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三化学实验研究或者探究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日趋完善,问题也慢慢减少,课堂教学也越来越活泼生动有趣。但是在探究方法上面还只是停留在老师掌握住大部分的主动权的层面。科学探索能力技巧的培养可以让学生能够自主吸取知识和技能,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能尽情地感知化学实验的乐趣,以及感知化学的魅力,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初三化学 自主探究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50-02
引言:本课题打算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提出问题,在猜想和假设能力,指定计划和设计操作能力,以及实验操作和数据总结能力三个能力进行培养。化学实验教学采用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操作,实验效果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的方式,分别形成较为科学,系统的初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本文将通过三个方面来展示未来的化学教师将该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在化学实验中提高科学探索能力,注重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资源,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1.在进行实验的过程的时候要注意探索新知识,创新意识是让学生汲取新知识,获取新的营养的动机。一般而言,学生大多具有创新的潜力和创造的潜能。教师应该具有保护学生创新心理和创新精神的想法和能力,是让学生形成崭新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比如在实验操作的时候,因材施教,在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动脑筋,让化学实验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而不是老师的事情。同时注意添加实验的趣味性,让学生发动他们的手,脑以及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内心对化学世界的渴望。
2.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要想让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让学生自己真正地成为实验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或者集体自主设计实验过程,自己操作实验设计可以让实验变成自己的实验,变成有观赏性,有科研性质的探究。这样学生自己的自信心也会提高,而且学生对实验的过程以及原理也记忆犹新。例如:在关于制造氧气的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给出所需的材料和容器,然后让学生自拟一个实验方案来制造氧气。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安排:(1)学生自拟实验方案。(2)学生详细设计实验操作过程。(3)团体讨论和自评。学生在实验中,独立探索、研究,虽然时间可能长一些,但在操作中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解决实验中出现疑难问题,提高了学生独立实验和学习的能力。
二、重在探究实验,挖掘对科学知识的创新
探究的宗旨是让学生由被动变为自主学习,这将实现学习质的突破。探究式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空,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题、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并将化学学科的各部分知识、技能、技巧相互渗透、融会贯通。以教材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为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提出问题:对蜡烛在之前,之中,之后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以及分析,同时剖析出现象的实质?
2.提出假设:蜡烛是十分普遍的物件,但是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具体会有哪些变化以及什么现象出现?我们需要提出猜想;
猜想一:需要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硬度以及气味。
猜想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在水中,观察其变化,十分会漂浮起来。
猜想三:点燃石蜡的时候观察火焰以及温度变化,用手尝试温度的高低,是否外焰的温度最高。
在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想之后,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试验,然后将猜想与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假设1:是否蜡烛的不同会影响蜡烛的燃烧程度。
假设2:蜡烛的密度是不是比水小,是不是不溶于水的固体。
假设3:石蜡的外焰是不是温度最高,可以带领学生简单地尝试一下。
3.制作计划,设计实验,开始实验:让同学制作仔细的研究计划,就同学的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老师在实验中给予相对的指导,同时让同学小组讨论一下实验结果以及实验色实质。
实验一:氧气可以让带有火星的木棍复燃,木棍烧得越旺盛说明氧气含量越多,首先将水槽,250ml的集气瓶两个准备好,玻璃片两个以及酒精灯,火柴,小木棍,水,烧杯。第一步得检查仪器药品,做好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准备工作。往集气瓶里面吹气,收集好我们呼出的气体放在平地上。
第二步,将另外一个集气瓶放在平地上,用玻璃盖好。将烧着的小木棍分别深入集气瓶内,最后带领学生观察实验结果以及分析实验结果并且写出实验报告。
猜想: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话那么小木棍就会熄灭,其次如果二氧化碳的含量少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话那么小木棍就可能会复燃。
现象;小木棍在几秒之内迅速熄灭掉,说明集气瓶内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实验二:将第二个集气瓶内通入少量氧气,再次将小木棍放入瓶内,观察现象。
现象:小木棍在第二个集气瓶内燃烧起来。
4.解释与结论:让学生对刚刚进行的实验进行分析解释以及总结,从上述的几个实验钟分析得出的事实可以证实,人呼出的空气中确实是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如果想要达到燃烧的目的的话需要的条件是:①氧气(或空气)。②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上述三个条件必须都到达,不能缺少一个。
三、注重验证性实验的探究性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科学方法和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发展学习的兴趣,这是要求教师通过实验探究来得出某个结论。例如,在讲铁生锈条件时,由于铁生锈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在讲课前的10天前把装置做好后,放置于教室或是实验室(也可让学生回家自己做),并让学生每天观察铁生锈的情况,并做好记录。这样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趣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蒋绍征.中学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J].大学时代B,2006年06期.
