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居高不下,是政府施政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对象。自从2012年开始,政府针对“三公经费”中的问题,出台了八项规定,使我国体制内的“三公经费”现象得到了显著改善。在行政事业单位总体经费支出中,虽然“三公经费”消费占比已经极大程度削减,但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仍然存在侥幸者,伺机寻找铺张浪费的时机。这说明在内部监督和自我管控等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只有执行有效的措施,才能进一步缩减我国“三公”的总经费。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行政支出的金额核算,深化内部监督的力度。文章试图从内控视角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在“三公经费”管理方面的管理政策。
[关键词] 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 三公经费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为了更好地履行行政职能,更加科学高效地服务于社会与公众,行政事业单位履行政府职能时,经费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经费的具体支出上,还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把关制度,这也就导致在我国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出现了“三公经费”过度、铺张浪费的恶劣情况。为了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加科学合理的使用经费,一定要对“三公经费”问题进行严格的管控与约束。在“三公经费”的管理上,内部控制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下文从内控出发,分析如何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约束。
一、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三公经费”现状
自从2012年出台八项规定以来,我国的“三公经费”管控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由政府主导,各部门积极配合,在各个行政事业单位中清查“三公经费”铺张浪费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对“三公经费”进行严格的处理。在党风党纪建设中,我党强化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强调了“三公经费”合理使用的重要性,在严打之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在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也设立了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的“三公经费”监督体系,严格监督管理层的“三公经费”水平,将“三公经费”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与公务员的业绩考核相挂钩。另外,财政部门与监督部门也强化了财政支出的管理体系,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支出公开透明,杜绝“三公经费”浪费现象。但是,虽然已经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在“三公经费”治理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1]。
二、“三公经费”内部管理主要问题
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费支出,依旧存在一定的肆意消费公款现象。归根结底,还是这部分单位的“三公经费”审批制度缺乏完善性,在内部管控中,无法形成有力的监督措施。在内部管理的具体推行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个重要的问题。首先,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体系存在大量漏洞。这主要体现在管理层违规使用“三公经费”的问题屡见不鲜。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运作中,缺乏合理使用“三公经费”的意识,出现了巨大的浪费。其次,单位内部财政管理混乱,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计划,财务部门缺乏开展预算工作的意识,在很多情况中,“三公经费”完全没有用在刀刃上,导致单位的行政效率极低。最后,单位内部依旧缺乏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在财务支出方面,无法做到账务公开。除了单位内部原因以外,单位之外的相关纪检部门在审核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也是导致公款浪费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潜藏在财务报表中的“三公经费”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损耗的资金也愈发庞大。以上出现的问题,要求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并深化“三公经费“管理体系的建设,做到”三公经费“的合理合规调用,将每一笔资金都充分用在民生建设工作当中,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定要对经费滥用、公款吃喝、铺张浪费,以及豪华出行的现象进行严厉的惩处,以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进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信力。
三、“三公经费”内部控制措施
(一)建立健全“三公经费”内部监督机制
为了保证监督机制的顺利运行,首先要做的就是严格要求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主动公开自己的经费使用明细,做到政府账单的全公开,让百姓放心,让人民安心。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财务汇报工作,并定期进行内部自查,汇总完整的季度财务支出文件上报上级部门,等待监督部门的核查与审批。为了更好地做到在民众层面的公开公正,应定时将财务报告向公众进行公示,当然,机密部门除外[2]。通过公示,可以更好地发挥公众的监督能力,通过公众的眼睛集体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是否存在问题,是否存在危害集体的蛀虫。这样,在监督机制的作用下,可以更好地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细化内控。监督机制不仅是对于一个部门的整体把控,更加应该对领导层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督,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具有较大的权力,在财务支出方面有更多的话语权,是很多“三公经费”问题出现的根源所在,所以,强化对领导层的监督机制,是一个行政事业单位做到内部控制的根本所在。如果领导者都不能做到以身作则,杜绝三公消费问题的产生,那么还怎么要求自己的下属,乃至整个单位做到在三公消费上的公正公开呢?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一定要进行自查与他查,双管齐下,为单位内部控制提供有利条件。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纪检部门和审批部门的共同管理,完善协作监督的相关机制,做到對三公消费问题的零容忍。在各个环节中,一旦出现任何一个问题,立即采取措施,杜绝问题的产生。要想真正杜绝三公消费问题,就需要所有部门都做到相互监督,避免出现监控死角[3]。
(二)优化财务审批机制
