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通过观察和研究,笔者发现目前数学课堂教学有如下特点:高密度提问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把可以提供探索的问题分解为若干逻辑性较强、认知水平较低的问答。比如,2002年观摩了山东数学优质课比赛,一节课提问多达36人次,一道探究性、研究性强的好题,被教师分割成若干个认知水平较低的小题,教师随意性、盲目性、肢解性提问太多,教师已走入提问误区;教师提问以记忆性问题为主,推理性次之极少有创造性、批判性问题提问技巧比较单一;课堂练习由低到高安排,以小步、多练、勤反馈为原则,学生成为高速解题的机器;从效果上看,教师与分数的权威性从思想上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高强度、大容量的提问与训练,使学生应接不暇,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去联系现实的应用,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其结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
二、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意义与要求
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参与学习不仅仅表现为行为上的参与,如做了多少题,用了多少时间。更深刻的形式应包括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情感参与一般分为爱好、追求成功、避免失败、无所谓、厌恶等几个层次。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程度。认知参与由思维的深度、认知策略的水平和元认知水平体现出来;学习的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以往的生活、学习、交往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进行推理的智力潜能;学习不单是知识有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知识需要,才能在课堂上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才会有课堂教育教学的高效益。因此,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好奇与求知欲、探索与“再创造”、建立自信心与获得成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2.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要求
主动参与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量”的要求,二是“质”的要求。
2.1“量”的要求
基础教育肩负着双重任务,即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为社会输送合格劳动者。但现实存在的问题是:关注前者,而忽视后者。基本上属于“英才”教育的范畴。事实上,义务教育应该是为每个学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因此,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差异性和持续性,着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从以数学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同时兼顾数学学科特点、学生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经受挫折的考验,积累经验。
2.2“质”的要求
现代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原有经验的建构,任何脱离学生经验的灌输都是低效的学习。学生的主动参与不应该是热热闹闹的形式参与、片面参与,而应该是深层次的实质参与(独立研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建构主义教学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发现与发展过程。要正确把握学生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中,自我需要的强度大小,明确学生参与的历程应是知识发生、发展和巩固的全过程,时刻注意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思维力度怎样,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思维空间,在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主动参与”的条件
1. “主动参与”对教师的要求
1.1“主动参与”呼唤教师观念的更新
教师一是应抛弃“唯我独尊”的陈腐观念,倡导教师互动、平等参与、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二是应完成角色的转变,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三是应抛弃“精英”教学策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四是要正确处理好“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而在教法上要着眼于“导”;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三个尝试,即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尝试把班级还给学生;营造學生健康成长需要的民主氛围;尝试把创造还给学生,搭建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的平台。
1.2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改变灌输——接受的教训模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多种多样,如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位学生的饿“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可巧妙设置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识内在知识联系,去大胆猜想、质疑、探究、发现;学生的学习要始终把质疑提问、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教师“导”学,始终把激发兴趣、反思矫正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充分呢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直观、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通过观察和研究,笔者发现目前数学课堂教学有如下特点:高密度提问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把可以提供探索的问题分解为若干逻辑性较强、认知水平较低的问答。比如,2002年观摩了山东数学优质课比赛,一节课提问多达36人次,一道探究性、研究性强的好题,被教师分割成若干个认知水平较低的小题,教师随意性、盲目性、肢解性提问太多,教师已走入提问误区;教师提问以记忆性问题为主,推理性次之极少有创造性、批判性问题提问技巧比较单一;课堂练习由低到高安排,以小步、多练、勤反馈为原则,学生成为高速解题的机器;从效果上看,教师与分数的权威性从思想上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高强度、大容量的提问与训练,使学生应接不暇,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去联系现实的应用,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其结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
二、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意义与要求
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参与学习不仅仅表现为行为上的参与,如做了多少题,用了多少时间。更深刻的形式应包括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情感参与一般分为爱好、追求成功、避免失败、无所谓、厌恶等几个层次。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程度。认知参与由思维的深度、认知策略的水平和元认知水平体现出来;学习的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以往的生活、学习、交往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进行推理的智力潜能;学习不单是知识有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知识需要,才能在课堂上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才会有课堂教育教学的高效益。因此,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好奇与求知欲、探索与“再创造”、建立自信心与获得成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2.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要求
主动参与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量”的要求,二是“质”的要求。
2.1“量”的要求
基础教育肩负着双重任务,即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为社会输送合格劳动者。但现实存在的问题是:关注前者,而忽视后者。基本上属于“英才”教育的范畴。事实上,义务教育应该是为每个学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因此,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差异性和持续性,着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从以数学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同时兼顾数学学科特点、学生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经受挫折的考验,积累经验。
2.2“质”的要求
现代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原有经验的建构,任何脱离学生经验的灌输都是低效的学习。学生的主动参与不应该是热热闹闹的形式参与、片面参与,而应该是深层次的实质参与(独立研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建构主义教学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发现与发展过程。要正确把握学生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中,自我需要的强度大小,明确学生参与的历程应是知识发生、发展和巩固的全过程,时刻注意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思维力度怎样,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思维空间,在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主动参与”的条件
1. “主动参与”对教师的要求
1.1“主动参与”呼唤教师观念的更新
教师一是应抛弃“唯我独尊”的陈腐观念,倡导教师互动、平等参与、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二是应完成角色的转变,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三是应抛弃“精英”教学策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四是要正确处理好“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而在教法上要着眼于“导”;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三个尝试,即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尝试把班级还给学生;营造學生健康成长需要的民主氛围;尝试把创造还给学生,搭建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的平台。
1.2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改变灌输——接受的教训模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多种多样,如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位学生的饿“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可巧妙设置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识内在知识联系,去大胆猜想、质疑、探究、发现;学生的学习要始终把质疑提问、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教师“导”学,始终把激发兴趣、反思矫正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充分呢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直观、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