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角下的《北迁的季节》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mu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北迁的季节》是苏丹现实主义作家塔依卜·萨利赫的成名作。本文将从符号学的视角对小说中“尼罗河”及其叙述者与穆斯塔法两人在特殊语境下所蕴含的意义进行解读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以及其作品。
  【关键词】:《北迁的季节》 ;语境;符号学
  塔依卜·萨利赫是苏丹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北迁的季节》是他的成名作,自其出版后,阿拉伯文学界和西方媒体曾一再发表评论,一些评论家甚至把它奉为阿拉伯文坛“当代的奇葩”。小说以叙述者为线索,描述了穆斯塔法·赛义德凭着自己非凡的表现,先后被送到开罗和伦敦深造后所经历的一生。
  本文将运用赵毅衡在《符号学》中提出的“符号的构成”、“符号过程,不完整符号”以及“符号的解释中的语境论”来研究“尼罗河”在《北迁的季节》中的深沉意义,从而揭示萨利赫在小说中三十次提到尼罗河的真实意图,以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因此,本文將从叙述者和穆斯塔法的生命发展以及结束两个方面着手,来探索其出现的符号意义。
  在人类生活中,每一种实用物,或有时用目的的行为,都有可能带上符号意义,这样就出现表意-使用性复合的“符号-物体”。艾柯认为任何物都是一个“符号-使用体”,它可以向纯然之物一端靠拢,完全成为物,不表达意义;它也可以向纯然符号载体一端靠拢,不作为物存在,纯粹为表达意义,而任何符号-物都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移动,而其使用部分与与表达意义的“成分分配”,取决于在特定解释语境中,接受者如何解释这个载体所携带的意义。“尼罗河”是自然事物,它原本不是为了“携带意义”而出现,但它落到了作者的意识中,被意识符号化,携带了它在特殊语境中的特殊意义。
  穆斯塔法和叙述者都出生在尼罗河边上,尼罗河伴随着他们的出生,同时也伴随着他们的成长。穆斯塔法自幼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但却因为他的胆识他进入了尼罗河边上的一所学校。“学校是一幢漂亮石头房子,就在尼罗河边上的一个大花园里”,[1][155]尼罗河在文中第三次和第四次的出现,都与学校和殖民者的教育相联系,在这特殊的语境下,尼罗河暗示着一种特殊的符号意义:它和穆斯塔法的成长息息相关。也正是这个受教育的机会,成为了穆斯塔法一生中的转折点。他在校长的帮助下,去了开罗,结识了罗宾逊夫妇,在开罗逛过街,进过剧场,看过歌剧,有一次还横渡过尼罗河。后来离开开罗,穆斯塔法去了他一心想去的伦敦,开始了他人生的真正旅程。尼罗河这个特殊的具有生命意义的符号伴随着穆斯塔法一生的发展,从喀什穆到开罗,从开罗到伦敦,后来又从伦敦辗转回到了苏丹。叙述者在讲述了他留学七年回到家乡的时候,尼罗河这个具有生命意义的特殊符号第一次出现在小说的开篇,而叙述者的人生之旅也真正从他学成归来开始发展的。“除此之外,难道还有什么别的章法?...每年我都有两个月在家乡度过,这是一个位于尼罗河拐弯处的小村镇,由南向北的尼罗河在这里差不多突然拐了一个直角,东流而去。”[1][179]路上,叙述者经过尼罗河边一幢已经建到一半的红砖房,这是修了一年还未维修好的医务所。即使叙述者意识到了自己对眼前的现状的无奈,但依旧改变不了什么,叙述者的人生旅程依然随着尼罗河的走向继续前进。“尼罗河”这个特殊的符号在这样的语境下被赋予了一种关于成长中徘徊的新意义。
