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习题教学中,要抓住点拨时机,巧用点拨方法,把握点拨之度,控好点拨之量,抓住学生的未知,梳理学生的已知,挖掘学生的潜能,扩充学生的储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彰显点拨教学的艺术魅力,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之功效,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点拨;适时;适法;适度;适量
【中图分类号】G632.8
"点拨"一词的含义是用"点石成金"之术,以达"拨云见日"之效。点的是学生的激情,学生的思维,拨的是学生的疑雾。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点拨技巧也与日俱增。特别是在习题教学中,巧妙点拨更彰显教学艺术的魅力,我们在习题教学时要抓住点拨时机,巧用点拨方法,把握点拨之度,控好点拨之量,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讲评课优质高效,锦上添花。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习题教学的点拨艺术。
一巧抓点拨之时
适时的点拨是思维的桥梁,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审题、思考、尝试、探索,但更要把握好点拨的契机,既不能超前提示(这样会扼制学生思路),也不能滞后说明(这样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激情),点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学生思维"脉搏",点在"节骨眼"上,点在必要时刻,即点在学生思维的迷茫之时,思维的短裂之处,这才有助于头脑开窍,思路接通,拨动思维延伸。
案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0度时,1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0.2mol的H+
B、4.6克Na完全转化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生成物中阴离子总数为0.1mol。
C、标况下,22.4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为0.1mol。
D、300ml2mol/L的蔗糖中所含分子数为0.6mol。
对于该题,不少同学迷糊在选项B和C上,教师在讲评时开始一字不说,明确给学生一定有一个是对的,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讨论。这样迫使学生积极讨论,最后在激烈的争论氛围中,教师及时点拨,答案就会脱颖而出。此时教师无声胜有声,最后再作强调:不要忘了氯气与水反应是可逆的,可见点拨的时机非常关键!
二 善用点拨之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习题教学的点拨也是如此。有的点拨要诱其深入,循循善诱;有的点拨要创设情境,前后比较,促使学生自我反悟。
案例二:,将 pH=8的溶液稀释1000倍后,溶液的pH是多少?在刚刚学习过pH的计算之后肯定会有不少学生用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会得出pH=5的结果,如何给学生解释这个结果是错的呢,如果采用理论阐述,定量分析,就会比较麻烦,这时可以根据生活实际进行点拨:从大家的计算结果看,原来的碱性溶液经过稀释之后成了酸性溶液,那大家根据生活实践告诉我,食醋加水稀释会变成碱性的吗?这时学生紧锁的眉头一定舒展了,然后在方向明确的前提可以再和学生一起探究原因,因此具体而形象的点拨,往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素",增强记忆的"催化剂"。
三 掌控点拨之度
点拨的过频,过长,就会显的罗嗦,易引起学生烦躁,有碍思维,实为画蛇添足。过短,过于隐晦,学生就不能心领神会,阻碍不能排除,劳而无功,失去了点拨的效果,因而点拨一定要适度,即 "点"的恰当,"拨"的适度,不可滥用。
案例三:有一在空气中KOH固体,经分析知道其中含水7.62%,K 2 CO 3 2.88%,KOH90%,若将此样品1g加入到40.00ml的1mol/L盐酸中,过量的酸再用1.07mol/L的KOH溶液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多少克?说这道题他觉得各个反应他都知道,但利用方程式计算起来很费劲,怀疑是不是有简单的方法,我并没有给他将这道题怎么做,而是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然后教师这样点拨:你认真观察这道题中所以发生的反应,看能否发现有什么特点, 这样,学生围绕表达式上的各量进行思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 慎用点拨之量
点拨就象味精,重在发挥其调节之功效。教师课上点拨要量力而行,要做到点到为止。如果学生是蜡烛,教师点拨就是火柴,起一个引燃的作用,我们不要拿火柴当柴火。课堂上教师的点拨要点的恰到好处,如果点拨的过多,就成了越殂代疱了。
案例四:铁与铜混和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1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m2g,则m1与m2之间的关系是 :(A)m1一定大于m2;(B)m1可能等于m2;(C)m1一定等于m2;(D)m1可能大于m2。很多学生错选B或D,原因就是认为剩余金属是Cu或Cu和Fe,加稀硫酸后:Cu与稀硫酸不反应,m1=m2;Fe与稀硫酸反应,使得m1>m2,并且始终绕不出这个"圈套"。这时需要教师进行点拨沟通,引导学生分析金属与稀硝酸反应后溶液中隐含着硝酸根,这样抓住制约学生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不需点拨太多,只需对此点拨好即可。学生很快明白:加稀硫酸后又得到了硝酸,无论什么金属剩余都一定溶解,从而得到正确答案(A)。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点拨是一把火,引燃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点拔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在习题教学中要做到艺术化的点拨,即要做到适时点拨、适法点拨、适度点拨、和适量点拨,才能梳理学生的已知,抓住学生的未知,挖掘学生的潜能,扩充学生的储备,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之功效,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荣德基 《点拨》高三化学,2006,1,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陈振球 《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9期 广西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点拨;适时;适法;适度;适量
