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有效”之帆 抵“课改”之岸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feng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规定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这样的: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注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是语文教师追求有效性教学的前提,实现有效教学是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怎样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体现新课程理念呢?
  一、有效的课堂组织策略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的组织形式多样,课堂教学也因此“活”了、“动”了。但是,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多了热闹,少了安静;多了自主,少了秩序;多了散漫,少了专心。那么,如何使这些“活”了、“动”了的课堂教学更有效呢?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课文
  在阅读的基础阶段,由于学生对课文的陌生,极易在课文外徘徊,因此,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显得十分重要。只有走进课文,才能进入真正的“读书境界”。
  1.搜集课外资料,激起阅读期待
  教材中有不少文章感染力很强,但无论是时间、空间距离学生的实际都很远。这样,在学生与课文的对话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障碍。因此,要创设情境,想办法缩短时空差距,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激起学生兴趣,进而对课文产生阅读的欲望。如教学苏教版第七册的《九寨沟》一课,由于学生没有去过九寨沟,笔者就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介绍九寨沟的文字和图片,再进行交流,使学生对九寨沟的优美景点、名胜古迹有一定的了解,产生与课文相关、相似的形象画面,从而对课文产生阅读期待。
  2.观看情境资料,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情境资料,如展示挂图、实物、标本、模型等,为学生提供感性经验,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如教学《草原》,学习课文时让学生欣赏文中优美的插图,把学生带进广袤无垠的大草原,感受草原之大,羊群之多,蓝天之美。有条件的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展示动感画面,使学生心灵受到更大的震撼,从而产生不同凡响的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就是为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引导其思维方向,激发其探究的欲望。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核心的。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性,探究学习就很难推进。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力求体现“五性”:(1)“基础性”: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避免问题选择过窄或过宽,以免限制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2)“趣味性”:富有趣味,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欲望。(3)“开放性”:问题解决的思路方法灵活多样,问题的结论(或答案)形式不一定惟一。(4)“差异性”:照顾个体差异,由浅入深,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体验。(5)“创新性”:学生个人或小组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进入课文的窗口。对课题提出疑问,由题置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如学习《早》,课的一开始,笔者先板书“早”字。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个“早”字,大家想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1:早上我们要早点起床,不能睡懒觉。
  生2:早上早点到校,不能迟到。
  生3:放学后早点回家,不要让家里人担心……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那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生1:课文中的“早”是什么意思?
  生2:课文为什么以“早”字为题?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把课题读两遍,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这样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思考、发问、联想,猜猜题目的意思,推测课文的主要内容。
  笔者这样做,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因为每个学生都有“早”的经历,对早并不陌生。但是,文中的“早”与学生经历的早又有什么区别?它的深层含义又是什么?这样不断地引发学生去思考、发问、猜想、探询,调动学生的激情,激活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的阅读期待达到高潮,很快进入文本。
  (二)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研读课文
  学生个体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对文本产生了一定的见解后,教师需适时地给学生创造倾吐表达的机会,构建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生生对话既是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是相互沟通、交流、接纳的过程。
  1.边读边思,发现问题
  学习过程是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最终还应由学生自己解答,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在教学中,笔者常常让学生边读边思,在读中发现问题。如教学《钱学森》,让学生以默读的方式边读边想,在有感想的地方加上批注,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自主读书,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做到了边读边思,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问题。“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才有可能获得新知。学生发现的每一个小问号,就像小钩儿勾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了研读的兴趣。
  2.有效点拨,研讨问题
  问题愈多,好奇心也就愈强,兴趣就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教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或别人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插问追索、反复诵读、比较品评、联系语境等方式引导学生研讨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早》,指导学生理解“早”字时,当学生在交流中谈到在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时,笔者就追问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早’字?为什么鲁迅要刻下‘早’字?”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第七自然段,理解鲁迅刻“早”的原因:迟到,挨了批评;刻“早”,暗下决心。在这基础上,笔者又进一步追问道:“鲁迅要做到‘早’容易吗?他做到了吗?”让学生紧扣“早”字精心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朗读理解,从“一面……一面……”、“天天奔走于……”,体会到鲁迅求学的艰辛;从“没有说,默默地回到、轻轻地刻”,“时时、事事、一生”,想象鲁迅的内心活动,体会鲁迅的严于律己。
  这样把握契机,适时点拨,调动了学生研讨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学得主动,教师教得轻松。
  3.链接背景,超越课文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根植于文本,恰当地链接文本隐藏的资源:如拓展与文本相似的生活事例,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调动他们熟悉的情感并激起强烈的表达欲望;拓展文本隐藏的资源,把课文中的人、事放到更大的背景中,更能读出文本情节、人物的精彩;拓展与文本相悖的观点,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让他们在辨证题中读出文本更深的内涵。
  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洪教头的“狂”和林冲的“忍”,首先补充了柴进的资料:他是大周皇帝的后代,后来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柴进的祖先就把皇位让给了宋太祖。所以,宋朝的皇帝对柴家非常尊敬,就是皇帝看见了柴进也礼让三分。然后让学生读读洪教头的话,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洪教头非同一般的“狂”。在感受林冲的“忍”时,引入原著中林冲的其他故事:妻子被辱、野猪林遇险、草料场被烧等,学生联想到这些,林冲的“一忍再忍”的性格也就不难读、不难理解了。
  二、有效的朗读、感悟策略
  (一)展示图象,促读入境
  课文课本中有不少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教师不妨利用这些插图配合朗读,这样,既能对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训练,又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如教学苏教版第十二册《卢沟桥烽火》:
  教师:(出示卢沟桥图片)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谁知道图上是什么?
