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中国“藏汇于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上面做出了分析,认为藏汇于民有利于抑制通过膨胀,并使居民和企业共同分享外汇承担外汇风险,有利于推进外汇自由化,但由于藏汇于民需要高度开放的金融市场,以及资金外流和热钱涌入的风险,因此目前“藏汇于民”的可行性仍值得商榷。
关键词:外汇储备;藏汇于民
一、引言
中国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家的官方储备开始大幅度增加,截止到2019年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31037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但过多的外汇储备也会带来一些问题,“藏汇于民”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二、“藏汇于民”的益处
1、“藏汇于民”使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减少,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巨额的外汇储备会增加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若是以“藏富于民”为向导,企业和个人可以自由保留外汇储备,则阻断了外汇储备与货币发行之间的关联。一方面银行外汇储备不会增多,市场上人民币流动减少,从而减少通货膨,另一方便企业和个人减少兑换外汇的麻烦,方便企业和个人进行海外投资和生产等。
2、“藏汇于民”可以将国家外汇储备的利益和风险进行转嫁,使企业和居民共同分享外汇收益、承担外汇风险。
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状况就是外汇取得收益后,企业和居民真正享有的很有限,但是外汇亏损后归根到底还是由全体企业和居民来承担。并且由于一直实行“藏汇于国”的政策,当世界经济格局恶化,以美元为首的外汇储备大量贬值的时候,国家很容易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金融全球化的世界,不论全球经济状况如何,资金总是会流向最有利可图的地方。若将外汇分散到企业和居民手中,企业和居民自己决定外汇的去向,可以发挥全国人民的智慧,自由支配支配外汇,同时自负盈亏。
3、“藏汇于民”可以分散投资目标,外汇“由整划零”,避免国家大额外汇投资造成的“买什么,什么贵”的局面。
不论是国家持有外汇还是企业和居民持有外汇,都要在保证其安全性的前提下获得收益,因此持有的外汇需要一个投资出口。建议最多的就是购买国外高新技术产品,或者购买战略性资源如石油、矿产等等,然而发达国家一方面在这高新基础出口方面限制极多,另一方面只要涉及到资源,各个国家都会严把国门,制度限制极多。同时国家若是急于集中大量外汇购买,容易导致技术和资源拥有国借机抬价,大量资金的涌入也容易导致“买什么,什么贵”,造成大量的外汇浪费。
4、“藏汇于民”有利于加强资金灵活运用,促使拓宽外汇投资领域,加强外汇市场的建设,推进金融自由化。
企业和居民拥有外汇最主要的目的是享有其收益,这就要求有足够的投资渠道。然而目前中国的外汇投资较多,企业和居民对外投资的渠道有限。中国的金融信贷很多,金融的扩张程度逐步扩大,但是在金融工具的运用和金融机构的设置方面,各种限制条件多。实行“藏汇于民”必然要求足够金融自由化,足够的外汇投资渠道,从而能够返向促使中国对这些方面的建设和完善。
“藏汇于民”,不仅可以减少政府在基础货币上的投放量,进而降低通货膨胀率,还可以分散和降低国家承担的汇率风险,而且可以增加对外投资的目标、拓宽对外投资渠道,从而对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开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中国实行政府诱导型“藏汇于民”的困难性
1、放任自由式“藏汇于民”存在的种种困难
对于长期藏汇于国的经济政策来讲,“藏汇于民”并非能够一蹴而就。长期积累起来的巨额外汇储备所造成的后果并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化掉。从2006年央行在第二届金融专家年会上首次提出“藏汇于民”这一概念到目前为止,藏汇于民的概念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但现实中实际情况不容乐观。
现实生活中,“藏汇于民”不是简单地将外汇储备分给广大的人民群众。事实上,在将巨额的外汇储备逐渐的“藏汇于民”的过程中,也有着很多困难。
2、在民间持有外汇的同时,也要有高度开放的金融市场与之相匹配。
若想要民间持有外汇,以实现“藏汇于民”的根本目标,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是金融市场的开放,外汇管制的放宽。而现阶段,中国外汇管制较严,外汇投资渠道少,投资领域投资品种少,避险工具少。
