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积累·运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而艺术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体验课文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学《梅花魂》一课,教师要紧扣课文题目,抓住学生的困惑,引导学生推敲词句,并通过微课教学,让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文章的表达艺术,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积累;运用;题目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65-02
  阅读教学是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和语言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在阅读中,学生不仅获得审美认知和愉悦的情感体验,还获得语言积累以及文章的写作方法。《梅花魂》是一篇思乡爱国的生动教材,它优美的语言是学生学习的范例。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体验,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紧扣课题,提纲挈领
  《梅花魂》是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是归侨女作家陈慧瑛(祖籍福建厦门,生于新加坡)的作品。作者生在一个三代华侨世家,从小在新加坡长大,自幼饱读诗书,尤其外祖父洪镜湖老先生爱梅、赠梅的事情让她难忘。
  全文共16个自然段,以梅花为线索,展开故事的介绍。文章开头由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外祖父的回忆,然后通过五件小事直接或者间接地体现了外祖父殷殷的思乡爱国情怀,从吟诗落泪、回不了祖国落泪到珍爱墨梅、赠送墨梅、含泪送梅花手绢,刻画出了一位挚爱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作者以“梅花魂”为题,蕴藏着对外祖父忠贞不渝爱国心的敬仰,也蕴含着外祖父对不屈不挠中华民族骨气的赞扬。写爱梅花,是因为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
  二、抓住困惑,拨云见日
  五年级学生对《梅花魂》一文主题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进行两个课时的教学。首先,“梅花魂”的基本含义是梅花的秉性,在文中指“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气节。其次,梅花象征着傲霜立雪,不折不挠的中华民族气概。在外祖父的心里,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而身在异国他乡的外祖父看到梅花自然就联想到中国,他对梅花之爱更蕴含着对民族气节的敬仰。因此,作者弄脏墨梅图后受到斥责,外祖父“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其三,梅花表达的是像外祖父一样的海外游子的中国心。第一课时主要围绕 “外祖父爱墨梅”的句段,通过朗读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外祖父的敬仰之情;第二课时重点品读感悟外祖父三次落泪背后的情怀,“走进”外祖父的内心世界。教学重点是深切体会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情怀,揣摩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思想感情的;教学难点是结合外祖父赞美梅花品格的句子,体会课题“梅花魂”的深刻含义——赤子魂、中国心。在两个课时的教学中,教师紧扣“梅花”这条主线,启发学生围绕“从课文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感情”这个问题,突出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感情这一教学重点,使学生逐渐体会了“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三、推敲词句,自读自悟
  言为心声,语言是外祖父思念祖国的间接或者直接体现。因此,教师要找准关键句段,让学生品读语言。如,学生同桌读、小组赛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的3句诗,思考:“文中写外祖父教我的唐诗宋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这样,启发学生认真读书、专心思考,他们就会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体会到了外祖父每逢佳节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从“青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中体会到了外祖父时刻盼望回家的急切心情;从“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中体会到了外祖父思乡归国的愁绪无穷无尽。文中引用这三句诗,一方面表现了外祖父酷爱中华文化,对“我”的影响和熏陶很深;另一方面间接地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四、播放微课,启发共鸣
  在学习第13自然段时,教师引读:“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播放微课,启发学生思考:外祖父赞扬梅花,实际上赞美的是什么?(梅花不折不挠的精神,因为梅花和别的花不一样,在外祖父心中梅花代表了祖国,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爱梅花就是外祖父爱祖国的表现。)
  教师引导:“古往今来,中华民族许许多多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富强和繁荣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革命烈士江姐(原名江竹筠)面对敌人严刑拷打,毫无畏惧。”(播放幻灯片PPT《红梅赞》——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红梅,不正是中華民族不折不挠精神和气节的象征吗?现在,我们用深情和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第13自然段。”
  在情境中,学生产生了爱国的情感共鸣,读得有声有色,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也就水到渠成。
  师:这就是外祖父保存墨梅图的真正原因,他借梅花比喻有骨气的中华民族英雄气概;借梅花扬志,激励‘我’也要做一个有骨气、有品格秉性的中国人,这也是‘梅花魂’应有的含义。
  五、拓展延伸,授之以渔
  师:读完本文后,请用正楷字摘抄这一课学习中你积累的描写梅花的词语或者诗句。如,词语:洁白无瑕、朵朵冷艳、屡屡幽芳、迎风斗雪 ,诗句:“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北宋﹒王安石《梅》”。)
  (投影展示并评价)
  师:是呀!学好语文,写好中国汉字,也是我们最平凡的爱国实际行动。我们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坚持下去!