财务审批,是“三公经费”问题的又一治理难点。如果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成果。首先,要预先制定财政预算控制。尤其是在“三公经费”的预算上,一定要严格根据有关单位的具体情况,从往年的实际运作中综合分析,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财政部门根据预算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拨款,将预算具体分配到每一个环节,杜绝超出预算的现象发生。与此同时,财政部门还应该积极跟进财务预算的具体使用情况,确保每一笔预算都运用在合理的地方。其次,加强财务审核程序的管理机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对“三公经费”的具体财政要求,对所有的财政立项进行严格的把关,把每一笔钱都归入相应的分类,杜绝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巧立名目谋取利益的现象发生。在财务审核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每一项财务支出的信息来源都是准确的、真实的。最后,积极发挥财政部门应有的监管作用。财政部门应尽快推行财政支出的统一管理,将每一笔资金支出都归入财政部门的数据系统,让每一项环节都有据可查,便于监督部门展开监管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此外,财政部门应尽快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合理监控,确保每一项“三公经费”的支出方向都是透明的,每一步账单都是合法合规的。财务部门的审核环节,是政府实行“三公经费”管控的一项重要环节,如果财政部门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那么“三公经费”的乱象就很难真正杜绝,所以财政部门责任重大[4]。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控体系
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很好地在内部管理上完善监督机制,很有可能当问题反映到外部监督机制中的时候已经很严重了,甚至已经产生较为重大的后果。不管外部监管多么有力,对于“三公经费”的管控,关键是要在内部管理的实施上下功夫,单位内部一定要建立健全内部管控体系。由于国家的严控,以及相关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改进,已经很少有人敢铤而走险,而是转到其他一些薄弱环节。在新形势与政策的不断发展中,单位需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前往外地进行培训,在培训费用报销方面,有些人员就进行了所谓的变通。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具体落实内部管理,将“三公经费”的管理在机制上进一步得到完善。在“三公经费”的几大关键领域,切实加强监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款出行上,在一些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用自己的公务车去执行任务,因此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给每个行政事业单位配备符合标准的公务车辆是合理合规的,但是一定要加强公务车辆使用情况的监管记录,杜绝公车私用,将每一笔“三公经费”都用在刀刃上。其次,当公务员因公外出时,应切实核算其具体的出差开支,铺张浪费、过度消费开支不予报销。最后,在接待外地合作部门的来访者,乃至上级部门下来巡视的工作人员的时候,不能铺张浪费,要做到勤俭节约,这些都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该关注的方面。
四、结语
“三公经费”问题,一直是广大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如果不能切实解决“三公经费”消费的乱象,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信力会受到很大的质疑。随着我国相关政策法规的陆续出台,“三公经费”已经被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但是,为了避免“三公经费”乱象在部分单位依旧出现,还需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自查力度,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辅以外部机制的监督,才能更好地对“三公经费”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笔者相信,只要各单位加强内控管理,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我国的“三公经费”管理体系一定会更加完善。
參考文献:
[1]仇学敬.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策略[J].财经界,2016,(30):46,74.
[2]王树红.加强管理“三公经费”支出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2016(24):218.
[3]熊丽娟.浅议基层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中国经贸,2016(9):170- 171.
[4]卢欣一凡,马心怡.政府审计与政府治理效率——基于三公经费披露视角的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4):108.
[关键词] 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 三公经费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为了更好地履行行政职能,更加科学高效地服务于社会与公众,行政事业单位履行政府职能时,经费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经费的具体支出上,还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把关制度,这也就导致在我国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出现了“三公经费”过度、铺张浪费的恶劣情况。为了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加科学合理的使用经费,一定要对“三公经费”问题进行严格的管控与约束。在“三公经费”的管理上,内部控制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下文从内控出发,分析如何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约束。
一、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三公经费”现状
自从2012年出台八项规定以来,我国的“三公经费”管控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由政府主导,各部门积极配合,在各个行政事业单位中清查“三公经费”铺张浪费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对“三公经费”进行严格的处理。在党风党纪建设中,我党强化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强调了“三公经费”合理使用的重要性,在严打之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在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也设立了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的“三公经费”监督体系,严格监督管理层的“三公经费”水平,将“三公经费”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与公务员的业绩考核相挂钩。另外,财政部门与监督部门也强化了财政支出的管理体系,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支出公开透明,杜绝“三公经费”浪费现象。但是,虽然已经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在“三公经费”治理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1]。
二、“三公经费”内部管理主要问题