[2]张海洋.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验改进[J].化学教学,1999年02期.
[3]娄进,刘小敏.探究多彩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5年07期.
【关键词】初三化学 自主探究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50-02
引言:本课题打算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提出问题,在猜想和假设能力,指定计划和设计操作能力,以及实验操作和数据总结能力三个能力进行培养。化学实验教学采用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操作,实验效果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的方式,分别形成较为科学,系统的初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本文将通过三个方面来展示未来的化学教师将该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在化学实验中提高科学探索能力,注重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资源,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1.在进行实验的过程的时候要注意探索新知识,创新意识是让学生汲取新知识,获取新的营养的动机。一般而言,学生大多具有创新的潜力和创造的潜能。教师应该具有保护学生创新心理和创新精神的想法和能力,是让学生形成崭新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比如在实验操作的时候,因材施教,在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动脑筋,让化学实验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而不是老师的事情。同时注意添加实验的趣味性,让学生发动他们的手,脑以及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内心对化学世界的渴望。
2.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要想让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让学生自己真正地成为实验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或者集体自主设计实验过程,自己操作实验设计可以让实验变成自己的实验,变成有观赏性,有科研性质的探究。这样学生自己的自信心也会提高,而且学生对实验的过程以及原理也记忆犹新。例如:在关于制造氧气的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给出所需的材料和容器,然后让学生自拟一个实验方案来制造氧气。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安排:(1)学生自拟实验方案。(2)学生详细设计实验操作过程。(3)团体讨论和自评。学生在实验中,独立探索、研究,虽然时间可能长一些,但在操作中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解决实验中出现疑难问题,提高了学生独立实验和学习的能力。
二、重在探究实验,挖掘对科学知识的创新
探究的宗旨是让学生由被动变为自主学习,这将实现学习质的突破。探究式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空,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题、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并将化学学科的各部分知识、技能、技巧相互渗透、融会贯通。以教材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为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提出问题:对蜡烛在之前,之中,之后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以及分析,同时剖析出现象的实质?
2.提出假设:蜡烛是十分普遍的物件,但是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具体会有哪些变化以及什么现象出现?我们需要提出猜想;
猜想一:需要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硬度以及气味。
猜想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在水中,观察其变化,十分会漂浮起来。
猜想三:点燃石蜡的时候观察火焰以及温度变化,用手尝试温度的高低,是否外焰的温度最高。
在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想之后,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试验,然后将猜想与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假设1:是否蜡烛的不同会影响蜡烛的燃烧程度。
假设2:蜡烛的密度是不是比水小,是不是不溶于水的固体。
假设3:石蜡的外焰是不是温度最高,可以带领学生简单地尝试一下。
3.制作计划,设计实验,开始实验:让同学制作仔细的研究计划,就同学的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老师在实验中给予相对的指导,同时让同学小组讨论一下实验结果以及实验色实质。
实验一:氧气可以让带有火星的木棍复燃,木棍烧得越旺盛说明氧气含量越多,首先将水槽,250ml的集气瓶两个准备好,玻璃片两个以及酒精灯,火柴,小木棍,水,烧杯。第一步得检查仪器药品,做好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准备工作。往集气瓶里面吹气,收集好我们呼出的气体放在平地上。
第二步,将另外一个集气瓶放在平地上,用玻璃盖好。将烧着的小木棍分别深入集气瓶内,最后带领学生观察实验结果以及分析实验结果并且写出实验报告。
猜想: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话那么小木棍就会熄灭,其次如果二氧化碳的含量少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话那么小木棍就可能会复燃。
现象;小木棍在几秒之内迅速熄灭掉,说明集气瓶内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实验二:将第二个集气瓶内通入少量氧气,再次将小木棍放入瓶内,观察现象。
现象:小木棍在第二个集气瓶内燃烧起来。
4.解释与结论:让学生对刚刚进行的实验进行分析解释以及总结,从上述的几个实验钟分析得出的事实可以证实,人呼出的空气中确实是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如果想要达到燃烧的目的的话需要的条件是:①氧气(或空气)。②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上述三个条件必须都到达,不能缺少一个。
三、注重验证性实验的探究性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科学方法和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发展学习的兴趣,这是要求教师通过实验探究来得出某个结论。例如,在讲铁生锈条件时,由于铁生锈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在讲课前的10天前把装置做好后,放置于教室或是实验室(也可让学生回家自己做),并让学生每天观察铁生锈的情况,并做好记录。这样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趣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蒋绍征.中学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J].大学时代B,2006年06期.
[2]张海洋.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验改进[J].化学教学,1999年02期.
[3]娄进,刘小敏.探究多彩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5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