同时,长期以来的藏汇于国的政策使得中国的外汇投资渠道少,且主要的外汇储备用于购买信用评级高的发达国家债券。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和居民的外汇投资意识淡薄,外汇投资能力有限,外汇投资经验不足。在中国国内,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的外汇投资渠道不仅数量少,并且还受到严格的限制,这也在客观上限制了“藏汇于民”的发展。
3、过快和过度放松外汇管制可能引起大量资金外流,尤其是部分非法获得的资金。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藏汇于民”,就必须放松外汇管制,扩大金融投资领域,但过快和过度的放松外汇管制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确实方便了中国企业和居民进行海外生产和海外投资,能够将外汇进行更好的利用;另一方面,少数人也能够因为外汇管制的放松而使自己非法获得的资金能够大量外逃,引起中国资本的流失。同时,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管措施,以及中国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可能会使得部分出口企业会隐瞒自己的实际外贸出口收入,而将大量的外汇收入直接存入海外账户,从而达到逃税的目的。因此,在缺少相关的监管措施情况下,过快和过度的放松外汇管制可能会带来中国资本的大量流失。
4、过快和过度放松外汇管制可能引起国际热钱的大量涌入,使得中国资本市场受到国际资本的冲击而變得不稳定。
缺少必要的监管措施不仅会让中国的资本流出,同样也会使得国际的资本大量流入。目前,人民币升值意愿日趋强烈,升值趋势明显,在此情况下,贸然的放松外汇管制将会给国际游资一个信号:即国际“热钱”大量涌入中国进行资本投机的时机到了。这些国际热钱并非实体经济上的投资,它们往往带有逐利的性质,热钱的流入将进一步带动人民币的升值,进而加深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在人民币尚未成为区域性乃至世界性货币的当下,这样的后果将会使得中国的实体经济受到剧烈的冲击,中国的外汇市场受到国际金融巨头们的扰乱。最严重的情况将是中国进入一个长期滞涨乃至经济衰退的周期。若如此,当初“藏汇于民”的政策将会让中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参考文献
[1]郑基超,刘晴.藏汇于民的必要性及路性选择[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8(2):41-43.
[2]谢亚轩.中国真的可以藏汇于民吗?[J].银行家,2017(2):50-53
作者简介:
李畅(1990-),女,湖南常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外汇储备;藏汇于民
一、引言
中国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家的官方储备开始大幅度增加,截止到2019年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31037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但过多的外汇储备也会带来一些问题,“藏汇于民”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二、“藏汇于民”的益处
1、“藏汇于民”使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减少,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巨额的外汇储备会增加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若是以“藏富于民”为向导,企业和个人可以自由保留外汇储备,则阻断了外汇储备与货币发行之间的关联。一方面银行外汇储备不会增多,市场上人民币流动减少,从而减少通货膨,另一方便企业和个人减少兑换外汇的麻烦,方便企业和个人进行海外投资和生产等。
2、“藏汇于民”可以将国家外汇储备的利益和风险进行转嫁,使企业和居民共同分享外汇收益、承担外汇风险。
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状况就是外汇取得收益后,企业和居民真正享有的很有限,但是外汇亏损后归根到底还是由全体企业和居民来承担。并且由于一直实行“藏汇于国”的政策,当世界经济格局恶化,以美元为首的外汇储备大量贬值的时候,国家很容易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金融全球化的世界,不论全球经济状况如何,资金总是会流向最有利可图的地方。若将外汇分散到企业和居民手中,企业和居民自己决定外汇的去向,可以发挥全国人民的智慧,自由支配支配外汇,同时自负盈亏。
3、“藏汇于民”可以分散投资目标,外汇“由整划零”,避免国家大额外汇投资造成的“买什么,什么贵”的局面。