  师:(轻轻同步播放Mp3音频文件《我的中国心》)课文由故乡梅花的开放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最后又借梅花点明了外祖父的爱国心。我们把这种文章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的互相关照,前面讲的内容,后面做出交代的写作方法叫做“前后照应,首尾呼应”。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开头“看到这张照片,使我想起了那个难忘的春节……”,用首尾呼应的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或者事。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获得审美的认知和愉悦的情感体验,还获得语言的积累以及习作的方法。《梅花魂》一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朗读中产生与作者、外祖父思乡爱国这一情感的共鸣。这样的语文实践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思乡爱国的种子,启发学生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摘 要]语用型文本的语言训练是显性的、直接的。教授《黄山奇松》一文,教师主要从词语的选择、段落结构、修辞运用、拓展延伸几个方面进行语用训练,旨在用好语用型文本,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实效。  [关键词]语用型文本;语用训练; 提高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1-0070-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
[摘 要]习作当是心灵之语的自由且极具个性化的陈述形式之一,怎么想就怎么说,用自己的话去说,用擅长的形式去说。从《说说心里话》的教学实践探析以情暖情,以真唤真的作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真实;真情;真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9-0091-02  管建刚老师提出的作文教学九大主张,第一跃入眼帘的当是“真实”重于“虚构”
[摘要]古典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章回体小说是我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章回体小说的整书阅读,既是传承文化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确定正确的阅读目标,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这类小说的策略、方法,并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等方式,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深度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关键词]章回体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在我发现自己的时候,我已经在这个地方了,一个陌生女孩的家里,她安详地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房门敞开着,垂落着一排五颜六色的水晶珠帘,一只金黄色的大狗站在那里,它冲着我嘶哑地喘吠着,仿佛在哭泣,一边往后一退一进的,珠帘搭在它的背上。  我朝它走去,它发出“嗯嗯”的声音,眼睛往下耷拉着,它似乎在哀求我什么,我看了看它,然后穿过珠帘。外面是一个几十平方米的花园,和房间差不多
虽然微波炉解决了不少人的“吃饭问题”,但还是阻止不了朋友圈里的各种“阴谋论”。  微波加热,会产生致癌物?  微波加热的原理是通过电场方向的变化,让极性分子(比如水、蛋白质)迅速旋转,从而通过分子的运动摩擦而产生热量。很多天然食材都是高水分食物,比如鱼肉蛋奶、水果蔬菜和粥汤,所以比较适合用微波炉加热。  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微波加热能直接产生致癌物,甚至,如果正确使用微波炉,它还有助于避免致癌物的产
[摘 要]《朱德的扁担》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几次磨课,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上,教师改变了常规的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思中感悟,在辩中明白,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以达到逐步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自读自悟 边读边画 点词成金 磨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76  《朱德的扁担》是苏
[摘 要]优质散文的教学需要从细节处揣摩与感知,也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和洞察。教学中,教师要紧扣语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属性,引领学生在整体串联中把握文本内容,在辨析联系中洞察结构设置,在涵泳体悟中感知语言精妙,在迁移运用中强化实践表达。这样就能彰显散文的教学价值,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属性;优质散文;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近年来,“纯天然”的手工皂逐渐风靡。比如,说手工皂保留了很多天然有益成分、富含保湿因子都是真的吗?  手工皂和工业皂成分不同吗  无论是手工皂还是工业皂,生产过程都是脂肪酸与碱性的氢氧化钠发生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钠,二者的主要成分并没有差别,只是制作过程有所不同。  手工皂的典型制备方法:将基础油加热至60℃后,缓慢倒入氢氧化钠水溶液中,边倒边不停搅拌,倒完后再搅拌15-20分钟,整个过程中保持温
我们很多人缺少“往前一步”的自觉,也就是把“未完成”的做事习惯往前一步,变成“已完成”的做事习惯。  传统的教育体制中隐含着“未完成”的思想惯性,在老师们看来,传授给学生知识、理论、技能是让学生为今后做事“做好准备”,而不是“现在就做事”。所以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又到大学、博士,花了10多年、20多年的时间,都不过是在“做准备”,在学习、练习,却不是创造出“产品”。由于我们一直在“做准备”,所以我们
[摘要]朱熹的哲理诗极具特点——不仅有诗歌的特征,而且有哲理的内涵。结合朱熹哲理诗的特点,以《观书有感》为例,从形、情、理三个方面入手,思考对策,探寻哲理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品质。  [关键词]哲理诗;感受;想象;对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4-0071-02  朱熹的哲理诗极具特点——不仅有诗歌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