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照耀每一名学生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r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名学生都存在个性差异现象,新世纪的教学改革,突出了教学需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因材施教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所有学生得到应有的提高.
  【关键词】分层教学;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又称分组教学,由学生自身生理心理差异、现有知识水平、未来潜力以及能力的大小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地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现有一些学校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教师本着“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学生,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了解实际情况,每名学生的教学方式、教学任务完全相同,这样,虽然出发点是好的,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特性,使因材施教成了一句大话假话.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每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分层教学就是高中数学教学中迫切需要进行的改革.以下,我们从几个方面进行深度探讨分层教学策略.
  一、学生层次化,更好地体现个体特性
  数学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普通高中学生的个体特性各不相同,素质能力参差不齐,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数学教学.对学生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扬长避短的教学.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接受能力、发展潜力以及学习能力等因素,再结合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状况、性格特征等,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三大类:A类学生,积极优等生,这类学生的特点是数学学习基础较好,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学习态度积极,能自发地进行数学学习,成绩优秀.另外,对于A类同学,还可以进行一个小的分类,A1类和A2类同学,A1类同学是一些特优生,他们自身特性足够好,可以超前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A2类同学就是普通优等生.B类学生是占据很大比例的中等同学,能够完成自己的课堂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习题等课下任务.C类学生是学习期间有困难的同学,属于基础环节比较薄弱,对于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够.对于同类学生之间加强交流,各类学生之间加强合作,互相帮助.经过一段时间,对于各类同学进行一次调整,以学生为主,一定要尊重学生.
  二、分层教学,带动每名同学的积极性
  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尤其重要,只有调动双方共同的积极性才能保持课堂活跃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吸收更多的知识.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不可能将不同层次的同学放在不同的地方或者不同的时间来进行教学,因此,教学内容要对准占有大部分比例的中等学生,但同时还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使每一名同学在教学中都能够有所收获.在授课过程中,主攻中等学生,利用他们在理解学习上的疑问,发散讲解,把问题展开.对于优等生,可以课下单独讲解难度较大的知识.另外,抽出时间留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此巩固理解基础知识.教学过程要始终遵循循序渐进、自然过渡、逐步增加的原则,层次感不要过于突兀,安排好课堂节奏,调动每个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任务分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能力的不同、理解知识的高低等,结合高中数学教材,将知识与学生能力融合在一起,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任务.另外,学生的教学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课堂任务的分层教学以及课下任务的分层教学.
  1.层次化课堂任务
  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是由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其抽象性较强,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学生理解学习高中数学时,教师的引导与激励是必不可少的,这个过程主要通过课堂上双方的互相交流来完成.教师在课堂中,完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后,必然需要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加深理解、提高记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要求的课堂练习也要分为不同的难易层次.例如,一道例题,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其相应的要求也不同,学习困难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够理解例题,掌握基本知识即可;而占大部分比例的B类中等学生,对他们的要求是能够独立完成例题,对相应知识点能做一些简单的运用;另外,A类优等生,这类学生的要求较高,不但要快速独立地完成,还需要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地利用知识点.
  2.分层次的课下任务
  对于课下的学生作业也要分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承受能力、学习水平等来设置课下任务的难度以及数量.首先教师设置课下任务主要对准中等学生,主要以基础知识为准,数量与难度都要在学生的承受范围以内.对于优等生,可以适当增加课下作业的数量以及难度,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成就感,不会感觉到作业的枯燥无味.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该减少其作业量,减少到能够在不抄袭的情况下独立完成.这样,课下任务才能达到目的,让全体学生都能感觉到完成作业的愉悦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测验与评价层次化,培养学生自信心
  一段学习之后的测验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不但能够看出学生哪些知识的不足,还能根据测验随时调整之后的教学.为了更清晰地显示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测验也需要层次化,教师需要结合课本基础知识,首先考虑中等学生的知识水平,制定出一份大致的测试题,然后了解优等生的实际水平,增加一些附加题,附加题的难度要加大,要求优等生完成附加作业,最后依据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应地减少测试题,难度不要过大.这样,在测试完成以后,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全体学生都能充分利用测试找到自身的不足.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不能仅是一个标准,对于不同层次学生,评价标准也要不同,无论哪名学生,只要在测试中有所进步,教师都需要给予肯定与表扬,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发展.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牢记,学生是主体,不能将层次划分得过于鲜明,刺伤学生的自尊心,还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责任感,不能只是空口白话,要落到实处,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长处,对每名同学都要给予肯定与鼓励.
