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构主义理论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阐明了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及理想的学习环境所包含的主要因素,本文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现状,阐述了如何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英语教学 高职生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概述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起源于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Piaget)的“发生认知论”,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阐明了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和理想的学习环境包含的主要因素等。皮亚杰认为,知识的建构过程就是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过程。人的活动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是受认知结构支配的智慧活动。人类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同化是指吸纳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并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扩充,是量的变化;顺应是指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为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原有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是质的变化。随着同化和顺应的循环,知识的建构过程逐渐形成。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教学观点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对新知识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主动构建新知识,而不是依赖外界的输入和灌输形成新知识。个体的认知发展与主动学习密切相关。
2.创设有效的实际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情境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学生对真实的学习情境或类似真实学习情境的体验,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建构新知识。
3.注重协作与互动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这种合作与交流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主动利用各种条件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随机进入(通达)式(random-access instruction)学习。
源于建构主义的“认知灵活性理论(或弹性认知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是指对同一教学内容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在不同环境与时间的条件下,针对不同教学目的而开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获得对同一问题或同一事物的多方面认知。它的优点是不再简单重复同一内容,而是力争对某一问题达到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支架式(Scaffolding Instruction)学习。
源于维果茨基(Vygotsky,1978)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维果茨基以他的辅助学习(assisted-learning)理论为基础,借用“脚手架”的概念,逐步建构起整体知识的概念,达到全面、深刻的认知后,撤走“脚手架”。支架式教学模式包括预热(etudes)、探讨(exploration)和独立探索(excursion)三个环节。它的优点是化繁为简,易于理解和掌握。
3.情景式(或抛锚式)(Situated or Anchored Instruction),也叫“实例或案例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形象地比喻成“像轮船被锚固定”,以具有代表性的实例(“锚”),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性质、规律及相互关系,建构认知图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通过合理的表扬和奖励让学生感受深刻,从而更有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再认知,锻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自上而下式(Top-down)。
这种教学模式是先呈现教学的整体性任务,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完成总任务所需要的子任务。它的优点是促进学生主动理解围绕关键概念的网络状知识结构。
四、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生的英语学习特点是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学习主动性差。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高职英语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掌握学生具体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尽管同是高职生,具有相同的学习基础和大致相当的学习特点,但是学生之间仍然具有差异性和成绩的悬殊性。知识的建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过程,通过测试和练习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发展水平、主观经验、信念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具体情况,并关注这些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是讲授新课、确保学生有效构建新知识的前提。
2.巩固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学生构建新知识的基础,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是否牢固直接影响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构建过程。因此,不仅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的Warm-up环节要复习原有基础知识,更要通过辅导课进行专题复习和训练以巩固基础知识。
3.创设有效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了学习环境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情境、合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Jonassen,1992)。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意义建构获得,学习环境中的情境须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知识,因此,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方法。
意义建构指比较深刻地理解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合作和会话是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通过合作和会话,让每一位学习者在活动中得到有效学习和提高。 (1)游戏教学法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学生只有处于真实的情境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中才能主动与周围沟通,获得自己的理解,有效地建构知识。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积极有效的构建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思维能力。
在组织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一些游戏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游戏活动,将教学内容层层铺开,把枯燥乏味的课堂变为生动有趣的快乐城堡,让学生在快乐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玩中主动构建新知识,通过反复的趣味操练(如唱、演、玩、画等形式)来巩固所学新知识。创设游戏活动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情感态度和兴趣,学生们乐于参与,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学效果良好。
(2)感知生活法
设计高职英语教学时,把语言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结合课程内容,将时事热点、政治、历史、社会等各方面的内容联系起来,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将课堂英语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尽量提供丰富的语料和语境,为学生创设可感知的语言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完成有效地知识建构。
(3)情景再现法
根据教学内容,将单元所学知识点融合在预设的情境中,由学生自己编写对话或根据情景分角色表演,其他同学观看、点评和打分,类似的情景再现活动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情景的参与活动使学生完成有效的意义建构。
4.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建构主义强调协作和互动学习,学习过程是在尽可能自然的环境中,学习同伴之间通过协作与互动发生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大量互动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学习并掌握语言的关键。互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真实或者类似真实的情景,在协作和互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模拟情景进行语言表达,这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协作和互动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语言、创造性使用语言的机会,也为学生建构语言新知识、培养语言技能提供了机会。