【中图分类号】G632.8
"点拨"一词的含义是用"点石成金"之术,以达"拨云见日"之效。点的是学生的激情,学生的思维,拨的是学生的疑雾。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点拨技巧也与日俱增。特别是在习题教学中,巧妙点拨更彰显教学艺术的魅力,我们在习题教学时要抓住点拨时机,巧用点拨方法,把握点拨之度,控好点拨之量,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讲评课优质高效,锦上添花。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习题教学的点拨艺术。
一巧抓点拨之时
适时的点拨是思维的桥梁,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审题、思考、尝试、探索,但更要把握好点拨的契机,既不能超前提示(这样会扼制学生思路),也不能滞后说明(这样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激情),点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学生思维"脉搏",点在"节骨眼"上,点在必要时刻,即点在学生思维的迷茫之时,思维的短裂之处,这才有助于头脑开窍,思路接通,拨动思维延伸。
案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0度时,1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0.2mol的H+
B、4.6克Na完全转化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生成物中阴离子总数为0.1mol。
C、标况下,22.4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为0.1mol。
D、300ml2mol/L的蔗糖中所含分子数为0.6mol。
对于该题,不少同学迷糊在选项B和C上,教师在讲评时开始一字不说,明确给学生一定有一个是对的,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讨论。这样迫使学生积极讨论,最后在激烈的争论氛围中,教师及时点拨,答案就会脱颖而出。此时教师无声胜有声,最后再作强调:不要忘了氯气与水反应是可逆的,可见点拨的时机非常关键!
二 善用点拨之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习题教学的点拨也是如此。有的点拨要诱其深入,循循善诱;有的点拨要创设情境,前后比较,促使学生自我反悟。
案例二:,将 pH=8的溶液稀释1000倍后,溶液的pH是多少?在刚刚学习过pH的计算之后肯定会有不少学生用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会得出pH=5的结果,如何给学生解释这个结果是错的呢,如果采用理论阐述,定量分析,就会比较麻烦,这时可以根据生活实际进行点拨:从大家的计算结果看,原来的碱性溶液经过稀释之后成了酸性溶液,那大家根据生活实践告诉我,食醋加水稀释会变成碱性的吗?这时学生紧锁的眉头一定舒展了,然后在方向明确的前提可以再和学生一起探究原因,因此具体而形象的点拨,往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素",增强记忆的"催化剂"。
三 掌控点拨之度
点拨的过频,过长,就会显的罗嗦,易引起学生烦躁,有碍思维,实为画蛇添足。过短,过于隐晦,学生就不能心领神会,阻碍不能排除,劳而无功,失去了点拨的效果,因而点拨一定要适度,即 "点"的恰当,"拨"的适度,不可滥用。
案例三:有一在空气中KOH固体,经分析知道其中含水7.62%,K 2 CO 3 2.88%,KOH90%,若将此样品1g加入到40.00ml的1mol/L盐酸中,过量的酸再用1.07mol/L的KOH溶液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多少克?说这道题他觉得各个反应他都知道,但利用方程式计算起来很费劲,怀疑是不是有简单的方法,我并没有给他将这道题怎么做,而是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然后教师这样点拨:你认真观察这道题中所以发生的反应,看能否发现有什么特点, 这样,学生围绕表达式上的各量进行思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 慎用点拨之量
点拨就象味精,重在发挥其调节之功效。教师课上点拨要量力而行,要做到点到为止。如果学生是蜡烛,教师点拨就是火柴,起一个引燃的作用,我们不要拿火柴当柴火。课堂上教师的点拨要点的恰到好处,如果点拨的过多,就成了越殂代疱了。
案例四:铁与铜混和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1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m2g,则m1与m2之间的关系是 :(A)m1一定大于m2;(B)m1可能等于m2;(C)m1一定等于m2;(D)m1可能大于m2。很多学生错选B或D,原因就是认为剩余金属是Cu或Cu和Fe,加稀硫酸后:Cu与稀硫酸不反应,m1=m2;Fe与稀硫酸反应,使得m1>m2,并且始终绕不出这个"圈套"。这时需要教师进行点拨沟通,引导学生分析金属与稀硝酸反应后溶液中隐含着硝酸根,这样抓住制约学生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不需点拨太多,只需对此点拨好即可。学生很快明白:加稀硫酸后又得到了硝酸,无论什么金属剩余都一定溶解,从而得到正确答案(A)。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点拨是一把火,引燃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点拔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在习题教学中要做到艺术化的点拨,即要做到适时点拨、适法点拨、适度点拨、和适量点拨,才能梳理学生的已知,抓住学生的未知,挖掘学生的潜能,扩充学生的储备,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之功效,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荣德基 《点拨》高三化学,2006,1,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陈振球 《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9期 广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