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学生体质逐年下降。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有责任,家庭有责任,社会有责任。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能和掌握两项以上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已成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一、实施因材施教
现在的体育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自由选择空间。那么是不是说体育教师可以随意安排教学内容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但也是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个环节。究其原因,以往“教什么”是固定的,教师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往往也是固定的,我们通常的做法是照搬教参中设定的教学目标。而如今在教学实施中,“教什么”——老师有了自己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就不能再照搬教参了,因此制定适合课标、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同一个班或不同班的学生实际情况是参差不齐,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是有区别的。因此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以篮球教学双手胸前传接球为例,对水平比较差的学生,应定比较底的教学目标,内容为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对水平一般的学生,应定中等的教学目标,内容为移动中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对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应定比较高的教学目标,内容为二打一、三打二和五对五只传球不准运球等练习。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然后再选择教学内容,会更符合教学规律,从而达到高效课堂和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加强课堂常规管理
体育教学中不能只求教学中学生玩得高兴,课堂气氛活跃。而应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体育能力等为目的。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我觉得加强课堂常规管理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有些地方为了获得活跃的课堂效果取消了严格纪律的队列队形练习,让学习成为一种自发和自流状态,这种状态很难保证学习的正确方向和应有的效率,这样长期下来学生会变得很难组织,教师叫的口令学生无法快速准确地完成,课堂教学效率会大大的降低。我认为队列队形的练习每学期都要有,对课堂纪律比较差的班级,还要进行强化训练,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和良好的纪律,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重视学生自我体会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集体和分小组体会动作,使他们从自己的认识特点出发,互相切磋、共同提高,促进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发展。例如在跳远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跳过不同远度的障碍和几个假定的不同宽度的“小河”,从中体验不同的远度应该怎样助跑、蹬地、踏跳,然后通过学生讨论与交流得出结论,这时我再向学生讲解如何助跑、如何起跳,并辅以正确的示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取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抓住时机进行讲解示范
新课程实施中,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而不是简单地放弃使用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向学生传授间接经验与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课堂教学中显然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前者应以讲解、示范、练习为主,后者则可运用发现、讨论、探索等作为手段。一味地讲解、示范,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注入法”,显然是不符合中学生获取系统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的教学规律。我们应该在学生体会的过程中,抓住时机进行讲解示范,或教师讲解学生示范,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讲解示范中更快地掌握技术技能。以篮球教学行进间运球为例,学生体会一段时间后,教师通过学生观察掌心是否干净,抓住机会进行讲解示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安排竞赛或者小组展示,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以往体育课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体育技能得以提高,身体机能得到发展,几乎所有的项目都要求有重复练习,以量变促质变,这就使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变得单调。如田径项目教学中跑、跳、投的练习,由于受项目特点的限制,教学内容变不出太多的花样,使得学生学习没有兴趣,课堂气氛沉闷,锻炼效果不好,达不到课程的要求。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师不时的强制学生重复练习,而学生对于过多的练习往往存在抵触情绪,因此在执行教师的要求时也是出工不出力。一再的强制要求会影响师生的和谐关系,使学习效果更差。赞可夫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如果体育教学能引入合理的竞赛,效果就能好许多。比如短跑教学中每人100米的多人接力比赛就比单纯的让学生跑100米的效果要好的多,学生为了不输,会尽全力去跑。再比如篮球项目双手传接球的练习中,三对三半场只能传球不能运球的比赛,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解决不愿意练习的问题。使得单调的练习内容由于有了竞赛而变得丰富多彩。对于武术和体操等项目,则可在课的最后进行分组展示,因为分组展示不仅可以调动体育骨干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同学的友谊。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 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2. 教学中加强队形队列练习,可以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有利于开展课堂常规的管理。3. 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4. 教师的适时讲解示范,能使学生更快掌握技术技能。5. 体育教学中适当采用竞赛法或者小组展示法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根据结论提出几点建议:1. 每节课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2.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应注重体育与健康课的每一个环节,加强课堂常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保证。3. 教师的讲解示范可以用多种方式,但要尽量简练。4. 中学体育教学竞赛或者小组展示尽量安排到课的后面。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一、实施因材施教