其他文献
【摘要】 “时间”教学在低年级段应该是个难点,它比较抽象. 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 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树立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   【关
张强正在竞选社区主任,本来以为老主任退休,他这个副主任当主任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哪曾想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就在选举前两天又闹出了一件对他极其不利的事儿。  那天一大早,小区里的老人们都在围观一张张强和一个女人的照片。人们指着照片,各种议论都有!  这个女人到底是谁?和张强是什么关系?其实,照片上的女人不是别人,她是张强的老娘,正在捡垃圾。只见她一身农村老人打扮,拿着蛇皮袋,用铁夹子在垃圾桶里翻找着什么
我校从2011年9月开始,在高一年级部开展了学为主、教为辅、构建高效课堂的“四段式”教学模式:展示问题—学生探讨—教师指导点拨—当堂练习.   一、“四段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1. 课前准备(3分钟左右)  (1)复习回顾;(2)创设情景;(3)展示目标.  2. 学生自学(10分钟左右)  (1)学生自学   看书思考问题.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自学什么内容,怎样进行自学
【摘要】 我们的课堂上应该少一些问题,多一些话题,将课堂中的问题,想方设法变成我们师生交流的话题. 让这些话题为我们打开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搭建一个生动的互动平台,从而使信息在此汇聚,热情在此燃烧,心智在此充实,能力在此提高……  【关键词】 话题;价值;课堂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门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它既是学生思维的向导和路标,又是传授知识和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 现代课堂教学倡导给学生创
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有以下一些表现:有的上课始终表现出很紧张的状态,有的整节课都很茫然,还有的是沉默寡言,这些现象都让我感到很迷茫,原以为是我自身上课的原因,或许是方法不对,或许是自己的基本功不扎实,于是,我在课后和许多的学生进行了交流,才知道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我上课的原因,而是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不喜欢上数学课,甚至连数学老师都不喜欢,真可谓谈数学色变,为此,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最后才知道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一针见血地分析道:“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就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针对此现象,新课标明确提出应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数学教学的思想,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为此,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生活中引人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以达到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一、注重实践操
【摘要】问题是教学的开始,问题的好坏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也就是说问题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牵涉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是没有设计问题,而是问题的提出经常地出现随意性,而不能引发学生的自由思考,数学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是否能够有效推动数学活动的发展。引起学生积极地思维,是否促动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定的高度与深度,  【关键词】问题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社会进步日益迅速.“解析几何”在高中数学教材中也是由繁到简,内容层次分明,分为必修与选修两种形式进行分类学习.而“解析几何”的学习不仅仅是一项“为学习而学习的数学知识”,它更是为学习、为生活而存在的一个知识点.现在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往往没能注意到这一点,本文将以苏教版的高中数学为例,就“解析几何的生活性、人文性”来进行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生活性
【摘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笔者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成功,激发求知欲,从而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教学质量. 课上让学生“唱主角”,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平衡兴趣与成绩的一个招数
【摘要】 没有最好的教材,但要有适用的教材. 教材为教师提供的是教学的蓝本,而学生是将蓝本变成现实的主人. 各地的教师文化程度、人文环境、教育条件、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前知识储备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在使用着拥有经典情境、话题、线索和典型案例同时受篇幅限制的统一的教材.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必须读懂教学素材,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利用素材,合理地创造、开发、完整素材,使之成为最合适的教材.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