  生1:是一座桥。
  师点点头。
  生2:(急切地)为什么这座桥上有那么多的大坑呢?
  教师:是啊,老师也觉得很奇怪。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大家尽情朗读,到文中找答案吧!
  这样,学生受到图的感染,无需教师指令,就迫不及待地进入文本,自然而然读得入情入境。
  (二)紧扣词眼,读中品文
  《只拣儿童多处行》中有这样一句话:“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在教学中,学生对句中“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产生了疑问:“气息一般不是都用‘散发’吗?”笔者让学生把“喷发”和“散发”分别放进句中读一读,品一品,让他们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到“喷发”在句中的含义。这样,学生对文中所表达的感情逐步感受、逐步把握、逐步理解,使朗读达到“言自口出”、“情自心达”的效果。
  (三)配乐朗读,入情悟理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与之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指导朗读《二泉映月》时,边读课文边播放阿丙的二胡曲《二泉映月》,音乐一起就使人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中,学生的情感随着课文内容与音乐节奏互动,个个读得绘声绘色,声中融情,情随声出。这样,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只有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个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探索。只要广大教师锲而不舍地探索下去,就一定能总结出更多的教学规律,为小学课文阅读教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其他文献
病历资料  患者,女,18岁,身高160cm,体重50kg,未婚,汉族。不明原因腰痛伴双大腿麻木不适4年,加重2个月余,曾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诊断为L5椎滑脱,予以相关治疗(具体不详),患者自觉症状无改善,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09年7月8日来我院住院治疗。
Visual C++ 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电子等专业开设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维以及软件开发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通常以一门具体语言为主线,围绕语法知识展开。而实质上,程序设计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是缜密思维方式、创新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过程,有的学生学了几年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却连基本的程序语句都写不出
目的:为了掌握澂江县扩张型心肌病病情现状,为国家制定控制克山病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澂江县辖区选择2个村作为项目点,对每个项目点常住人口进行登记造册,对每位受检者进
商业和风险是一对密不可分的概念,这在大多数人的头脑里是"定律"。然而定律也有"失效"的时候。总部位于芝加哥的Aon公司,是一家风险管理机构。它的业务就是规避商业风险。Aon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一大早,凉风习习中,尽情地欣赏荷的纯,荷的美,每一朵荷花都吸引我。阵阵清香袭来,身心浸润在荷的香熏中,人也变得
目的:探讨微创前外侧小切口开胸行贲门肿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经左胸第7肋间微创前外侧小切口开胸行贲门肿瘤手术16例。结果:13例贲门腺癌,2例鳞癌,1例贲门腺鳞癌,行近端胃大
小儿先天性色素性巨痣是由痣细胞组成的皮肤良性肿瘤[1]。其面积广大可分布在身体各处。巨痣不仅使患者外形丑陋,而且还有恶变的可能[2]。目前有关文献报道该病约10%病人可以出现恶变,这种情况在儿童时期即可出现[3]。因此色素性巨痣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游离植皮为主。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3月手术治疗色素痣病人115例,现报导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15例,均为全身多
目的:探讨宫颈局部上药,治疗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用阿托平注射液1mg和病毒唑注射液100mg混合后,浸湿带尾线的大棉球,将红霉素片、甲硝唑片及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各10
摘 要:高中信息科技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教育,更是一种素养教育。课堂实践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帮助其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其具有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科技;课堂实践;高中教育  一、对高中信息科技学科定位的再认识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软件技能后,应当把课堂教学的重点过渡到创设有实践价值的真实任务,配合其他学科的背景知识,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一提到催化剂,学生就认为它的作用是加速。沉闷的初三学习生活压得学生低着头往前跑,他们来不及多想、多思考其他的问题,以致发散思维受到束缚。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得出,上好一节课,一定要有好的课堂气氛,气氛和谐了,学生处理问题就顺利了,而且思维也活跃了。  一、民主气氛是课堂的催化剂  我深深记得我的学习时代,每天在课堂上边听讲边急匆匆地做着笔记的那种感受。现在我是教师了,我也知道教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