现在的体育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自由选择空间。那么是不是说体育教师可以随意安排教学内容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但也是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个环节。究其原因,以往“教什么”是固定的,教师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往往也是固定的,我们通常的做法是照搬教参中设定的教学目标。而如今在教学实施中,“教什么”——老师有了自己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就不能再照搬教参了,因此制定适合课标、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同一个班或不同班的学生实际情况是参差不齐,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是有区别的。因此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以篮球教学双手胸前传接球为例,对水平比较差的学生,应定比较底的教学目标,内容为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对水平一般的学生,应定中等的教学目标,内容为移动中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对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应定比较高的教学目标,内容为二打一、三打二和五对五只传球不准运球等练习。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然后再选择教学内容,会更符合教学规律,从而达到高效课堂和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加强课堂常规管理
体育教学中不能只求教学中学生玩得高兴,课堂气氛活跃。而应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体育能力等为目的。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我觉得加强课堂常规管理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有些地方为了获得活跃的课堂效果取消了严格纪律的队列队形练习,让学习成为一种自发和自流状态,这种状态很难保证学习的正确方向和应有的效率,这样长期下来学生会变得很难组织,教师叫的口令学生无法快速准确地完成,课堂教学效率会大大的降低。我认为队列队形的练习每学期都要有,对课堂纪律比较差的班级,还要进行强化训练,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和良好的纪律,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重视学生自我体会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集体和分小组体会动作,使他们从自己的认识特点出发,互相切磋、共同提高,促进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发展。例如在跳远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跳过不同远度的障碍和几个假定的不同宽度的“小河”,从中体验不同的远度应该怎样助跑、蹬地、踏跳,然后通过学生讨论与交流得出结论,这时我再向学生讲解如何助跑、如何起跳,并辅以正确的示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取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抓住时机进行讲解示范
新课程实施中,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而不是简单地放弃使用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向学生传授间接经验与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课堂教学中显然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前者应以讲解、示范、练习为主,后者则可运用发现、讨论、探索等作为手段。一味地讲解、示范,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注入法”,显然是不符合中学生获取系统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的教学规律。我们应该在学生体会的过程中,抓住时机进行讲解示范,或教师讲解学生示范,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讲解示范中更快地掌握技术技能。以篮球教学行进间运球为例,学生体会一段时间后,教师通过学生观察掌心是否干净,抓住机会进行讲解示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安排竞赛或者小组展示,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以往体育课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体育技能得以提高,身体机能得到发展,几乎所有的项目都要求有重复练习,以量变促质变,这就使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变得单调。如田径项目教学中跑、跳、投的练习,由于受项目特点的限制,教学内容变不出太多的花样,使得学生学习没有兴趣,课堂气氛沉闷,锻炼效果不好,达不到课程的要求。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师不时的强制学生重复练习,而学生对于过多的练习往往存在抵触情绪,因此在执行教师的要求时也是出工不出力。一再的强制要求会影响师生的和谐关系,使学习效果更差。赞可夫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如果体育教学能引入合理的竞赛,效果就能好许多。比如短跑教学中每人100米的多人接力比赛就比单纯的让学生跑100米的效果要好的多,学生为了不输,会尽全力去跑。再比如篮球项目双手传接球的练习中,三对三半场只能传球不能运球的比赛,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解决不愿意练习的问题。使得单调的练习内容由于有了竞赛而变得丰富多彩。对于武术和体操等项目,则可在课的最后进行分组展示,因为分组展示不仅可以调动体育骨干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同学的友谊。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 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2. 教学中加强队形队列练习,可以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有利于开展课堂常规的管理。3. 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4. 教师的适时讲解示范,能使学生更快掌握技术技能。5. 体育教学中适当采用竞赛法或者小组展示法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根据结论提出几点建议:1. 每节课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2.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应注重体育与健康课的每一个环节,加强课堂常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保证。3. 教师的讲解示范可以用多种方式,但要尽量简练。4. 中学体育教学竞赛或者小组展示尽量安排到课的后面。
责任编辑 黄日暖