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费支出,依旧存在一定的肆意消费公款现象。归根结底,还是这部分单位的“三公经费”审批制度缺乏完善性,在内部管控中,无法形成有力的监督措施。在内部管理的具体推行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个重要的问题。首先,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体系存在大量漏洞。这主要体现在管理层违规使用“三公经费”的问题屡见不鲜。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运作中,缺乏合理使用“三公经费”的意识,出现了巨大的浪费。其次,单位内部财政管理混乱,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计划,财务部门缺乏开展预算工作的意识,在很多情况中,“三公经费”完全没有用在刀刃上,导致单位的行政效率极低。最后,单位内部依旧缺乏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在财务支出方面,无法做到账务公开。除了单位内部原因以外,单位之外的相关纪检部门在审核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也是导致公款浪费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潜藏在财务报表中的“三公经费”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损耗的资金也愈发庞大。以上出现的问题,要求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并深化“三公经费“管理体系的建设,做到”三公经费“的合理合规调用,将每一笔资金都充分用在民生建设工作当中,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定要对经费滥用、公款吃喝、铺张浪费,以及豪华出行的现象进行严厉的惩处,以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进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信力。
三、“三公经费”内部控制措施
(一)建立健全“三公经费”内部监督机制
为了保证监督机制的顺利运行,首先要做的就是严格要求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主动公开自己的经费使用明细,做到政府账单的全公开,让百姓放心,让人民安心。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财务汇报工作,并定期进行内部自查,汇总完整的季度财务支出文件上报上级部门,等待监督部门的核查与审批。为了更好地做到在民众层面的公开公正,应定时将财务报告向公众进行公示,当然,机密部门除外[2]。通过公示,可以更好地发挥公众的监督能力,通过公众的眼睛集体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是否存在问题,是否存在危害集体的蛀虫。这样,在监督机制的作用下,可以更好地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细化内控。监督机制不仅是对于一个部门的整体把控,更加应该对领导层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督,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具有较大的权力,在财务支出方面有更多的话语权,是很多“三公经费”问题出现的根源所在,所以,强化对领导层的监督机制,是一个行政事业单位做到内部控制的根本所在。如果领导者都不能做到以身作则,杜绝三公消费问题的产生,那么还怎么要求自己的下属,乃至整个单位做到在三公消费上的公正公开呢?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一定要进行自查与他查,双管齐下,为单位内部控制提供有利条件。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纪检部门和审批部门的共同管理,完善协作监督的相关机制,做到對三公消费问题的零容忍。在各个环节中,一旦出现任何一个问题,立即采取措施,杜绝问题的产生。要想真正杜绝三公消费问题,就需要所有部门都做到相互监督,避免出现监控死角[3]。
(二)优化财务审批机制
财务审批,是“三公经费”问题的又一治理难点。如果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成果。首先,要预先制定财政预算控制。尤其是在“三公经费”的预算上,一定要严格根据有关单位的具体情况,从往年的实际运作中综合分析,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财政部门根据预算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拨款,将预算具体分配到每一个环节,杜绝超出预算的现象发生。与此同时,财政部门还应该积极跟进财务预算的具体使用情况,确保每一笔预算都运用在合理的地方。其次,加强财务审核程序的管理机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对“三公经费”的具体财政要求,对所有的财政立项进行严格的把关,把每一笔钱都归入相应的分类,杜绝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巧立名目谋取利益的现象发生。在财务审核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每一项财务支出的信息来源都是准确的、真实的。最后,积极发挥财政部门应有的监管作用。财政部门应尽快推行财政支出的统一管理,将每一笔资金支出都归入财政部门的数据系统,让每一项环节都有据可查,便于监督部门展开监管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此外,财政部门应尽快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合理监控,确保每一项“三公经费”的支出方向都是透明的,每一步账单都是合法合规的。财务部门的审核环节,是政府实行“三公经费”管控的一项重要环节,如果财政部门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那么“三公经费”的乱象就很难真正杜绝,所以财政部门责任重大[4]。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控体系
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很好地在内部管理上完善监督机制,很有可能当问题反映到外部监督机制中的时候已经很严重了,甚至已经产生较为重大的后果。不管外部监管多么有力,对于“三公经费”的管控,关键是要在内部管理的实施上下功夫,单位内部一定要建立健全内部管控体系。由于国家的严控,以及相关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改进,已经很少有人敢铤而走险,而是转到其他一些薄弱环节。在新形势与政策的不断发展中,单位需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前往外地进行培训,在培训费用报销方面,有些人员就进行了所谓的变通。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具体落实内部管理,将“三公经费”的管理在机制上进一步得到完善。在“三公经费”的几大关键领域,切实加强监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款出行上,在一些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用自己的公务车去执行任务,因此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给每个行政事业单位配备符合标准的公务车辆是合理合规的,但是一定要加强公务车辆使用情况的监管记录,杜绝公车私用,将每一笔“三公经费”都用在刀刃上。其次,当公务员因公外出时,应切实核算其具体的出差开支,铺张浪费、过度消费开支不予报销。最后,在接待外地合作部门的来访者,乃至上级部门下来巡视的工作人员的时候,不能铺张浪费,要做到勤俭节约,这些都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该关注的方面。
四、结语
“三公经费”问题,一直是广大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如果不能切实解决“三公经费”消费的乱象,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信力会受到很大的质疑。随着我国相关政策法规的陆续出台,“三公经费”已经被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但是,为了避免“三公经费”乱象在部分单位依旧出现,还需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自查力度,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辅以外部机制的监督,才能更好地对“三公经费”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笔者相信,只要各单位加强内控管理,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我国的“三公经费”管理体系一定会更加完善。
參考文献:
[1]仇学敬.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策略[J].财经界,2016,(30):46,74.
[2]王树红.加强管理“三公经费”支出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2016(24):218.
[3]熊丽娟.浅议基层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中国经贸,2016(9):170- 171.
[4]卢欣一凡,马心怡.政府审计与政府治理效率——基于三公经费披露视角的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