不论是国家持有外汇还是企业和居民持有外汇,都要在保证其安全性的前提下获得收益,因此持有的外汇需要一个投资出口。建议最多的就是购买国外高新技术产品,或者购买战略性资源如石油、矿产等等,然而发达国家一方面在这高新基础出口方面限制极多,另一方面只要涉及到资源,各个国家都会严把国门,制度限制极多。同时国家若是急于集中大量外汇购买,容易导致技术和资源拥有国借机抬价,大量资金的涌入也容易导致“买什么,什么贵”,造成大量的外汇浪费。
4、“藏汇于民”有利于加强资金灵活运用,促使拓宽外汇投资领域,加强外汇市场的建设,推进金融自由化。
企业和居民拥有外汇最主要的目的是享有其收益,这就要求有足够的投资渠道。然而目前中国的外汇投资较多,企业和居民对外投资的渠道有限。中国的金融信贷很多,金融的扩张程度逐步扩大,但是在金融工具的运用和金融机构的设置方面,各种限制条件多。实行“藏汇于民”必然要求足够金融自由化,足够的外汇投资渠道,从而能够返向促使中国对这些方面的建设和完善。
“藏汇于民”,不仅可以减少政府在基础货币上的投放量,进而降低通货膨胀率,还可以分散和降低国家承担的汇率风险,而且可以增加对外投资的目标、拓宽对外投资渠道,从而对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开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中国实行政府诱导型“藏汇于民”的困难性
1、放任自由式“藏汇于民”存在的种种困难
对于长期藏汇于国的经济政策来讲,“藏汇于民”并非能够一蹴而就。长期积累起来的巨额外汇储备所造成的后果并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化掉。从2006年央行在第二届金融专家年会上首次提出“藏汇于民”这一概念到目前为止,藏汇于民的概念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但现实中实际情况不容乐观。
现实生活中,“藏汇于民”不是简单地将外汇储备分给广大的人民群众。事实上,在将巨额的外汇储备逐渐的“藏汇于民”的过程中,也有着很多困难。
2、在民间持有外汇的同时,也要有高度开放的金融市场与之相匹配。
若想要民间持有外汇,以实现“藏汇于民”的根本目标,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是金融市场的开放,外汇管制的放宽。而现阶段,中国外汇管制较严,外汇投资渠道少,投资领域投资品种少,避险工具少。
同时,长期以来的藏汇于国的政策使得中国的外汇投资渠道少,且主要的外汇储备用于购买信用评级高的发达国家债券。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和居民的外汇投资意识淡薄,外汇投资能力有限,外汇投资经验不足。在中国国内,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的外汇投资渠道不仅数量少,并且还受到严格的限制,这也在客观上限制了“藏汇于民”的发展。
3、过快和过度放松外汇管制可能引起大量资金外流,尤其是部分非法获得的资金。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藏汇于民”,就必须放松外汇管制,扩大金融投资领域,但过快和过度的放松外汇管制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确实方便了中国企业和居民进行海外生产和海外投资,能够将外汇进行更好的利用;另一方面,少数人也能够因为外汇管制的放松而使自己非法获得的资金能够大量外逃,引起中国资本的流失。同时,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管措施,以及中国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可能会使得部分出口企业会隐瞒自己的实际外贸出口收入,而将大量的外汇收入直接存入海外账户,从而达到逃税的目的。因此,在缺少相关的监管措施情况下,过快和过度的放松外汇管制可能会带来中国资本的大量流失。
4、过快和过度放松外汇管制可能引起国际热钱的大量涌入,使得中国资本市场受到国际资本的冲击而變得不稳定。
缺少必要的监管措施不仅会让中国的资本流出,同样也会使得国际的资本大量流入。目前,人民币升值意愿日趋强烈,升值趋势明显,在此情况下,贸然的放松外汇管制将会给国际游资一个信号:即国际“热钱”大量涌入中国进行资本投机的时机到了。这些国际热钱并非实体经济上的投资,它们往往带有逐利的性质,热钱的流入将进一步带动人民币的升值,进而加深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在人民币尚未成为区域性乃至世界性货币的当下,这样的后果将会使得中国的实体经济受到剧烈的冲击,中国的外汇市场受到国际金融巨头们的扰乱。最严重的情况将是中国进入一个长期滞涨乃至经济衰退的周期。若如此,当初“藏汇于民”的政策将会让中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参考文献
[1]郑基超,刘晴.藏汇于民的必要性及路性选择[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8(2):41-43.
[2]谢亚轩.中国真的可以藏汇于民吗?[J].银行家,2017(2):50-53
作者简介:
李畅(1990-),女,湖南常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