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新人”获“蜜月期”高招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ichol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蜜月期”可少用药或不用药
  糖尿病“蜜月期”,一般是指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接受胰岛素充分治疗数周或数月后,胰岛功能部分缓解,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患者只需要少量胰岛素甚至不需要胰岛素治疗,也能使血糖水平维持在接近正常或正常范围之内。但“蜜月期”维持的时间不会太久,大约半年至一年左右,之后,胰岛功能会进一步下降,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才能维持血糖正常。
  目前,有研究显示,部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出现“蜜月期”。这部分患者使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后,血糖水平得到控制,早期胰岛功能的持续性衰退得以缓解,出现血糖控制良好、甚至不需药物治疗的“蜜月期”,这段时间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不等。
  “蜜月期”的出现,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保护了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延缓了病程的进展及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类新患者有望获得“蜜月期”
  ●大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并不会在发病初期完全衰竭,如尽早进行积极的胰岛素强化治疗,维持正常的血糖稳态,可解除糖毒性,使尚存的部分胰岛功能得以“休养生息”。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许多临床研究显示,一些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年龄较轻、病程较短、超重或肥胖的患者,进行几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获得“蜜月期”的可能性更大,时间更长。在现有的关于强化治疗后糖尿病缓解率的报告中,随访1年者约50%获得了“蜜月期”。但值得注意的是,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则不适宜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而应以加强运动、严格饮食控制和适当服用双胍类药物为主。
  
  2大法宝赢得“蜜月期”
  “蜜月期”为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保护提供了很好的时机,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患者并没有重视并抓住这个时机,而把“蜜月期”作为轻视糖尿病危险的理由。研究显示,在2型糖尿病病程平均进展3~5年之后,胰岛功能会出现加速衰竭的趋势。换言之,在患糖尿病3~5年之后,胰岛功能的衰竭几乎不可能恢复,常常表现为原有控制血糖良好的治疗方法不再有效,血糖进一步升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糖尿病新患者需要早治疗、规范治疗并改善生活方式,争取获得“蜜月期”,让“蜜月期”长些、更长些,从而在今后与糖尿病作战的过程中更多地获益。
  ●强化治疗初诊的糖尿病患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的胰岛功能状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保护胰岛功能,争取获得“蜜月期”。如果胰岛素水平非常低,建议选择胰岛素完全替代治疗。但患者有以下情况的不建议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如:有严重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水平、年龄较大或有心血管事件等。在选择接受强化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病程小于5年、超重或肥胖、空腹血糖水平较高的患者,获益更多。如果“蜜月期”后出现血糖水平再度恶化,可酌情再做一次强化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2型糖尿病患者还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通过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减少机体脂肪含量,必要时也可适当使用胰岛素增敏剂,以尽量延长“蜜月期”。
  
  享受“蜜月期”不可掉以轻心
  糖尿病的根治在目前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能够获得“蜜月期”是广大糖尿病患者的福音,但值得强调的是,患者在获得“蜜月期”后切莫掉以轻心、盲目乐观,自以为糖尿病已完全治愈。殊不知,“蜜月期”一旦结束,高血糖就会卷土重来,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在“蜜月期”后胰岛功能会快速下降,必须注射胰岛素,若不重视血糖监测,很容易诱发急性并发症危及生命。因此,处于“蜜月期”的患者应注意,“蜜月期”是保护或恢复胰岛功能的机会,不可马虎、放纵地享受“蜜月期”,而应积极监测血糖,同时管好嘴、迈开腿,以乐观、科学、健康的态度做好糖尿病的防治。
其他文献
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期限,是道家关心的首要问题。有许多道士都兼通医学,他们中成为名家、大家的有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皇甫谧等,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唐代名医孙思邈。由于孙思邈的大力提倡和身体力行,唐末的食疗养生极为盛行,并产生了我国现存第一部食疗专著《食疗本草》,使食疗成为一种独特的专门疗法。  道家饮食文化中始终贯穿着“人与天地参”的理论,讲求“天人合一”。 孙思邈提出的“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
大家都知道,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唯一热量来源。在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水6大营养素中,前三种为热量的主要来源,后3种提供的热量为零。水作为没有任何热量的物质,怎会使人发胖呢?其实,肥胖的真正“元凶”是过剩的热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当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时,过剩的热量如果未消耗掉,就很容易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肥胖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而当热量消耗大于热量摄入时,就能减肥。如果您超重或肥胖,可以
作者简介   刘继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男科学组副组长,《中华男科学杂志》副主编。     作为一名从医多年的医生,经常听到有人提问:防病保健有什么诀窍?你是医生,在这方面一定知道很多吧。的确,健康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才能维护好健康呢?根据从医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个人体会,我总结出以
立志学医:在亲历父亲负伤住院以后    1932年,邱蔚六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从小品学兼优的他兴趣广泛,最初并没有学医的打算。真正奠定他学医志愿的,是一次偶然事件。那是新中国成立前的一天夜晚,几名持枪歹徒突然间进邱家,把邱蔚六的父亲打成重伤。那时候,邱蔚六还是一名中学生。为了陪护受伤的父亲,他在四川省省立医院的病房里待了近半年时间,亲眼目睹了外科医生们对父亲的救治过程,对医学以及医生这个职业有了具
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中风以后经过救治,有的患者病情已处于稳定恢复期,可以回家休养。此时,除了要加强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及心理护理外,还应特别重视饮食调理,保证营养均衡。     饮食措施1:保证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要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以防止血管损害加重。如猪油、牛油、奶油等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虾膏、蟹黄、动物内脏(肝、脑、肠、肾)、海产(鱿鱼、带子
如今,胆固醇常被误解为“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成分,人们谈“胆固醇”而色变,甚至有“除之而后快”的感觉。其实,胆固醇也是一类营养物质。“胆固醇”并不是人们心目中的“洪水猛兽”,其利弊功过还应该正确评判。在日常饮食中,还要学一点有效调节胆固醇升降的知识。  扬善惩恶:有效调节胆固醇的升与降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励倩厉曙光教授     胆固醇——功不可没,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胆固醇在人体内担负着
耳聋    王武庆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周四下午    问:我妻子小时候因为打链霉素而导致耳聋,现在我们打算要个孩子,不知这病会遗传吗?  王武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引起药物性耳聋的主要药物。不同的人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是不同的,有些人用很多次都没事,而有些人只要用一次,就会导致严重的感音性神经性耳聋。这种对耳毒性药物的敏感性是可以被遗传的。也就是说,
规范抗病毒肝脏改善“看”得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教授 林之莓  抗病毒是肝脏组织学改善第一功臣    十几年前,我们治疗乙肝时,经常要面临乙肝患者病情反复发作、进展过快的情况。当抗病毒治疗的关键地位确立后,住院患者少了,很多病情在门诊就可以处理,不需反复住院。2010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指出:经干扰素或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后,肝组织病理
生活中,肥胖者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不解、嘲笑、歧视和排斥,这些不良经历可能会促发紧张、焦虑、抑郁、自杀意念等不良心理及行为。研究发现,有氧运动在控制体重、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对促进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生活实例  刘小姐今年22岁,身高170.3厘米,体重80.6千克。因为比较胖,小刘一直缺乏自信,不爱与人交往,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总是以失败告终。于是她痛下决心
孙燕翔 大肠癌     大肠癌发病趋势的三大特点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大肠癌的流行病学特点也发生了明显变化:①大肠癌的发病年龄偏低,这种年轻化的趋势以城市更明显。②结肠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有超过直肠癌的趋势。③合并血吸虫的大肠癌在减少,而合并肝转移的大肠癌在增加。   大肠癌是一种“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