参考文献:
[1]Jonassen.Marra.R.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英语教学 高职生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概述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起源于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Piaget)的“发生认知论”,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阐明了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和理想的学习环境包含的主要因素等。皮亚杰认为,知识的建构过程就是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过程。人的活动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是受认知结构支配的智慧活动。人类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同化是指吸纳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并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扩充,是量的变化;顺应是指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为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原有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是质的变化。随着同化和顺应的循环,知识的建构过程逐渐形成。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教学观点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对新知识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主动构建新知识,而不是依赖外界的输入和灌输形成新知识。个体的认知发展与主动学习密切相关。
2.创设有效的实际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情境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学生对真实的学习情境或类似真实学习情境的体验,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建构新知识。
3.注重协作与互动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这种合作与交流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主动利用各种条件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随机进入(通达)式(random-access instruction)学习。
源于建构主义的“认知灵活性理论(或弹性认知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是指对同一教学内容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在不同环境与时间的条件下,针对不同教学目的而开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获得对同一问题或同一事物的多方面认知。它的优点是不再简单重复同一内容,而是力争对某一问题达到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支架式(Scaffolding Instruction)学习。
源于维果茨基(Vygotsky,1978)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维果茨基以他的辅助学习(assisted-learning)理论为基础,借用“脚手架”的概念,逐步建构起整体知识的概念,达到全面、深刻的认知后,撤走“脚手架”。支架式教学模式包括预热(etudes)、探讨(exploration)和独立探索(excursion)三个环节。它的优点是化繁为简,易于理解和掌握。
3.情景式(或抛锚式)(Situated or Anchored Instruction),也叫“实例或案例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形象地比喻成“像轮船被锚固定”,以具有代表性的实例(“锚”),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性质、规律及相互关系,建构认知图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通过合理的表扬和奖励让学生感受深刻,从而更有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再认知,锻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自上而下式(Top-down)。
这种教学模式是先呈现教学的整体性任务,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完成总任务所需要的子任务。它的优点是促进学生主动理解围绕关键概念的网络状知识结构。
四、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生的英语学习特点是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学习主动性差。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高职英语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掌握学生具体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尽管同是高职生,具有相同的学习基础和大致相当的学习特点,但是学生之间仍然具有差异性和成绩的悬殊性。知识的建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过程,通过测试和练习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发展水平、主观经验、信念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具体情况,并关注这些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是讲授新课、确保学生有效构建新知识的前提。
2.巩固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学生构建新知识的基础,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是否牢固直接影响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构建过程。因此,不仅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的Warm-up环节要复习原有基础知识,更要通过辅导课进行专题复习和训练以巩固基础知识。
3.创设有效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了学习环境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情境、合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Jonassen,1992)。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意义建构获得,学习环境中的情境须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知识,因此,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方法。
意义建构指比较深刻地理解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合作和会话是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通过合作和会话,让每一位学习者在活动中得到有效学习和提高。 (1)游戏教学法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学生只有处于真实的情境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中才能主动与周围沟通,获得自己的理解,有效地建构知识。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积极有效的构建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思维能力。
在组织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一些游戏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游戏活动,将教学内容层层铺开,把枯燥乏味的课堂变为生动有趣的快乐城堡,让学生在快乐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玩中主动构建新知识,通过反复的趣味操练(如唱、演、玩、画等形式)来巩固所学新知识。创设游戏活动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情感态度和兴趣,学生们乐于参与,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学效果良好。
(2)感知生活法
设计高职英语教学时,把语言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结合课程内容,将时事热点、政治、历史、社会等各方面的内容联系起来,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将课堂英语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尽量提供丰富的语料和语境,为学生创设可感知的语言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完成有效地知识建构。
(3)情景再现法
根据教学内容,将单元所学知识点融合在预设的情境中,由学生自己编写对话或根据情景分角色表演,其他同学观看、点评和打分,类似的情景再现活动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情景的参与活动使学生完成有效的意义建构。
4.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建构主义强调协作和互动学习,学习过程是在尽可能自然的环境中,学习同伴之间通过协作与互动发生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大量互动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学习并掌握语言的关键。互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真实或者类似真实的情景,在协作和互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模拟情景进行语言表达,这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协作和互动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语言、创造性使用语言的机会,也为学生建构语言新知识、培养语言技能提供了机会。
参考文献:
[1]Jonassen.Mar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