  关于决定符号意义的各种因素,语境可能是最重要的。语境,就是符号的使用环境,有的符号学家称之为“情景”。人是社会的人,人对符号的解释结构,总是以可以预测的语境构筑起来的,在符号表意出现的时候,就会“不言而喻”地放在这个语境序列中进行解释,哪怕符号文本并不完整,接受者也会在已定的语境中重构意图意义。穆斯塔法这个“入侵者”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东方气质和在西方受过的教育来伪装着自己,在西方赢得名声和女人。“尼罗河”这个特殊符号在他欺骗一个天真的女性西蒙时,又一次出现在穆斯塔法的谎言里。“父母和另30人在尼罗河摆渡时覆舟身亡,直说到她热泪盈眶。”“纳罗河?”“是尼罗河。”“那你们是住在尼罗河边上的吗?”“对,我们的家就在尼罗河边上,我晚上一觉醒来时,可以从窗口伸出手去,拨弄尼罗河水,直到重新入睡。”“尼罗河,这个蛇神,又获得了一个新的献生。”[1][166]“尼罗河”在穆斯塔法和西蒙的对话语境下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最后这五位女性都因他而死,他也折回到了这个尼罗河边上的小镇上。经历诸多心灵叩问和矛盾困扰后,穆斯塔法终于明白,他的灵魂和血液中许多模糊不清的东西促使我走向那遥远的地方。他的生活历程已经用完,再也没什么理由滞留。夜晚,在尼罗河水中选择死亡的穆斯塔法其实已经在那条古老的河流中找到了他生命的真正归宿。他将两个孩子托付给叙述者,希望他們不要远游他乡,饱吸本镇的空气,深受乡村气息的感染和人情世故的滋养,伴随着尼罗河边周而复始的耕作规律和记忆成长,“我的生命......有了真正的落脚点了”[1][181],他不希望孩子们像他一样染上游子症,无“家”可归,只能以在尼罗河水中死去来洗清罪恶获得灵魂超脱。塔拉瓦奈曾认为尼罗河具有两种力量:一种是破坏性的力量;另一种则是浸洗式的力量,让人重获新生。[1]“尼罗河”在这样特殊的语境中,我们可以知道尼罗河成为了穆斯塔法生命结束的符号。
  叙述者满怀着希望和喜悦从伦敦回到苏丹,而新政府的腐败不堪却抹杀了这份希望,让叙述者失望至极。其中最有破坏性的要数哈赛娜事件。“尼罗河拐弯处一个无名小村镇里那个黎明时分,在瓦德 利斯老头子身下呻吟的女人。......如果说后一种现象,就像生育、死亡、尼罗河泛滥、小麦收割一样是宇宙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话,那么前者同样是如此。”面对哈赛娜对改嫁坚决抵制,甚至有宁死的决心,叙述者更加无所适从,胆怯地选择了逃避责任。哈赛娜最终杀死了瓦德 利斯 并自杀,这一悲剧也激发了叙述者内心最深沉的声音。最后,在离开穆斯塔法密室之后,叙述者光着身子跳进尼罗河中,冰凉的河水让叙述者浑身打了个寒颤,他似乎清醒了一些。“尼罗河不像泛滥季节那么浩荡盈满,也不像枯水季节那么水窄流细。”“迎着东方现出的鱼肚白,我信步走到尼罗河边,何不下去游游水去去胸中的愤懑呢......我感到激流正把我冲向南岸的死角。我感到自己无法长久地保持身体的平衡,迟早要被河中的那股力量拽到河底。”[1][237][238]最终叙述者也在这古老的尼罗河中结束了生命。“尼罗河”第29次和最后一次出现在文中,而“尼罗河”这一符号在这样特殊语境下表意出来的时候,似乎就已经暗示了叙述者生命即将结束的结局。
  皮尔斯认为人自身是人使用的一个符号:“每个思想是一个符号,而生命是思想的系列,把这两个事实联系起来,人用的词或符号就是人自身。”[2][116] 叙述者和穆斯塔法本身就是一个符号存在于小说中,他们伴着尼罗河水的涨落而变化着,尼罗河也就成了象征着他们生命发展与衰落的符号。
  参考文献:
  [1]塔伊卜·萨利赫. 风流赛义德[M].张甲民译.时延春,阿拉伯小说选集(第二卷),世界知识知识出版社,2004:144-238.
  [2]赵毅衡,《符号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106.
