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教版新教科书“科学方法”栏目设计及应用——以“楞次定律”内容为例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增设了“科学方法”栏目,是人教版教科书编写特色之一.教科书栏目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其设置初衷,发挥其教学功能.文章以“楞次定律”章节内容为例,通过分析“科学方法”栏目的使用情况,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其他文献
文章以基于电磁阻尼原理的减速缓冲器模型为研究对象,先分析待减速装置实现减速的基本原理,再深入分析高中阶段以电磁阻尼原理制成的减速缓冲器背景类试题的特点及其一般处理方法.以期对广大同行教师在讲授这类试题时有所帮助.
文章将教材章前栏目、章内栏目和章末栏目作为一个整体,分析不同类型栏目的功能和特点,并基于相关理论构建教材栏目设置的评价标准.同时,以《机械振动》一章为例,对人教版、粤教版、鲁科版教材的栏目设置进行比较研究,为教师二次开发教材提供参考.
反冲是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应用之一,对于“什么是反冲”这个问题,容易得出答案,但是不好解释.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做了修改,在思考教材改编原因的过程中,逐渐明晰反冲的本质是“力的反”,理解了为何火箭是本节的重要应用情境,深刻感受到牛顿运动定律在宏观世界的“霸主地位”,并设计了本节的习题课,希望通过三个核心问题设置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主挖掘反冲的本质,体会物理学的和谐与统一.
以高三物理复习课“轻绳与弹簧的弹力突变问题”为例,通过“情境—推理—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强化学生的物理观念,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升华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设计教学核心环节来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使之内化为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文本分类是自然语言处理的典型应用,目前文本分类最常用的是深度学习的分类方法.针对中文文本数据具有多种特性,例如隐喻表达、语义多义性、语法特异性等,在文本分类中进行研究.提出基于编码器-解码器的双向编码表示法-双向门控制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bidirectional gate recur-rent unit,BERT-BiGRU)模型结构,使用BERT模型代替传统的Word2vec模型表示词向量,根据上下文
受力分析既是物理知识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有效理解受力分析的原则,掌握实效的方法,并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应对不同情景,解决物理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力和运动的相互关系,还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全反射”这一节,教师一般采用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一些光学现象,然后通过归纳,为学生总结出全反射的条件.本研究通过抛出问题,展示现象,让学生分组实验、讨论交流,从而得出全反射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不仅能形成物理观念,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
文章结合高考评价体系,将2021年全国新课标乙卷物理选择题从试题情境、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及学科素养维度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命题特征阐述了对教学的启示.
文章以2020年全国高考理综Ⅱ卷的两道试题为分析对象,指出将物理学史的教学有机地融合到常规课教学中将会取得积极的效果.文章结合案例,分析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对融合物理学史教学的疑虑,得出物理学史教学在“科学态度与责任”这一维度上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所具有的显著作用.进而表明,将物理学史融合到常规教学中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指出高考试题的命制对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物理学史教学所起到的积极的引导作用.
以STEM教育理念作为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核心,就是寻找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下,通过将其简化为若干个问题,提炼出实践性强的“目标模型”,通过任务驱动,完成“目标模型”的构建,同时,在此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构建、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