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如何激发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探究,可以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化学常见问题。新课程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这些实验具有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的特征。化学又是一门较为难懂的学科,不仅基础知识要扎实,更要学会灵活变通,将公式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使化学学习不枯燥乏味,而感受化学所带来的独特魅力。因此教师应将化学课本中的知识点并重点将内容中的趣味性体现出来,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不断进行学习、探索。
  一、营造和谐氛围融洽师生关系
  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减轻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记得上一届学生的第一节课,我和同学们说:“我是你们的朋友,你们在课堂上叫我徐老师,课后可以叫我徐大哥。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不仅将和你们一起去开启知识殿堂的大门,还将陪你们一起慢慢长大”。亲切的话语拉近了我和学生们的距离。在教学中我尤其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尽力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的环境中善于思考,敢于发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氧气的性质这一内容时,我为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课前准备好一个集满气体的瓶子,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里,让学生仔细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学生发现,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后发生了剧烈的燃烧,此时学生问我,集气瓶里装的是什么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发生剧烈燃烧?我告诉他们,瓶子里装的是人类及动物生存所必需的氣体——氧气。
  二、生活中的化学是课堂教学的资源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更多地倾向接受形象生动及宏观的东西,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源。如:我们都知道食用加碘盐的重要性,可以预防碘缺乏症,那么炒菜时等菜快出锅时再放碘盐,有什么科学依据?学生通过相关化学知识的学习,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碘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碘酸钾就是碘的主要提供者,但碘酸钾很不稳定,在加热或光照时很容易分解,而不利于人体碘的摄入量,故此不要过早放碘盐。又如:我前一届班上一位同学向我反映说他很喜欢鱼,想在家里养几条,但总也养不成,不知道什么原因。我问他:鱼缸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说是接的自家的自来水。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来水不宜用来养鱼?要进行怎样的处理之后才可以?”。这样,我通过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教学源素,并将它们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知识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的魅力,而且启发了学生善于发现生活现象的能力。实践证明任何知识的掌握都要经历一个认识、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而学生生活实践则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化学问题的“第二课堂”。
  三、加深诱导 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对于初学化学者说是避免不了要进行概念及原理教学的。例如:在教学“鉴别食盐和纯碱”这部分内容时,我给学生讲解了食盐与纯碱的特性之后,设计一个可以鉴别食盐与纯碱的实验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①分别在容器中放置少许白色粉末,几天后如发现潮解则为食盐,否则为纯碱。②口尝白色粉末带咸味的是食盐,带涩味的是纯碱。③用手分辨有滑腻感觉的是纯碱。④在试管中分别放置少许样品,再倒入一些稀醋酸,如果产生气泡,那就是纯碱,否则就是食盐……。因此,教师在教学化学概念与原理时,一定要加强和前面知识的横向联系,将零散的知识在学生脑海里贯穿成一个整体。又如金属活动顺序表是初三化学第二学期的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知道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越容易失去电子,与酸反应越强烈。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结合了学生第一学期里学过的原子与离子之间的转化,以帮助学生分析金属与酸、盐等反应的实质。学生了解到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与酸反应时,能失去电子,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失去电子。同理,与盐溶液反应时,排在前面的金属因为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而被溶解,而排在后面的金属因为得到电子成为原子而从溶液中析出。通过以上分析学生对金属与酸和盐的反应有了一个本质的认识。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启蒙时期,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一种互动过程,教师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探索、改革、总结并给予适当的诱导、点拨,引发学生思维使知识与经验不断整合,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直接、全面、深刻,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其他文献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中心幼儿园是一所公办省级优质园,原为兴化市新生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2014年移址新建,2017年秋成为独立法人单位。园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园内环境优雅,绿树成荫,园外,水乡风情,车路河穿行而过。自然与现代气息相融合,是宜教乐学的摇篮宝地。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完善的设施仅仅是物质基础,办一流幼儿园,必须坚持内涵发展,以人为本,扎扎实实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幼儿教师是履行保教职责的专业人
期刊
“留白”是中国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观点,显示出中国传统艺术的智慧—— “无画处皆成妙境”。由此我想到,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必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和展示空间。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也可以像绘画艺术中的画家一样“
期刊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作好情感铺垫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
期刊
课堂教学讲究以学生为主体,这确实高度体现当前的教改的潮流和趋势。但是,事情总要有个“度”,如果一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启发的功能,似乎也就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是否就有了放任自流的弊病了呢?目下,就有一种通病,似乎教师讲课便不是以学生为主体,便不符合当今教改的潮流和趋势。我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固然是主体,而教师却是这主体的组织者。教师出色的讲课,能将学生直接带入知识的殿堂,领略历史
期刊
在我们的教育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自主空间较为狭小、封闭,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自主的主动发挥空间,致使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压抑沉闷。因而,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重视师生意见的交流和平等合作,鼓励学生积极上进,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一、优化教学氛围,创造和谐环境  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享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实行开卷考试后,其目的指向性在于更加注重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社会实际能力的考查。因此中考复习一定要围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思品学科能力开展学习和备考活动。我认为下列方法切实有效。  一、认真复习教材,夯实基础知识  开卷考试大幅度提升了思品学科能力考察的层次,着力突出思维能力的考察力度。于是,有些学生认为掌握基础知识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提高思品学科能力。其实知识和能力两者的关
期刊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语出《礼记·学记》。大意为:所谓教师,应当是帮助学生发挥长处纠正学生在学习中的偏差的人。以此扩展,“失”不仅在学习,乃至道德,更应为德。优秀的教师应当依据不同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弊病不断帮助其修正自身。“何为优秀的教师?如何使自己成为优秀的教师?”面对每天周而复始的工作,我时常困惑于这个问题。成功范例处处可见,答案却也难以捉摸。平日我們所见,更多的是优秀教师面对荣誉时的
期刊
联想是思维的火花,是接通解题思路的桥梁。加强思维迁移,有助于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思维迁移能力,并且不让其走入死胡同呢?我深有感触的记得我曾经上过的一堂课——北师大版 《分数的大小比较》。下面我先说说我对教材的见解:  教材分析:“分数比大小”是在学完“分一分(一)”和“分一分(二)”,对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对于分数的进一步认识。呈现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是
期刊
内容摘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特别是作文评改过程是培养学生建立写作兴趣、自信心,促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引导学生把听说读写相联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最终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要培养学生对于作文及评改作文的兴趣;优化作文评改课堂的组织形式;完善作文的评改方式;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作文评改 语文素养 兴趣 组织形式 评改方式 评价体系  课程标准在第四学
期刊
在忙忙碌碌的暑假之际,我抽空阅读了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常生龙老师《给教师的5把钥匙》,期待自己能够借鉴5把钥匙,行走好自己的教育之路。在《自序·做更好的自己》中,作者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给大家推荐了五把钥匙:拔高一层看教育;千方百计提升自己;有一颗学生的心;遵循学习的规律;保持积极的心态。这些话题贴近教师实际,容易引发共鸣。  一、第一把钥匙和第四把钥匙:拔高一层看教育、遵循学习的规律  “不识庐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