其他文献
【摘要】:欧里庇得斯的剧作《特洛伊妇女》和柏辽兹的歌剧《特洛伊人》兩者的创作背景都是基于“特洛伊战争”这一大事件,剧作以不相同的艺术创作手法“抒情”,与此同时,它们在叙事上存在着互文性,文章将从剧本本身出发,探讨两剧作在作品中体现的互文特点。  【关键词】:欧里庇得斯《特洛伊妇女》;柏辽兹《特洛伊人》;互文性  欧里庇得斯和柏辽兹的剧作内容都是基于对特洛伊战争的反映,单从剧名上看,欧里庇得斯偏向写
期刊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兆”。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祝京兆的书艺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一)启蒙期(1466-1493)。“仆学书苦无积累功,所幸独蒙先人之教,自髫丱以来,绝其令学近时人书,且所接皆晋唐帖也······”祝京兆早年是以学习晋唐人帖为主, 并深受祖父祝颢, 外祖父徐有贞的启蒙与教导。良好的早期教育,对于祝
期刊
【摘要】:《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学成就方面塑造了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历史人物,像刘、关、张、诸葛亮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众多人物中,对于曹操的评价历来也是褒贬不一。《三国演义》对曹操的刻画让大家对他留下了奸诈的印象。事实上,曹操具有多重性格,阴险多疑只是其性格的一面,他也有优秀的一面,“宰相肚里能撑船”最开始就是用来形容他的。笔者看来对于曹操应该基于史实对
期刊
【摘要】:日本作家黑柳彻子所写的《窗边的小豆豆》,以巴学园独特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带给教育者许多教学启示。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在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契合,如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  【关键词】:教学理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书中主人公小豆豆拥有一个美好童年,她的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来源于两处,一是来自于妈妈的家庭教育,二是来自于小林宗作先生所创的巴学园的学校教育,二者共同诠释了什
期刊
【摘要】:《急就章》由西汉元帝时期的史游所编,从汉至唐,一直是在社会流传的重要识字教材,对于汉语发展和书法艺术具有重大影响,今世现存的《急就章》以章草本最多。本文以汉字字体学理论为指导,选取汉代流传下的《急就章》为主要材料,对《章草急就章》进行研究。  【关键词】:急就章;发展;字体  《急就章》为西汉元帝黄门令史游編纂,从汉魏至唐朝都是学童启蒙学习通用的字书。涉及的內容非常丰富。本文主要依据传世
期刊
【摘要】:菲茨杰拉德作為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在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通过人物象征揭露了“美国梦”的虚幻,对人们灵魂的腐蚀。主要人物盖茨比是“美国梦”的继承者,黛西、汤姆虚伪冷酷的上流社会贵族的象征。揭示了从个人到国家,对欲望的放肆追求终究是一场幻境。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人物象征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品,它
期刊
【摘要】:朱光潜先生的美学著作《谈美》论述了与美相关的许多问题。阅读后,我对于移情作用和科学与美这两点有些许想法, 结合这两点谈谈我对美和美学的理解。  【关键词】:《谈美》;移情作用;科学与美  “为什么灵魂寻求美?这是不可问也不可答的。”愛默生这句话道出了我心中对美这个字最直接的想法。读过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之后,我对美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想法,也依然有很多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地方,心中有些许想法
期刊
关于文学、艺术类型的划分,历史上便有很多的见解。有的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来界定,有的又用再现性、表现型来分类。哲学家黑格尔曾对与艺术分了三个类型,分别是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而黑格尔的这种分类法应用在后来的文学类型划分之中就出现了文学的三种类型,其中“现实型”这一类别便是对于黑格尔艺术类型中古典型的改造与发展。  本文通过对缅甸作家玛珊达的现实型文学作品《刨冰爱冰》的译文进行对文章的分析与讨论,
期刊
【摘要】: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首次为“游侠”立传,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司马迁选择为游侠立传与“侠”的历史渊源、当时社会状况、其个人命运遭际等密不可分。  【关键词】:司马迁;《游侠列传》;游侠  在历代正史中,《史记》首设《游侠列传》,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司马迁选择为游侠作传,除了因为游侠在西汉已成为一种现象外,也与他的人生遭际及对游侠的理解等有关。  一、司马迁对“游侠”的阐述  韩非
期刊
【摘要】:山水写生是山水画学习与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山水画写生感知自然界中蕴含的艺术气息,可有效激发自身的创新灵感。  【关键词】:太行山;山水画;艺术气息  与此同时,对创作素材的收集、创作技巧的训练、创作语言的表达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在此次太行山写生中,使我受益颇多。当我踏上太行山之行的旅途时,内心不可谓是雀跃、激动且充满幻想的。  太行之山何崔嵬,岩幽谷隐藏风雷。  汉军已料骑士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