构”,“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等概念与理论的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否则将事倍功半,教学效率极其低下。因此教师安排的合作学习任务是否恰当,是这项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
一般来说,太易和太难的问题都不适合,太容易的问题无需讨论,太难的问题,小组讨论难以使个人在短时间内进行深入缜密的思考。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中等难度的、有真实情景的、有挑战性的以及解决途径和结论不惟一的开放性问题以及实验探究性问题。真实情景有助于激发小组的兴趣,有挑战性的和解决途径和结论不惟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这时就需要大家的智慧,需要头脑风暴,互相启迪解决问题,有助于更多的成员参与评价和获得成功感。实验探究性问题涉及的步骤较多,从性质预测,实验方案设计到方案实施,现象记录,归纳总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小组成员取长补短,考虑问题更全面,可以使学生对性质的预测及方案的设计更科学、更合理,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协作,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化学必修1(鲁科版)中“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这一部分内容与人类未来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具有真实性、复杂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将教材内容设计成下列问题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展开分工合作,发挥个性和施展才华。
1.CO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CO2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大气中的?
2.海水中的含碳物质是从哪里来的?
3.若大气中没有CO2会怎么样?CO2过量又会怎么样?
4.如何减少CO2的排放?你是否有创新性的减排方案?
學生有合作学习的愿望和基础,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从书刊和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在合作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过程,学会方法,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总之,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合作学习作为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是这种合作学习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摸索、改进、反思、校正。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走向成熟,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